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外科 > 肛肠科 > 痔疮

痔疮灌肠效果好吗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叶奎 副主任医师
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溃疡性结肠炎灌肠好吗?

溃疡性结肠炎可通过灌肠治疗,通常由免疫系统异常、肠道菌群失衡、遗传因素、环境刺激、心理压力等原因引起。

1、免疫异常:免疫系统对肠道黏膜产生异常攻击,导致炎症和溃疡形成。灌肠治疗可直接将药物送达病变部位,如使用5-氨基水杨酸灌肠液,每日1次,每次100ml,能有效减轻局部炎症。

2、菌群失衡:肠道菌群失调可能加重炎症反应。灌肠治疗中可加入益生菌制剂,如双歧杆菌活菌散,每日1次,每次2g,帮助恢复肠道菌群平衡。

3、遗传因素:家族史患者更易发病。灌肠治疗需结合个体化用药,如氢化可的松灌肠液,每日1次,每次50ml,适用于重度患者,能快速缓解症状。

4、环境刺激:饮食不当或感染可能诱发疾病。灌肠治疗期间需避免刺激性食物,如辛辣、油腻食品,同时配合低纤维饮食,如白粥、蒸蛋,减少肠道负担。

5、心理压力:长期压力可能加重病情。灌肠治疗需结合心理疏导,如放松训练、正念冥想,每日15-20分钟,帮助缓解焦虑情绪,改善疾病预后。

灌肠治疗是溃疡性结肠炎的重要辅助手段,需结合饮食调节和适量运动。饮食上选择易消化、低纤维食物,如蒸鱼、豆腐,避免乳制品和高脂食品。运动以轻中度为主,如散步、瑜伽,每日30分钟,促进肠道蠕动,增强免疫力。定期复查,调整治疗方案,有助于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陈云霞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呼吸科

灌肠的注意事项是什么?

灌肠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或护理操作,需注意操作规范、适应症、禁忌症、操作步骤以及后续护理。正确的灌肠操作能有效缓解便秘、清洁肠道或为手术做准备,但操作不当可能引发不适或并发症。

1、操作规范:灌肠前需确保环境清洁,操作者应洗手并佩戴手套。灌肠液温度应控制在37℃左右,避免过冷或过热刺激肠道。操作时动作轻柔,避免损伤肠道黏膜。灌肠液量需根据患者年龄、体质和病情调整,成人一般500-1000毫升,儿童减半。

2、适应症:灌肠适用于便秘、肠道清洁、术前准备、肠镜检查前等。对于长期卧床、术后恢复期的患者,灌肠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对于需要肠道清洁的患者,灌肠能有效清除肠道内容物,为检查或手术提供清洁环境。

3、禁忌症:灌肠不适用于肠道穿孔、急性腹膜炎、严重心功能不全、妊娠晚期等患者。肠道穿孔或腹膜炎患者灌肠可能加重病情,严重心功能不全患者可能因灌肠液刺激导致心脏负担加重,妊娠晚期灌肠可能诱发宫缩,增加早产风险。

4、操作步骤:灌肠前需向患者解释操作目的,取得配合。患者取左侧卧位,双腿屈曲,暴露肛门。润滑肛管后缓慢插入,深度约10-15厘米。灌肠液缓慢注入,注入过程中观察患者反应,如有不适立即停止。灌肠后嘱患者保留液体5-10分钟后再排便。

5、后续护理:灌肠后需观察患者排便情况,记录排便次数、性状及量。如出现腹痛、腹泻、便血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灌肠后患者可能感到轻微不适,需注意休息,避免剧烈活动。饮食上建议清淡易消化,多饮水,促进肠道恢复。

灌肠操作需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合理选择灌肠液种类和剂量。操作后注意饮食护理,多摄入富含纤维的食物如燕麦、芹菜、苹果,促进肠道蠕动。适当运动如散步、瑜伽,有助于改善肠道功能。定期观察患者反应,及时调整护理方案,确保操作安全有效。

杨博

主任医师 鸡西市人民医院 健康中心

充血性心力衰竭禁用什么灌肠?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禁用高渗性灌肠液、磷酸盐灌肠液等刺激性较强的灌肠方法,以免加重心脏负担。充血性心力衰竭可能与高血压、冠心病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呼吸困难、水肿等症状。

1、禁用高渗液:高渗性灌肠液如硫酸镁溶液、甘露醇溶液等,可能导致体内水分迅速进入肠道,增加血容量,加重心脏负担。患者应避免使用此类灌肠液,可选择生理盐水等低渗性液体。

