复禾问答
首页 > 内科 > 普通内科

小儿脓毒症的症状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张明利 主任医师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脓毒症休克可以活多久?

脓毒症休克的生存时间差异较大,主要取决于患者基础健康状况、感染控制速度及器官功能受损程度。未经及时治疗的患者可能在数小时至数日内死亡,而早期干预可使部分患者存活超过5年。脓毒症休克是感染引发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伴随循环衰竭,需立即进入重症监护治疗。

感染源控制与器官支持是影响预后的核心因素。细菌性肺炎、腹腔感染等明确感染源的患者,在24小时内获得有效抗生素和液体复苏后,部分可存活1-3个月。存在慢性肾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者,生存时间可能缩短至数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中,同时出现呼吸衰竭和急性肾损伤时,30天死亡率较高。

医疗资源可及性显著改变生存曲线。在获得血管活性药物、机械通气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的条件下,约半数患者可存活1年以上。年轻患者无基础疾病且对糖皮质激素反应良好时,长期生存概率可达普通人群水平。基因检测显示TNF-α高表达者往往预后较差。

脓毒症休克患者需严格遵循感染预防措施,包括疫苗接种、伤口规范护理和避免接触传染源。康复期应进行营养评估,补充优质蛋白与维生素D,逐步开展床边康复训练。家属需监测体温、尿量等指标变化,发现意识模糊或呼吸急促时立即送医。定期复查炎症指标和器官功能,必要时接受免疫调节治疗。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脓毒症是怎么引起的?

脓毒症可能由感染、免疫功能低下、严重创伤、慢性疾病、侵入性操作等原因引起,脓毒症可通过抗感染治疗、液体复苏、器官功能支持、免疫调节、手术治疗等方式干预。建议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

1. 感染

细菌、病毒或真菌等病原体侵入血液引发全身炎症反应是脓毒症的主要诱因。常见感染灶包括肺部感染、尿路感染、腹腔感染或伤口感染。患者可能出现寒战高热、呼吸急促、心率增快等表现。需通过血培养和药敏试验明确病原体,临床常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盐酸莫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等广谱抗生素进行初始治疗,严重时需联合用药。

2. 免疫功能低下

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艾滋病病毒感染、恶性肿瘤化疗等导致免疫功能受损时,机体清除病原体能力下降易诱发脓毒症。这类患者可能表现为持续低热、意识模糊、血压不稳定。治疗需在抗感染同时使用人免疫球蛋白注射液调节免疫,对肿瘤患者可考虑注射用胸腺法新等免疫增强剂。

3. 严重创伤

大面积烧伤、多发骨折或严重软组织损伤后,坏死组织释放炎症介质可触发脓毒症。患者常见创面渗液增多、皮肤瘀斑、少尿等症状。需彻底清创并使用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预防感染,同时给予人血白蛋白维持胶体渗透压。

4. 慢性疾病

糖尿病、肝硬化、慢性肾病等基础疾病患者因代谢紊乱和器官功能减退,发生感染后更易进展为脓毒症。特征性表现包括血糖波动、黄疸加重、肌酐升高。除控制感染外,需同步治疗原发病,如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注射液调控血糖。

5. 侵入性操作

气管插管、中心静脉置管、外科手术等医疗操作破坏皮肤黏膜屏障,可能将病原体带入血液循环。操作后出现导管部位红肿、不明原因发热需警惕脓毒症。预防性使用盐酸万古霉素等抗生素可降低风险,发生感染时应立即拔除导管。

脓毒症患者康复期需保持充足热量和优质蛋白摄入,可选择鱼肉、蛋清等易消化食物。每日监测体温和意识状态变化,避免剧烈运动导致耗氧量增加。注意口腔和导管部位清洁消毒,居住环境定期通风。遵医嘱完成抗生素疗程,定期复查炎症指标和器官功能,出现嗜睡或呼吸困难等症状需立即返院诊治。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脓毒症发烧现象是什么?

脓毒症发烧现象是指由感染引发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伴随体温升高,常见于细菌、病毒或真菌感染扩散至血液时。脓毒症发烧可能由感染灶未控制、免疫系统过度反应、病原体毒素释放、微循环障碍、器官功能受损等因素引起,需通过抗感染治疗、液体复苏、器官功能支持等方式干预。患者可能出现寒战、呼吸急促、意识模糊等伴随症状。

1、感染灶未控制

局部感染如肺炎、尿路感染等未及时治疗时,病原体可能侵入血流导致脓毒症。此时发热是免疫系统对抗感染的表现,体温常超过38.3摄氏度。需通过血培养明确病原体,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盐酸莫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等广谱抗生素。同时需清除感染源,如脓肿引流或感染导管拔除。

2、免疫系统过度反应

病原体成分如内毒素可触发大量炎症介质释放,引起全身炎症反应。患者除高热外可能出现皮肤花斑、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等表现。治疗需采用乌司他丁注射液抑制过度炎症,配合注射用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调节免疫反应,同时监测白细胞及C反应蛋白水平。

