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儿科 > 儿科

婴儿喝奶会呛到怎么回事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马保海 副主任医师
潍坊市妇幼保健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宝宝喝水呛到会得肺炎吗?

宝宝喝水呛到一般不会直接导致肺炎,但频繁呛咳可能增加呼吸道感染风险。呛咳主要与吞咽协调性差、喂养姿势不当等因素有关,肺炎则多由病原体感染引发。

婴幼儿吞咽功能尚未发育完善,喝水时若流速过快或姿势不当容易引发呛咳。多数情况下呛入气管的水分会通过咳嗽反射排出,不会残留肺部。日常喂养时需保持半坐位姿势,控制奶嘴流速,喂水后轻拍背部帮助气体排出。观察宝宝有无持续咳嗽、呼吸急促等异常表现。

当呛咳伴随病原体入侵时可能诱发吸入性肺炎。这种情况多见于呛入含有细菌的液体,或呛咳后免疫力下降继发感染。表现为发热、痰鸣音、精神萎靡等症状,需通过胸片和血常规确诊。早产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等群体风险较高,家长应特别注意喂养后两小时内的呼吸状态。

保持喂养环境安静,避免分散宝宝注意力。选择适合月龄的饮水器具,6个月以下婴儿无须额外补水。出现呼吸频率超过每分钟40次、口唇发绀等情况需立即就医。定期接种肺炎球菌疫苗和流感疫苗可降低感染概率。

王俊宏

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科

吃饭呛到气管怎么办?

吃饭呛到气管可通过海姆立克急救法、拍背法、体位引流、支气管镜取异物、气管切开术等方式处理。呛咳通常由进食过快、吞咽功能异常、咽喉疾病、食管狭窄、神经肌肉疾病等原因引起。

1、海姆立克急救法

适用于意识清醒的成人或儿童,施救者从背后环抱患者腹部,快速向上冲击其膈肌,利用肺部残留气体将异物排出。操作时需注意力度,避免造成肋骨骨折。对于孕妇或肥胖者可采用胸部冲击法。该方法对坚果、果冻等固体异物效果显著。

2、拍背法

婴幼儿发生呛咳时应立即将其面部朝下置于前臂,头部低于胸部,用手掌根部连续快速拍击肩胛骨区域。拍击力度需适中,可与胸部按压交替进行。此方法利用重力作用和震动促使异物松动,适合处理奶液、流食等液态异物呛入。

3、体位引流

对于部分进入支气管的小型异物,可采用头低脚高体位配合深呼吸咳嗽。通过改变体位使异物依靠重力向大气道移动,再通过咳嗽反射排出。该方法适用于异物位置较深但未完全阻塞气道的状况,需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

4、支气管镜取异物

当异物完全阻塞气道或位置较深时,需在全身麻醉下使用硬质支气管镜取出。医生通过内镜直视定位异物后,采用抓钳、篮网等工具取出。该方法能处理鱼刺、骨片等尖锐异物,同时可检查气道损伤情况。

5、气管切开术

当异物导致完全性气道梗阻且其他方法无效时,需紧急行环甲膜穿刺或气管切开建立人工气道。该操作需要专业医疗团队实施,术后需预防感染和气道狭窄等并发症,适用于极端危急情况下的生命抢救。

预防呛咳应注意细嚼慢咽,进食时避免说笑,老年人及儿童应选择易吞咽食物。吞咽功能障碍者需进行吞咽训练,佩戴义齿者需定期检查固定情况。反复发生呛咳需排查脑卒中、帕金森病等神经系统疾病。家中可备急救手册并学习基础急救技能,严重呛咳后即使异物排出也应就医检查气道损伤。

赵平

主任医师 单县中心医院 全科

瓜子呛到气管里怎么办?

瓜子呛到气管里需要立即采取海姆立克急救法处理,严重时需紧急就医。气管异物阻塞可能引发窒息,主要危险因素包括进食时说笑、吞咽功能异常、儿童好奇心强等。

1、海姆立克急救法

清醒患者可采用站位施救,施救者从背后环抱患者腹部,一手握拳抵住脐上两横指处,另一手包住拳头快速向内上方冲击。婴幼儿需改为拍背压胸法,将孩子面朝下放在前臂,用掌根拍击肩胛区5次后翻转按压胸骨下半段。重复进行直至异物排出。

2、自主咳嗽刺激

若患者能自主呼吸且意识清醒,应鼓励其用力咳嗽。弯腰前倾姿势有助于增加腹压,咳嗽时产生的气流可能推动异物移动。避免用手抠喉部,可能造成异物更深嵌顿。持续观察嘴唇是否发绀,出现呼吸困难需立即转为急救措施。

3、医疗器械取出

耳鼻喉科常用喉镜或支气管镜处理深部异物,通过内窥镜定位后使用异物钳夹取。对于尖锐瓜子壳可能嵌入气管壁的情况,可能需行气管切开术。全身麻醉下操作能避免患者躁动导致的二次损伤,术后需预防性使用抗生素防止感染。

4、心肺复苏准备

当患者出现意识丧失时,应立即开始心肺复苏。每30次胸外按压后检查口腔是否有排出的异物,可视情况下用食指钩取。使用自动体外除颤仪前需确保胸部无水渍,避免导电不良。持续复苏直至专业急救人员到达。

5、预防性处理

三岁以下儿童应避免食用整粒坚果,建议碾碎后食用。进食时保持安静环境,纠正边说边吃的习惯。吞咽功能障碍者可选择糊状食物,必要时进行吞咽训练。家中可张贴急救流程图,定期组织家庭成员演练急救操作。

发生气管异物后即使成功咳出,也应就医检查是否残留碎片。恢复期避免辛辣刺激饮食,观察有无咳嗽、胸痛等黏膜损伤症状。儿童患者需特别注意后续呼吸音变化,警惕异物移位导致肺不张。建议在厨房、餐厅等区域配备急救包,包含医用镊子、口咽通气道等基础器械。养成细嚼慢咽的进食习惯能有效预防多数气管异物事件。

张伟

主任医师 上饶市人民医院 全科

饭呛到气管怎么办?

