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急诊科 > 急诊科

24滴丁酯中毒解救措施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方毅 主任医师
湘西自治州人民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小儿食物中毒怎么办?

小儿食物中毒可通过催吐、补液、调整饮食、药物治疗、就医治疗等方式处理。小儿食物中毒通常由细菌污染、毒素摄入、化学物质、过敏反应、寄生虫感染等原因引起。

1、催吐

若误食有毒物质2小时内且意识清醒,可立即用压舌板刺激舌根催吐。但强酸强碱腐蚀性毒物或昏迷患儿禁止催吐。家长需准备温水200-300毫升帮助稀释胃内容物,呕吐后及时清理口腔避免误吸。

2、补液

腹泻呕吐易导致脱水,可口服补液盐散或米汤补充电解质。每公斤体重补充50-100毫升液体,分多次少量饮用。观察尿量应保持每6小时排尿1次,出现眼窝凹陷、皮肤弹性下降需静脉补液。

3、调整饮食

症状缓解后先喂食米汤、稀粥等流质,逐渐过渡到馒头、面条等低渣饮食。避免高糖高脂食物加重胃肠负担,暂停乳制品2-3天。少量多餐原则,每日进食5-6次,单次食量减少30%。

4、药物治疗

细菌性中毒可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吸附毒素、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调节菌群、头孢克肟颗粒抗感染。腹痛明显可用消旋山莨菪碱片解痉,发热超过38.5℃按剂量服用布洛芬混悬液。

5、就医治疗

出现持续呕吐、血便、意识模糊、尿量减少等症状需立即就医。携带可疑食物样本便于检测,进行血常规、粪便培养等检查。重症需洗胃导泻,肉毒杆菌中毒需注射抗毒血清。

家长需将剩菜冷藏不超过24小时,生熟食分开处理,禽蛋肉类彻底加热。培养儿童饭前洗手习惯,避免采食野果蘑菇。家中消毒剂、农药等应存放在儿童无法触及处。若集体就餐后多人出现相似症状,应及时向疾控部门报告。恢复期可适当补充维生素B族和锌制剂促进肠黏膜修复。

周小凤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儿科

慢性酒精中毒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慢性酒精中毒主要表现为震颤、认知功能障碍、肝功能损害、胃炎及周围神经病变等症状。慢性酒精中毒可能与长期过量饮酒、遗传易感性、营养不良、酒精代谢异常及精神心理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记忆力减退、手部震颤、食欲下降、下肢麻木及情绪波动等症状。

1、震颤

震颤是慢性酒精中毒的典型症状之一,主要表现为手部不自主抖动,尤其在戒断期加重。可能与酒精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突然撤除有关,伴随焦虑和出汗。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苯二氮卓类药物如地西泮片控制戒断反应,配合维生素B1注射液改善神经功能。

2、认知功能障碍

长期酒精摄入会导致大脑皮层萎缩,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判断力下降和近期记忆受损。可能与硫胺素缺乏导致的韦尼克脑病相关,伴随眼球运动障碍和共济失调。需通过戒酒、补充维生素B1片及认知康复训练干预。

3、肝功能损害

酒精代谢产物乙醛会直接损伤肝细胞,出现黄疸、肝区疼痛和腹水。实验室检查可见转氨酶升高,严重者可发展为酒精性肝硬化。治疗需戒酒并使用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保护肝细胞,必要时联用甘草酸二铵肠溶胶囊抗炎。

4、胃炎

酒精刺激胃黏膜可引发慢性胃炎,表现为上腹隐痛、反酸和恶心。胃镜检查可见黏膜充血水肿,可能伴随胃溃疡。需停用酒精并服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抑制胃酸,联合铝碳酸镁咀嚼片保护胃黏膜。

5、周围神经病变

酒精代谢消耗B族维生素会导致肢体远端对称性麻木、刺痛感,严重时出现肌无力。神经传导检查显示感觉运动神经受损。治疗需补充甲钴胺片营养神经,配合物理康复训练改善症状。

慢性酒精中毒患者应严格戒酒并保持高蛋白饮食,适当增加禽肉、鱼类及豆制品摄入以修复肝损伤。每日补充复合维生素B族及叶酸,避免高脂饮食加重胃肠负担。建议家属监督患者建立规律作息,定期复查肝功能与血常规,出现戒断症状时及时就医。心理支持对预防复饮至关重要,可通过专业心理咨询或加入戒酒互助组织获得帮助。

刘晗

主治医师 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消化内科

胆碱酯酶低有什么危险?

