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儿科 > 儿科

孩子体温37.8算发烧吗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谢江强 副主任医师
瑞安市妇幼保健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发烧37.8度怎么办?

发烧37.8度可通过物理降温、补充水分、适当休息、药物退热、就医检查等方式治疗。发烧通常由感染、免疫反应、环境因素、药物副作用、慢性疾病等原因引起。

1、物理降温

使用温水擦拭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分布区域,帮助散热。避免酒精擦浴或冰敷,以免刺激皮肤或引起寒战。保持室内通风,调整室温至适宜范围,减少衣物覆盖促进散热。

2、补充水分

发热会增加体液流失,需少量多次饮用温开水、淡盐水或口服补液盐。避免含糖饮料和咖啡因饮品。观察尿液颜色,保持淡黄色为宜。儿童可适当增加母乳或配方奶喂养频次。

3、适当休息

暂停剧烈活动,保证充足睡眠。采用半卧位缓解呼吸不适。监测体温变化,每2-4小时复测一次。记录发热时间和伴随症状,如头痛、咳嗽等,为诊疗提供参考。

4、药物退热

体温超过38.5度或伴有明显不适时,可遵医嘱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解热镇痛药。避免阿司匹林用于儿童退热。注意药物过敏史,不同退热药物不可混用,需间隔4-6小时。

5、就医检查

发热持续超过3天,或出现意识模糊、皮疹、抽搐等症状需及时就诊。婴幼儿、孕妇、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更应警惕。医生可能进行血常规、C反应蛋白等检测判断感染类型。

发热期间宜选择易消化的粥类、面条等食物,避免油腻辛辣。保持每日1500-2000毫升饮水量,可适量饮用菊花茶、柠檬水。恢复期逐步增加优质蛋白和维生素摄入,如鸡蛋、鱼肉、新鲜蔬菜水果。注意观察体温曲线变化,避免过度捂热或受凉。若退热后出现大量出汗,应及时更换衣物防止着凉。体温正常后仍需观察2-3天,确认无反复发热及其他异常症状。

谢江强

副主任医师 瑞安市妇幼保健院 儿科

发烧37.8℃严重吗?

发烧37.8℃一般不严重,属于低热范围。低热可能由普通感冒、轻微感染、疫苗接种反应、过度疲劳或环境温度过高等原因引起。

低热是机体免疫系统应对病原体或异常状态的常见反应,体温在37.3℃至38℃之间通常不会对身体造成明显损害。普通感冒引起的低热可能伴随鼻塞、咽痛等上呼吸道症状,适当休息和补充水分后多可自行缓解。轻微感染如牙龈炎、中耳炎等也可能表现为低热,需观察是否出现局部红肿疼痛。疫苗接种后24小时内出现的低热属于正常免疫反应,无须特殊处理。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或剧烈运动后,体温可能暂时性升高至低热范围,脱离环境后即可恢复。

少数情况下持续低热需警惕特殊病因。结核病、慢性泌尿系统感染等隐匿性感染可能表现为长期低热,伴有盗汗、消瘦等症状。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早期可呈现周期性低热,伴随关节疼痛或皮疹。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基础代谢率增高时,也可能出现持续性低热伴心悸、手抖。血液系统疾病如淋巴瘤的早期症状之一即为不规则低热,夜间出汗明显。若低热持续超过3天或反复出现,建议完善血常规、C反应蛋白等检查。

监测体温变化时需注意测量方法,腋温需夹紧体温计5分钟,测量前避免饮热水或剧烈活动。低热期间建议多饮温水,保持每日2000毫升以上液体摄入,选择易消化的粥类、面条等食物。衣着应宽松透气,室温维持在24℃左右为宜。避免自行服用退热药,尤其不可给儿童使用阿司匹林类药物。若出现头痛呕吐、皮疹瘀斑、意识模糊等伴随症状,或体温持续上升超过38.5℃,应立即就医排查病因。

谢江强

副主任医师 瑞安市妇幼保健院 儿科

37.8度算不算发烧?

体温37.8摄氏度属于低热范围。正常成人腋下体温一般为36-37摄氏度,体温升高可能与生理性因素或感染性疾病有关。

1、生理性因素

剧烈运动、情绪激动、饭后或女性排卵期后可能出现短暂体温升高,通常不超过37.5摄氏度。这类情况无须特殊处理,休息后体温可自行恢复正常。建议避免过度包裹衣物,保持环境通风,适当补充水分。

2、普通感冒

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可能引起低热,多伴有鼻塞、咽痛等症状。可遵医嘱使用感冒清热颗粒、连花清瘟胶囊等中成药。若持续发热超过三天或出现脓涕等细菌感染征象,需考虑合并细菌感染可能。

3、尿路感染

女性多见膀胱炎等泌尿系统感染,除低热外常伴尿频尿急。确诊需进行尿常规检查,治疗可选用左氧氟沙星、头孢克肟等抗生素。日常需注意会阴清洁,避免憋尿。

4、结核感染

长期午后低热伴盗汗、消瘦需排查结核病。结核菌素试验和胸部影像学检查可辅助诊断,规范抗结核治疗需使用异烟肼、利福平等药物联合用药。确诊患者需进行呼吸道隔离。

5、甲状腺功能亢进

基础代谢率增高可能导致持续性低热,同时伴心悸、多汗等症状。甲状腺功能检查和超声可明确诊断,治疗常用甲巯咪唑等抗甲状腺药物。患者应避免摄入含碘食物。

发现低热应每日监测体温变化,记录发热规律。保持充足睡眠,饮食选择易消化的粥类、汤品,适量补充维生素C含量高的水果。避免自行服用退热药物,若体温持续超过38摄氏度或伴随意识改变、皮疹等严重症状,应立即就医。慢性病患者、孕妇及婴幼儿出现低热建议尽早就诊。

谢江强

副主任医师 瑞安市妇幼保健院 儿科

宝宝37.8度算发烧吗?

