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荨麻疹部分患者可能自行缓解,但多数需要规范治疗。病情发展与免疫调节异常、慢性感染、过敏原持续接触、自身免疫疾病等因素有关。
1、免疫调节异常部分患者存在Th1/Th2细胞失衡,表现为反复风团和瘙痒。建议避免熬夜,可遵医嘱使用氯雷他定、西替利嗪、奥马珠单抗等药物控制症状。
2、慢性感染幽门螺杆菌感染或慢性鼻窦炎可能诱发荨麻疹,伴随病灶区疼痛。需针对感染源治疗,同时配合非索非那定、地氯雷他定、环孢素等药物缓解皮肤症状。
3、过敏原接触持续暴露于尘螨、花粉等过敏原会导致症状迁延,表现为皮肤划痕征阳性。建议进行过敏原检测并规避,急性发作期可用依巴斯汀、咪唑斯汀、苯海拉明控制。
4、自身免疫因素部分患者存在抗IgE受体抗体,可能合并甲状腺疾病,表现为顽固性皮疹。需检测甲状腺功能,严重者可考虑使用雷公藤多苷、甲氨蝶呤、糖皮质激素等免疫调节剂。
慢性荨麻疹患者需记录发作诱因,穿着宽松棉质衣物,避免剧烈搔抓。若症状持续超过6周或出现血管性水肿,应及时至皮肤科就诊。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