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保健科

孩子吃了30粒维生素ad怎么办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武恩翠 主任技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新生儿不吃AD只吃D3可以吗?

新生儿仅补充维生素D3不补充维生素AD可能影响生长发育。维生素AD缺乏可能由母乳含量不足、配方奶未强化、吸收障碍、代谢异常、日照不足等因素引起,需根据喂养方式调整补充方案。

1、母乳喂养因素:

纯母乳喂养的新生儿需同时补充维生素AD和D3。母乳中维生素A含量约为每升400微克视黄醇当量,仅能满足婴儿每日需求的50%,而维生素D含量更低。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母乳喂养婴儿出生后立即补充维生素D3每日400国际单位,但未对维生素A做强制要求。我国属于维生素A中度缺乏地区,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建议出生后15天起每日补充维生素A1500国际单位。

2、配方奶强化:

配方奶喂养婴儿需计算营养素摄入总量。现行国标规定婴幼儿配方奶每100千卡需含维生素A60-180微克视黄醇当量,维生素D1.05-2.51微克。若每日奶量达800毫升以上,理论上可满足维生素AD需求。但实际喂养中可能存在奶量不足、个体吸收差异等情况,建议通过儿保医生评估后决定是否需要额外补充。

3、吸收代谢障碍:

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及慢性腹泻患儿易出现脂溶性维生素吸收不良。这类婴儿体内维生素A储存量仅为足月儿的1/3,胆盐分泌不足影响维生素AD乳化吸收。临床常见表现为反复呼吸道感染、夜盲症、骨骼发育迟缓,需在医生指导下采用水溶性维生素AD制剂或调整补充剂量。

4、地域日照差异:

北方高纬度地区冬季紫外线强度不足,皮肤合成维生素D效率降低。维生素D缺乏会影响钙磷代谢,但单纯补充D3不能改善维生素A缺乏引起的上皮细胞角化、免疫功能下降等问题。新疆、青海等地的研究显示,联合补充维生素AD可使婴幼儿肺炎发病率降低26%。

5、营养素相互作用:

维生素A能促进维生素D受体表达,增强其生物学效应。动物实验表明维生素A缺乏会使维生素D的促钙吸收作用下降40%。临床观察发现,单纯补充D3的婴儿血清视黄醇水平普遍低于联合补充组,可能影响视觉发育和抗感染能力。

建议定期监测血清25羟维生素D和视黄醇水平,6个月内婴儿每3个月评估一次生长发育曲线。哺乳期母亲应保证每日摄入1300微克视黄醇当量,可通过动物肝脏、深色蔬菜等食物补充。早产儿及存在吸收障碍的婴儿可选择维生素AD滴剂与D3交替服用,具体方案需由儿科医生根据个体情况制定。注意避免将维生素AD制剂与钙剂同服,间隔2小时以上有助于提高吸收率。

李芸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儿科

伊可新维生素ad滴剂是鱼肝油吗?

伊可新维生素ad滴剂不属于鱼肝油。两者主要区别在于成分来源、配比及用途,具体差异包括原料提取方式、维生素a与d的比例、适用人群范围等。

1、成分来源:

鱼肝油从深海鱼类肝脏中直接提取,含有天然维生素a、d及少量dha等成分;伊可新为人工合成制剂,维生素a与d的比例经精确调配,更符合婴幼儿生长发育需求。

2、配比差异:

传统鱼肝油中维生素a与d的比例通常为10:1,可能增加维生素a过量风险;伊可新采用3:1的科学配比,每粒含维生素a1500单位与维生素d500单位,更适合预防佝偻病和夜盲症。

3、适用人群:

鱼肝油多用于成人营养补充,部分产品含重金属残留风险;伊可新专为0-3岁婴幼儿设计,通过药品级生产工艺去除杂质,安全性更高。

4、用途区分:

鱼肝油属于保健食品范畴,主要用于日常营养补充;伊可新作为otc药品,用于治疗和预防维生素a、d缺乏症,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5、监管标准:

鱼肝油生产执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伊可新需符合中国药典标准,从原料筛选到成品检验均需通过药品gmp认证,质量要求更为严格。

日常补充维生素ad时,婴幼儿建议选择配比精准的药品级制剂,避免长期服用高剂量鱼肝油导致蓄积中毒。哺乳期母亲可通过进食三文鱼、蛋黄等食物间接补充,儿童用药期间需定期监测血钙水平,夏季阳光充足时可适当减少补充剂量。出现头痛、呕吐等过量症状时应立即停用并就医。

武恩翠

主任技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小儿拉肚子能吃维生素ad滴剂吗?

小儿腹泻期间可以继续服用维生素AD滴剂。维生素AD滴剂主要用于预防维生素A和D缺乏,与腹泻无直接冲突,但需注意腹泻可能影响营养吸收、加重脱水风险、药物相互作用、特殊疾病禁忌以及个体差异调整剂量等因素。

1、营养吸收影响:

腹泻时肠道黏膜受损可能降低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率,但维生素AD滴剂仍可部分吸收。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评估是否需要短期增加剂量,同时优先纠正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2、脱水风险控制:

严重腹泻可能导致脱水,此时需确保补液治疗优先于维生素补充。口服补液盐应作为基础治疗,维生素AD滴剂服用时间建议与补液间隔1小时以上。

3、药物相互作用:

若使用蒙脱石散等吸附剂,需间隔2小时再服维生素AD滴剂。抗生素可能改变肠道菌群影响维生素代谢,需监测维生素D水平。

4、疾病禁忌筛查:

