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骨科 > 脊柱外科

腰椎间盘突出症状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夏长军 主任医师
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腰椎间盘突出有哪些症状?

腰椎间盘突出主要表现为腰痛、下肢放射痛、肢体麻木、肌肉无力、大小便功能障碍等症状。腰椎间盘突出通常由椎间盘退变、外伤、长期不良姿势、遗传因素、职业因素等原因引起,可通过影像学检查确诊。

1、腰痛

腰痛是腰椎间盘突出最常见的症状,多表现为下腰部持续性钝痛或锐痛,在咳嗽、打喷嚏或弯腰时疼痛加重。疼痛可能向臀部放射,卧床休息后疼痛可缓解。早期疼痛多局限于腰部,随着病情发展可能逐渐向下肢放射。

2、下肢放射痛

当突出的椎间盘压迫神经根时,会出现典型的坐骨神经痛症状。疼痛从腰部向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外侧及足部放射,呈烧灼样或针刺样疼痛。久坐、久站或行走时症状加重,平卧时减轻。严重者可出现夜间痛醒现象。

3、肢体麻木

神经根受压除引起疼痛外,还可导致相应神经支配区域的感觉异常。患者常主诉下肢特定区域出现麻木感、蚁走感或针刺感。麻木区域与受压神经根的支配范围相对应,如L5神经根受压可出现小腿外侧和足背麻木。

4、肌肉无力

长期神经压迫可导致肌肉力量下降。不同节段椎间盘突出可引起特定肌群无力,如L4-5突出可能导致足背伸无力,L5-S1突出可能导致足跖屈无力。严重者可出现足下垂或行走困难等运动功能障碍。

5、大小便功能障碍

严重的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可能压迫马尾神经,导致会阴部麻木、排尿困难、尿潴留或尿失禁等括约肌功能障碍。这是需要紧急手术干预的急症表现,患者需立即就医治疗以避免永久性神经损伤。

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应注意保持正确坐姿和站姿,避免久坐久站和腰部过度负重。适度进行腰背肌锻炼如游泳、平板支撑等有助于增强脊柱稳定性。急性期应卧床休息,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症状。若保守治疗无效或出现进行性神经功能障碍,需考虑手术治疗。日常生活中应控制体重,戒烟,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避免突然扭转腰部等危险动作。

夏长军

主任医师 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 普外科

腰椎间盘突出水肿期的症状?

腰椎间盘突出水肿期主要表现为腰部疼痛、下肢放射痛、活动受限、感觉异常和肌肉无力。症状严重程度与神经受压程度相关,早期干预可缓解病情进展。

1、腰部疼痛:

水肿期椎间盘压迫神经根引发局部炎症反应,疼痛多集中于下腰部,呈持续性钝痛或锐痛,咳嗽、打喷嚏时因腹压增高可能导致疼痛加剧。卧床休息时疼痛可能减轻,但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会加重不适感。

2、下肢放射痛:

神经根受压后疼痛沿坐骨神经走向放射,常见于臀部、大腿后侧至小腿外侧。疼痛性质多为电击样或烧灼感,久坐、弯腰时症状明显。L4-L5节段突出多影响小腿前外侧,L5-S1节段突出多涉及足底区域。

3、活动受限:

因疼痛和保护性肌痉挛,患者常出现腰椎活动度下降,前屈、后伸及侧弯动作受限。严重者无法完成拾物、穿袜等日常动作,行走时可能出现跛行。脊柱侧凸代偿姿势是常见体征。

4、感觉异常:

受压神经支配区域可能出现皮肤感觉减退、麻木或蚁走感,多出现在小腿外侧、足背或足底。部分患者有袜套样感觉障碍,体检可发现针刺觉、温度觉异常。感觉异常范围与突出节段相关。

5、肌肉无力:

长期神经压迫可导致肌肉萎缩和肌力下降,表现为足背屈无力、踮脚尖困难等。L5神经根受累可能出现拇趾背伸无力,S1神经根受累常伴腓肠肌萎缩。肌力测试有助于定位受损节段。

水肿期需严格卧床休息2-3天,使用硬板床并保持膝关节屈曲体位。急性期后可进行麦肯基疗法等康复训练,避免久坐久站。饮食宜补充维生素B族和优质蛋白,适度游泳等水中运动可减轻脊柱负荷。症状持续超过2周或出现大小便功能障碍需立即就医。

竺平

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中医院 肛肠科

腰椎间盘突出症状锻炼方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状可通过小燕飞、五点支撑法、游泳、平板支撑、倒步走等方式锻炼缓解。这些方法能增强腰背肌力量,减轻椎间盘压力,改善症状。

1、小燕飞:

俯卧位,腹部贴床,四肢和头部同时向上抬起,形似飞燕。该动作能有效锻炼竖脊肌和多裂肌,增强腰椎稳定性。每日练习2-3组,每组维持5-10秒,注意动作需缓慢控制,避免快速摆动造成二次损伤。急性发作期应暂停练习。

2、五点支撑法:

仰卧位屈膝,以头、双肘及双足为支点,将腰臀部抬离床面。此方法可强化核心肌群,减轻椎间盘负荷。建议从每日10次开始循序渐进增加,抬臀时保持身体成直线,避免弓背或塌腰。合并骨质疏松者需谨慎练习。

3、游泳:

水中浮力能减轻腰椎负重,蛙泳和仰泳最适宜。水的阻力可均衡锻炼腰背肌群,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每周3-4次,每次30分钟为宜,注意水温保持28℃以上,避免冷水刺激导致肌肉痉挛。严重疼痛期应避免蝶泳等剧烈泳姿。

