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内科 > 呼吸科 > 肺炎

间接性肺炎能治好吗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王青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沉积性肺炎如何治疗?

沉积性肺炎的治疗方法主要有体位引流、药物治疗、氧疗、支气管镜治疗、手术治疗。沉积性肺炎通常由长期卧床、误吸、免疫功能低下等因素引起,表现为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症状。

1、体位引流

体位引流是利用重力作用促进呼吸道分泌物排出的物理治疗方法。患者采取特定体位使病变部位处于高位,通过叩击背部帮助痰液松动排出。该方法适用于痰液黏稠但能自主咳痰的患者,操作时需避开饭后时段,每次持续15-20分钟,每日重复进行2-3次。体位引流可配合深呼吸和有效咳嗽训练增强效果。

2、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包括抗生素、祛痰剂和支气管扩张剂三类。抗生素可选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左氧氟沙星、头孢曲松等控制感染。氨溴索、乙酰半胱氨酸等祛痰剂能降低痰液黏稠度。沙丁胺醇、异丙托溴铵等支气管扩张剂可改善通气功能。药物使用需严格遵循医嘱,避免自行调整剂量或疗程。

3、氧疗

氧疗适用于血氧饱和度低于90%的患者,通过鼻导管或面罩给予低流量吸氧,维持血氧饱和度在92%-95%之间。长期氧疗患者需注意防火防爆,定期监测动脉血气分析。合并二氧化碳潴留者应采用控制性氧疗,氧浓度不宜超过35%,避免抑制呼吸中枢。

4、支气管镜治疗

支气管镜治疗主要用于痰栓堵塞或肺不张的患者。通过支气管镜进行肺泡灌洗可清除气道分泌物,局部注入抗生素增强抗感染效果。严重痰栓可行支气管镜下抽吸或钳取治疗。该操作需在心电监护下进行,术后密切观察有无出血、气胸等并发症。

5、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适用于药物治疗无效的局限性肺脓肿或肺坏疽。肺叶切除术可彻底清除病灶,视频辅助胸腔镜手术创伤较小。术前需评估心肺功能,术后加强呼吸道管理,预防肺不张和感染扩散。多数患者术后需继续抗感染治疗4-6周。

沉积性肺炎患者应保持充足水分摄入,每日饮水1500-2000毫升有助于稀释痰液。饮食选择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如鸡蛋、鱼肉、西蓝花等。戒烟并避免接触二手烟,室内保持适宜温湿度。卧床患者每2小时翻身拍背一次,意识障碍者需抬高床头30度预防误吸。康复期可进行腹式呼吸和缩唇呼吸训练,逐步增加活动量改善肺功能。

王燕

主任医师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肾内科

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的分类?

特发性间质性肺炎主要分为特发性肺纤维化、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隐源性机化性肺炎、急性间质性肺炎、呼吸性细支气管炎伴间质性肺病等类型。这些分类基于病理特征和临床表现,需通过高分辨率CT和肺活检确诊。

1、特发性肺纤维化

特发性肺纤维化是最常见的类型,病理特征为普通型间质性肺炎。患者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呼吸困难、干咳,肺部听诊可闻及Velcro啰音。高分辨率CT显示双肺基底部分布为主的网格状阴影和蜂窝肺。疾病进展较快,中位生存期约3-5年。治疗可选用尼达尼布或吡非尼酮,肺移植是终末期患者的治疗选择。

2、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

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多见于女性,与结缔组织病相关。病理表现为时相均一的炎症和纤维化。临床症状较特发性肺纤维化轻,表现为渐进性呼吸困难和咳嗽。CT显示双肺对称的磨玻璃影和网状影,以下肺为主。对糖皮质激素反应较好,预后相对良好。

3、隐源性机化性肺炎

隐源性机化性肺炎特征为肺泡管和肺泡腔内肉芽组织增生。患者常表现为亚急性起病的咳嗽、发热和呼吸困难。CT显示多发性斑片状实变影,呈游走性改变。多数患者对糖皮质激素治疗反应良好,预后较佳,但部分可能复发。

