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中医科 > 中医内科

针灸疼好还是不疼好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尹慧 主任医师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神经性头痛针灸方法?

神经性头痛可通过针灸治疗,常用方法有毫针针刺、电针疗法、耳针疗法、穴位注射、刺络放血等。神经性头痛多由精神紧张、睡眠不足、颈椎病变等因素诱发,表现为头部持续性钝痛或胀痛。

一、毫针针刺

选取百会、太阳、风池等头部穴位进行针刺,采用平补平泻手法。毫针针刺能疏通头部经络气血,缓解血管痉挛,对紧张性头痛效果显著。治疗时需保持体位稳定,避免晕针。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局部酸胀感,属于正常针感反应。

二、电针疗法

在传统针刺基础上连接电针仪,通过微量电流刺激增强镇痛效果。常用频率为2-100Hz疏密波,适用于顽固性神经性头痛。电流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度,避免肌肉强烈收缩。心脏病患者慎用此疗法。

三、耳针疗法

采用耳穴贴压或埋针法刺激神门、皮质下等耳部反射区。耳针操作简便,适合怕针患者及居家辅助治疗。每日自行按压3-5次可维持刺激效果。需注意耳部皮肤消毒,防止感染。

四、穴位注射

将维生素B12等药物注入风池、阿是穴等部位,结合药物与穴位双重作用。该方法起效快,对急性发作期疼痛缓解明显。注射后局部可能有短暂胀痛感,须观察有无过敏反应。

五、刺络放血

用三棱针点刺太阳穴或耳尖出血数滴,适用于肝阳上亢型头痛。操作需严格无菌,出血量控制在3-5滴。体质虚弱者及孕妇禁用此法。治疗后24小时内避免伤口沾水。

针灸治疗期间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咖啡因摄入。每日进行颈部放松运动,如缓慢旋转头部等。建议记录头痛发作时间与诱因,配合医生调整治疗方案。若头痛持续加重或伴随呕吐等症状,应及时进行影像学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治疗过程中出现晕针或不适感应立即告知医师。

尹慧

主任医师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内科

肩周炎针灸治疗得几天?

肩周炎针灸治疗一般需要10-20天,实际时间受到病情严重程度、个体差异、针灸频率、医生操作水平、患者配合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病情较轻的肩周炎患者接受针灸治疗时,症状可能在较短时间内缓解。这类患者通常表现为肩关节轻微疼痛、活动受限不明显,针灸可帮助疏通经络、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治疗过程中医生会根据患者反应调整穴位选择和刺激强度,多数患者经过10天左右治疗会有明显改善。

病情较重的肩周炎患者需要更长的针灸疗程。这类患者往往存在肩关节粘连、肌肉萎缩等问题,表现为持续性疼痛和显著活动障碍。针灸需配合其他治疗手段如推拿、功能锻炼等,治疗周期可能延长至20天或更久。部分慢性肩周炎患者可能需要间断性接受针灸治疗以维持效果。

针灸治疗肩周炎期间应注意保持治疗部位清洁干燥,避免受凉。治疗后可适当进行肩关节功能锻炼,但须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负重。饮食上可多摄入富含优质蛋白和维生素的食物,有助于组织修复。若治疗过程中出现明显不适或症状加重,应及时告知医生调整治疗方案。针灸治疗结束后仍需坚持康复锻炼,防止症状复发。

叶奎

副主任医师 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 血管外科

针灸能治精神疾病吗?

针灸可以作为精神疾病的辅助治疗手段,但无法替代药物和心理治疗等主要干预方式。精神疾病的治疗需要综合运用药物、心理干预、物理治疗等方法,针灸可能通过调节神经递质、改善脑血流等机制缓解部分症状。

针灸对焦虑症、抑郁症等轻中度精神障碍可能有一定改善作用。临床观察发现,针刺特定穴位可促进内啡肽释放,帮助缓解焦虑情绪;针对百会、印堂等穴位的刺激可能调节前额叶皮层活动,改善抑郁症状。部分研究显示,针灸联合抗抑郁药物使用时,能减少药物剂量并降低副作用。但针灸对精神分裂症等重性精神障碍的疗效尚不明确,这类疾病仍需以抗精神病药物为核心治疗。

针灸治疗精神疾病存在个体差异和局限性。不同穴位的选择、针刺手法的差异以及患者体质等因素都会影响效果。对于存在严重自杀倾向、幻觉妄想等急性症状的患者,单纯针灸可能延误规范治疗时机。某些特殊人群如孕妇、凝血功能障碍者需谨慎选择针灸治疗。

精神疾病患者在接受针灸治疗时,应选择具有精神科诊疗经验的针灸医师,治疗前后需持续监测情绪和行为变化。建议将针灸作为药物或心理治疗的补充手段,治疗期间保持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避免突然停用精神科药物。若出现症状加重或新发不适,应及时向精神科医生反馈并调整治疗方案。

陈云霞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呼吸科

肩周炎针灸扎哪里?

