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儿科 > 儿科

37.1℃算发烧吗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谢江强 副主任医师
瑞安市妇幼保健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小孩腋下37.1度算发烧吗?

小孩腋下37.1度不算发烧。正常小儿腋下体温为36-37度,37.1度属于正常体温上限,尚未达到发热标准。

发热是指体温超过正常范围,通常腋下体温超过37.3度才考虑发热可能。小儿体温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活动后、进食后、环境温度高、穿衣过多等都可能使体温暂时性轻度升高。测量体温应在安静状态下进行,避免上述干扰因素。测量方法不当也可能导致读数偏高,需确保体温计放置正确,测量时间足够。

日常应注意观察小儿精神状态、食欲等一般情况,保持适宜的环境温度,避免过度包裹。如体温持续升高或伴随其他症状,建议及时就医。

葛伟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小儿内科

体温37.1度算发烧吗,儿童需要吃药嘛?

体温37.1度不算发烧,儿童通常不需要吃药。

体温37.1度属于正常体温范围,人体正常体温在36-37.2度之间波动。儿童新陈代谢较快,体温可能比成人略高,活动后或进食后体温也可能短暂升高。环境温度过高、穿衣过多、剧烈运动后都可能出现短暂体温升高,休息后通常可自行恢复。测量体温时需注意方法,腋下测温需保持5分钟,口腔测温需保持3分钟,耳温枪测量需对准鼓膜。

若儿童出现精神萎靡、食欲下降、咳嗽、流涕等症状,即使体温正常也建议就医检查。平时注意保持室内通风,避免过度包裹,鼓励适量饮水,监测体温变化。

周小凤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儿科

小孩37.1算不算发烧?

小孩体温37.1摄氏度不算发烧。正常体温范围在36.0-37.3摄氏度之间,体温波动可能与环境温度、活动量、测量时间等因素有关。

体温测量结果受多种因素影响。测量部位不同会导致数值差异,腋温通常比肛温低0.5摄氏度左右。下午或进食后体温可能略高于清晨,剧烈运动后也可能出现暂时性升高。穿着过多衣物或处于高温环境时,体温测量值可能偏高。使用电子体温计需确保探头放置正确,水银体温计需保持测量时间足够。

少数情况下需警惕异常体温。持续超过37.3摄氏度可能提示低热,伴随精神萎靡、食欲下降等症状时需关注。早产儿或三个月内婴儿体温调节功能不完善,轻微升高也需密切观察。免疫缺陷患儿出现体温波动应及时就医。慢性疾病患者体温异常可能提示病情变化。

建议家长选择固定时间测量体温,避免在进食、运动后立即测量。发现体温波动可多次测量确认,同时观察有无咳嗽、腹泻等伴随症状。保持室内通风适宜,避免过度包裹衣物。体温持续异常或伴随其他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明确原因。

马保海

副主任医师 潍坊市妇幼保健院 儿童保健科

儿童37.1度算发烧吗?

儿童体温37.1摄氏度不算发烧,属于正常体温范围。儿童正常体温通常在36.5至37.5摄氏度之间波动,体温受活动量、环境温度、测量时间等多种因素影响。

儿童体温调节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日常活动中可能出现短暂体温波动。测量体温时若儿童刚进食、哭闹或包裹过厚,可能显示略高于基础体温的数值。腋温测量时需保持腋窝干燥,测量时间不少于5分钟,避免因操作误差导致读数偏差。耳温枪测量需对准鼓膜方向,确保探头清洁。发现体温波动时建议多次测量取平均值,避免单次测量结果干扰判断。

少数情况下体温37.1摄氏度可能伴随病理状态。若儿童出现精神萎靡、拒食、皮疹或其他异常表现,即使体温正常也需警惕潜在疾病。早产儿、慢性病患儿等特殊人群体温调节能力较弱,需结合临床其他指标综合评估。疫苗接种后48小时内可能出现低热反应,此时体温略高于基础值但通常无须特殊处理。

家长应掌握正确的体温测量方法,选择电子体温计或红外线体温计等可靠工具。日常注意观察儿童精神状态、饮食情况及大小便性状,建立个体化体温基线记录。保持室内适宜温湿度,避免过度保暖或受凉。出现持续体温异常或伴随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谢江强

副主任医师 瑞安市妇幼保健院 儿科

小孩体温37.1正常吗?

小孩体温37.1摄氏度属于正常范围。体温受测量方式、活动状态、环境温度等因素影响,通常腋温36-37.3摄氏度、肛温36.5-37.5摄氏度均为正常。

儿童基础代谢率较高,体温调节中枢发育尚未完善,日常活动后或进食后可能出现短暂体温升高。测量时若穿着过厚、处于饭后或运动后,体温可能略高于静息状态。采用水银体温计腋下测量时,需确保擦干汗液并夹紧5分钟,电子体温计需等待提示音结束。

当体温持续超过37.3摄氏度或伴随精神萎靡、食欲下降、皮疹等症状时,可能与上呼吸道感染、中耳炎等疾病有关。新生儿及3个月以下婴儿体温超过38摄氏度需立即就医,因其免疫系统薄弱,易发生严重感染。

建议家长每日固定时间测量体温,选择孩子安静状态下测量。保持室内通风,避免过度包裹衣物。若体温波动伴随异常症状,应及时儿科就诊,避免自行使用退热药物。日常注意观察孩子精神状态、进食情况及二便性状,这些指标比单纯体温数值更能反映健康状况。

谢江强

副主任医师 瑞安市妇幼保健院 儿科

热门标签

骨瘤 脓癣 发热 肠扭转 花斑癣 脑肿瘤 膀胱阴道瘘 泌尿系结石 皮肤癣菌病 进行性脂肪营养不良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