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五官科 > 耳鼻喉科

右耳朵外耳总是痒,有几颗小疙瘩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刘虹 主治医师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外耳道炎疖肿痛的厉害怎么改善?

外耳道炎疖肿痛可通过局部热敷、药物镇痛和抗生素治疗改善。

外耳道炎疖肿痛多由细菌感染引起,常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或链球菌。早期可尝试用40℃左右温热毛巾敷于患处,每次10-15分钟,每日重复进行3-4次,有助于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和疖肿成熟。疼痛明显时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片等镇痛药物,或局部涂抹盐酸利多卡因凝胶。若伴随明显红肿化脓,需配合使用头孢克洛分散片、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等抗生素控制感染。治疗期间需保持耳道干燥,避免抓挠或自行挤压疖肿。

建议避免游泳或洗头时耳道进水,使用无菌棉签轻柔清洁外耳道分泌物,若3日内症状无缓解或出现发热应及时就诊。

何海贤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耳鼻喉科

外耳道疖肿怎么治疗快?

外耳道疖肿可通过局部消毒、药物治疗、切开引流等方式快速治疗。

外耳道疖肿可能与细菌感染、耳道皮肤损伤、免疫力下降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耳痛、局部红肿、耳道分泌物增多等症状。早期可使用碘伏溶液消毒患处,配合局部涂抹莫匹罗星软膏或夫西地酸乳膏控制感染。若疖肿已化脓形成波动感,需由医生在无菌操作下切开引流,术后遵医嘱口服头孢克洛分散片或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预防感染扩散。治疗期间避免挤压疖肿或自行挑破,防止炎症扩散至周围组织。

保持耳道干燥清洁,避免游泳或耳道进水,饮食宜清淡并保证充足睡眠有助于恢复。

李延忠

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耳鼻咽喉科

外耳炎会引起淋巴结肿大吗?

外耳炎可能会引起淋巴结肿大,通常与感染扩散或炎症反应有关。

外耳炎是外耳道皮肤及皮下组织的炎症,常见于细菌或真菌感染。当炎症较重时,病原体可能通过淋巴管扩散至耳周淋巴结,导致淋巴结反应性增生。患者除耳痛、耳痒等典型症状外,可触及耳前、耳后或颈部的肿大淋巴结,质地较软且有压痛。这种情况多见于急性外耳炎未及时治疗或免疫力低下人群。

若外耳炎继发化脓性感染,如形成疖肿或蜂窝织炎,淋巴结肿大可能更明显。极少数情况下,反复发作的慢性外耳炎可能引发淋巴结持续肿大,需警惕其他并发症。临床常用氧氟沙星滴耳液、盐酸洛美沙星滴耳液等控制感染,严重者可口服头孢克洛分散片。

出现淋巴结肿大时应避免挤压,保持耳部干燥清洁,及时就医明确病因。

何海贤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耳鼻喉科

外耳炎用什么药 巧用三种药控制外耳炎?

外耳炎可以遵医嘱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盐酸洛美沙星滴耳液、氯霉素滴耳液等药物控制。

氧氟沙星滴耳液属于喹诺酮类抗生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常见致病菌有抑制作用,适用于细菌性外耳道炎。盐酸洛美沙星滴耳液同样具有广谱抗菌作用,能缓解耳道红肿、疼痛症状。氯霉素滴耳液对革兰氏阴性菌效果较好,但需注意可能引起的骨髓抑制风险。这三种药物均需直接滴入患侧耳道,使用前应清洁外耳道分泌物。若合并真菌感染,可能需联用克霉唑等抗真菌药物。

用药期间避免耳道进水,保持局部干燥,忌食辛辣刺激食物,症状加重或出现听力下降需及时复诊。

李延忠

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耳鼻咽喉科

外耳道疖肿如何检查?

外耳道疖肿可通过视诊、触诊和耳镜检查确诊。

视诊时医生会观察外耳道皮肤是否红肿,是否有脓头形成。触诊可判断疖肿的硬度、波动感及压痛程度。耳镜检查能清晰显示疖肿的具体位置、大小及是否堵塞耳道。对于反复发作或症状严重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细菌培养以明确致病菌。部分病例还需与急性中耳炎、外耳道湿疹等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确诊后应保持耳部清洁干燥,避免自行挤压疖肿,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治疗。

李延忠

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耳鼻咽喉科

热门标签

脾大 白内障 两性畸形 妊娠呕吐 踝关节脱位 肋骨骨髓炎 Mirizzi综合征 化脓性脑膜炎 食管静脉曲张 皮肤恶性黑色素瘤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