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内科 > 血液科

尿常规镜检白细胞高意味着什么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王青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尿常规细菌高2000多怎么办?

尿常规细菌计数超过2000/微升提示存在尿路感染,可通过抗生素治疗、增加水分摄入、保持局部清洁、避免憋尿、复查尿常规等方式干预。尿路感染通常由细菌入侵、免疫力下降、泌尿系统结构异常、卫生习惯不良、激素水平变化等原因引起。

1、抗生素治疗:

细菌性尿路感染需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常用药物包括左氧氟沙星、头孢克肟、磷霉素氨丁三醇等。治疗期间需完成全程用药,避免自行停药导致细菌耐药。反复感染者需排查是否存在泌尿系统结石或解剖结构异常。

2、增加水分摄入:

每日饮水量建议达到2000毫升以上,通过增加尿量冲刷尿道,减少细菌滞留。可适量饮用蔓越莓汁,其含有的原花青素能抑制大肠杆菌黏附膀胱壁。避免饮用含酒精或咖啡因的饮料。

3、保持局部清洁:

每日用温水清洗外阴部,女性排便后应从前向后擦拭。选择棉质透气内裤并每日更换,避免使用碱性肥皂或洗液破坏局部菌群平衡。性生活后及时排尿有助于减少细菌逆行感染风险。

4、避免憋尿行为:

尿液滞留会稀释抗菌因子浓度,膀胱过度充盈易导致黏膜防御功能下降。建议每2-3小时排尿一次,睡前排空膀胱。驾驶员、教师等职业人群需特别注意建立规律排尿习惯。

5、复查尿常规:

完成抗生素疗程后1周需复查尿常规,确认细菌计数恢复正常。持续阳性者需进行尿培养、泌尿系超声等检查。孕妇、糖尿病患者及存在尿路畸形者易发展为肾盂肾炎,需密切监测体温和腰痛症状。

日常应注意选择宽松透气的棉质衣物,避免久坐导致会阴部潮湿闷热。饮食上可增加酸奶等含益生菌食物,维持肠道菌群平衡。适度进行快走、游泳等有氧运动有助于增强免疫力,但急性感染期应避免剧烈运动。绝经期女性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局部雌激素制剂改善泌尿生殖道萎缩。反复发作患者建议记录排尿日记,监测每日饮水量和排尿频率。

亢晓冬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普外科

男性尿道白色分泌物意味着什么?

男性尿道出现白色分泌物可能由尿道炎、前列腺炎、淋病、非淋菌性尿道炎或生理性溢液等原因引起,需结合伴随症状判断具体病因。

1、尿道炎:

尿道黏膜感染引发的炎症反应,常见病原体包括大肠杆菌、葡萄球菌等。典型表现为排尿灼痛伴白色脓性分泌物,晨起时尿道口可见结痂。治疗需根据病原学检查选择敏感抗生素,同时保持每日饮水2000毫升以上冲刷尿道。

2、前列腺炎:

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可能出现尿道口滴白现象,尤其在排便后或排尿终末时明显。可能与前列腺液逆流有关,常伴随会阴部胀痛、尿频等症状。建议进行前列腺液常规检查,治疗包括温水坐浴、避免久坐及α受体阻滞剂应用。

3、淋病:

由淋球菌感染引起的性传播疾病,潜伏期2-5天后出现大量黄白色脓性分泌物,伴有明显尿痛。尿道分泌物涂片可见革兰阴性双球菌,需规范使用头孢类抗生素治疗,性伴侣需同步检查。

4、非淋菌性尿道炎:

主要由沙眼衣原体或解脲支原体感染所致,分泌物呈白色稀薄状,症状较淋病轻微但持续时间长。可选用大环内酯类或四环素类药物治疗,治疗期间需禁止性生活。

5、生理性溢液:

性兴奋时尿道球腺分泌的透明黏液,或长时间未排精导致的前列腺液积聚,均可能表现为白色分泌物。这种情形无疼痛不适,清洁后即可消失,无需特殊处理。

建议观察分泌物性状变化,避免辛辣刺激饮食,每日清洗外阴并更换内裤。若持续出现分泌物超过3天,或伴随排尿疼痛、发热等症状,需及时至泌尿外科就诊。日常应注意性行为防护,避免憋尿及过度劳累,适当增加南瓜子、西红柿等富含锌元素食物的摄入。

朱欣佚

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普通内科

尿常规亚硝酸盐阳性的临床意义?

