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儿科 > 新生儿科

新生儿有鼻屎是什么原因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马保海 副主任医师
潍坊市妇幼保健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婴儿有鼻屎怎么弄出来?

婴儿有鼻屎可通过棉签蘸水、吸鼻器、热敷鼻部、滴生理盐水、调整湿度等方式清理。

1、棉签蘸水

使用细轴婴儿专用棉签蘸取少量温水,轻轻贴近鼻腔外缘滚动,利用水分软化鼻屎后粘出。操作时固定婴儿头部避免扭动,棉签不可深入鼻腔以免损伤黏膜。若鼻屎位置较深或婴儿抗拒强烈则需改用其他方法。

2、吸鼻器

选择球形或电动吸鼻器,使用前检查吸力强度。先垂直滴入1-2滴生理盐水软化鼻屎,将吸头轻贴鼻孔边缘缓慢抽吸。吸鼻后及时清洗消毒配件,避免交叉感染。此方法适用于黏稠鼻屎且需家长配合固定婴儿体位。

3、热敷鼻部

用40℃左右温热毛巾敷于婴儿鼻梁处3-5分钟,蒸汽可促进鼻腔分泌物液化。热敷后配合轻揉鼻翼两侧,部分鼻屎会随喷嚏或呼吸自然排出。注意毛巾温度避免烫伤,皮肤敏感者可隔一层纱布操作。

4、滴生理盐水

将0.9%无菌生理盐水滴入鼻腔2-3滴,等待1分钟后鼻屎软化,用卷成螺旋状的消毒纱布角轻轻带出。该方法安全性高,适合每日护理使用,但需注意盐水温度接近体温,避免刺激鼻黏膜。

5、调整湿度

保持室内湿度在50%-60%可预防鼻屎干结。使用加湿器时注意每日换水清洁,或在暖气片放置水盆蒸发增湿。哺乳后适当喂水也有助于稀释鼻腔分泌物,减少鼻屎形成概率。

清理婴儿鼻屎时动作需轻柔,避免使用尖锐物品或强行抠挖。若鼻屎堵塞影响呼吸、伴随黄绿色脓涕或反复出现血性分泌物,应及时就医排除鼻炎等疾病。日常可用母乳或生理盐水滴鼻维持鼻腔湿润,哺乳后竖抱拍嗝减少奶液反流刺激鼻腔。冬季外出时可给婴儿佩戴口罩减少冷空气对鼻黏膜的刺激。

兰军良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普外科

挖鼻屎流鼻血是什么原因?

挖鼻屎流鼻血可能与鼻腔黏膜损伤、鼻腔炎症、凝血功能障碍、高血压、鼻腔肿瘤等因素有关。鼻腔黏膜脆弱时,外力刺激容易导致毛细血管破裂出血。

1、鼻腔黏膜损伤

频繁挖鼻孔可能导致鼻腔黏膜机械性损伤。鼻腔前部的利特尔区血管丰富且表浅,指甲刮擦易造成黏膜糜烂出血。建议改掉挖鼻习惯,出血时用拇指食指捏住鼻翼压迫止血,配合冷敷收缩血管。

2、鼻腔炎症

过敏性鼻炎或鼻窦炎患者黏膜充血水肿,挖鼻动作会加重炎症反应。这类患者常伴有鼻痒、打喷嚏症状,需使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必要时遵医嘱应用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等抗炎药物。

3、凝血功能障碍

血小板减少症或血友病患者凝血机制异常,轻微创伤即可引发出血。这类患者可能同时出现牙龈出血、皮下瘀斑,需完善血常规检查,确诊后需补充凝血因子或输注血小板治疗。

4、高血压

血压过高会使鼻腔血管压力增大,挖鼻时血管更易破裂。中老年患者需监测血压,控制钠盐摄入,遵医嘱服用硝苯地平控释片等降压药物,避免剧烈运动诱发血压波动。

5、鼻腔肿瘤

血管瘤或鼻咽癌等占位病变会使局部血管异常增生。这类出血常为单侧反复发作,可能伴随鼻塞、头痛,需通过鼻内镜和病理检查确诊,治疗需手术切除或放射治疗。

日常应保持鼻腔湿润,使用加湿器或涂抹凡士林预防干燥。饮食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柑橘类水果和维生素K的绿叶蔬菜,有助于增强血管弹性。若每周出血超过三次或单次出血量大,需及时到耳鼻喉科就诊排除严重病变。儿童患者家长应帮助修剪指甲,监督纠正挖鼻习惯。

张玲

主任医师 河南省肿瘤医院 肝胆外科

鼻屎绿色是什么原因?

