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儿科 > 儿科

宝宝发烧38.7吃什么药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马保海 副主任医师
潍坊市妇幼保健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孩子发烧38.7但是精神很好需要吃药吗?

孩子发烧38.7摄氏度但精神很好时通常无须立即服药。

体温38.7摄氏度属于中度发热,若孩子精神状态良好、进食正常且无其他不适症状,可优先采取物理降温措施。用温水擦拭颈部、腋窝等大血管分布区域有助于散热,适当减少衣物并保持环境通风。同时鼓励少量多次饮用温水或口服补液盐,防止脱水。需每1-2小时复测体温,观察是否出现嗜睡、呕吐、皮疹等伴随症状。

当体温持续超过38.5摄氏度且伴有明显不适,或发热时间超过24小时未缓解时,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滴剂或小儿柴桂退热颗粒等药物。避免自行联合用药或超剂量使用退热药。

发热期间建议保持清淡饮食,选择米粥、面条等易消化食物,避免剧烈活动并保证充足睡眠。若体温反复或出现精神萎靡需及时就医。

葛伟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小儿内科

孩子高烧38.7度怎么办?

孩子高烧38.7度可通过物理降温、药物退热、补充水分、观察症状、及时就医等方式处理。高烧通常由病毒感染、细菌感染、免疫反应、中暑、疫苗接种反应等原因引起。

1、物理降温:

用温水擦拭孩子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分布区域,促进散热。避免使用酒精或冰水,以免引起寒战或皮肤刺激。可适当减少衣物,保持室内通风,室温控制在25℃左右。

2、药物退热:

体温超过38.5℃可考虑使用退热药物,常用药物包括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使用前需确认孩子年龄和体重对应的剂量,避免与其他含相同成分的药物同时使用。两次用药需间隔4-6小时,24小时内不超过4次。

3、补充水分:

高烧会导致体液流失加快,需少量多次补充温水、淡盐水或口服补液盐。观察排尿情况,若6小时无排尿需警惕脱水。可适当给予稀释的果汁或米汤,避免饮用含咖啡因的饮料。

4、观察症状:

监测体温变化趋势,记录发热时间和最高温度。注意是否伴随皮疹、呕吐、抽搐、意识模糊等危险信号。观察孩子精神状态,若出现嗜睡、烦躁不安或拒绝饮水需特别关注。

5、及时就医:

3个月以下婴儿发热需立即就诊。持续高热超过24小时、体温超过40℃、退热药无效或伴随惊厥、呼吸困难等情况应紧急就医。就医时携带体温记录和已用药物信息,便于医生判断病情。

发热期间建议选择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粥类、面条、蒸蛋等,避免油腻辛辣。保持充足休息,减少剧烈活动。退热后24小时内不宜返校,注意体温反弹。恢复期可适当补充维生素C含量高的水果,如橙子、猕猴桃等。日常需注意根据气温变化及时增减衣物,保持规律作息以增强免疫力。若反复发热或伴有其他异常症状,建议完善血常规等检查明确病因。

马保海

副主任医师 潍坊市妇幼保健院 儿童保健科

周岁宝宝发烧38.7度怎么办?

周岁宝宝发烧38.7度可通过物理降温、药物退热、补充水分、观察症状、及时就医等方式处理。发热通常由病毒感染、细菌感染、疫苗接种反应、环境因素、脱水等原因引起。

1、物理降温:

用温水擦拭宝宝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流经部位,水温控制在32-34度。避免使用酒精或冰水擦拭,防止皮肤刺激或寒战。适当减少衣物,保持室温在24-26度,避免穿盖过厚影响散热。

2、药物退热:

体温超过38.5度可考虑使用退热药物,常用药物包括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滴剂等。使用前需确认药物适用于婴幼儿,严格遵医嘱控制剂量。两次用药间隔不少于4-6小时,24小时内不超过4次。

3、补充水分:

发热会增加水分流失,需少量多次喂温水、母乳或配方奶。观察排尿情况,6小时内无排尿需警惕脱水。可适当补充口服补液盐,避免饮用含糖饮料或果汁加重胃肠负担。

4、观察症状:

监测体温变化趋势,每2-4小时测量一次。注意是否出现嗜睡、拒食、呕吐、皮疹等伴随症状。记录发热持续时间,若超过72小时或体温反复升至39度以上需特别关注。

5、及时就医:

3月龄以下婴儿发热需立即就诊。出现抽搐、呼吸急促、皮肤瘀斑、囟门膨隆等危险信号时,应紧急送医。发热伴腹泻或尿量明显减少时,需排除严重感染或脱水可能。

保持居室空气流通但避免直吹冷风,饮食以易消化的米糊、粥类为主。发热期间暂停添加新辅食,避免剧烈活动。退热后仍要观察48小时,注意有无复发或新发症状。日常可通过接种疫苗、勤洗手、避免接触病患等方式预防感染性发热。若宝宝精神状态良好,可先居家护理观察,但有任何不确定情况应及时咨询儿科

李芸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儿科

宝宝38.7℃需要吃退烧药吗?

