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内科 > 呼吸科 > 哮喘

家长能给孩子诊断哮喘吗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杜永杰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家长如何预防小儿肺炎?

家长可通过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按时接种疫苗、避免接触感染源、合理喂养增强免疫力、及时治疗呼吸道感染等方式预防小儿肺炎。

1、保持空气流通

室内定期开窗通风,每天至少两次,每次半小时以上,降低空气中病原体浓度。避免在密闭空间使用煤炉或炭火,减少烟雾刺激。湿度控制在50%左右可减少呼吸道黏膜干燥。

2、按时接种疫苗

肺炎球菌疫苗、流感疫苗等能有效预防特定病原体感染。按照国家免疫规划程序完成基础接种,流行季节前可咨询医生补充接种。疫苗接种后需观察半小时有无不良反应。

3、避免接触感染源

流感季节减少带孩子去人群密集场所,必要时佩戴口罩。家庭成员患呼吸道疾病时应隔离,避免共用餐具。教导孩子养成勤洗手习惯,尤其在进食前和外出后。

4、合理喂养增强免疫

婴儿期提倡母乳喂养至少6个月,逐步添加含维生素A、锌的辅食。学龄前儿童保证优质蛋白摄入,适量补充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避免过度喂养导致肥胖影响肺功能。

5、及时治疗呼吸道感染

发现孩子出现咳嗽、发热等症状时尽早就医,避免自行使用抗生素。治疗期间保持充足休息,少量多次饮水稀释痰液。慢性鼻炎或哮喘患儿需规范管理基础疾病。

预防小儿肺炎需建立全面防护体系。除上述措施外,应定期进行儿童保健体检,监测生长发育指标。冬季注意颈部及足部保暖,气候变化时及时增减衣物。保持适度户外活动增强耐寒能力,但雾霾天需减少外出。家庭成员应共同戒烟,创造无烟成长环境。发现呼吸急促、精神萎靡等异常表现时须立即就医。

李芸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儿科

碘伏能给系带消肿么?

碘伏通常不能直接给系带消肿。系带肿胀可能与局部感染、外伤或炎症反应有关,碘伏作为消毒剂主要用于皮肤表面杀菌,对深层组织炎症的消肿作用有限。

系带肿胀常见于包皮系带或舌系带等部位,轻微外伤或摩擦可能导致局部充血水肿。此时使用碘伏消毒可预防继发感染,但需配合抬高患处、冷敷等物理措施促进血液循环。若肿胀伴随明显疼痛或渗出液,可能需联合外用抗生素软膏如莫匹罗星软膏控制感染。

系带持续肿胀超过48小时或伴随发热时,需考虑细菌性淋巴结炎等病理因素。这类情况单纯碘伏处理效果不佳,可能需口服头孢克洛等抗生素治疗。糖尿病患者出现系带反复肿胀时,应排查血糖控制不良导致的免疫功能下降。

日常护理中避免过度牵拉肿胀系带,保持局部清洁干燥。饮食注意补充维生素C增强毛细血管韧性,减少辛辣食物刺激。若肿胀伴随溃疡或白色伪膜形成,可能提示真菌感染,须及时就医进行病原学检查。儿童系带肿胀期间家长应监督其避免吮吸患处,防止继发感染。

黄国栋

主任医师 七台河市人民医院 预防保健科

奶粉结块了还能给宝宝喝吗?

奶粉结块后不建议给宝宝饮用。结块可能由受潮、储存不当、开封时间过长、微生物污染或配方特性等因素引起。

1、受潮:奶粉吸湿后易结块,潮湿环境会加速奶粉中蛋白质和乳糖的物理变化,导致营养流失。建议将奶粉存放在阴凉干燥处,使用后立即密封罐口。

2、储存不当:高温或阳光直射会使奶粉中脂肪氧化,产生结块并伴随异味。储存时应远离热源,避免温度剧烈变化,未开封奶粉保质期内可常温保存。

3、开封时间过长:开封超过一个月的奶粉容易受环境影响结块,其维生素含量会逐渐降低。建议在罐体标注开封日期,尽量在四周内用完。

4、微生物污染:受污染的结块奶粉可能含有致病菌,婴幼儿免疫系统脆弱,饮用后易引发腹泻。若发现结块伴有颜色变化或霉味,必须立即丢弃。

5、配方特性:部分水解蛋白奶粉或添加益生菌的配方本身易结块,但轻微结块摇晃后能散开可谨慎使用,明显硬块仍需避免食用。

日常应注意检查奶粉状态,冲泡前观察颜色与气味,使用专用量勺取用避免引入水分。建议分装小份保存,优先选择避光密封罐。若发现结块奶粉,成人可观察冲泡后溶解度和沉淀情况判断是否安全,但婴幼儿食品需严格执行安全标准,出现结块直接更换新品更稳妥。定期清洁奶粉储存容器,避免交叉污染,潮湿季节可放置食品干燥剂防潮。

林丽丽

副主任医师 桂林南溪山医院 妇科

儿童能否食用当归家长须知?

