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药剂科

VC泡腾片可以长期服用吗?有什么影响吗?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彭滔 主任医师
义乌市精神卫生中心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牙周病吃vc效果好吗?

牙周病患者适量补充维生素C有助于改善症状,但不能替代正规治疗。

维生素C具有抗氧化作用,能促进胶原蛋白合成,对牙龈健康有一定帮助。牙周病患者常因牙龈炎症导致维生素C消耗增加,适当补充可改善牙龈出血、肿胀等症状。临床研究显示,缺乏维生素C可能加重牙周组织破坏,但过量摄入可能引起胃肠不适。建议通过新鲜蔬菜水果如西蓝花、猕猴桃等天然食物获取,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维生素C片剂。

牙周病的核心治疗仍以机械清除菌斑为主,包括龈上洁治、龈下刮治等专业操作。维生素C仅作为辅助手段,无法消除牙结石或逆转牙槽骨吸收。重度牙周炎患者需配合抗生素治疗或牙周手术,单纯依赖维生素C可能延误病情。日常应使用牙线、间隙刷清洁牙缝,每半年接受一次口腔检查。

李胜锋

山东省立医院 口腔科学

甲硝唑泡腾片用后刺痛?

甲硝唑泡腾片用后刺痛可能与药物刺激、局部炎症或过敏反应有关。

甲硝唑泡腾片常用于治疗阴道炎等妇科感染,其成分对敏感黏膜可能产生刺激性。正常使用时可出现轻微灼热感,通常10-30分钟自行缓解。若伴有阴道黏膜充血、分泌物异常,可能提示原有炎症未完全控制,药物接触创面后引发疼痛。少数情况下可能出现接触性过敏反应,表现为用药后迅速出现瘙痒、红肿或皮疹,需立即停用。

使用期间应避免性生活,穿宽松棉质内裤,保持会阴清洁干燥。若刺痛持续超过1小时或伴随异常分泌物,建议及时妇科就诊评估。

邵自强

副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神经内科

含vc最多的水果有哪些?

含维生素C最多的水果主要有刺梨、酸枣、鲜枣、沙棘、猕猴桃等。维生素C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具有抗氧化、促进胶原蛋白合成、增强免疫力等作用,适量食用这些水果有助于补充维生素C。

一、刺梨

刺梨是维生素C含量极高的水果,每100克果肉中维生素C含量可超过2000毫克,远高于常见水果。刺梨多生长于我国西南地区,果实呈黄色或红色,表面有细小软刺。其维生素C含量受品种、成熟度和种植环境影响,成熟果实中维生素C含量更高。刺梨可直接食用或加工成果汁、果酱,但因酸味较重,常需加糖调味。

二、酸枣

酸枣维生素C含量约为每100克含900毫克,属于高维生素C水果。酸枣果实较小,果皮薄,果肉酸涩,多用于加工而非鲜食。新鲜酸枣可制成蜜饯或果脯,干燥后也可入药。酸枣中维生素C在加工过程中易流失,建议选择低温干燥或新鲜食用方式以最大限度保留营养。

三、鲜枣

鲜枣维生素C含量约为每100克含300-500毫克,在常见水果中名列前茅。鲜枣果肉脆嫩多汁,甜度高,可直接食用。维生素C含量随枣的成熟度增加而降低,完全成熟的红枣中维生素C含量大幅下降。鲜枣还含有多种矿物质和膳食纤维,但含糖量较高,糖尿病患者需控制摄入量。

四、沙棘

沙棘果实维生素C含量约为每100克含200-800毫克,具体含量因品种和生长环境差异较大。沙棘果实呈橙黄色,小而圆润,味道酸甜。除维生素C外,沙棘还富含维生素E、胡萝卜素等营养素。沙棘多加工成果汁、果酱或提取油脂,鲜果因保存困难较少直接食用。

五、猕猴桃

猕猴桃维生素C含量约为每100克含60-200毫克,在常见水果中含量较高。猕猴桃品种不同维生素C含量差异明显,通常果肉颜色越深含量越高。猕猴桃还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和钾元素,果肉柔软多汁,酸甜适口,适合直接食用或制作沙拉。未成熟的猕猴桃含有蛋白酶,可能刺激口腔黏膜,应放置软化后食用。

补充维生素C应优先通过天然食物获取,高维生素C水果建议每日适量食用,通常100-200克即可满足成人每日需求。维生素C易受热和氧化破坏,水果应新鲜食用或采用低温加工方式。长期大量摄入维生素C可能增加泌尿系统结石风险,肾功能异常者需谨慎。特殊人群如孕妇、儿童或消化系统疾病患者,可根据个体情况调整摄入量和食用方式。除水果外,青椒、西兰花等蔬菜也是维生素C的良好来源,建议多样化饮食。

杨博

主任医师 鸡西市人民医院 健康中心

孩子经常吃vc好吗?