胆碱酯酶降低可能增加神经肌肉功能障碍风险,严重时可导致呼吸肌麻痹。胆碱酯酶水平异常主要与有机磷中毒、重症肌无力、慢性肝病、遗传性胆碱酯酶缺乏症、长期接触农药等因素有关,需结合具体病因评估危险程度。

1、有机磷中毒

有机磷农药抑制胆碱酯酶活性后,乙酰胆碱在突触间隙过度蓄积,引发毒蕈碱样症状如瞳孔缩小、流涎,烟碱样症状如肌束震颤。需立即使用碘解磷定注射液联合阿托品注射液解毒,严重者需血液灌流治疗。

2、重症肌无力

乙酰胆碱受体抗体破坏神经肌肉接头传导,表现为晨轻暮重的眼睑下垂、吞咽困难。新斯的明注射液可暂时改善症状,长期需用甲泼尼龙片免疫抑制,胸腺切除手术适用于合并胸腺瘤患者。

3、慢性肝病

肝硬化患者肝脏合成胆碱酯酶能力下降,伴随腹水、黄疸等肝功能减退表现。建议补充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8AA改善营养,必要时行肝移植评估。

4、遗传性胆碱酯酶缺乏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导致酶活性缺陷,使用琥珀胆碱等肌松药后易发生呼吸暂停延长。术前需筛查酶活性,备好人工呼吸支持设备。

5、农药接触史

长期低剂量有机磷暴露可引起慢性中毒,表现为头痛、记忆力减退。需脱离接触环境,定期监测红细胞胆碱酯酶活性。

日常需避免接触有机磷化合物,肝病患者应限制蛋白质摄入量在每公斤体重1-1.2克。进行胆碱酯酶检测前24小时须停用新斯的明片等影响检测结果的药物。出现肌无力症状时应立即就医,延误治疗可能导致不可逆的神经损伤。建议高风险职业人群每半年检测血清胆碱酯酶活性,孕妇及儿童出现异常需优先排查遗传因素。

咸国哲

山东省立医院 肝胆外科

胆碱酯酶偏高说明什么?

胆碱酯酶偏高可能提示肝脏疾病、有机磷中毒或代谢异常,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胆碱酯酶是肝脏合成的重要酶类,其水平升高常见于脂肪肝、酒精性肝病等肝脏疾病早期。这类疾病可能导致肝细胞代偿性功能增强,促使酶合成增加。长期饮酒或肥胖人群更易出现此类改变,通常伴随转氨酶轻度升高或超声检查异常。治疗需针对原发病,如戒酒、控制体重,必要时使用护肝药物如复方甘草酸苷片、水飞蓟宾胶囊等。

少数情况下,胆碱酯酶偏高可能与有机磷农药接触史有关。这类物质会暂时抑制胆碱酯酶活性,脱离接触后可能出现反跳性升高。患者常有明确的毒物接触史,伴随瞳孔缩小、多汗等症状。需立即脱离污染源,严重时使用阿托品注射液、氯解磷定注射液等解毒剂。甲状腺功能亢进、肾病综合征等代谢性疾病也可能干扰酶代谢,需通过甲状腺功能检查、尿蛋白检测进一步鉴别。

发现胆碱酯酶偏高应完善肝功能、甲状腺功能等检查,避免自行用药。日常需戒酒、低脂饮食,控制体重在合理范围,定期监测酶水平变化。若伴随乏力、黄疸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排除严重肝脏疾病可能。

咸国哲

山东省立医院 肝胆外科

维胺酯胶囊副作用是什么?

维胺酯胶囊的副作用包括皮肤干燥、唇炎、肝功能异常等。

维胺酯胶囊是一种用于治疗痤疮的药物,其主要成分为维胺酯。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皮肤干燥、脱屑、瘙痒等皮肤反应,部分患者会出现唇炎,表现为口唇干燥、皲裂。少数情况下可能引起肝功能异常,表现为转氨酶升高,严重时可能出现黄疸。个别患者可能出现头痛、头晕、恶心等不适症状。维胺酯胶囊具有致畸性,孕妇禁用。育龄期女性用药期间及停药后一段时间内应采取可靠避孕措施。该药可能影响骨骼发育,儿童慎用。长期使用需定期监测肝功能、血脂等指标。

用药期间应避免阳光直射,注意皮肤保湿,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应及时就医。

陈腊梅

山东省立医院 皮肤科

热门标签

软下疳 耵聍栓塞 呼吸衰竭 扭转痉挛 气性坏疽 暴发性紫癜 疱疹样皮炎 肾动脉狭窄 肝内胆管结石 埃勒斯-当洛斯综合征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