儿童不建议随意食用当归。当归作为中药材,其使用需考虑年龄、体质、剂量等因素,儿童食用可能存在潜在风险。

1、体质差异:

儿童脏腑娇嫩,气血未充,对药物敏感性高于成人。当归具有活血补血功效,其药性可能干扰儿童正常生长发育过程,尤其阴虚火旺体质的儿童更需谨慎。

2、剂量风险:

中药典籍明确记载当归成人日用量为6-12克,但儿童尚无统一安全剂量标准。过量服用可能导致消化道不适、内分泌紊乱等不良反应,严重时可影响凝血功能。

3、成分影响:

当归含挥发油、阿魏酸等活性成分,可能刺激儿童未成熟的消化系统。部分儿童可能出现腹痛、腹泻等不良反应,过敏体质者还可能引发皮肤瘙痒等过敏反应。

4、配伍禁忌:

当归与某些食物或药物存在相互作用风险。儿童若同时服用抗生素或抗凝血药物,可能增强药物副作用,需严格避免自行配伍使用。

5、适应症限制:

中医理论认为儿童"阳常有余,阴常不足",除非明确诊断气血两虚且经专业中医师辨证,否则健康儿童无需额外补血活血。常见贫血应优先排查营养因素而非中药调理。

家长需注意儿童饮食应以均衡营养为主,避免随意使用中药材。确需使用当归时,必须由中医儿科医师根据具体年龄、体重、症状开具处方,并严格监控服用后的反应。日常可多选择含铁丰富的动物肝脏、瘦肉、菠菜等食物,配合维生素C促进铁吸收,通过适量运动增强体质,这些方式比药物调理更适合儿童生长发育需求。若发现儿童存在面色苍白、乏力等疑似贫血症状,建议优先就诊查明原因,而非自行药补。

谢江强

副主任医师 瑞安市妇幼保健院 儿科

家长如何发现孩子患有弱视?

家长可通过观察孩子日常行为异常、视力检查结果异常、双眼协调能力差、对强光敏感及家族遗传史等因素发现孩子可能患有弱视。

1、行为异常:

弱视儿童常出现眯眼、歪头看东西等异常行为。近距离看电视或书本、阅读时容易串行、写字歪斜也是常见表现。部分孩子会因视物模糊而频繁揉眼或抱怨眼睛疲劳。这些行为提示可能存在视力发育障碍。

2、视力检查:

定期视力筛查是发现弱视的重要手段。3岁以上儿童单眼视力低于0.8或双眼视力相差两行以上需警惕。遮盖试验时孩子抗拒遮盖某只眼睛,可能提示被遮盖眼为弱视眼。学校体检发现视力不达标时应及时复查。

3、双眼协调:

弱视患儿立体视觉功能较差,表现为接球困难、上下楼梯易踩空等手眼协调问题。部分孩子会出现斜视或眼球震颤,这些症状常与弱视伴随发生。观察孩子玩穿珠、搭积木等精细动作可初步判断双眼协调性。

4、畏光反应:

弱视眼对光线变化适应能力较弱,孩子在强光下可能出现闭眼、流泪等不适反应。对比敏感度下降导致在昏暗环境中视物困难,夜间行动迟疑也可能是弱视的信号。这些光敏感现象值得家长关注。

5、遗传因素:

父母或近亲属有弱视、高度屈光不正或斜视病史时,孩子患病风险增加。早产儿、低体重儿及有先天性眼病的孩子更需定期眼科检查。遗传因素结合环境因素会显著提高弱视发生率。

建议家长每半年带孩子进行专业视力检查,3岁前完成首次眼科评估。日常可进行遮盖游戏、串珠训练等趣味性视力训练,保证每天2小时户外活动促进视觉发育。饮食方面注意补充维生素A、D及DHA等营养素,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发现异常应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进行散瞳验光等专业检查,弱视治疗越早开始效果越好,多数患儿通过规范治疗可获得正常视力。

刘磊

副主任医师 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 肛肠科

热门标签

臀先露 腹股沟疝 角膜变性 肾性糖尿 生殖器疱疹 结缔组织病 慢性荨麻疹 盘尾丝虫病 缺铁性吞咽困难 急性化脓性腹膜炎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