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中医科 > 针灸科

后背摔倒在地翻身腰疼怎么办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王燕 主任医师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摔一跤头晕恶心想吐怎么回事?

摔跤后头晕恶心呕吐可能由轻微脑震荡、前庭系统损伤、颈椎问题、血压波动或心理应激反应引起,需根据具体表现采取观察休息、药物缓解或就医检查等措施。

1、轻微脑震荡:

头部受到撞击可能导致脑组织短暂功能障碍,出现头晕、恶心症状。通常伴有短暂意识模糊或记忆缺失,多数在24小时内自行缓解。建议静卧休息,避免用脑活动,若出现持续呕吐或意识障碍需立即就医进行头颅CT检查。

2、前庭系统损伤:

跌倒时内耳前庭器官可能受到震荡,引发眩晕伴恶心呕吐。特征性表现为头部位置改变时症状加重,可能持续数日至数周。可通过前庭康复训练改善,严重时可使用抗眩晕药物,但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3、颈椎问题:

颈部突然扭转可能刺激椎动脉或颈神经根,导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常见颈部疼痛伴随头晕,转动头部时症状明显。需颈椎制动保护,必要时进行颈椎MRI检查排除严重损伤,物理治疗对缓解症状有帮助。

4、血压波动:

疼痛刺激或紧张情绪可能引发血管迷走神经反射,造成血压骤降。表现为面色苍白、出冷汗伴随头晕恶心,通常平卧后很快缓解。测量卧立位血压有助于判断,反复发作需排查心血管疾病。

5、心理应激反应:

突发摔跤可能触发急性应激反应,体内肾上腺素水平升高引发不适。症状包括心慌、手抖伴消化道反应,通常情绪平稳后减轻。深呼吸练习和心理安抚可缓解症状,持续存在需考虑创伤后应激障碍可能。

摔伤后48小时内应密切观察症状变化,保持环境安静避免强光噪音刺激。饮食选择清淡易消化的粥类、面条,分次少量进食预防呕吐。适当补充含电解质饮品维持水盐平衡,避免咖啡因和酒精。恢复期可进行缓慢的颈部放松操和平衡训练,但需避免剧烈运动。若头晕持续超过72小时、出现视物重影或肢体无力等神经系统症状,必须及时前往神经内科就诊。日常居家注意防滑措施,老年人建议使用防滑鞋和扶手,预防再次跌倒。

张明利

主任医师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呼吸科

小孩晚上睡觉不停翻身怎么办?

小孩晚上睡觉不停翻身可能与睡眠环境不适、睡前过度兴奋、缺钙、消化不良、睡眠障碍等因素有关,可通过调整睡眠环境、规律作息、补充营养、改善饮食、就医检查等方式缓解。

1、睡眠环境不适:

卧室温度过高或过低、被子过厚、睡衣材质刺激皮肤等因素会导致孩子频繁翻身。建议保持室温在20-24摄氏度,选择纯棉透气的寝具,避免使用荧光剂含量高的洗涤剂。

2、睡前过度兴奋:

睡前剧烈运动、观看刺激影像或游戏会导致神经系统持续兴奋。建议睡前1小时进行安静活动,如亲子阅读、听轻音乐,建立固定的入睡仪式帮助孩子放松。

3、缺钙:

维生素D缺乏会影响钙质吸收,导致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日常可增加乳制品、豆制品、深绿色蔬菜摄入,遵医嘱补充维生素D滴剂,每日保证适量户外日照。

4、消化不良:

晚餐过饱或进食不易消化的食物会引起腹胀不适。晚餐应安排在睡前2-3小时,选择易消化的粥类、面条等食物,避免油炸食品和高糖零食,餐后适当散步促进消化。

5、睡眠障碍:

睡眠呼吸暂停、不宁腿综合征等疾病会导致异常翻身,常伴随打鼾、夜惊等症状。若调整生活方式无效,建议到儿科或睡眠专科进行多导睡眠监测,排除病理性因素。

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表对改善儿童睡眠质量至关重要,建议固定就寝和起床时间,周末偏差不超过1小时。白天保证充足的运动量但避免傍晚剧烈活动,晚餐后可进行温水泡脚等放松活动。卧室使用遮光窗帘减少光线干扰,必要时可放置小夜灯缓解恐惧。若持续2周以上无改善或伴随生长发育迟缓、白天嗜睡等情况,需及时就医评估。

马保海

副主任医师 潍坊市妇幼保健院 儿童保健科

睡觉翻身胸口被拉疼怎么回事?