绿色鼻屎通常与鼻腔内细菌感染有关,可能由感冒、鼻窦炎、过敏性鼻炎、空气污染、鼻腔异物等因素引起。鼻腔分泌物颜色变化主要反映炎症程度和病原体类型,绿色多提示中性粒细胞分解产物存在。

1、感冒

病毒感染引发急性鼻炎时,初期鼻分泌物多为清水样,继发细菌感染后转为黄绿色。此时鼻腔黏膜充血肿胀,纤毛运动减弱,导致细菌滞留繁殖。可遵医嘱使用盐酸伪麻黄碱缓解鼻塞,配合生理盐水鼻腔冲洗。若持续3天以上需排查细菌性鼻窦炎。

2、鼻窦炎

细菌性鼻窦炎患者常见黄绿色脓性鼻涕,伴随面部压痛和嗅觉减退。化脓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等病原体感染导致中性粒细胞大量聚集,其释放的髓过氧化物酶使分泌物着色。急性期可选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慢性期建议鼻内镜评估窦口通畅度。

3、过敏性鼻炎

过敏原刺激引发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混合细菌定植后可出现黄绿涕。典型表现为阵发性喷嚏、清水样涕转为黏稠涕。除避开过敏原外,可遵医嘱使用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控制炎症,配合氯雷他定抗组胺治疗。

4、空气污染

长期暴露于PM2.5超标环境时,空气中的重金属颗粒与鼻腔分泌物混合可能产生特殊色泽。这种机械性刺激还会破坏黏膜屏障功能,增加继发感染概率。建议在雾霾天气使用医用防护口罩,居家使用空气净化设备。

5、鼻腔异物

儿童鼻腔塞入异物后,腐败的有机物质与细菌混合会产生恶臭绿涕,常为单侧性。异物长期存留可能引发鼻中隔穿孔等并发症。发现后应立即到耳鼻喉科进行专业取出,禁止自行掏挖以免造成二次损伤。

保持室内湿度50%-60%有助于维持鼻腔黏膜湿润状态,每日饮水不少于1500毫升可稀释分泌物。擤鼻时应单侧交替进行,避免用力过猛引发中耳炎。反复出现绿色鼻屎超过10天,或伴随发热、头痛等症状时,需进行鼻内镜和CT检查排除真菌性鼻窦炎等特殊感染。日常可食用白萝卜、雪梨等润燥食物,但糖尿病患慎用蜂蜜水冲洗鼻腔。

竺平

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中医院 肛肠科

婴儿鼻屎怎么清理?

婴儿鼻屎可通过棉签蘸水、吸鼻器、生理盐水滴鼻、热敷鼻部、调整湿度等方式清理。鼻腔分泌物堆积可能由空气干燥、感冒、过敏、鼻窦炎、异物刺激等原因引起。

1、棉签蘸水

使用婴儿专用细轴棉签蘸取少量温水,轻轻旋转清理鼻孔边缘的鼻屎。操作时固定婴儿头部避免晃动,棉签进入鼻腔深度不超过5毫米。此方法适用于干燥结痂的鼻屎,清理后可用纱布擦拭鼻腔周围。

2、吸鼻器

球形吸鼻器通过挤压负压原理吸出稀薄分泌物。使用前检查吸头光滑度,吸鼻时让婴儿保持竖立姿势,单侧鼻孔逐个清理。吸鼻后及时清洗消毒器械,该方法对黏稠鼻涕效果较好,但可能刺激鼻黏膜引起打喷嚏。

