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骨科 > 骨科

治疗颈椎有哪些穴位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张玲 主任医师
河南省肿瘤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神经压迫艾灸哪个穴位?

神经压迫可通过艾灸足三里、合谷、曲池、肩井、大椎等穴位缓解症状。艾灸具有温经通络、活血化瘀的作用,能够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神经压迫引起的疼痛和麻木。

1、足三里: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艾灸足三里可以调理脾胃、补益气血,改善因气血不足导致的神经压迫症状。用艾条温和灸15-20分钟,每日1次。

2、合谷:位于手背第1、2掌骨间,第2掌骨桡侧中点。艾灸合谷可以疏通经络、缓解疼痛,对颈椎病、肩周炎等引起的神经压迫有较好效果。用艾条温和灸10-15分钟,每日1次。

3、曲池:位于肘横纹外侧端,屈肘时凹陷处。艾灸曲池可以清热利湿、舒筋活络,对臂丛神经压迫有缓解作用。用艾条温和灸10-15分钟,每日1次。

4、肩井:位于肩部最高点,大椎与肩峰连线的中点。艾灸肩井可以祛风散寒、通络止痛,对肩颈部位的神经压迫有较好疗效。用艾条温和灸10-15分钟,每日1次。

5、大椎:位于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处。艾灸大椎可以温阳散寒、通经活络,对颈椎病引起的神经压迫有缓解作用。用艾条温和灸10-15分钟,每日1次。

神经压迫患者在艾灸治疗的同时,应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适当进行颈部、肩部的拉伸运动,如颈部左右旋转、肩部上下抬举等。饮食上可多摄入富含维生素B族的食物,如全谷物、瘦肉、豆类等,有助于神经修复。艾灸后注意保暖,避免受凉,适当补充水分,促进血液循环。

兰军良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普外科

艾灸颈椎是哪个穴位?

艾灸颈椎主要针对的穴位有风池穴、大椎穴、肩井穴、天柱穴和百会穴。这些穴位在中医理论中与颈椎健康密切相关,通过艾灸刺激可以缓解颈部不适、改善血液循环、舒缓肌肉紧张。

1、风池穴:位于颈部两侧,枕骨下方凹陷处。艾灸风池穴有助于缓解头痛、颈肩疼痛和头晕症状。艾灸时可采用温和灸法,每次10-15分钟,注意避免烫伤皮肤。

2、大椎穴:位于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艾灸大椎穴可以改善颈椎僵硬、肩背酸痛和疲劳感。艾灸时可使用艾条悬灸,距离皮肤2-3厘米,持续10分钟。

3、肩井穴:位于肩部最高点,肩胛骨与锁骨之间。艾灸肩井穴有助于缓解肩颈酸痛、手臂麻木和肌肉紧张。艾灸时可采用回旋灸法,每次5-10分钟,注意控制温度。

4、天柱穴:位于后发际正中旁开1.5寸处。艾灸天柱穴可以改善颈部僵硬、头痛和眼睛疲劳。艾灸时可使用艾条温和灸,每次10分钟,注意保持距离。

5、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艾灸百会穴有助于缓解颈椎病引起的头晕、失眠和记忆力减退。艾灸时可采用温和灸法,每次5-10分钟,注意避免过热。

艾灸颈椎相关穴位时,建议结合健康的生活习惯,如保持正确的坐姿、避免长时间低头、适度进行颈部拉伸运动。饮食上可多摄入富含钙、镁和维生素D的食物,如牛奶、豆制品和绿叶蔬菜,以增强骨骼健康。艾灸后注意保暖,避免受凉,同时定期进行颈椎检查,确保治疗效果。

王俊宏

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科

治疗颈椎病的穴位有什么?

治疗颈椎病可通过按摩特定穴位缓解症状,常用穴位包括风池穴、肩井穴、天柱穴、大椎穴和合谷穴。

1、风池穴:位于颈部两侧,枕骨下缘凹陷处。按摩风池穴有助于缓解颈部肌肉紧张和头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方法是用拇指指腹轻柔按压,每次持续3-5分钟,力度适中。

2、肩井穴:位于肩部最高点,肩胛骨与锁骨之间。按摩肩井穴可缓解肩颈酸痛,促进气血流通。可用食指和中指并拢,以画圈方式按压,每次5-10分钟。

3、天柱穴:位于后发际正中,两侧斜方肌之间。按摩天柱穴有助于缓解颈部僵硬和头晕。使用拇指指腹向上推压,每次持续3-5分钟,力度轻柔。

4、大椎穴:位于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按摩大椎穴可改善颈椎活动度,减轻疼痛。用拇指指腹按压,每次持续5分钟,力度适中。