4、急性间质性肺炎

急性间质性肺炎是快速进展的弥漫性肺泡损伤,病理改变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相似。临床表现为突发严重呼吸困难和低氧血症,病情凶险。CT显示弥漫性磨玻璃影和实变影。死亡率高,需机械通气支持,部分患者可能遗留肺纤维化。

5、呼吸性细支气管炎伴间质性肺病

呼吸性细支气管炎伴间质性肺病主要见于吸烟者,病理表现为呼吸性细支气管及其周围炎症。症状包括轻度呼吸困难和咳嗽。CT显示小叶中心性结节和磨玻璃影。戒烟是主要治疗措施,预后通常良好。

特发性间质性肺炎患者需定期随访肺功能和影像学检查。保持适度运动有助于改善肺功能,建议选择散步、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饮食应保证充足优质蛋白摄入,如鱼类、蛋类等,避免高盐饮食。注意预防呼吸道感染,流感季节前接种疫苗。保持居住环境空气清新,避免接触粉尘和刺激性气体。出现症状加重应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

张明利

主任医师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呼吸科

大叶性肺炎和肺结核鉴别?

大叶性肺炎和肺结核可通过病原体、影像学特征、症状表现、治疗反应和实验室检查进行鉴别。大叶性肺炎主要由肺炎链球菌引起,肺结核由结核分枝杆菌导致,两者在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上存在明显差异。

1、病原体差异

大叶性肺炎的常见病原体为肺炎链球菌,少数由肺炎克雷伯菌或流感嗜血杆菌引起。肺结核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导致,属于慢性传染病。病原体差异决定了两者的传播方式、潜伏期和病理变化,肺结核具有更强的传染性和更长的病程。

2、影像学特征

大叶性肺炎胸部X线表现为均匀的大片状实变影,多累及单个肺叶,边界清晰。肺结核典型影像学表现为多态性病变,可同时存在渗出、增殖、纤维化和空洞等改变,好发于肺上叶尖后段或下叶背段,病变分布多不对称。

3、症状表现

大叶性肺炎起病急骤,表现为高热、寒战、胸痛和铁锈色痰。肺结核起病隐匿,症状包括长期低热、盗汗、乏力、消瘦和咯血,呼吸道症状相对较轻但持续时间长。两者均可出现咳嗽,但痰液性质和伴随症状有明显区别。

4、治疗反应

大叶性肺炎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敏感,治疗72小时内多能见效。肺结核需要长期联合使用异烟肼、利福平等抗结核药物,标准疗程需6个月以上。治疗反应的差异可作为重要的鉴别依据,肺结核患者短期抗生素治疗无效。

5、实验室检查

大叶性肺炎血常规显示中性粒细胞明显增高,痰涂片可见革兰阳性双球菌。肺结核患者结核菌素试验或γ-干扰素释放试验阳性,痰涂片抗酸染色可发现抗酸杆菌,痰培养结核分枝杆菌阳性是确诊依据。

对于疑似呼吸道感染患者,建议尽早就医完善相关检查。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注意呼吸道卫生,咳嗽时遮掩口鼻。加强营养支持,保证充足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吸烟者应戒烟,减少呼吸道刺激。治疗期间严格遵医嘱用药,定期复查评估疗效,肺结核患者需完成全程规范治疗以防复发和耐药。

王青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

儿童急性肺炎怎么治疗?