轮状病毒肠炎等感染性腹泻可继续服用,但胆道闭锁、脂肪泻等疾病需暂停。血便、持续高热等特殊情况应立即就医评估。

5、剂量个体化调整:

长期慢性腹泻患儿可能需要增加维生素D剂量。早产儿或营养不良患儿需结合血清25羟维生素D检测结果调整补充方案。

腹泻期间除按医嘱服用维生素AD滴剂外,建议选择低乳糖或无乳糖配方奶粉喂养,暂时避免高纤维食物。可给予苹果泥、胡萝卜汤等含果胶的辅食帮助止泻。保持臀部清洁干燥,每次便后用温水清洗并涂抹氧化锌软膏。观察尿量、精神状态等脱水指征,若12小时内未缓解或出现嗜睡、眼窝凹陷等表现需及时就医。恢复期可逐步添加含维生素A的南瓜泥、维生素D丰富的鱼类辅食。

夏长军

主任医师 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 普外科

宝宝吃维生素AD好还是维生素D好?

宝宝补充维生素AD或维生素D需根据营养需求决定,维生素AD适合维生素A缺乏风险较高的婴幼儿,维生素D则针对单纯预防佝偻病。选择依据主要有母乳喂养情况、辅食添加进度、地域日照条件、体检结果、

1、母乳喂养差异:

纯母乳喂养的婴儿更需维生素AD,因母乳中维生素A含量较低且个体差异大。配方奶粉喂养的宝宝通常已强化维生素A,可优先选择维生素D。混合喂养者建议通过儿保医生评估血清维生素A水平后再决定。

2、辅食添加阶段:

未添加动物肝脏、深色蔬菜等富含维生素A辅食的婴儿,维生素AD制剂能同时预防夜盲症和佝偻病。已规律摄入胡萝卜、菠菜等辅食的宝宝,单独补充维生素D即可满足骨骼发育需求。

3、日照暴露程度:

北方高纬度地区或冬季出生的婴儿,皮肤合成维生素D能力显著下降,需持续补充维生素D制剂。南方日照充足地区若每日能保证1-2小时户外活动,可酌情减少维生素D补充剂量。

4、营养缺乏症状:

出现夜间视力减退、角膜干燥等维生素A缺乏征兆时,应选用维生素AD制剂。若存在囟门迟闭、方颅等佝偻病早期表现,则需重点保证维生素D摄入量达到每日400国际单位。

5、医嘱个体化调整:

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通常需要维生素AD和D联合补充。慢性腹泻、肝胆疾病患儿可能需调整剂型或剂量,所有补充方案都应在儿童保健科医生指导下实施,并定期监测血清25羟维生素D和视黄醇水平。

日常护理中,母乳喂养母亲需注意自身膳食均衡,每周摄入2-3次动物肝脏或蛋黄。添加辅食后优先引入富含维生素A的南瓜泥、肝泥,同时保证每日户外活动时间。维生素D制剂建议在早晨餐后服用,避免与钙剂同服影响吸收。定期进行儿童保健体检,根据生长发育曲线及时调整补充方案,切忌自行长期超量补充。

武恩翠

主任技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伊可新维生素AD滴剂新生儿能吃吗?

伊可新维生素AD滴剂新生儿可以服用,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严格控制剂量。维生素AD滴剂主要用于预防维生素A和D缺乏症,新生儿使用需考虑个体差异、喂养方式、生长发育需求、潜在风险及医嘱指导等因素。

1、个体差异:

新生儿对维生素AD的需求量存在个体差异,早产儿、低体重儿与足月儿的代谢能力不同。医生会根据出生体重、胎龄等指标调整剂量,避免过量摄入导致蓄积中毒。

2、喂养方式:

母乳喂养的新生儿更易缺乏维生素D,因母乳中含量较低。配方奶喂养者需计算奶粉中已有添加量,防止重复补充。混合喂养者需结合两者情况综合评估。

3、生长发育需求:

维生素A参与视觉发育和免疫功能,维生素D促进钙吸收和骨骼生长。快速生长期的新生儿需求较高,但过量补充可能抑制自身合成能力,需定期监测生长发育曲线。

4、潜在风险:

维生素A过量可能引起颅压增高、肝损伤;维生素D过量可能导致高钙血症、血管钙化。新生儿肝肾代谢功能不完善,更易出现不良反应,必须严格遵循预防性补充剂量。

5、医嘱指导:

国内维生素D缺乏及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防治建议推荐新生儿出生后尽早开始补充维生素D。具体剂量和剂型选择需医生评估地域日照条件、母亲营养状况等综合决定。

新生儿服用维生素AD期间,建议选择上午固定时间给药以提高依从性。哺乳期母亲可同步增加富含维生素A的动物肝脏、蛋黄等食物,以及维生素D含量较高的海鱼、蘑菇。避免将滴剂直接加入奶瓶以防残留,可滴在乳头上或使用专用喂药器。定期儿保检查时需反馈喂养细节,医生会根据囟门闭合情况、骨碱性磷酸酶等指标动态调整方案。注意观察有无烦躁、多汗、呕吐等异常反应,储存时需避光密封以防氧化失效。

谢江强

副主任医师 瑞安市妇幼保健院 儿科

热门标签

脑膜瘤 宫颈肥大 脑动脉瘤 气管肿瘤 膀胱憩室炎 角膜葡萄肿 代谢性碱中毒 颞下间隙感染 单核细胞白血病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