5、合谷穴: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按摩合谷穴有助于缓解颈部疼痛和手臂麻木。用拇指和食指捏压,每次持续3-5分钟,力度适中。

日常可通过适度运动如颈椎操、游泳等增强颈部肌肉力量,注意保持正确坐姿,避免长时间低头。饮食上可多摄入富含钙、镁的食物如牛奶、坚果,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竺平

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中医院 肛肠科

治疗失眠穴位有哪些?

治疗失眠可通过按摩穴位、调整生活习惯等方式缓解。常用的穴位有神门穴、三阴交穴、安眠穴、百会穴和涌泉穴。

1、神门穴:位于手腕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按摩神门穴有助于宁心安神,缓解失眠症状。可用拇指指腹按压穴位,每次持续3-5分钟,力度适中,以感到酸胀为宜。每日早晚各一次,长期坚持效果更佳。

2、三阴交穴:位于小腿内侧,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三阴交穴是脾、肝、肾三经的交会穴,按摩可调节气血,改善睡眠质量。用拇指或食指指腹按压穴位,每次3-5分钟,力度适中,每日早晚各一次。按摩时可配合深呼吸,放松身心。

3、安眠穴:位于耳垂后方,乳突与下颌角之间的凹陷处。按摩安眠穴有助于镇静安神,缓解失眠。可用食指或中指指腹轻轻按压穴位,每次3-5分钟,力度轻柔,以感到舒适为宜。每日睡前按摩一次,可帮助快速入睡。

4、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按摩百会穴有助于调节神经系统,缓解失眠。可用食指或中指指腹轻轻按压穴位,每次3-5分钟,力度适中,以感到轻微酸胀为宜。每日早晚各一次,长期坚持效果更佳。

5、涌泉穴:位于足底前部凹陷处,第二、三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处。按摩涌泉穴有助于滋阴降火,改善睡眠。可用拇指指腹按压穴位,每次3-5分钟,力度适中,以感到酸胀为宜。每日睡前按摩一次,可帮助快速入睡。

通过按摩这些穴位,结合调整生活习惯,如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睡前过度兴奋、营造舒适的睡眠环境等,可以有效改善失眠症状。同时,建议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等,有助于放松身心,提高睡眠质量。饮食方面,可多摄入富含色氨酸的食物,如牛奶、香蕉、燕麦等,有助于促进睡眠。

尹慧

主任医师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内科

治失眠的穴位推拿方法?

失眠可通过穴位推拿方法缓解,常用穴位包括神门穴、内关穴、三阴交穴、百会穴、安眠穴。

1、神门穴:神门穴位于手腕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按摩时用拇指指腹轻轻按压,每次持续3-5分钟,有助于镇静安神,缓解心慌、焦虑等症状,适合睡前进行。

2、内关穴:内关穴位于前臂掌侧,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用拇指指腹以适度力度按压,每次持续3-5分钟,可调节心脏功能,改善睡眠质量,尤其适合因情绪波动引起的失眠。

3、三阴交穴:三阴交穴位于小腿内侧,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用拇指或食指指腹按压,每次持续3-5分钟,有助于调节内分泌,缓解因气血不足导致的失眠,适合女性睡前按摩。

4、百会穴: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用拇指或食指指腹轻轻按压,每次持续3-5分钟,可提神醒脑,缓解因脑部供血不足引起的失眠,适合白天或睡前进行。

5、安眠穴:安眠穴位于耳垂后方,乳突与下颌角之间的凹陷处。用拇指指腹以适度力度按压,每次持续3-5分钟,有助于镇静安神,改善因神经紧张引起的失眠,适合睡前按摩。

失眠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饮食调节,避免摄入过多咖啡因和酒精,晚餐以清淡为主,如小米粥、燕麦片等。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瑜伽,有助于放松身心。保持良好的睡眠环境,避免使用电子设备,睡前可进行深呼吸或冥想练习。若失眠症状持续或加重,建议及时就医,寻求专业治疗。

王燕

主任医师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肾内科

热门标签

皮疹 表皮囊肿 黄斑裂孔 颈椎骨折 病毒性肺炎 输尿管结核 颈淋巴结结核 神经源性膀胱 无菌性脑膜炎 股外侧皮神经炎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