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外科 > 泌尿外科

女性泌尿结石怎么治疗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蒙岭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泌尿系统结核怎么治?

泌尿系统结核可通过抗结核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治疗。泌尿系统结核通常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可能与免疫力低下、接触结核患者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尿频、尿急、血尿等症状。

1、药物治疗:抗结核药物是治疗泌尿系统结核的主要方式,常用药物包括异烟肼片每日300mg、利福平胶囊每日450mg、吡嗪酰胺片每日1500mg。药物治疗需持续6-9个月,遵循“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的原则,以彻底杀灭结核菌。

2、手术治疗:对于药物治疗无效或出现严重并发症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常见手术方式包括肾部分切除术、肾切除术。手术旨在清除病灶,防止结核扩散,术后仍需继续抗结核治疗。

3、免疫支持:免疫力低下是泌尿系统结核的重要诱因。建议患者通过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睡眠等方式增强免疫力。可适当补充维生素C、维生素D等营养素,有助于提高身体抵抗力。

4、定期复查:治疗期间需定期进行尿常规、肾功能、影像学等检查,以评估治疗效果和病情进展。复查频率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医生建议确定,通常每1-3个月进行一次。

5、心理疏导:泌尿系统结核病程较长,患者易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建议患者与家人、朋友多沟通,必要时寻求专业心理辅导,保持积极心态,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

泌尿系统结核患者应注重饮食调理,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如鸡蛋、牛奶、新鲜蔬菜水果等,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适量进行散步、瑜伽等低强度运动,有助于增强体质。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避免过度劳累,定期复查,确保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林燕

副主任医师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皮肤病医院 皮肤科

泌尿系统结核是怎么回事?

泌尿系统结核可能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通常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血尿等症状。泌尿系统结核可通过抗结核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干预。

1、感染途径:结核分枝杆菌通过血液或淋巴系统传播至泌尿系统,引发感染。感染后,患者可能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需及时进行抗结核治疗,常用药物包括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等。

2、免疫力低下: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更容易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导致泌尿系统结核。这类患者需加强营养支持,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如鸡蛋、牛奶、新鲜蔬菜等,同时避免过度劳累。

3、慢性疾病:患有糖尿病、慢性肾病等慢性疾病的人群,泌尿系统结核的发病率较高。患者需积极控制原发病,定期监测血糖、肾功能,必要时调整治疗方案。

4、病理变化:泌尿系统结核可能导致肾实质破坏、输尿管狭窄等病理变化。治疗上需根据病情选择手术方式,如肾切除术、输尿管成形术等,术后继续抗结核治疗。

5、症状发展:泌尿系统结核早期症状较轻,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腰痛、发热、体重下降等全身症状。患者需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泌尿系统结核患者需注意饮食调理,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如鱼类、豆制品、新鲜水果等,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等,增强体质。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熬夜、过度劳累,定期复查,遵医嘱进行治疗。

刘亚铃

主任医师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皮肤科

泌尿系统感染能根治吗?

泌尿系统感染可通过抗生素治疗、生活方式调整等方式根治。泌尿系统感染通常由细菌感染、个人卫生不良、免疫力低下、尿路结构异常、慢性疾病等因素引起。

1、细菌感染:泌尿系统感染最常见的病因是细菌侵入尿道,如大肠杆菌。治疗以抗生素为主,常用药物包括左氧氟沙星片500mg,每日一次、头孢克肟胶囊200mg,每日两次、阿莫西林胶囊500mg,每日三次,需按疗程服用。

2、个人卫生:不良的卫生习惯如不及时清洁私处、穿着过紧的内衣等可能增加感染风险。建议每日用温水清洗外阴,选择透气性好的棉质内衣,避免使用刺激性洗液。

3、免疫力低下:免疫力下降可能导致细菌更易侵入泌尿系统。通过均衡饮食、规律作息、适度运动增强免疫力,必要时可补充维生素C或益生菌。

4、尿路结构异常:如尿路结石、前列腺增生等可能导致尿液滞留,增加感染风险。需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如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或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5、慢性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可能影响泌尿系统健康。控制基础疾病,定期监测血糖、血压,遵医嘱调整治疗方案。

预防泌尿系统感染复发,建议每日饮水2000ml以上,避免憋尿,减少辛辣刺激性食物摄入,如辣椒、咖啡等。适度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每周3-5次,每次30分钟。保持良好心态,避免过度焦虑,有助于增强身体抵抗力。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及时就医复查。

郑志峰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胸外科

先天性泌尿系畸形怎么治疗?