睡觉翻身时胸口被拉疼可能由肌肉拉伤、肋软骨炎、胸椎小关节紊乱、胃食管反流或心绞痛等原因引起,可通过休息、药物缓解、物理治疗等方式改善。

1、肌肉拉伤:

胸壁肌肉在睡眠中长时间保持固定姿势,突然翻身可能导致肌肉纤维轻微撕裂。表现为局部锐痛且随呼吸加重,触摸患处有压痛感。建议热敷患处并避免剧烈活动,通常3-5天可自行恢复。

2、肋软骨炎:

肋软骨的无菌性炎症常因睡姿不当诱发,疼痛多位于第2-5肋软骨交界处。症状呈针刺样痛感,咳嗽或转身时加剧。可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缓解,使用护肋带减少关节活动。

3、胸椎小关节紊乱:

胸椎关节错位会刺激肋间神经,产生放射性胸痛。疼痛特点为突发性电击样痛,可能向肩胛区放射。需通过整脊手法复位,配合超短波治疗促进炎症吸收。

4、胃食管反流:

平卧时胃酸反流刺激食管黏膜,翻身时引发胸骨后烧灼痛。常伴反酸嗳气,坐起后症状减轻。建议睡前3小时禁食,抬高床头15-20厘米,必要时服用质子泵抑制剂。

5、心绞痛:

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可能在夜间发作,表现为压榨性胸痛并向左肩放射。需立即舌下含服硝酸甘油,若疼痛持续超过20分钟应紧急就医排除心肌梗死。

日常应注意调整睡姿避免单侧受压,选择中等硬度床垫保持脊柱生理曲度。睡前可进行5-10分钟胸廓伸展运动,如双手抱头缓慢后仰。饮食上减少辛辣刺激食物摄入,控制晚餐分量。若疼痛每周发作超过3次或伴随呼吸困难、冷汗等症状,需及时进行心电图和胸部CT检查。长期伏案工作者建议每2小时做扩胸运动预防胸椎僵硬。

杨博

主任医师 鸡西市人民医院 健康中心

婴儿摔床后没事的反应正常吗?

婴儿摔床后若无异常反应多数属于正常现象。观察重点包括意识状态、肢体活动、呕吐情况及头部外观变化。

1、意识清醒:

摔倒后立即哭闹是正常生理反应,表明中枢神经系统未受损伤。需持续观察2小时内是否出现嗜睡、叫不醒等意识障碍,若婴儿能保持与平日相同的清醒度,通常无需过度担忧。

2、活动自如:

四肢自主活动无受限说明运动功能正常。应检查各关节是否存在肿胀或拒绝触碰现象,观察24小时内有无跛行、抓握力减弱等异常,正常活动能力是排除骨折的重要指征。

3、无频繁呕吐:

偶发1-2次吐奶可能与惊吓有关,但超过3次喷射状呕吐需警惕颅内压增高。特别要注意呕吐物是否伴有血丝,非频繁呕吐且精神良好者多属于应激反应。

4、头部无血肿:

检查枕部、颞部等易碰撞区域,轻微发红会在6小时内消退。若出现鸡蛋大小包块或持续增大隆起,可能提示帽状腱膜下血肿,需立即就医处理。

5、饮食睡眠正常:

后续12小时维持原有进食量和睡眠节律是良好征兆。拒绝进食、异常烦躁或睡眠时间显著延长都可能是脑震荡表现,需对比平日行为模式进行判断。

保持环境安静避免二次碰撞,24小时内暂停剧烈摇晃类游戏。哺乳期母亲可适当增加维生素K含量高的食物如菠菜、西兰花,促进凝血因子合成。后续72小时继续监测瞳孔是否等大、有无抽搐等神经系统症状,即使初期表现正常也建议避免单独留观,睡眠时每2小时确认一次呼吸频率和面色。学爬期婴儿建议在床周铺设缓冲地垫,床栏间隙需小于6厘米以防卡伤。

马保海

副主任医师 潍坊市妇幼保健院 儿童保健科

小孩摔到头得了癫痫能治好吗?

儿童外伤后癫痫多数可通过规范治疗有效控制。治疗效果与脑损伤程度、发作类型及治疗时机密切相关,主要干预方式包括抗癫痫药物、神经调控治疗、手术评估、康复训练及定期随访监测。

1、抗癫痫药物:

丙戊酸钠、左乙拉西坦等药物是控制癫痫发作的基础方案。药物选择需根据发作类型及脑电图特征,约70%患儿通过单药治疗可实现无发作。治疗期间需定期监测血药浓度及肝功能。

2、神经调控治疗:

对于药物难治性癫痫可考虑迷走神经刺激术。该技术通过植入脉冲发生器调节神经电活动,适用于12岁以上患儿,需配合药物维持治疗。

3、手术评估:

存在明确致痫灶且药物控制不佳时,可进行术前评估。病灶切除术适用于颞叶内侧硬化等局限性病变,术后需持续用药1-2年逐步减量。

4、康复训练:

认知行为训练可改善注意力及执行功能损伤。运动疗法针对共济失调等神经系统后遗症,需配合语言治疗师进行交流能力重建。

5、随访监测:

每3-6个月复查视频脑电图评估发作控制情况。生长发育期需动态调整药物剂量,青春期后部分患儿可考虑逐步减停药物。

日常护理需保证充足睡眠并避免过度疲劳,饮食注意补充维生素B6及镁元素。避免游泳、攀高等高风险活动,建议佩戴医疗警示手环。家长应掌握癫痫发作时的侧卧体位保护方法,记录发作频率及时长供医生参考。定期进行智力发育评估及心理疏导,建立长期随访管理档案。

王燕

主任医师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肾内科

热门标签

盗汗 皮角 痒疹 回归热 妊娠水肿 肾盂肾炎 鼻中隔穿孔 腹股沟直疝 动脉瘤样骨囊肿 急性甲型病毒性肝炎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