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外科 > 普外科

急性肠梗阻的症状及治疗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亢晓冬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什么是急性肠梗阻?

急性肠梗阻是指肠道内容物通过受阻的一种急腹症。

急性肠梗阻可能与肠道粘连、肠扭转、肠套叠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腹痛、腹胀、呕吐、停止排便排气等症状。肠道粘连多由腹部手术或炎症引起,肠扭转常见于肠道活动度较大的部位,肠套叠多见于婴幼儿。腹痛多为阵发性绞痛,腹胀随着病情进展逐渐加重,呕吐物可能含有胆汁或粪样物质,停止排便排气是典型表现。治疗上需禁食禁水,胃肠减压减轻肠道压力,静脉补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必要时需手术解除梗阻。

日常应注意饮食卫生,避免暴饮暴食,出现相关症状及时就医。

李竹林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普外科

急性肠梗阻为什么是代谢性酸中毒?

急性肠梗阻引发代谢性酸中毒主要与肠道内容物淤积、体液丢失及细菌毒素吸收有关。急性肠梗阻可能导致肠壁水肿、坏死,肠道内细菌繁殖并产生大量酸性代谢产物,同时因呕吐、肠液积聚等导致体液和电解质大量丢失,引发酸碱平衡紊乱。

急性肠梗阻时,肠道蠕动障碍导致肠内容物无法正常通过,肠腔内压力升高,肠壁血管受压,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肠黏膜屏障功能受损后,肠道内细菌及毒素易位进入血液循环,细菌代谢产生的乳酸等酸性物质增加。同时,频繁呕吐和肠液分泌增多导致大量碱性肠液丢失,体内碳酸氢根离子减少,无法有效中和酸性代谢产物。脱水及有效循环血量不足可导致组织灌注不足,无氧代谢增强,乳酸堆积进一步加重酸中毒。

急性肠梗阻患者需禁食并胃肠减压,减少肠腔内压力及毒素吸收。静脉补液纠正脱水及电解质紊乱,必要时使用碳酸氢钠纠正酸中毒。若出现肠坏死或穿孔需紧急手术解除梗阻。日常需避免暴饮暴食及餐后剧烈运动,出现腹痛腹胀呕吐等症状及时就医。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急性肠梗阻怎么引起的?

急性肠梗阻可能由肠粘连、肠扭转、肠套叠、粪石堵塞、肿瘤压迫等原因引起。肠梗阻是指肠内容物通过障碍,导致腹痛、腹胀、呕吐、停止排便排气等症状,需及时就医处理。

1、肠粘连

腹腔手术后或腹腔感染可能导致肠管与腹壁或其他脏器粘连,形成条索带牵拉肠管。肠粘连会使肠腔狭窄或扭曲,影响肠内容物通过。患者可能出现阵发性绞痛、肠鸣音亢进,严重时伴随恶心呕吐。轻度粘连可通过胃肠减压、禁食等保守治疗缓解,反复发作需手术松解粘连。

2、肠扭转

肠袢以其系膜为轴发生旋转,造成肠管血运障碍和梗阻。乙状结肠扭转常见于老年人,与肠系膜过长、便秘有关;小肠扭转多发生于饱餐后剧烈运动。典型表现为突发剧烈腹痛、不对称腹胀,X线可见咖啡豆征。早期可通过肠镜复位,缺血坏死需切除病变肠段。

3、肠套叠

一段肠管套入邻近肠腔内,多见于2岁以下婴幼儿。可能与肠道病毒感染、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有关,表现为阵发性哭闹、果酱样大便、腹部腊肠样包块。空气灌肠是首选治疗方法,套叠时间过长或出现腹膜炎需手术复位。

4、粪石堵塞

长期便秘患者粪便在直肠乙状结肠处干结形成粪石,或摄入大量柿子等富含鞣酸食物形成胃石进入肠道。老年人和卧床者风险较高,表现为腹胀、肛门停止排气。可通过灌肠、手指掏便解除梗阻,严重时需内镜下碎石。

5、肿瘤压迫

结肠癌、卵巢癌等腹腔肿瘤生长压迫肠管,或肿瘤直接侵犯肠壁导致狭窄。患者多有体重下降、排便习惯改变等前驱症状,梗阻呈渐进性发展。需通过CT评估肿瘤分期,多数需要手术切除肿瘤并解除梗阻,晚期患者可放置肠道支架缓解症状。

预防急性肠梗阻需保持规律排便,避免暴饮暴食和餐后剧烈运动。术后患者应早期下床活动减少粘连风险,婴幼儿注意科学添加辅食。出现持续腹痛、呕吐等症状应立即禁食禁水,及时就医排查梗阻原因。治疗期间需配合胃肠减压,恢复期从流质饮食逐步过渡,避免进食粗纤维食物刺激肠管。

亢晓冬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普外科

急性肠梗阻治疗方法?

