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肿瘤科 > 胰腺癌

胰腺癌做了胰十二指肠切除后能活多久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郑志峰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卵巢癌晚期有腹水能活多久?

卵巢癌晚期合并腹水患者的生存期通常为3-12个月,具体时间与肿瘤分化程度、治疗方案响应性、并发症控制等因素相关。

卵巢癌晚期腹水患者的生存期受多重因素影响。肿瘤分化程度是核心因素之一,高分化腺癌进展相对缓慢,患者可能获得8-12个月生存期,而低分化癌生存期往往缩短至3-6个月。腹水产生量与腹膜转移灶范围直接相关,每日腹水增长量超过500毫升者预后较差。治疗敏感性方面,对铂类化疗药物敏感的患者,通过腹腔灌注联合静脉化疗可使生存期延长至9-15个月,而铂耐药患者中位生存期通常不超过6个月。并发症管理同样关键,妥善控制肠梗阻、低蛋白血症、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可延长2-3个月生存时间。基因检测结果也具有预测价值,BRCA突变患者对PARP抑制剂治疗响应率较高,可能获得额外4-6个月生存获益。

建议在规范抗肿瘤治疗基础上加强症状管理,腹腔穿刺引流联合白蛋白输注可缓解腹胀,营养支持采用高蛋白、低脂饮食配合口服营养补充剂。疼痛控制推荐阶梯用药方案,同时关注心理疏导。定期监测CA125水平及影像学变化,及时调整治疗策略。

陈健鹏

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肿瘤中心

淋巴癌一般能活多久?

淋巴癌患者的生存期通常为5-10年,具体时间与病理类型、分期、治疗方案及个体差异有关。

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经规范治疗后5年生存率较高,早期患者可达80%-90%,晚期患者约为60%-70%。非霍奇金淋巴瘤的预后差异较大,惰性淋巴瘤进展缓慢,部分患者生存期可超过10年,而侵袭性淋巴瘤需积极治疗,早期患者5年生存率约为50%-60%。治疗方案包括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等,如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方案可显著改善B细胞淋巴瘤预后。年龄小于60岁、体能状态良好、无骨髓侵犯的患者通常预后更优。定期复查和维持治疗有助于延长生存期,部分复发患者可通过造血gan细胞移植获得二次缓解。

淋巴癌患者需保持均衡饮食,适当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避免生冷食物。适度运动如散步、太极拳有助于增强免疫力,但需避免劳累。治疗期间注意口腔清洁,预防感染,出现发热或淋巴结肿大应及时就医。心理疏导和家庭支持对改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可参与病友互助小组减轻焦虑情绪。

陈健鹏

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肿瘤中心

老年人血氧80能活多久??

老年人血氧饱和度降至80%属于严重低氧血症,需立即就医干预。血氧80%的生存时间与基础疾病、治疗响应等因素相关,无法直接预测存活时长。

血氧饱和度反映血液携氧能力,正常值为95%-100%。当血氧降至80%时,机体已处于严重缺氧状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力衰竭、重症肺炎等基础疾病患者可能出现该数值。这类患者若未及时接受氧疗或机械通气,重要器官会因缺氧加速衰竭。部分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在ICU支持下可能维持数周生存,但长期预后较差。

高原居民或慢性肺病患者可能对低氧环境产生一定耐受,但血氧80%仍远低于生理需求。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因循环异常可能长期耐受较低血氧,但80%仍属危险阈值。未经治疗的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夜间血氧可能短暂降至该水平,但日间通常恢复。

建议家属立即送医进行血气分析、胸部CT等检查,医生会根据病因给予无创通气、高流量氧疗或气管插管等处理。居家可准备制氧机应急,但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日常需加强呼吸功能锻炼,避免呼吸道感染,定期监测血氧变化。

郝盼盼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心血管内科

老年人脑出血能活多久??

老年人脑出血的生存时间差异较大,通常与出血量、出血部位、救治时机及基础疾病等因素相关,从数小时到长期存活均有可能。

脑出血后24小时内是病情最危险的阶段,部分患者在急性期因脑疝或重要功能区受损可能迅速恶化。出血量小于30毫升且位于非关键区域的患者,经及时手术清除血肿和降颅压治疗,部分可存活5年以上。基底节区中等量出血患者若未出现脑干受压,通过康复训练和血压管理,平均生存期约为3-5年。脑干或大量出血超过50毫升的患者预后较差,多数在1-6个月内可能发生二次出血或并发症。高龄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患者,即使度过急性期,1年生存率也显著低于普通患者。

建议患者发病后立即平卧休息,避免搬动头部,家属需记录症状出现时间并尽快送医。恢复期应严格控制血压在140/90毫米汞柱以下,定期进行认知功能和肢体康复评估。饮食需低盐低脂,每日钠摄入不超过5克,适当补充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深海鱼类。卧床患者每2小时翻身预防压疮,吞咽困难者需采用糊状食物防误吸。术后3个月内避免剧烈活动和情绪激动,按医嘱服用抗血小板药物时需监测凝血功能。

邵自强

副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神经内科

扩张型心肌病还能活多久?

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生存期差异较大,未规范治疗者可能仅存活2-5年,而规范治疗者生存期可超过10年。生存时间主要与心功能分级、并发症控制、治疗依从性等因素相关。

心功能处于代偿期的患者通过规范治疗可获得较长期生存。这类患者通常表现为轻度活动后气促,但静息状态下无明显不适。治疗上需长期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培哚普利片、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缓释片,并配合利尿剂呋塞米片控制症状。同时需要限制钠盐摄入,每日监测体重变化。定期复查心脏超声和血液生化指标有助于及时调整治疗方案。这类患者若能严格遵医嘱,五年生存率可显著提高。

已出现严重心力衰竭的患者预后相对较差。这类患者多伴有持续性呼吸困难、夜间阵发性端坐呼吸等症状,可能合并恶性心律失常或血栓栓塞。治疗需在基础用药上加用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螺内酯片,必要时植入心脏再同步化起搏器。对于终末期患者,心脏移植是延长生存期的有效手段。但受供体短缺限制,多数患者需依赖药物维持,两年生存率明显降低。

扩张型心肌病患者需建立长期随访计划,每3-6个月评估心功能状态。日常应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激动,保持每日尿量1500毫升以上。出现下肢水肿加重或夜间咳嗽加剧时需立即就诊。戒烟限酒、控制血压血糖等基础疾病对改善预后至关重要。建议家属学习心肺复苏技能,以备紧急情况使用。

郝盼盼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心血管内科

热门标签

巩膜炎 脊椎病 荨麻疹 腱鞘囊肿 神经官能症 脊髓型颈椎病 细菌性前列腺炎 皮肤划痕性荨麻疹 毒性结节性甲状腺肿 格子状角膜营养不良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