儿童长期过量服用维生素C可能引发不良反应,适量补充维生素C对健康有益。维生素C的摄入需考虑膳食来源、年龄需求、潜在风险、补充时机、个体差异等因素。

1、膳食来源

天然食物是获取维生素C的最佳途径,柑橘类水果、猕猴桃、西蓝花等富含维生素C。通过均衡饮食通常可满足儿童每日需求,2-3岁幼儿每日推荐摄入量为40毫克,4-8岁儿童为45毫克。家长应优先通过新鲜蔬菜水果补充,避免将维生素C制剂作为常规补充手段。

2、年龄需求

不同年龄段儿童对维生素C的需求量存在差异。早产儿、挑食儿童或消化吸收障碍者可能需要额外补充。健康儿童若无明显偏食或慢性疾病,无须刻意补充维生素C制剂。家长可通过观察孩子是否反复出现牙龈出血、伤口愈合缓慢等缺乏症状判断是否需要干预。

3、潜在风险

长期超量服用维生素C可能导致腹泻、泌尿系结石等不良反应。儿童每日可耐受最高摄入量为400-1200毫克随年龄递增,超过此量可能干扰其他营养素吸收。维生素C与某些抗凝药物存在相互作用,合并用药时需咨询

4、补充时机

在感冒流行季节、创伤恢复期或铁缺乏性贫血治疗期间,可短期适量补充维生素C。选择正规儿童剂型,避免使用成人维生素C泡腾片。补充期间应监测尿液pH值变化,出现尿频、腹痛等症状需立即停用。

5、个体差异

遗传性高铁血症患儿、草酸钙结石病史者应严格控制维生素C摄入。过敏体质儿童服用前需确认制剂中不含过敏辅料。建议家长在儿科医师或临床营养师指导下制定个性化补充方案,避免盲目跟风补充。

家长应培养儿童多样化饮食习惯,每日保证300-400克新鲜蔬菜水果摄入。烹饪时采用急火快炒或凉拌方式减少维生素C流失。若确需补充制剂,建议选择不含糖分和人工色素的儿童专用维生素C,连续服用不超过2周。定期进行生长发育评估和营养状况监测,发现异常及时调整补充策略。维生素C补充不能替代均衡饮食,更不应作为提高免疫力的唯一手段。

谢江强

副主任医师 瑞安市妇幼保健院 儿科

抑菌泡腾片的反应?

抑菌泡腾片的反应通常表现为溶解时产生气泡,其成分与微生物接触后可能引发局部刺激或过敏反应。抑菌泡腾片的作用机制主要有有效成分释放、酸碱中和反应、微生物膜破坏、氧化还原作用、酶活性抑制等。

1、有效成分释放

抑菌泡腾片遇水后迅速崩解,释放氯己定、聚维酮碘等有效成分。这些成分通过破坏病原体细胞壁或干扰代谢过程发挥抑菌作用。部分人群使用后可能出现黏膜轻微灼热感,通常短期内自行缓解。

2、酸碱中和反应

泡腾片中的碳酸氢钠与有机酸接触后产生二氧化碳气泡,形成弱碱性环境。这种反应可改变局部pH值,抑制细菌繁殖。但过度使用可能导致皮肤或黏膜屏障功能受损,出现干燥脱屑现象。

3、微生物膜破坏

表面活性剂成分能瓦解微生物的生物膜结构,增强杀菌效果。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生物膜形成能力强的病原体效果显著。使用后偶见局部红斑等接触性皮炎表现,应立即停用。

4、氧化还原作用

含过氧化物成分的泡腾片通过氧化反应破坏微生物蛋白质结构。这种作用对厌氧菌特别有效,但可能加重已有创面的炎症反应,开放性伤口应避免使用。

5、酶活性抑制

某些抑菌成分可特异性阻断微生物的关键酶系统。如三氯生能抑制细菌脂肪酸合成酶,但对哺乳动物细胞影响较小。长期使用需警惕耐药菌株产生风险。

使用抑菌泡腾片时建议控制单次使用时间不超过15分钟,避免接触眼睛及黏膜破损处。日常存放需保持干燥,溶解后溶液应当天使用完毕。出现持续瘙痒、水肿等过敏症状应及时用清水冲洗并就医。特殊人群如孕妇、儿童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合并皮肤疾病者需预先进行小范围测试。

杨博

主任医师 鸡西市人民医院 健康中心

热门标签

水肿 胆囊炎 颞骨骨折 创伤性血胸 肥大性龈炎 神经性厌食 钙化性肌腱炎 虹膜新生血管 胎儿宫内发育迟缓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