尿常规亚硝酸盐阳性通常提示泌尿系统存在细菌感染,可能与膀胱炎、肾盂肾炎、尿路结石、留置导尿管、尿液标本污染等因素有关。

1、膀胱炎:

膀胱黏膜受细菌感染时,部分细菌可将尿液中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常见致病菌包括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等。患者多伴有尿频尿急症状,可通过尿培养明确病原体后选择敏感抗生素治疗。

2、肾盂肾炎:

肾脏实质感染时,细菌代谢产物可导致亚硝酸盐阳性。多伴随发热腰痛症状,严重者可出现脓尿。需进行血尿常规、影像学检查,根据药敏结果选择肾毒性较小的抗生素。

3、尿路结石:

结石导致尿流不畅易引发细菌滋生,结石表面常附着产气肠杆菌等亚硝酸盐阳性菌。典型表现为肾绞痛伴血尿,需通过超声或CT明确结石位置后采取碎石或取石治疗。

4、留置导尿管:

导管相关尿路感染是院内感染常见类型,导管表面生物膜易滋生假单胞菌等耐药菌。需评估导管留置必要性,定期更换导管并保持引流系统密闭。

5、标本污染:

采集容器消毒不彻底或标本放置时间过长,可能导致体外细菌繁殖造成假阳性。建议清洁外阴后留取晨尿中段,2小时内送检以保证结果准确性。

日常应注意每日饮水2000毫升以上促进排尿,避免憋尿行为。可适量食用蔓越莓制品抑制细菌黏附,但糖尿病患者需控制摄入量。建议穿着棉质透气内裤并注意会阴清洁,性活动后及时排尿。长期留置导尿管者需定期进行尿常规监测,出现尿液浑浊或异味应及时就医。老年患者及孕妇出现亚硝酸盐阳性时建议完善尿培养检查,必要时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亢晓冬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普外科

尿常规正常尿培养有菌说明什么?

尿常规正常但尿培养有菌可能提示无症状菌尿或标本污染,需结合临床表现判断。常见原因包括标本采集不规范、泌尿系统隐匿性感染、免疫功能低下、女性生理结构特点及导尿管相关定植。

1、标本污染:

尿液采集过程中未遵循无菌操作可能导致假阳性,如未清洁外阴、采集中断尿时污染。建议重新留取清洁中段尿复查,采集前需用生理盐水冲洗会阴部,弃去前段尿液后接取中段尿送检。

2、隐匿性感染:

部分慢性泌尿系统感染患者尿常规可无异常,可能与变形杆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等低毒力菌有关。这类细菌定植尿路上皮时仅引起轻微炎症反应,需结合尿培养菌落计数判断,通常≥10⁵CFU/ml具有临床意义。

3、免疫功能异常:

糖尿病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可能出现尿常规假阴性,其白细胞吞噬功能受损导致炎症指标不升高。这类人群尿培养检出念珠菌、肠球菌等条件致病菌时,即使无症状也需干预。

4、女性生理因素:

女性尿道短且邻近肛门,大肠埃希菌等肠道菌易逆行定植。绝经后雌激素下降导致尿道黏膜萎缩、妊娠期子宫压迫等因素均可造成一过性菌尿,通常无需治疗。

5、医疗器械影响:

留置导尿管超过48小时者,导管表面易形成生物膜滋生铜绿假单胞菌等耐药菌。这类定植菌可能不引起明显症状,但增加后续感染风险,需定期更换导管并监测尿培养结果。

日常应注意每日饮水2000毫升以上促进排尿冲刷尿道,女性排便后从前向后擦拭避免肠道菌污染。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导尿管使用者应保持会阴清洁。无症状菌尿患者除妊娠妇女和拟进行泌尿外科手术者外,通常不建议预防性使用抗生素,过度治疗可能诱发耐药菌产生。反复出现尿培养阳性者需排查泌尿系统结构异常,必要时进行泌尿系超声或膀胱镜检查。

刘磊

副主任医师 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 肛肠科

尿常规检查不用第一泡尿可以么?

尿常规检查通常可以使用非第一泡尿,但需注意留取中段尿。检查准确性主要受尿液浓缩程度、污染风险、检测项目需求、采集时间、患者准备情况等因素影响。

1、尿液浓缩:

晨起第一泡尿因夜间浓缩作用,尿液中成分浓度较高,对检测蛋白尿、管型等更敏感。非晨尿或非第一泡尿可能因饮水稀释导致部分指标假阴性,但常规筛查时影响有限。

2、污染风险:

第一泡尿易受尿道口细菌污染,可能影响尿培养结果。留取中段尿能减少污染,对白细胞、亚硝酸盐等感染指标检测更准确。女性月经期应避开经血污染。

3、检测项目:

尿糖、尿酮体等代谢指标受饮食影响较大,建议使用空腹晨尿。而尿常规筛查、尿妊娠试验等对尿液采集时间要求相对宽松,非第一泡尿亦可满足基本检测需求。

4、采集时间:

急诊检查通常随机留尿即可。门诊复查建议统一采集时间,如均为晨尿或均为午后尿,保持检测条件一致便于结果比对。

5、准备事项:

采集前应清洁外阴,避免剧烈运动。容器需无菌干燥,留尿后1小时内送检。特殊检查如24小时尿蛋白定量需严格遵医嘱留取全部尿液。

日常建议检查前避免大量饮水,采集时弃去前段尿液。长期监测者应固定采集时段,糖尿病患者需同时记录采尿时间与末次进餐时间。送检途中避免高温或冷冻,若发现尿液明显浑浊、血尿等情况应及时告知普通体检若无特殊要求,使用清洁中段尿即可满足大部分尿常规检测需求。

杨博

主任医师 鸡西市人民医院 健康中心

热门标签

流产 肝衰竭 脾肿瘤 荨麻疹 法布里病 日光性皮炎 肝炎后综合征 老年性白内障 后天性动静脉瘘 带状疱疹性角膜炎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