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五官科 > 眼科

0.8的视力算不算近视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叶奎 副主任医师
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宝宝36度8算不算发烧?

宝宝体温36.8摄氏度不算发烧,属于正常体温范围。婴幼儿正常体温通常为36.5-37.5摄氏度,测量方式主要有腋温、耳温、额温、肛温、口温等。

婴幼儿体温调节功能尚未完善,容易受环境影响波动。腋温测量时需保持腋窝干燥,测量时间不少于5分钟;耳温枪需对准鼓膜方向,避免耳垢干扰;额温枪需紧贴皮肤无汗液。若使用水银体温计,须在家长监督下进行,防止破碎风险。

少数情况下需警惕体温异常。早产儿或低体重儿可能出现体温不升现象,若持续低于36摄氏度需就医排查。服用退热药后或寒冷环境中,体温可能暂时性偏低。某些感染性疾病初期也可能表现为体温不升而非发热,需结合精神状态、进食情况综合判断。

家长应定期监测宝宝体温变化,记录体温曲线。发现体温异常时,避免过度包裹或快速复温。保持室内温度适宜,穿着适度衣物,及时补充水分。若伴随拒奶、嗜睡、呼吸急促等症状,或体温持续异常超过24小时,建议及时儿科就诊。

谢江强

副主任医师 瑞安市妇幼保健院 儿科

37.8度算不算发烧?

体温37.8摄氏度属于低热范围。正常成人腋下体温一般为36-37摄氏度,体温升高可能与生理性因素或感染性疾病有关。

1、生理性因素

剧烈运动、情绪激动、饭后或女性排卵期后可能出现短暂体温升高,通常不超过37.5摄氏度。这类情况无须特殊处理,休息后体温可自行恢复正常。建议避免过度包裹衣物,保持环境通风,适当补充水分。

2、普通感冒

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可能引起低热,多伴有鼻塞、咽痛等症状。可遵医嘱使用感冒清热颗粒、连花清瘟胶囊等中成药。若持续发热超过三天或出现脓涕等细菌感染征象,需考虑合并细菌感染可能。

3、尿路感染

女性多见膀胱炎等泌尿系统感染,除低热外常伴尿频尿急。确诊需进行尿常规检查,治疗可选用左氧氟沙星、头孢克肟等抗生素。日常需注意会阴清洁,避免憋尿。

4、结核感染

长期午后低热伴盗汗、消瘦需排查结核病。结核菌素试验和胸部影像学检查可辅助诊断,规范抗结核治疗需使用异烟肼、利福平等药物联合用药。确诊患者需进行呼吸道隔离。

5、甲状腺功能亢进

基础代谢率增高可能导致持续性低热,同时伴心悸、多汗等症状。甲状腺功能检查和超声可明确诊断,治疗常用甲巯咪唑等抗甲状腺药物。患者应避免摄入含碘食物。

发现低热应每日监测体温变化,记录发热规律。保持充足睡眠,饮食选择易消化的粥类、汤品,适量补充维生素C含量高的水果。避免自行服用退热药物,若体温持续超过38摄氏度或伴随意识改变、皮疹等严重症状,应立即就医。慢性病患者、孕妇及婴幼儿出现低热建议尽早就诊。

谢江强

副主任医师 瑞安市妇幼保健院 儿科

5毫米的伤口算不算深?

5毫米的伤口通常不算深,属于浅表性损伤。伤口深度评估需结合受伤部位、出血量、组织损伤程度等因素综合判断。

皮肤表皮层厚度约0.1-0.2毫米,真皮层约2-3毫米。5毫米伤口可能穿透真皮层但未达皮下脂肪层,常见于轻微擦伤、浅表切割伤。此类伤口出血量较少,可通过压迫止血,清洁消毒后多能自行愈合,一般无须缝合。日常需保持伤口干燥,避免沾水污染,定期更换敷料观察愈合情况。

特殊部位如面部、关节处的5毫米伤口可能因活动牵拉影响愈合,需加强保护。若伤口伴有持续渗血、红肿热痛、脓性分泌物或异物残留,提示可能存在深层组织损伤或感染风险。糖尿病患者、免疫功能低下者等特殊人群的伤口愈合能力较差,即使浅表伤口也需密切观察。

正确处理5毫米伤口需先用生理盐水冲洗去除异物,碘伏消毒后覆盖无菌敷料。避免使用酒精、双氧水等刺激性液体直接冲洗。愈合期间可适量补充维生素C和优质蛋白促进修复,如出现愈合延迟、感染迹象应及时就医。日常活动时注意防护,避免伤口二次损伤。

郑志峰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胸外科

175度算不算近视眼?

