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急诊科 > 急诊科

严重创伤性休克后首先预防的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方毅 主任医师
湘西自治州人民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创伤性休克如何处理??

创伤性休克需立即采取止血、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体温、快速补液及紧急送医等措施。创伤性休克通常由严重外伤导致大量失血、剧烈疼痛或重要器官损伤引起,可能伴随面色苍白、脉搏细弱、意识模糊等症状。

1、止血

直接压迫伤口是最有效的止血方法,可使用干净敷料或衣物持续按压出血部位。若四肢大出血且压迫无效,可在近心端使用止血带,但需记录使用时间避免组织坏死。止血后应避免频繁查看伤口,防止凝血块脱落。

2、保持气道通畅

立即清除口腔异物,将患者头偏向一侧防止误吸。若出现呕吐或昏迷,采用抬颌法开放气道,必要时进行口咽通气道置入。呼吸微弱或停止时须立即开始人工呼吸,每5-6秒给予1次呼吸支持。

3、维持体温

用保温毯或干燥衣物包裹患者,避免暴露于低温环境。休克状态下体温调节功能受损,低温会加重凝血障碍和酸中毒。禁止给予热水袋等主动加热措施,可能造成外周血管扩张加剧休克。

4、快速补液

建立两条以上静脉通路,首选等渗晶体液如0.9%氯化钠注射液快速输注。有条件时可使用羟乙基淀粉注射液等胶体液,但24小时内不超过1500毫升。补液过程中需持续监测颈静脉充盈度和尿量变化。

5、紧急送医

在实施初步救治同时立即联系急救系统,转运时保持患者平卧位,下肢抬高30度以增加回心血量。向接诊医生详细说明受伤机制、已采取的急救措施及补液量,为后续输血和手术争取时间。

创伤性休克患者后期护理需严格卧床休息,逐步恢复饮食时优先选择易消化的流质食物如米汤、藕粉等。康复期可遵医嘱使用复方氨基酸注射液帮助组织修复,或琥珀酸亚铁片纠正贫血。日常应避免剧烈运动,定期复查血常规和肝肾功能,伤口完全愈合前保持敷料干燥清洁。家属需观察患者精神状态变化,出现头晕、心悸等症状时及时返院复查。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创伤性休克预后怎样?

创伤性休克的预后与多种因素相关,包括伤情严重程度、治疗及时性、并发症控制等。预后良好的患者通常能恢复日常生活,而严重者可能遗留功能障碍或生命威胁。

1、伤情严重度:创伤性休克的预后与初始伤情密切相关。轻度休克患者经过及时补液和止血处理后,恢复较快,预后良好。重度休克患者可能因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导致预后较差,需密切监测生命体征。

2、治疗及时性:早期干预是改善预后的关键。迅速补充血容量、纠正低血压、维持组织灌注是治疗的核心。延迟治疗可能导致不可逆的器官损伤,增加死亡风险。

3、并发症控制:创伤性休克患者常伴有感染、凝血功能障碍等并发症。有效预防和控制并发症可显著改善预后。例如,合理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监测凝血功能并纠正异常。

4、基础健康状况:患者的基础健康状况影响预后。合并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的患者,恢复能力较弱,需加强护理和监测。

5、心理支持:创伤性休克患者可能经历心理创伤,如焦虑、抑郁等。心理干预和家庭支持有助于改善患者心理状态,促进康复。

创伤性休克患者预后需综合评估,早期治疗和全面护理是关键。饮食上建议摄入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如鸡蛋、牛奶、新鲜蔬菜,促进组织修复。运动方面,根据恢复情况逐步增加活动量,避免剧烈运动。定期复查,监测器官功能,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有助于提高预后质量。

黄国栋

主任医师 七台河市人民医院 预防保健科

创伤性休克的紧急扩容措施首选液是什么?

创伤性休克的紧急扩容措施首选液体为晶体液,具体包括生理盐水、乳酸林格液和平衡盐溶液。晶体液能够快速补充血容量,改善组织灌注,同时价格低廉且易于获取,是临床急救中的首选。

1、生理盐水:生理盐水是最常用的晶体液,其成分与人体血浆相似,能够快速补充血容量,改善休克状态。生理盐水的渗透压与血浆相近,不会引起细胞内外液体的快速转移,适合在紧急情况下使用。

2、乳酸林格液:乳酸林格液是一种含有乳酸钠的晶体液,其电解质成分更接近人体血浆,能够更好地维持酸碱平衡。乳酸林格液在补充血容量的同时,还能提供一定的能量,适合在长时间急救中使用。

3、平衡盐溶液:平衡盐溶液是一种含有多种电解质的晶体液,其成分与人体血浆相似,能够更好地维持电解质平衡。平衡盐溶液在补充血容量的同时,还能预防电解质紊乱,适合在复杂创伤情况下使用。

