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儿科 > 新生儿科

新生儿预防针可以推迟多久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谢江强 副主任医师
瑞安市妇幼保健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婴儿打完预防针发烧怎么办 打预防针发烧能吃退烧药吗?

婴儿打完预防针后出现发热通常可以服用退烧药,但需根据体温和症状判断。体温超过38.5摄氏度或伴有明显不适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退烧药。

婴儿接种疫苗后发热属于常见免疫反应,多由疫苗激活免疫系统导致。体温在37.5-38.5摄氏度且精神状态良好时,可通过物理降温缓解,如减少衣物、温水擦浴。若体温持续超过38.5摄氏度或伴随哭闹不安、食欲减退,需考虑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混悬液或布洛芬混悬滴剂等儿童专用退烧药。但需注意避免与含相同成分的复方感冒药叠加使用,防止药物过量。

接种后24小时内应密切监测体温变化,避免包裹过厚影响散热。若发热持续超过48小时或出现皮疹、抽搐等异常症状,须立即就医排查其他感染因素。日常保持喂养量充足有助于促进代谢恢复。

周小凤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儿科

宝宝打了预防针多久能洗澡?

宝宝接种疫苗后一般24小时可以洗澡。

接种疫苗后针眼部位需要时间愈合,过早接触水可能增加局部感染风险。疫苗注射后部分儿童可能出现低热、接种部位红肿等反应,保持皮肤干燥有助于减少刺激。若接种部位明显红肿或存在皮肤破损,可适当延长等待时间至48小时。

洗澡时需避免用力揉搓接种部位,水温不宜过高,选择温和无刺激的沐浴产品。接种后24小时内出现持续发热或异常哭闹应及时就医。日常注意观察接种部位变化,保持清洁干燥即可促进恢复。

聂小娟

山东省立医院 皮肤科

宝宝鼻炎可以打预防针吗?

宝宝鼻炎如果没有伴随发热或急性感染症状,一般可以打预防针。如果鼻炎处于急性发作期或伴有明显感染表现,通常需要暂缓接种。

鼻炎患儿在病情稳定期接种疫苗通常不会影响免疫效果。过敏性鼻炎或慢性鼻炎患儿只要无发热、无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接种后不良反应概率与健康儿童相近。疫苗本身不会加重鼻炎症状,但接种后可能出现短暂局部红肿或低热等常见反应。接种前应确保鼻腔通畅,避免因鼻塞导致哭闹影响操作。

当鼻炎合并细菌感染出现脓涕、持续高热时,需先控制感染再接种。病毒性感冒引发的急性鼻炎也应推迟接种,因发热可能干扰疫苗反应判断。免疫缺陷患儿的严重鼻炎发作期需谨慎评估,部分减毒活疫苗需暂缓接种。疫苗接种后可能短暂激活免疫系统,极少数情况下会诱发鼻炎症状轻微加重。

建议家长在接种前如实告知医生宝宝鼻炎类型和当前症状,由专业人员评估是否适合接种。日常需保持鼻腔清洁,接种后注意观察是否有异常反应。慢性鼻炎患儿可考虑在症状缓解期预约接种,同时避免接触已知过敏原。

亢晓冬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普外科

水痘预防针注意事项?

接种水痘疫苗前需确认无发热、免疫缺陷等禁忌症,接种后需观察半小时有无过敏反应,避免抓挠注射部位。水痘疫苗主要用于预防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接种后可能出现局部红肿、低热等轻微反应,通常2-3天自行缓解。

一、接种前禁忌

对疫苗成分过敏者禁止接种,包括明胶、新霉素等辅料过敏史。急性发热性疾病患者应暂缓接种,体温超过37.3℃时需推迟至康复后。免疫功能低下者如白血病、艾滋病患者及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不宜接种。孕妇应避免接种活疫苗,接种后3个月内应避孕。

二、接种后护理

注射部位保持清洁干燥24小时,避免摩擦或沾水。出现局部硬结可冷敷处理,无需特殊用药。接种后48小时内避免剧烈运动,减少手臂大幅度活动。饮食宜清淡,避免辛辣刺激食物。若接种处出现化脓需及时就医。