饭呛到气管可通过海姆立克急救法、背部叩击法、胸部冲击法、气管插管术、环甲膜穿刺术等方式处理。饭呛到气管通常由进食过快、吞咽功能异常、食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咽喉结构异常等原因引起。

1、海姆立克急救法

施救者站在患者身后,双臂环绕患者腰部,一手握拳抵住患者脐上两横指处,另一手包住拳头快速向内上方冲击。该方法通过增加腹腔压力推动膈肌上移,使肺内气体冲击气道异物。适用于意识清醒的成人和儿童,操作时需注意避免压迫肋骨导致骨折。

2、背部叩击法

让患者前倾俯卧于施救者前臂,用手掌根部在两侧肩胛骨之间快速有力叩击5次。该法利用震动原理使异物松动,多用于婴幼儿抢救。操作时需保持头部低于胸部,避免异物深入气道。若无效需立即转为胸部按压法。

3、胸部冲击法

将手掌置于胸骨下半段快速向下按压,原理类似心肺复苏的胸外按压。适用于孕妇或肥胖者等不适宜腹部施压的情况。每次冲击需有足够力度使胸廓下陷,但需控制力度避免肋骨骨折。可与背部叩击法交替进行。

4、气管插管术

由专业医护人员使用喉镜暴露声门后插入气管导管,建立人工气道。适用于严重窒息且其他方法无效时,可确保氧气供应并为后续支气管镜取异物创造条件。需监测血氧饱和度,警惕喉头水肿等并发症。

5、环甲膜穿刺术

用粗针头经环甲膜穿刺建立临时气道,属于急救措施。适用于完全性气道梗阻且无法插管的危急情况,可为后续治疗争取时间。术后可能出现皮下气肿、出血等风险,需尽快转为正规气管切开术。

预防食物呛咳应注意细嚼慢咽,进食时避免说笑。老年人可调整食物性状为软食或糊状,神经系统疾病患者需进行吞咽功能训练。出现反复呛咳应排查食管裂孔疝、脑卒中等疾病。急救后仍需就医排除气管损伤,必要时行支气管镜检查。日常可练习咳嗽反射训练增强气道保护能力,保持就餐环境安静专注。

方毅

主任医师 湘西自治州人民医院 病理科

新生儿喝奶呛到怎么办?

新生儿喝奶呛到可通过调整喂奶姿势、控制奶速、拍嗝、检查奶嘴孔大小、及时清理口腔等方式处理。呛奶通常由喂奶姿势不当、奶速过快、吞咽功能不完善、奶嘴孔过大、胃食管反流等原因引起。

1、调整喂奶姿势

喂奶时保持新生儿头部略高于身体,采用半坐位或斜抱姿势,避免平躺喂奶。母亲可用手臂支撑宝宝头颈部,使宝宝下颌微微抬起,有助于奶液顺利进入食管。早产儿或肌张力低的婴儿需采用更倾斜的角度。

2、控制奶速

母乳喂养时可用手指轻压乳晕控制流速,奶瓶喂养选择适合月龄的奶嘴。新生儿每吸吮3-5次应短暂停顿,观察吞咽情况。奶液流速以每秒1滴为宜,过快时更换小孔奶嘴或分段喂养。

3、拍嗝

喂奶中途及结束后竖抱拍嗝,手掌呈空心状从背部由下向上轻拍,持续5-10分钟。拍嗝可排出胃内空气,减少吐奶概率。若拍不出嗝,可让宝宝右侧卧位休息,促进胃排空。

4、检查奶嘴孔

标准奶嘴孔倒置时应缓慢滴落,若呈线状流出则需更换。早产儿选用Y型孔,1-3个月用圆孔,3个月以上可选十字孔。孔过大易导致呛奶,过小会增加吸吮疲劳。

5、清理口腔

发生呛奶时立即停止喂奶,将宝宝侧卧拍背,用小指裹纱布清理口鼻分泌物。若出现面色发绀、呼吸暂停,需采用海姆立克急救法并就医。日常喂奶后检查口腔是否有残留奶液。

预防呛奶需注意环境安静,避免分散宝宝注意力。选择防胀气奶瓶,喂奶前检查奶温,喂奶后保持直立位30分钟。母乳妈妈避免进食易产气食物,配方奶按标准比例冲泡。若频繁呛奶伴随体重增长缓慢、咳嗽等症状,需排查喉软骨软化、胃食管反流等疾病。家长应学习婴儿急救知识,准备吸鼻器等应急用品,定期更换奶嘴。通过科学喂养和密切观察,可有效减少呛奶发生。

谢江强

副主任医师 瑞安市妇幼保健院 儿科

热门标签

关节炎 铝尘肺 酒精中毒 慢性咽炎 脑干损伤 动脉瘤样骨囊肿 急性肾小球肾炎 急性细菌性痢疾 胎粪堵塞综合征 泌尿生殖系滴虫病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