4、胶体液:在晶体液补充后,如果患者血容量仍不足,可以考虑使用胶体液进行进一步扩容。胶体液包括羟乙基淀粉和明胶,能够增加血浆胶体渗透压,维持血容量稳定。胶体液的使用需要谨慎,过量使用可能导致肾功能损害。

5、血液制品:在严重创伤性休克的情况下,如果患者存在大量失血,需要及时输注血液制品,如红细胞悬液和血浆,以补充血容量和改善携氧能力。血液制品的使用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

创伤性休克的紧急扩容措施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情严重程度进行个体化选择。在急救过程中,及时补充血容量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同时,需要注意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调整治疗方案。在饮食方面,患者应保持清淡易消化的饮食,避免油腻和刺激性食物。在运动方面,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适当进行轻度活动,促进身体恢复。在护理方面,患者应保持伤口清洁,定期更换敷料,预防感染。

赵家医

主任医师 安康市中心医院 全科

创伤性休克预后怎么样?
创伤性休克预后取决于损伤程度、治疗及时性和患者基础健康状况,及时有效的治疗可以显著改善预后。创伤性休克是由于严重创伤导致有效循环血量急剧减少,组织器官灌注不足,引发的一系列病理生理反应。早期识别和干预是改善预后的关键,治疗包括快速补液、纠正酸中毒、控制出血、维持血压和器官功能支持。 1、快速补液:创伤性休克的首要治疗措施是恢复有效循环血量。通过静脉输注晶体液如生理盐水、乳酸林格液和胶体液如羟乙基淀粉、明胶迅速补充血容量,维持血压和器官灌注。补液速度和量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避免过度补液导致肺水肿或心功能不全。 2、纠正酸中毒:创伤性休克常伴随代谢性酸中毒,需通过补充碳酸氢钠等碱性药物纠正。酸中毒会影响心肌收缩力和血管反应性,及时纠正有助于恢复心血管功能。同时,需监测血气分析,确保酸碱平衡的稳定。 3、控制出血:创伤性休克的根本原因是失血,控制出血是治疗的核心。对于外出血,直接压迫止血或使用止血带;对于内出血,需通过手术探查止血,如腹腔镜手术、开腹手术等。在手术前,可通过血管造影或CT扫描定位出血点,提高手术效率。 4、维持血压:在补液和止血的基础上,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如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维持血压,确保重要器官的血液供应。血压过低会导致脑、肾等器官缺血,血压过高则增加心脏负担,需根据患者情况调整药物剂量。 5、器官功能支持:创伤性休克可能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需通过机械通气、血液透析等手段支持呼吸、肾脏等功能。对于严重肺损伤,使用呼吸机辅助通气;对于急性肾损伤,进行血液透析或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创伤性休克的预后与治疗及时性密切相关,早期识别和干预可以显著降低死亡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通过快速补液、纠正酸中毒、控制出血、维持血压和器官功能支持,能够有效恢复患者的生理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方毅

主任医师 湘西自治州人民医院 病理科

什么是创伤性休克?
创伤性休克是一种因严重创伤导致的有效循环血量急剧减少、组织灌注不足的危急状态,需立即就医处理。治疗包括快速补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同时需明确并处理创伤原因。 1、创伤性休克的直接原因是严重创伤,如大出血、骨折、内脏损伤等,导致有效循环血量急剧减少。创伤引发的剧烈疼痛和失血会刺激交感神经系统,使血管收缩,进一步减少组织灌注。组织灌注不足会导致细胞缺氧,代谢产物堆积,引发酸中毒,进而加重休克状态。处理创伤性休克的关键是迅速恢复有效循环血量,可通过静脉输注生理盐水、血浆或全血补充血容量,同时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如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维持血压。 2、创伤性休克的病理生理过程涉及多个环节。创伤引发的失血会导致血容量不足,心脏输出量减少,血压下降。血压下降会进一步减少组织灌注,导致细胞缺氧和代谢紊乱。缺氧的细胞会释放大量炎性介质,如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等,引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加重休克状态。治疗中需注意纠正酸中毒,可通过静脉输注碳酸氢钠等碱性药物调节酸碱平衡,同时监测血气分析,确保组织氧供。 3、创伤性休克的治疗还需针对创伤原因进行处理。如大出血需及时止血,可通过压迫止血、手术止血或介入治疗控制出血源。骨折需固定处理,避免进一步损伤。内脏损伤需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在处理创伤的同时,需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呼吸等,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对于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可能需要进行机械通气支持,确保氧供和二氧化碳排出。 创伤性休克是一种危及生命的紧急状态,需立即就医处理。治疗的关键是迅速恢复有效循环血量,纠正酸中毒,处理创伤原因,同时密切监测生命体征,确保组织氧供和代谢平衡。对于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需进行多学科协作,综合治疗,提高救治成功率。
赵平

主任医师 单县中心医院 全科

热门标签

脱水 肺炭疽 蠕虫病 垂体卒中 胆道感染 接合菌病 卵巢妊娠 短肠综合症 单纯性紫癜 肾性尿崩症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