175度属于近视眼,但属于轻度近视范围。近视通常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三个等级,主要影响因素有遗传因素、用眼习惯、环境光线、眼部疾病、年龄增长等。

1、遗传因素

近视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父母双方或一方患有近视,子女出现近视的概率相对较高。遗传性近视通常在学龄期开始显现,度数可能逐年加深。对于有家族近视史的人群,建议定期进行视力检查,早期发现并干预。

2、用眼习惯

长时间近距离用眼、阅读姿势不正确、电子屏幕使用过度等不良用眼习惯是导致近视的常见原因。这些行为会导致眼肌持续紧张,眼轴逐渐增长,从而形成近视。保持良好的用眼习惯,如每用眼40分钟休息10分钟,有助于预防近视加深。

3、环境光线

光线不足或过强都会对视力产生不良影响。在昏暗环境下用眼会加重眼睛负担,而强光刺激可能导致视疲劳。建议在光线适宜的环境下用眼,白天可充分利用自然光,夜间使用护眼台灯。

4、眼部疾病

某些眼部疾病如圆锥角膜、晶状体脱位等可能导致近视度数快速增加。这些疾病引起的近视往往伴有其他视觉异常,如视物变形、重影等。出现这些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检查,排除病理性近视的可能。

5、年龄增长

青少年时期是近视发展的高峰期,随着身体发育,眼轴可能继续增长,导致近视度数加深。成年后近视度数趋于稳定,但过度用眼仍可能导致度数增加。40岁后可能出现老花,与近视度数产生一定抵消。

对于175度的轻度近视,建议定期复查视力,建立视力健康档案。日常注意用眼卫生,保持适当阅读距离,多参与户外活动。饮食上可多摄入富含维生素A、叶黄素的食物,如胡萝卜、菠菜等。若出现视力下降明显或视物不适,应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眼科就诊,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矫正方式,避免自行购买或佩戴不合适的眼镜。

郑志峰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胸外科

心肌缺血算不算心脏病?

心肌缺血属于心脏病的一种常见表现,主要指心脏供血不足导致心肌缺氧。心脏病主要包括冠心病、心肌炎、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先天性心脏病等类型。

心肌缺血通常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血管狭窄或痉挛会导致血流减少。患者可能出现胸闷、胸痛、气短等症状,尤其在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时加重。心电图检查可能显示ST段压低或T波倒置,冠状动脉造影能明确血管病变程度。轻度心肌缺血可通过药物控制,严重者需考虑支架植入或搭桥手术。

部分非心脏疾病也可能引发类似心肌缺血的表现,如重度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等。这些情况会导致全身供氧不足,心脏代偿性加快收缩而出现相对性缺血。过度换气综合征引起的呼吸性碱中毒,可能造成冠状动脉痉挛而出现一过性缺血症状。这类情况需要针对原发病治疗,单纯改善心脏供血效果有限。

建议存在心肌缺血症状者及时进行心脏专科检查,明确病因后针对性治疗。日常生活中需控制血压、血糖和血脂水平,避免吸烟酗酒,保持适度有氧运动。饮食上注意低盐低脂,可适量增加深海鱼类和坚果摄入,有助于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定期复查心电图和心脏超声,监测病情变化。

朱欣佚

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普通内科

热门标签

扁平疣 干槽症 骨质疏松 慢性附睾炎 多发性硬化 横纹肌肉瘤 反流性食管炎 颅中窝脑膜瘤 梅克尔细胞癌 甲状腺功能亢进危象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