儿童急性肺炎可通过抗感染治疗、对症支持治疗、氧疗、雾化吸入治疗、并发症防治等方式治疗。儿童急性肺炎通常由细菌感染、病毒感染、支原体感染、吸入性因素、免疫缺陷等原因引起。

1、抗感染治疗

细菌性肺炎需根据病原学检查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常用药物包括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头孢呋辛、阿奇霉素等。支原体肺炎首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病毒性肺炎以对症治疗为主。用药期间需监测肝肾功能,避免滥用抗生素导致耐药性。

2、对症支持治疗

发热超过38.5℃可服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退热,咳嗽剧烈时可用氨溴索口服溶液祛痰。保证充足液体摄入,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重症患儿可静脉补充营养,必要时输注人血白蛋白提高免疫力。

3、氧疗

血氧饱和度低于92%需给予氧疗,可采用鼻导管或面罩吸氧。严重呼吸衰竭患儿需无创通气或有创机械通气。氧疗期间需定期监测血气分析,调整氧流量避免氧中毒。

4、雾化吸入治疗

支气管痉挛患儿可用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特布他林雾化吸入,每日2-3次。痰液黏稠者可加用乙酰半胱氨酸溶液雾化。雾化后需协助拍背排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5、并发症防治

密切监测是否出现脓胸、肺脓肿等并发症,必要时行胸腔闭式引流。合并心力衰竭者需限制液体量,使用利尿剂和强心药物。中毒性脑病患儿需降低颅内压,控制惊厥发作。

治疗期间患儿应卧床休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但避免直接吹风。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少量多餐保证营养摄入。恢复期可逐步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如吹气球、深呼吸等。家长需每日记录体温、呼吸频率等指标,观察咳嗽咳痰变化,按医嘱完成全程治疗,避免病情反复。出院后定期复查胸片,注意预防上呼吸道感染,接种肺炎疫苗可降低复发风险。

臧金萍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肿瘤科

坠积性肺炎加重的表现?

坠积性肺炎加重时可能出现呼吸急促、痰液增多且黏稠、发热反复或持续不退、精神状态恶化、血氧饱和度下降等表现。坠积性肺炎多见于长期卧床患者,与体位相关的气道分泌物滞留、免疫功能下降、合并其他感染等因素有关,需警惕脓毒症、呼吸衰竭等严重并发症。

1、呼吸急促

患者呼吸频率明显增快,可能超过每分钟30次,伴随鼻翼扇动或辅助呼吸肌参与。肺部听诊可闻及湿啰音或哮鸣音,动脉血气分析常显示低氧血症。这与炎症范围扩大导致肺换气功能障碍相关,需及时进行氧疗和痰液引流。

2、痰液变化

痰量显著增加且性状转为黄绿色脓性痰,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血丝痰。痰培养常见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等病原体,提示细菌感染加重。体位引流联合雾化吸入有助于改善症状,严重时需根据药敏结果调整抗生素。

3、发热反复

体温波动在38.5℃以上或持续低热不退,可能伴有寒战、出汗等全身炎症反应。血常规检查常见白细胞计数升高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C反应蛋白等炎症指标显著上升。需排查是否合并肺脓肿或胸腔积液等并发症。

4、意识障碍

患者出现嗜睡、烦躁或谵妄等神经系统症状,可能与缺氧、二氧化碳潴留或感染毒素入血有关。老年患者更易发生意识改变,需监测动脉血气和电解质水平,警惕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发生。

5、血氧降低

指脉氧监测显示血氧饱和度持续低于90%,口唇及甲床出现紫绀。胸部影像学可见肺部浸润影扩大或新发病灶,严重者可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此时需考虑无创通气或气管插管等呼吸支持措施。

对于长期卧床患者,应每2小时协助翻身拍背促进排痰,保持病房空气流通但避免直接吹风。饮食宜选择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蒸蛋羹、肉末粥等,少量多餐避免呛咳。每日监测体温和呼吸频率,记录痰液性状和量。康复期可进行床上肢体被动活动及呼吸训练,使用三角垫保持半卧位减少肺部淤血。所有症状变化均需及时向医生反馈,禁止自行调整抗生素种类或剂量。

张明利

主任医师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呼吸科

热门标签

肾性糖尿 食管白斑 扁桃体肿大 后天性白发 急性泪囊炎 颅内压增高 皮脂腺囊肿 前庭大腺炎 动脉粥样硬化 外伤性白内障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