宝宝体温38.7℃是否需服用退烧药需结合年龄和整体状态判断。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年龄阶段、发热原因、伴随症状、退烧药适应症及物理降温效果。

1、年龄阶段:

3个月以下婴儿体温超过38℃需立即就医,禁止自行用药。6个月以上婴幼儿体温超过38.5℃且伴有不适时,可考虑使用退烧药。年龄越小,对发热反应越敏感,用药需更谨慎。

2、发热原因:

普通感冒或疫苗接种后的发热通常无需立即用药。但若由细菌感染、中耳炎等疾病引起,需针对病因治疗。不明原因发热持续超过24小时应就医检查。

3、伴随症状:

出现精神萎靡、拒食、呕吐或抽搐等严重症状时,即使体温未达38.5℃也需及时就医。单纯发热但精神状态良好者可优先观察,适当增加水分摄入。

4、退烧药适应症: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作为儿童退烧药。两种药物均需按体重精确计算剂量,避免联合使用。用药间隔不少于4-6小时,24小时内不超过4次。

5、物理降温效果:

温水擦浴、减少衣物、调节室温等物理方法可降低体表温度0.5-1℃。但禁止使用酒精擦浴或冰敷等刺激性方法。物理降温无效且体温持续上升时考虑药物干预。

建议保持室内温度24-26℃,穿着透气棉质衣物。少量多次补充温水或口服补液盐,每日饮水量按每公斤体重80-100毫升计算。观察排尿情况,保证每4-6小时有尿液排出。饮食以易消化的粥类、果蔬泥为主,避免高蛋白高脂肪食物。记录体温变化曲线,若72小时内未退热或出现新发皮疹、呼吸急促等症状需复诊。退热后仍要密切观察48小时,注意有无复发迹象。保持充足休息,恢复期避免剧烈活动。

李芸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儿科

一岁宝宝发烧38.7度怎么办?

一岁宝宝发烧38.7度可通过物理降温、药物退热、补充水分、观察症状、及时就医等方式处理。发烧通常由感染、疫苗接种、环境因素、免疫反应、中暑等原因引起。

1、物理降温:

用温水擦拭宝宝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流经部位,或使用退热贴辅助降温。避免使用酒精或冰水擦拭,以免刺激皮肤或引起寒战。保持室内温度适宜,减少衣物包裹,促进散热。

2、药物退热:

体温超过38.5度可考虑使用退热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混悬液。需严格遵医嘱用药,注意药物剂量与间隔时间。避免交替使用不同退热药,禁止使用阿司匹林等儿童禁忌药物。

3、补充水分:

发烧会增加体液流失,需少量多次喂食温水、母乳或配方奶。可适当补充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观察排尿情况,若4-6小时无排尿需警惕脱水。

4、观察症状:

监测体温变化趋势,每2-4小时测量一次。注意是否出现皮疹、抽搐、呕吐、嗜睡等伴随症状。记录发热持续时间与热型,为医生诊断提供依据。

5、及时就医:

体温持续超过24小时、反复升至40度以上或伴有意识模糊、呼吸困难时需立即就诊。3个月以下婴儿发热、发热伴随抽搐或皮肤瘀斑等危急情况应紧急送医。

保持宝宝卧床休息,室内保持空气流通但避免直吹冷风。饮食选择易消化的米粥、面条等半流质食物,避免高糖高脂饮食。可适量食用苹果泥、香蕉等含钾食物。发热期间暂停疫苗接种,痊愈后需补种。注意观察退热后精神状态,若持续萎靡需复诊。日常需注意手部卫生,避免与呼吸道感染者密切接触,定期清洁玩具和餐具。

李芸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儿科

热门标签

麻疹 平山病 膀胱出血 阑尾肿瘤 妊娠呕吐 肉毒中毒 腹膜间皮瘤 毛细淋巴管瘤 二尖瓣脱垂综合症 甲状腺功能亢进危象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