3、病原体毒素释放

革兰阴性菌释放的内毒素或革兰阳性菌的外毒素可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此类发热多为弛张热,伴随血小板减少和乳酸升高。需使用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覆盖耐药菌,严重时可考虑血液灌流清除毒素,同时静脉输注人血白蛋白维持胶体渗透压。

4、微循环障碍

脓毒症导致的血管内皮损伤会引起微血栓形成,组织缺氧代谢产物堆积可刺激发热。患者可能出现四肢湿冷与中心高温分离现象。治疗需早期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抗凝,配合乳酸林格液复苏循环,必要时采用去甲肾上腺素注射液维持血压。

5、器官功能受损

持续高热可能导致心肌抑制、急性肾损伤等多器官功能障碍。体温调节中枢受累时可出现体温波动大于2摄氏度的脓毒症相关发热。需进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清除炎症因子,联合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控制感染,同时监测肝酶及肌酐指标。

脓毒症发烧患者需绝对卧床休息,保持每日2000毫升以上饮水量,选择高蛋白易消化食物如蒸蛋羹、鱼肉粥等。室内温度宜维持在22-24摄氏度,使用温水擦浴物理降温时避免酒精刺激。密切监测尿量及神志变化,若出现每小时尿量少于30毫升或格拉斯哥评分下降需立即就医。恢复期可逐步进行床边踝泵运动预防深静脉血栓,但应避免过早剧烈活动。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小儿脓毒症是怎么造成的?

小儿脓毒症主要由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真菌感染、创伤感染以及免疫功能低下等因素引起。脓毒症是病原体侵入血液循环后引发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可能表现为发热、呼吸急促、心率增快等症状。

1、细菌感染

细菌感染是小儿脓毒症最常见的原因,常见致病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和大肠埃希菌等。这些细菌可通过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或皮肤伤口进入血液。患儿可能出现持续高热、寒战、皮肤瘀斑等症状。治疗需根据血培养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如头孢曲松、美罗培南等。

2、病毒感染

部分病毒如流感病毒、肠道病毒等也可能导致脓毒症样表现。病毒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通常起病急骤,可能伴随咳嗽、腹泻等前驱症状。治疗以对症支持为主,重症需使用奥司他韦等抗病毒药物,必要时进行免疫调节治疗。

3、真菌感染

免疫功能受损患儿易发生念珠菌、曲霉菌等真菌性脓毒症。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留置导管等因素会增加风险。临床表现可能包括持续低热、多器官功能损害。确诊需依靠血培养或分子检测,治疗选用两性霉素B、氟康唑等抗真菌药物。

4、创伤感染

严重烧伤、开放性骨折等创伤后,伤口可能成为细菌入侵门户。创伤相关脓毒症常在伤后数日内发生,伤口局部可见红肿渗液。预防需彻底清创消毒,发生感染后需加强引流并联合使用抗生素,如万古霉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

5、免疫功能低下

早产儿、先天性免疫缺陷病患儿、化疗后儿童等群体更易发生脓毒症。这类患儿可能缺乏典型炎症表现,但病情进展迅速。除抗感染治疗外,需积极纠正免疫功能紊乱,必要时输注免疫球蛋白。预防接种对部分免疫功能低下患儿具有保护作用。

家长应注意观察患儿精神状态、饮食情况和体温变化,出现异常及时就医。保持居住环境清洁,定期通风消毒。合理喂养保证营养,增强抵抗力。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自行调整抗生素剂量。康复期避免到人群密集场所,减少再次感染风险。定期随访评估器官功能恢复情况,必要时进行康复训练。

朱欣佚

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普通内科

C反应蛋白114被确诊为脓毒症吗?
C反应蛋白114并不直接确诊为脓毒症,但可以作为辅助诊断指标,需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综合判断。脓毒症的治疗包括抗生素、液体复苏和器官支持等措施。C反应蛋白是一种急性期反应蛋白,其水平升高通常提示体内存在炎症或感染。脓毒症是由感染引发的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严重时可导致器官功能障碍甚至休克。C反应蛋白114高于正常值,表明体内存在明显的炎症反应,但单凭这一指标无法确诊脓毒症。诊断脓毒症需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及其他实验室检查结果,如白细胞计数、降钙素原、血培养等。脓毒症的治疗需及时进行,包括广谱抗生素的使用以控制感染,液体复苏以维持循环稳定,以及必要的器官支持治疗如机械通气、血液透析等。预防脓毒症的关键在于早期识别和治疗感染,避免感染扩散至全身。对于高危人群,如老年人、免疫力低下者,应加强感染防控措施,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感染源。脓毒症的早期诊断和综合治疗对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
王青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

热门标签

肛裂 骨质疏松 结肠扭转 视网膜震荡 肛门尖锐湿疣 鼻咽良性肿瘤 慢性上颌窦炎 乳头状汗腺腺瘤 十二指肠良性肿瘤 脱屑性间质性肺炎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