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心理科 > 精神科

哪里有手术治疗精神病的医院

| 2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复禾网友

相关问答

吃抗精神病影响智商吗?

服用抗精神病药物通常不会直接影响智商,但可能因药物副作用或个体差异导致认知功能暂时性变化。抗精神病药物对认知功能的影响主要涉及注意力、记忆力、执行功能等维度,具体表现与药物类型、剂量、疗程及个体耐受性有关。

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如氯丙嗪、氟哌啶醇等可能通过阻断多巴胺受体影响大脑皮层功能,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思维迟缓、注意力不集中等表现,但这些症状多与药物镇静作用相关,减量或换药后可缓解。第二代药物如奥氮平、喹硫平等对认知功能影响较小,甚至可能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损害,因其具有调节谷氨酸能及胆碱能系统的作用。

少数患者长期大剂量使用抗精神病药物可能出现代谢综合征或锥体外系反应,间接影响脑部供氧及神经传导效率。例如高催乳素血症可能导致海马体萎缩,影响记忆加工;而血糖血脂异常可能增加脑血管风险。这类情况需通过定期监测体重、血糖及运动功能来预防。

儿童青少年使用抗精神病药物需更谨慎,因其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全。临床观察发现,部分患儿服用利培酮后出现学习效率下降,可能与药物影响前额叶皮层突触可塑性有关。但停药后认知功能多能逐渐恢复,家长应配合医生定期评估韦氏智力量表等指标。

认知康复训练可有效抵消药物潜在影响。建议患者进行有氧运动增强脑血流,补充Omega-3脂肪酸维护神经元膜稳定性,并通过正念冥想提升工作记忆。治疗期间应避免酒精等神经毒性物质,保证充足睡眠以促进突触重塑。

维持最低有效剂量是平衡疗效与认知安全的关键。医生通常会根据阳性和阴性症状改善情况调整方案,联合使用胆碱酯酶抑制剂或认知增强剂。患者若出现明显记忆减退或定向障碍,应及时复诊排除其他神经系统疾病,无须自行停药。

黄国栋

主任医师 七台河市人民医院 预防保健科

神经病和精神病的区别?

神经病和精神病是两种不同的疾病类别,神经病主要指神经系统器质性病变,精神病则属于精神障碍范畴。两者的区别主要有病因不同、症状表现不同、治疗方法不同、检查手段不同、预后不同。

1、病因不同

神经病多由感染、外伤、肿瘤、血管病变等导致神经系统结构损伤引起。精神病主要与遗传因素、心理社会因素、神经递质异常等密切相关,多数没有明确的器质性病变基础。神经病的病因相对明确,可通过影像学检查发现病灶,精神病的病因更为复杂多元。

2、症状表现不同

神经病主要表现为感觉障碍、运动障碍、反射异常等神经系统功能缺损症状。精神病则以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等精神活动异常为主,常见幻觉妄想、情绪高涨或低落、行为紊乱等症状。神经病症状具有定位特征,精神病症状多涉及整体精神功能异常。

3、治疗方法不同

神经病治疗以药物、手术、康复等针对病因和症状的医学干预为主。精神病治疗主要采用抗精神病药物、心理治疗、物理治疗等综合措施。神经病治疗更侧重生理功能恢复,精神病治疗更注重心理社会功能重建。

4、检查手段不同

神经病诊断依赖CT、MRI、肌电图等客观检查手段。精神病诊断主要依据精神检查、心理评估等主观评定方法。神经病检查可发现明确的病理改变,精神病检查更多依靠症状学分析和病程观察。

5、预后不同

神经病预后与病变部位和程度相关,部分可完全康复,部分遗留功能障碍。精神病预后差异较大,部分可临床痊愈,部分需要长期维持治疗。神经病功能障碍多持续存在,精神病症状常有波动性变化。

神经病和精神病虽然都涉及神经系统,但属于不同范畴的疾病。神经病患者可能出现精神症状,精神疾病也可能伴随神经系统功能改变。出现相关症状时应及时到神经内科或精神科就诊,接受专业评估和治疗。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规律作息,适当运动,避免过度压力,这些都有助于维护神经系统和精神健康。对于已经确诊的患者,要遵医嘱规范治疗,家属要给予充分的理解和支持,共同促进康复。

方毅

主任医师 湘西自治州人民医院 病理科

神精病与精神病的区别?

神经病与精神病是两种不同的疾病类别,前者主要涉及神经系统器质性病变,后者以心理功能紊乱为主要特征。神经病通常由感染、外伤、肿瘤等因素导致,精神病多与遗传、心理社会因素相关。临床表现上,神经病多出现感觉运动障碍,精神病则以认知情感行为异常为主。

一、病因差异

神经病多由中枢或周围神经系统结构损伤引起,常见病因包括脑血管意外、多发性硬化、帕金森病等。精神病发病机制涉及神经递质失衡,如抑郁症与5-羟色胺系统功能低下相关,精神分裂症存在多巴胺功能亢进。部分精神病具有家族聚集性,环境应激常作为诱发因素。

二、临床表现

神经病患者常见肢体瘫痪、感觉缺失、共济失调等定位体征,可通过影像学发现明确病灶。精神病主要表现为幻觉妄想、情绪低落或高涨、行为紊乱等,体格检查通常无阳性发现。部分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可能同时合并精神症状,需进行神经心理评估鉴别。