肩周炎针灸治疗通常选取肩髃穴、肩髎穴、肩贞穴、阿是穴、曲池穴等穴位。针灸治疗需由专业中医师操作,通过刺激穴位缓解疼痛、改善肩关节活动度。

1、肩髃穴

位于肩峰前下方凹陷处,属手阳明大肠经。针刺该穴位可缓解肩关节前侧疼痛和活动受限,常用于肩周炎早期以三角肌疼痛为主的患者。配合艾灸可增强温经散寒效果。

2、肩髎穴

在肩峰后下方凹陷中,属手少阳三焦经。主治肩关节后侧疼痛和上肢外展困难,对肩周炎引起的夜间痛效果显著。常与天宗穴配伍使用。

3、肩贞穴

位于腋后纹头上1寸,属手太阳小肠经。针对肩周炎导致的上臂内旋受限和腋窝处牵拉痛有较好疗效。深刺时需注意避免伤及肺尖。

4、阿是穴

即局部压痛点,根据患者实际疼痛部位灵活取穴。通过针刺肌肉痉挛结节或粘连处,能直接松解软组织粘连。常配合拔罐增强活血化瘀作用。

5、曲池穴

屈肘时肘横纹外侧端,属手阳明大肠经。虽非肩部穴位,但通过远端取穴可调节整体气血运行,对缓解肩周炎放射性疼痛和上肢麻木效果明显。

针灸治疗期间应避免肩部受凉,可配合热敷促进血液循环。急性期疼痛剧烈者可每日治疗1次,慢性期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治疗期间需循序渐进进行爬墙、甩手等康复锻炼,但切忌暴力牵拉。若出现晕针或局部血肿应立即停止治疗。饮食宜清淡,忌食生冷辛辣,适量补充富含维生素B族的食物有助于神经修复。

蒙岭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普外科

如何判断针灸的有效性?

针灸的有效性可通过症状改善程度、持续时间、生理指标变化、患者主观感受及医生专业评估综合判断。针灸作为传统中医疗法,其效果受个体差异、操作手法、穴位选择等因素影响。

一、症状改善

观察治疗前后主要症状的变化是判断针灸有效性的直接依据。例如疼痛类疾病患者若疼痛程度减轻或发作频率降低,表明针灸可能起效。症状改善应具有持续性,而非短暂缓解。慢性病通常需要多次治疗才能显现效果,急性症状可能在单次治疗后即有改善。

二、持续时间

有效针灸的治疗效果应维持较长时间。短期缓解后症状复发表明需要调整治疗方案。对于不同疾病,疗效持续时间差异较大。肌肉骨骼疼痛缓解可能维持数天至数周,而内科疾病调理效果往往需要累积。

三、生理指标

部分疾病可通过客观检测指标评估针灸效果。高血压患者血压下降、失眠患者睡眠监测数据改善、胃肠疾病患者消化功能恢复等均可作为有效性参考。实验室检查如炎症指标变化也能辅助判断。

四、主观感受

患者自我感觉是重要评估维度。包括疼痛减轻程度、睡眠质量提升、精神状态好转等主观体验。同时需关注治疗后的舒适度,有效针灸应带来放松感而非持续不适。异常反应如头晕恶心需及时反馈。

五、专业评估

中医师通过望闻问切对治疗效果进行专业判断。包括舌象脉象变化、经络反应、穴位敏感度等中医特色评估。定期复诊时医生会综合各项指标调整治疗方案,这是判断有效性的关键环节。

针灸治疗期间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饮食宜清淡,忌食生冷辛辣。治疗部位24小时内不宜沾水或受凉。建议记录症状变化日记供医患沟通参考。不同体质对针灸反应差异较大,通常需要5-10次治疗才能初步判断效果。若出现明显不适或症状加重应及时就医。配合适度运动和情志调节可增强针灸疗效。治疗周期结束后仍需定期复查以巩固效果。

杜永杰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呼吸科

热门标签

肾性糖尿 食管白斑 扁桃体肿大 后天性白发 急性泪囊炎 颅内压增高 皮脂腺囊肿 前庭大腺炎 动脉粥样硬化 外伤性白内障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