4、平板支撑:

前臂和脚尖支撑身体,保持头肩髋踝成直线。该静态练习能增强腹横肌和腰方肌力量,维持腰椎生理曲度。初期可从30秒开始练习,逐步延长至2分钟,注意收腹避免腰部下沉。椎体滑脱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5、倒步走:

向后缓步行走可改变腰椎受力方向,缓解神经根压迫。选择平坦场地,每日倒走15-20分钟,步幅不宜过大,需有人陪同防止跌倒。合并颈椎病或平衡障碍者应避免此项锻炼。

锻炼时需穿着透气运动服,选择硬度适中的瑜伽垫或专业训练垫。运动前后进行10分钟腰部热敷,温度控制在40-45℃。饮食注意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D,每日摄入牛奶300毫升、鸡蛋1个、深海鱼100克。避免久坐超过1小时,每30分钟起身活动腰部。症状加重或出现下肢麻木时应立即停止锻炼并就医。

兰军良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普外科

腰椎间盘突出有哪些症状表现?

腰椎间盘突出的症状表现主要有腰痛、下肢放射痛、肢体麻木、肌肉无力、马尾综合征。

1、腰痛:

腰椎间盘突出最常见的首发症状是下腰部持续性钝痛,疼痛在久坐、弯腰或咳嗽时加重。椎间盘纤维环破裂导致髓核压迫神经根,引发局部炎症反应和机械性刺激。急性期疼痛可能突然发作且剧烈,慢性期则表现为间歇性隐痛。

2、下肢放射痛:

当突出的椎间盘压迫坐骨神经时,疼痛会沿臀部向大腿后侧、小腿外侧放射,严重时可延伸至足背或足底。这种放射性疼痛在医学上称为坐骨神经痛,通常呈烧灼样或电击样,夜间卧床时可能加剧。

3、肢体麻木:

神经根受压会导致相应皮节区域感觉异常,常见于小腿外侧、足背或足底。患者可能描述为蚁走感、针刺感或袜套样麻木,严重时可出现感觉减退甚至消失。麻木区域与受压神经根的支配范围密切相关。

4、肌肉无力:

长期神经压迫可引起肌肉萎缩和力量下降,表现为足背屈无力、踮脚尖困难或膝反射减弱。腰5神经根受累时出现踝关节背伸无力,骶1神经根受压则导致跖屈力量减弱。肌力测试可发现特定肌肉群的力量分级下降。

5、马尾综合征:

这是腰椎间盘突出最严重的并发症,表现为会阴部麻木、大小便失禁和双下肢瘫痪。中央型巨大椎间盘突出压迫马尾神经,需紧急手术干预。患者可能同时出现鞍区感觉障碍和性功能障碍。

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应避免久坐久站,睡眠时选择硬板床并在膝下垫枕。急性期需严格卧床休息2-3天,缓解后可进行游泳、平板支撑等核心肌群锻炼。饮食注意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控制体重减轻腰椎负荷。出现进行性肌无力或大小便功能障碍时需立即就医。

郑志峰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胸外科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症状有哪些?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症状主要包括腰痛、下肢放射痛、感觉异常、肌力下降和活动受限。

1、腰痛:

腰椎间盘突出症最常见的早期症状是腰部持续性钝痛或锐痛,疼痛多位于下腰部,可能向臀部放射。疼痛在久坐、弯腰或咳嗽时加重,平卧休息后可缓解。这是由于突出的椎间盘压迫神经根或刺激周围软组织引起的炎症反应。

2、下肢放射痛:

随着病情进展,疼痛可沿坐骨神经走向放射至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外侧甚至足部,形成典型的坐骨神经痛。这种放射痛多为单侧,呈烧灼样或针刺样,行走或站立时加重。神经根受压导致神经传导异常是主要原因。

3、感觉异常:

患者可能出现下肢麻木、刺痛或蚁走感等感觉异常,多发生在小腿外侧、足背或足底。这些症状提示神经根受压导致感觉神经纤维功能障碍,严重时可出现特定区域感觉减退或消失。

4、肌力下降:

长期神经压迫可导致相应肌群力量减弱,表现为足背屈无力、踮脚尖困难或膝反射减弱。腰5神经根受累常见胫前肌无力,骶1神经根受累多表现为腓肠肌无力。肌力下降程度与神经受压时间和严重程度相关。

5、活动受限:

患者常出现腰部活动度减小,前屈、后伸或侧弯时疼痛加剧,严重者甚至出现保护性脊柱侧弯。椎间盘突出导致脊柱力学结构改变,引发肌肉痉挛和关节活动障碍,这种机械性压迫需要通过体位调整缓解。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注意保持正确坐姿和站姿,避免久坐久站,睡眠时选择硬度适中的床垫。急性期可进行热敷缓解肌肉痉挛,恢复期建议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腰背肌功能锻炼如桥式运动、猫式伸展等。饮食上可适当增加富含钙质和维生素D的食物,如牛奶、鱼类,帮助维持骨骼健康。日常活动避免突然扭转腰部或提重物,必要时使用护腰提供支撑。症状持续或加重时应及时就医,通过影像学检查明确突出程度,由医生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竺平

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中医院 肛肠科

热门标签

花斑癣 泪腺炎 丝虫病 额叶癫痫 耵聍栓塞 变应性口炎 高血压危象 Mirizzi综合征 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 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