先天性泌尿系畸形可通过手术矫正、药物治疗、定期随访、生活方式调整、心理支持等方式治疗。先天性泌尿系畸形通常由遗传因素、胚胎发育异常、环境因素、母体疾病、药物影响等原因引起。

1、手术矫正:对于严重的泌尿系畸形,如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膀胱外翻等,常需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肾盂成形术、输尿管再植术、膀胱重建术等,具体选择需根据畸形类型和严重程度决定。手术后可显著改善尿路通畅性和功能。

2、药物治疗:对于合并感染或功能异常的病例,药物治疗是重要辅助手段。常用药物包括抗生素如头孢克洛干混悬剂,儿童剂量为20mg/kg/日、利尿剂如呋塞米片,成人剂量为20-40mg/日、降压药如氨氯地平片,成人剂量为5mg/日等,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3、定期随访:先天性泌尿系畸形患者需长期随访,监测肾功能、尿路通畅性及并发症。随访内容包括尿常规、肾功能检查、超声检查等,频率根据病情严重程度而定,通常每3-6个月一次。

4、生活方式调整:患者需注意保持充足水分摄入,每日饮水量建议在1500-2000ml。避免憋尿,养成定时排尿习惯。饮食上限制高盐、高蛋白摄入,以减轻肾脏负担。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游泳、慢跑等,增强体质。

5、心理支持:先天性泌尿系畸形可能影响患者心理健康,尤其是儿童和青少年。家属应给予充分关爱和支持,必要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可通过参加病友交流会、加入支持团体等方式,帮助患者建立积极心态,提高生活质量。

患者日常需注意均衡饮食,适量增加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新鲜蔬果、全谷物等。适度运动如散步、瑜伽等有助于改善全身状况。保持良好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定期进行体检,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及时与医生沟通调整治疗方案。通过综合管理,多数先天性泌尿系畸形患者可获得良好预后,维持正常生活。

谢江强

副主任医师 瑞安市妇幼保健院 儿科

泌尿系结石的排石方法?

泌尿系结石可通过多饮水、药物治疗、体外冲击波碎石、输尿管镜取石、经皮肾镜取石等方式治疗。泌尿系结石通常由代谢异常、尿路感染、饮食不当、尿路梗阻、遗传因素等原因引起。

1、多饮水:增加每日饮水量是促进结石排出的基础措施,建议每日饮水量保持在2.5-3升,尿液稀释有助于减少晶体沉积,促进小结石随尿液排出。同时,避免饮用含糖饮料和高钙饮品。

2、药物治疗:针对不同成分的结石,药物治疗可帮助溶解或促进排出。常用药物包括枸橼酸钾每日3次,每次2克用于尿酸结石,α受体阻滞剂如坦索罗辛每日1次,每次0.4毫克用于输尿管结石,利尿剂如氢氯噻嗪每日1次,每次25毫克用于钙结石。

3、体外冲击波碎石:适用于直径小于2厘米的肾结石或输尿管结石,通过体外产生的冲击波将结石击碎成小颗粒,便于随尿液排出。治疗过程通常需要1-2次,每次间隔1-2周。

4、输尿管镜取石:适用于输尿管中下段结石,通过输尿管镜进入输尿管,直接取出或碎石后取出结石。手术创伤小,恢复快,术后需注意多饮水,预防感染。

5、经皮肾镜取石:适用于较大或复杂的肾结石,通过皮肤穿刺进入肾脏,利用肾镜取出结石。手术创伤较大,术后需密切监测肾功能,预防出血和感染。

日常生活中,建议调整饮食结构,减少高盐、高蛋白、高嘌呤食物的摄入,增加富含纤维的食物如蔬菜和水果。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促进新陈代谢和结石排出。定期复查尿常规和超声,监测结石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郑志峰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胸外科

热门标签

疥疮 脊索瘤 类圆线虫病 免疫缺陷病 皮脂腺增生 输尿管结核 帕金森综合征 胎儿神经管缺陷 腹腔动脉压迫综合征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