2、禁用磷酸盐:磷酸盐灌肠液如磷酸钠溶液,可能引起电解质紊乱,尤其是低钾血症,影响心脏功能。患者应避免使用此类灌肠液,可选择甘油灌肠液等温和型液体。

3、禁用刺激性液体:某些灌肠液如肥皂水、醋水等,可能刺激肠道黏膜,引起剧烈肠蠕动,导致血压波动,增加心脏负荷。患者应避免使用此类灌肠液,可选择温和的植物油灌肠。

4、禁用大剂量灌肠:大剂量灌肠可能导致肠道快速排空,引起体液大量流失,影响血液循环,加重心力衰竭症状。患者应采用小剂量灌肠,如50-100毫升的生理盐水。

5、禁用频繁灌肠:频繁灌肠可能破坏肠道菌群平衡,影响消化功能,间接加重心脏负担。患者应控制灌肠频率,每周不超过一次,必要时咨询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在日常护理中,应注重低盐饮食,每日食盐摄入量控制在5克以下,避免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如肥肉、动物内脏等。适量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有助于改善心肺功能,但需避免剧烈运动。定期监测体重、血压、心率等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李峰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

宝宝发烧打针好还是灌肠好?

宝宝发烧可通过物理降温、口服药物、注射药物、灌肠等方式治疗。宝宝发烧通常由感染、免疫反应、环境温度过高、脱水、疫苗接种等原因引起。

1、物理降温:使用温水擦拭宝宝的身体,特别是额头、腋下、腹股沟等部位,可以帮助降低体温。同时,保持室内通风,避免宝宝穿着过多衣物,有助于散热。

2、口服药物:对于轻度发烧,可以口服退烧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每次10-15mg/kg,每4-6小时一次或布洛芬混悬液每次5-10mg/kg,每6-8小时一次。这些药物能够有效降低体温,缓解不适。

3、注射药物:在发烧较高或口服药物效果不佳时,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注射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注射液每次10-15mg/kg,每4-6小时一次或布洛芬注射液每次5-10mg/kg,每6-8小时一次。注射药物起效快,适合紧急情况。

4、灌肠:灌肠退烧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栓剂每次10-15mg/kg,每4-6小时一次或布洛芬栓剂每次5-10mg/kg,每6-8小时一次也是一种选择。灌肠药物通过直肠吸收,适合无法口服药物的宝宝。

5、就医建议:如果宝宝发烧持续不退或伴有其他严重症状如呼吸困难、意识模糊等,应立即就医,进行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在宝宝发烧期间,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避免脱水。饮食上选择易消化的食物,如稀饭、汤类等。适当进行轻度活动,避免剧烈运动,有助于身体恢复。保持室内环境舒适,避免过热或过冷,有助于宝宝体温的调节。

谢江强

副主任医师 瑞安市妇幼保健院 儿科

小孩感冒咳嗽灌肠好吗?

小孩感冒咳嗽不建议采用灌肠治疗。感冒咳嗽通常由病毒感染引起,灌肠并非针对病毒的有效治疗手段,且可能对儿童肠道造成不必要的刺激和损伤。感冒咳嗽的治疗应以缓解症状为主,包括保持室内空气湿润、多饮水、适当休息等措施。对于严重或持续的症状,建议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开具对症药物,如止咳糖浆、退烧药等。

1、病毒感染:感冒咳嗽多由病毒感染引起,如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病毒感染具有自限性,通常无需特殊治疗,可通过多饮水、保持室内空气湿润等方式缓解症状。

2、肠道刺激:灌肠可能对儿童肠道造成刺激,导致肠道菌群失衡或引发腹泻等不良反应。儿童肠道较为脆弱,应避免不必要的侵入性操作。

3、症状缓解:感冒咳嗽的治疗应以缓解症状为主。可使用儿童专用止咳糖浆,如复方福尔可定口服溶液,每次5ml,每日3次;或退烧药如对乙酰氨基酚混悬液,每次10-15mg/kg,每4-6小时一次。

4、就医建议:若咳嗽伴有高热、呼吸困难或持续时间较长,应及时就医。医生可能会根据病情开具抗生素或其他对症药物,如阿莫西林颗粒,每次125mg,每日3次。

5、日常护理:保持室内空气湿润,使用加湿器或将湿毛巾挂在室内;多饮水,帮助稀释痰液;适当休息,避免剧烈运动,有助于身体恢复。

感冒咳嗽期间,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如米粥、蔬菜汤等,避免油腻、辛辣食物。适当进行轻度运动,如散步,有助于增强体质。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接触二手烟等刺激性气体,有助于缓解咳嗽症状。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

杜永杰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呼吸科

热门标签

人流 骨癌 腹内疝 肾萎缩 玻璃体疝 氮质血症 乳腺腺病 埃尔托型霍乱 精神发育迟缓 口腔扁平苔癣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