急性肠梗阻可通过胃肠减压、液体复苏、药物治疗、手术治疗、营养支持等方式治疗。急性肠梗阻通常由肠粘连、肠扭转、肠套叠、肿瘤压迫、粪石堵塞等原因引起。

1、胃肠减压

通过鼻胃管或鼻肠管引流胃肠道内积气积液,降低肠腔内压力。胃肠减压能缓解腹胀呕吐症状,避免肠壁缺血坏死。操作时需监测引流液性状和量,警惕血性液体或肠内容物渗出。

2、液体复苏

纠正脱水及电解质紊乱是基础治疗。根据血气分析和尿量调整补液方案,常用生理盐水、乳酸林格液等晶体液。严重低蛋白血症需补充人血白蛋白,维持有效循环血容量。

3、药物治疗

可遵医嘱使用头孢曲松钠预防感染,山莨菪碱解除肠管痉挛,生长抑素减少消化液分泌。绞窄性肠梗阻需紧急联用广谱抗生素如美罗培南,控制肠源性败血症。

4、手术治疗

适用于绞窄性梗阻或保守治疗无效者。肠粘连松解术可分离纤维束带,肠切除吻合术处理坏死肠段,肠造口术用于高危患者。腹腔镜手术创伤小,但需评估肠管扩张程度。

5、营养支持

梗阻解除后逐步恢复饮食,从流质过渡到低渣饮食。长期禁食者需肠外营养支持,补充氨基酸、脂肪乳剂。康复期适当补充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避免进食粗纤维食物。

急性肠梗阻患者应绝对禁食直至梗阻缓解,卧床时保持半坐卧位减轻腹胀。恢复期饮食需遵循少食多餐原则,选择米汤、藕粉等低残渣食物。日常需预防便秘,避免剧烈运动导致肠扭转。术后患者应定期复查腹部CT,监测肠功能恢复情况。出现持续腹痛、发热或排便异常需及时就医。

郑志峰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胸外科

儿童急性肠梗阻怎么治疗?

儿童急性肠梗阻可通过胃肠减压、补液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治疗。儿童急性肠梗阻通常由肠套叠、肠扭转、肠道肿瘤、先天性肠道畸形、肠粘连等原因引起。

1、胃肠减压:通过鼻胃管插入胃内,抽取胃内容物,减少胃肠道压力,缓解梗阻症状。适用于轻度肠梗阻或术前准备,操作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损伤胃黏膜。胃肠减压期间需禁食,密切观察患儿生命体征。

2、补液治疗:通过静脉输液补充水分和电解质,纠正脱水及酸碱失衡。根据患儿体重、脱水程度计算输液量,常用液体包括生理盐水、葡萄糖注射液等。补液过程中需监测尿量、心率等指标,防止输液过多或过快。

3、药物治疗: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常用药物包括头孢曲松1g静脉注射,每日一次、甲硝唑500mg静脉注射,每日两次。解痉药物如阿托品0.01mg/kg肌肉注射可缓解肠道痉挛。药物使用需严格遵医嘱,注意药物过敏反应。

4、手术治疗:对于机械性肠梗阻或保守治疗无效的患儿,需进行手术治疗。常见手术方式包括肠粘连松解术、肠切除吻合术等。手术需在全身麻醉下进行,术后需密切监测患儿恢复情况,预防感染及并发症。

5、术后护理:术后需禁食,待肠道功能恢复后逐步过渡到流质、半流质饮食。保持伤口清洁干燥,定期更换敷料。鼓励患儿早期下床活动,促进肠道蠕动。密切观察排便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儿童急性肠梗阻治疗期间,需注意饮食调节,避免进食难以消化的食物,如油炸食品、坚果等。适当增加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促进肠道蠕动。鼓励患儿进行适量运动,如散步、慢跑,增强体质。定期复查,监测肠道功能恢复情况,预防复发。

张玲

主任医师 河南省肿瘤医院 肝胆外科

热门标签

肌病 肌阵挛 脾肿瘤 接合菌病 脑干肿瘤 片吸虫病 玻璃体损伤 髌骨软骨软化 颞下颌关节脱位 淋巴细胞性垂体炎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