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儿科 > 儿科其他 > 小儿外科

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的区别是什么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谢江强 副主任医师
瑞安市妇幼保健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手足口病有潜伏期吗?

手足口病通常有3-7天的潜伏期,部分患者可能延长至10天。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潜伏期指从病毒侵入人体到出现症状的时间。多数患者在感染后3-7天内会出现发热、口腔疱疹、手足皮疹等典型症状。婴幼儿因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潜伏期可能相对较短。病毒通过密切接触或飞沫传播,潜伏期内已具有传染性。

少数免疫功能异常或合并其他感染的患儿,潜伏期可能延长至10天。这类情况常见于早产儿、先天性免疫缺陷儿童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潜伏期延长时,早期可能仅表现为轻微乏力或食欲下降,容易漏诊。

患者及密切接触者应做好隔离防护,出现症状及时就医。日常注意手卫生,对患儿用品进行消毒处理。

葛伟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小儿内科

宝宝疱疹性咽峡炎发烧怎么办?

宝宝疱疹性咽峡炎发烧可通过物理降温、药物退热、补液治疗等方式缓解。

疱疹性咽峡炎主要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表现为咽部疱疹、高热、拒食等症状。物理降温可使用温水擦拭腋窝、腹股沟等部位,避免酒精擦浴。药物退热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滴剂或小儿退热栓,需注意用药间隔时间。补液治疗可少量多次饮用温开水、口服补液盐或米汤,预防脱水。若持续高热超过3天或出现精神萎靡、抽搐等症状需及时就医。

患病期间宜选择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米粥、藕粉,避免辛辣刺激及过烫饮食,保持口腔清洁。

葛伟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小儿内科

十个月宝宝得手足口病老是睡觉怎么办?

十个月宝宝得手足口病老是睡觉可通过保持充足休息、补充水分、密切观察等方式处理。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常见症状包括发热、口腔疱疹、手足皮疹等。患儿出现嗜睡可能与病毒感染导致的全身炎症反应有关,也可能与发热消耗体力有关。保持环境安静舒适有助于患儿恢复体力,少量多次喂温水或口服补液盐可预防脱水。若患儿持续昏睡超过6小时、难以唤醒或伴随呕吐、肢体抖动等症状,需警惕脑炎等严重并发症。

患病期间建议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食物,避免刺激性饮食,衣物选择宽松透气的棉质材质。

周小凤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儿科

手足口病疱疹怎么治疗??

手足口病疱疹可通过一般治疗、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方式缓解。

手足口病疱疹通常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疱疹,可能伴有发热、食欲下降等症状。一般治疗包括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抓挠疱疹、多喝水、进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药物治疗可遵医嘱使用康复新液、开喉剑喷雾剂、利巴韦林颗粒等,有助于缓解症状。物理治疗如冷敷可减轻局部不适。若疱疹破溃,需预防继发感染。

患病期间应做好隔离,避免与他人密切接触,注意休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周小凤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儿科

手足口病需要奥司他韦吗??

手足口病通常不需要使用奥司他韦。手足口病主要由肠道病毒引起,奥司他韦是针对流感病毒的抗病毒药物,对肠道病毒无效。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儿童传染病,通常表现为发热、口腔疱疹和手足皮疹。该病由柯萨奇病毒A16型或肠道病毒71型等肠道病毒引起,具有自限性,多数患儿在7-10天内可自行恢复。治疗以对症支持为主,包括退热、保持口腔清洁、补充水分等。奥司他韦是一种神经氨酸酶抑制剂,主要用于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感染的治疗,其作用机制是针对流感病毒特有的神经氨酸酶,对肠道病毒无抑制作用。在手足口病的常规治疗中,奥司他韦并不是推荐用药。

在极少数情况下,手足口病可能合并流感病毒感染,此时才需要考虑使用奥司他韦。但这种情况较为罕见,需要医生通过实验室检查确认流感病毒感染后才能决定是否使用。家长不应自行给患儿服用奥司他韦,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药物不良反应或延误病情。

家长应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如出现持续高热、精神萎靡、呕吐、肢体无力等症状,提示可能出现重症手足口病,需立即就医。日常护理中要注意隔离患儿,做好手卫生,对患儿用品进行消毒,保持室内通风。饮食上可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食物,避免刺激性食物加重口腔疼痛。患儿痊愈后仍可能携带病毒,应继续做好防护措施。

何洁

主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呼吸内科

热门标签

脱水 胆管囊肿 胃酸过多 肠系膜囊肿 Terson综合征 男性勃起障碍 绝经后骨质疏松 持久性隆起性红斑 非器质性性交疼痛 格子状角膜营养不良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