3、生理盐水滴鼻

将0.9%无菌生理盐水滴入鼻腔软化鼻屎,每次1-2滴,等待1分钟后鼻屎可能随喷嚏排出。也可配合棉签辅助清理,适合顽固性鼻痂。注意避开喂奶前后使用,防止呛咳。

4、热敷鼻部

用40℃左右温毛巾敷于鼻梁处3分钟,蒸汽可湿润鼻腔促进分泌物排出。热敷后轻揉鼻翼两侧,有助于松解干燥鼻屎。此方法对感冒引起的鼻塞效果明显,但需防止烫伤娇嫩皮肤。

5、调整湿度

保持室内湿度在50%-60%可预防鼻屎形成。使用加湿器时每日换水,避免滋生细菌。冬季取暖期间可在床头悬挂湿毛巾,母乳喂养的婴儿可通过增加喂哺次数补充水分。

清理婴儿鼻屎时动作需轻柔,避免使用尖锐物品或成人棉签。若鼻屎堵塞影响呼吸、伴随发热或脓性分泌物,应及时就医排查鼻炎等疾病。日常注意维持适宜温湿度,哺乳后清洁口鼻周围,感冒期间增加鼻腔护理频次。鼻腔黏膜脆弱,反复强行清理可能导致出血,建议在婴儿安静状态下操作。

兰军良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普外科

大人鼻屎多是怎么回事?

大人鼻屎多可能与空气干燥、鼻炎、鼻窦炎、过敏性鼻炎、鼻息肉等因素有关。鼻屎增多通常表现为鼻腔干燥、鼻塞、鼻腔瘙痒等症状,可通过保持鼻腔湿润、药物治疗等方式缓解。

1、空气干燥

空气干燥会导致鼻腔黏膜水分蒸发过快,使鼻腔分泌物变得黏稠,形成鼻屎。这种情况在秋冬季节或空调房中较为常见。保持室内湿度有助于缓解症状,可使用加湿器或在室内放置水盆增加空气湿度。避免长时间处于干燥环境中,外出时可佩戴口罩减少冷空气对鼻腔的刺激。

2、鼻炎

鼻炎是鼻腔黏膜的炎症反应,会导致鼻腔分泌物增多。急性鼻炎多由病毒感染引起,慢性鼻炎可能与长期刺激有关。鼻炎患者常伴有鼻塞、流涕等症状。治疗可遵医嘱使用布地奈德鼻喷雾剂、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等药物控制炎症,同时避免接触刺激性气体和粉尘。

3、鼻窦炎

鼻窦炎是鼻窦黏膜的炎症,会导致脓性分泌物增多并倒流至鼻腔,形成较多鼻屎。患者可能伴有头痛、面部压痛等症状。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头孢克肟等抗生素,配合生理盐水鼻腔冲洗促进分泌物排出。严重者可考虑鼻窦穿刺引流术。

4、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是机体对过敏原产生的异常免疫反应,会导致鼻腔分泌物增多。常见过敏原有花粉、尘螨等。患者常出现阵发性喷嚏、清水样鼻涕等症状。治疗可遵医嘱使用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抗组胺药物,配合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控制症状。避免接触已知过敏原是关键预防措施。

5、鼻息肉

鼻息肉是鼻腔或鼻窦黏膜的良性增生,会阻碍鼻腔正常通气并导致分泌物潴留。患者可能出现持续性鼻塞、嗅觉减退等症状。较小息肉可尝试使用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等药物治疗,较大息肉需行鼻内镜下息肉切除术。术后需定期复查防止复发。

鼻屎增多时应注意保持鼻腔清洁,可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软化并清除鼻屎。避免用力挖鼻以免损伤鼻黏膜。饮食宜清淡,多喝水保持体内水分充足。适当补充维生素A和维生素C有助于维持鼻腔黏膜健康。如症状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出血、疼痛等异常表现,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长期鼻塞或分泌物异常者需警惕鼻腔肿瘤等严重疾病可能。

兰军良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普外科

热门标签

肝病 肾下垂 胃痉挛 结肠息肉 淋巴水肿 手足口病 头皮血肿 尾蚴性皮炎 睾丸鞘膜积液 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