三、不良反应

常见不良反应包括注射部位疼痛、红斑,发生率约20%。部分儿童可能出现38℃以下低热,通常24小时内消退。罕见全身性皮疹需与自然感染鉴别。过敏性休克发生率极低但需警惕,接种后需留观30分钟。出现高热超过39℃或持续哭闹应就医。

四、接种程序

12月龄至12岁儿童接种1剂即可,13岁以上需间隔4-8周接种2剂。与麻腮风疫苗联合接种时需分不同部位注射。暴露后3-5天内接种可提供保护。免疫功能正常者接种后抗体阳转率达90%以上,保护期可持续10年以上。

五、特殊人群

哺乳期女性接种不影响母乳喂养。HIV感染儿童CD4计数正常者可考虑接种。接受输血或免疫球蛋白者需间隔3-11个月接种。家庭中有孕妇或免疫缺陷者,接种者应避免接触其分泌物。既往有水痘病史者无须接种。

接种后两周内避免使用水杨酸类药物。保持接种卡妥善记录接种时间与批号。流行季节前接种效果更佳,秋季是理想接种时段。日常注意勤洗手、多通风等基础防护措施。若接触水痘患者且未接种疫苗,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特异性免疫球蛋白进行暴露后预防。

谢江强

副主任医师 瑞安市妇幼保健院 儿科

肺结核有预防针打吗?

肺结核有预防针可接种,目前主要使用卡介苗进行预防。卡介苗接种对象主要为新生儿及结核菌素试验阴性的儿童,接种后可降低重症结核病概率,但对成人肺结核预防效果有限。肺结核预防措施还包括避免接触传染源、增强免疫力、定期筛查等。

1、卡介苗接种

卡介苗是唯一被批准用于预防结核病的疫苗,通过注射减毒牛型结核杆菌激发人体免疫反应。新生儿出生24小时内需完成首剂接种,未接种者需在3月龄前补种。接种后2-3个月会形成局部疤痕,提示免疫应答建立成功。该疫苗对儿童粟粒性结核和结核性脑膜炎保护率较高,但对成人肺结核保护效果差异较大。

2、高危人群防护

肺结核密切接触者、HIV感染者、糖尿病患者等高风险群体需加强防护。与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同住或长时间接触时,应佩戴口罩并保持通风。医务人员建议每年进行胸部X光检查,结核菌素试验阳性者需接受预防性药物治疗,如异烟肼单用或联合利福平。

3、环境管理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可有效降低结核杆菌传播风险,每日开窗通风不少于3次,每次30分钟以上。紫外线消毒灯对杀灭空气中结核杆菌有显著效果,医疗机构可采用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器。患者痰液需用含氯消毒剂浸泡处理,避免干燥后形成气溶胶。

4、免疫力提升

均衡摄入优质蛋白和维生素A/D有助于维持呼吸道黏膜屏障功能,每日应保证鸡蛋、瘦肉、深色蔬菜等摄入。规律进行有氧运动可增强肺泡巨噬细胞活性,建议每周3次30分钟以上的快走或游泳。长期熬夜、过度劳累会抑制T淋巴细胞功能,增加潜伏感染复发风险。

5、早期筛查干预

持续咳嗽咳痰超过2周者需进行痰涂片抗酸染色检查,结核菌素试验强阳性人群建议完善γ-干扰素释放试验。确诊潜伏感染者可采用异烟肼联合利福喷丁进行化学预防,疗程3-4个月。学校、养老院等集体单位应建立结核病疫情监测机制。

肺结核预防需采取综合措施,除疫苗接种外,日常应注意保持良好卫生习惯。出现长期低热、夜间盗汗、不明原因体重下降等结核中毒症状时,应及时到感染科或呼吸科就诊。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HIV感染者应坚持抗病毒治疗以维持免疫功能。冬季室内活动增多时更需加强通风换气,降低密闭环境传播风险。

林燕

副主任医师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皮肤病医院 皮肤科

热门标签

阴虱病 膀胱损伤 髌骨脱位 阑尾肿瘤 输卵管结核 脊髓型颈椎病 急性根尖周炎 荨麻疹型药疹 乳房发育不良 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