三、诊断方法

神经病诊断依赖神经系统查体、脑脊液检查、肌电图及头颅MRI等客观检查。精神病诊断主要依据国际疾病分类标准,通过精神状况检查评估症状,必要时辅以心理量表和排除性检查。两种疾病都可能需要多学科团队协作进行鉴别。

四、治疗原则

神经病治疗包括神经营养药物、免疫调节、康复训练等针对性干预,重症需神经外科手术。精神病以药物治疗为主,配合心理治疗和社会功能康复,常用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心境稳定剂等。两种疾病都可能需要长期管理,治疗方案需个体化调整。

五、预后转归

神经病预后与病灶部位和损伤程度相关,部分患者可能遗留永久性功能障碍。精神病经规范治疗多数症状可控制,但复发风险较高,社会功能恢复是关键指标。两种疾病都需要定期随访,建立医患治疗联盟有助于改善长期预后。

对于出现相关症状的患者,建议尽早就诊专科明确诊断。神经病可至神经内科或神经外科评估,精神病需精神科医生系统诊治。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疲劳和精神刺激,家属应学习疾病相关知识,配合医生做好症状监测和用药管理。均衡饮食和适度运动对两类疾病的康复均有积极作用。

杨博

主任医师 鸡西市人民医院 健康中心

如何与精神病患者沟通?

与精神病患者沟通需要保持耐心、尊重和非评判态度,主要通过倾听、简化语言、避免刺激、明确界限、寻求专业支持等方式实现。精神病患者可能受幻觉、妄想或情绪障碍影响,沟通时应以稳定其情绪为核心目标。

1、倾听

优先给予患者充分表达空间,不打断或急于纠正其观点。当患者叙述脱离现实时,可回应“我理解这对你来说很真实”,而非直接否定。倾听时保持眼神接触和肢体放松,避免表现出紧张或恐惧。若患者情绪激动,可通过点头或简短语言表示关注。

2、简化语言

使用短句和具体词汇,避免抽象比喻或复杂逻辑。一次只提出一个简单问题,如“现在想喝水吗”比“你需要什么帮助”更易理解。对执行功能受损的患者,可将指令拆解为步骤,如“先坐下-再系安全带”。重复关键信息时保持语调平稳。

3、避免刺激

避开可能引发妄想的话题,如对被害妄想者不追问“谁在跟踪你”。不突然改变话题或环境光线音量。若患者提及幻觉,可回应“我暂时没看到,但知道你感到不安”,既承认其感受又不强化病态体验。拒绝争论症状真实性。

4、明确界限

温和但坚定地设立行为规范,如“我们可以继续谈话,但不能扔东西”。对攻击倾向者保持安全距离,及时终止可能升级的对话。涉及自伤或伤人言论时,立即联系医护人员。日常沟通中保持一致性,避免因病情波动而随意更改规则。

5、寻求专业支持

学习患者具体诊断的沟通技巧,如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减少开放式提问,对抑郁症患者鼓励微小表达。记录引发患者情绪波动的关键词汇或场景,反馈给治疗团队调整方案。定期参加家属心理教育课程,掌握危机干预方法。

长期沟通需兼顾自我保护,设置合理的情绪宣泄渠道。家属可建立支持小组分享经验,定期进行心理咨询。日常环境中移除危险物品,维持规律作息有助于稳定患者状态。紧急情况下优先拨打急救电话而非自行处置。通过药物维持治疗和社交技能训练,部分患者可逐步改善沟通能力。

张伟

主任医师 上饶市人民医院 全科

电休克治疗精神病吗?

电休克治疗可以用于精神病的治疗,主要适用于严重抑郁障碍、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等精神疾病。电休克治疗通过电流刺激大脑产生控制性癫痫发作,从而调节大脑神经递质水平,改善精神症状。电休克治疗的效果因人而异,通常需要多次治疗才能显现效果。

电休克治疗适用于药物治疗无效或效果不佳的精神病患者。对于严重抑郁障碍患者,电休克治疗可以快速缓解自杀倾向和严重抑郁症状。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接受电休克治疗后,可能减轻幻觉、妄想等阳性症状。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在抑郁发作期,电休克治疗可以改善情绪低落和活动减少等症状。

电休克治疗不适用于所有精神病患者。存在严重心血管疾病、颅内压增高、近期脑卒中等情况的患者不适合接受电休克治疗。孕妇和老年人需要谨慎评估风险与收益。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短期记忆障碍、头痛、肌肉酸痛等不良反应,这些症状通常在治疗后数周内逐渐消失。

电休克治疗需要在专业医疗机构由精神科医生操作,治疗前需进行全面身体检查和心理评估。治疗过程中会使用麻醉药物和肌肉松弛剂,确保患者安全舒适。治疗后需要密切观察患者反应,配合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家属应了解治疗过程和可能的风险,帮助患者完成整个治疗周期。饮食上注意营养均衡,保证充足睡眠,避免剧烈运动和饮酒。

赵平

主任医师 单县中心医院 全科

热门标签

麻疹 滴虫病 关节痛 喉痉挛 产前子痫 难治性癫痫 短暂性滑膜炎 球后视神经炎 亨廷顿病性痴呆 睡眠-觉醒节律障碍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