宝宝体温37.8摄氏度属于低热,通常需要结合其他症状综合判断。发热可能由环境因素、感染性疾病、免疫反应、代谢异常或疫苗接种反应等原因引起。

1、环境因素

穿衣过多或环境温度过高可能导致体温暂时性升高。家长应检查宝宝衣物是否过厚,调节室温至适宜范围,适当减少衣物后30分钟复测体温。若体温恢复正常且无其他异常表现,通常无须特殊处理。

2、感染性疾病

病毒或细菌感染是婴幼儿发热的常见原因,可能伴随咳嗽、流涕、腹泻等症状。呼吸道感染可表现为鼻塞、喉部红肿,消化道感染可能出现呕吐、大便异常。建议家长记录发热规律及伴随症状,必要时就医检查血常规。

3、免疫反应

幼儿急疹等自限性疾病常引起持续低热,热退后可能出现玫瑰色皮疹。此类情况需保持水分摄入,采用物理降温措施。家长需观察宝宝精神状态,若出现嗜睡或拒食应及时就诊。

4、代谢异常

脱水或甲状腺功能异常可能导致体温调节失衡。注意观察宝宝尿量是否减少、口唇是否干燥。母乳喂养婴儿应增加哺乳频率,已添加辅食的宝宝可适当补充口服补液盐。

5、疫苗接种反应

部分疫苗注射后24-48小时内可能出现低热反应,通常不超过38.5摄氏度。可给予适量温水擦拭腋窝等部位进行物理降温,避免使用退热药物掩盖疫苗反应。若发热持续超过48小时需排除其他病因。

建议家长保持宝宝充足休息,维持室内空气流通,穿着透气棉质衣物。哺乳期母亲需注意饮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食物。体温监测建议使用电子体温计测量腋温,每4小时记录一次。若发热伴随精神萎靡、持续哭闹、皮疹或抽搐等症状,或低热持续超过72小时,应立即前往儿科就诊。日常护理中可准备退热贴备用,但禁止自行使用解热镇痛药物。注意观察宝宝进食、睡眠及二便情况,这些信息对医生判断病情有重要参考价值。

李芸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儿科

孩子37.8度算发烧吗?

孩子体温37.8摄氏度属于低热,通常提示存在轻微感染或生理性体温波动。发热的判定标准主要有体温测量方式、持续时间、伴随症状、基础疾病史、年龄差异等因素。

1、体温测量方式

不同测量部位的标准值存在差异,腋温37.3-38摄氏度为低热,耳温或肛温需相应增加0.5摄氏度。水银体温计测量需保持5分钟以上,电子体温计需等待提示音结束。测量前应避免剧烈运动、进食或包裹过厚衣物。

2、持续时间

短暂性体温升高可能与环境温度过高、剧烈哭闹等有关,持续超过24小时则需警惕病理性发热。新生儿体温调节功能不完善,可能出现一过性体温波动。早产儿或低体重儿更易出现体温不稳定现象。

3、伴随症状

无其他症状的单纯低热可先观察,若出现精神萎靡、拒食、皮疹等需及时就医。婴幼儿囟门膨出提示颅内压增高,抽搐可能为热性惊厥。学龄期儿童诉头痛咽痛时需排查呼吸道感染。

4、基础疾病史

存在先天性心脏病、免疫缺陷等基础疾病时,低热即需医疗干预。化疗后患儿出现低热可能提示粒细胞缺乏。哮喘患儿发热易诱发急性发作,需加强气道管理。

5、年龄差异

3个月以下婴儿任何发热都需急诊处理,可能与严重细菌感染相关。3-6月龄建议24小时内就诊,6月龄以上可结合临床表现判断。青春期前儿童体温调节中枢发育更敏感。

家长发现孩子低热时应保持环境通风,穿着透气棉质衣物,少量多次补充温水。物理降温可选择温水擦浴颈部、腋窝等大血管处,禁止使用酒精擦拭。记录体温变化曲线,观察进食、睡眠及二便情况。持续低热超过3天或体温超过38.5摄氏度,需携带体温记录前往儿科就诊,避免自行使用退热药物。母乳喂养婴儿可增加喂养频率,配方奶喂养可适当稀释浓度。发热期间宜选择米粥、面条等易消化食物,避免高糖高脂饮食加重胃肠负担。

马保海

副主任医师 潍坊市妇幼保健院 儿童保健科

热门标签

肝衰竭 适应障碍 胃泌素瘤 玻璃体变性 脉络膜脱离 毛囊角化病 附红细胞体病 陈旧性宫颈裂伤 非特异性尿道炎 2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