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内科 > 血液科

血压137/97正常吗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杜永杰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血压多少正常范围内147-97?

血压147/97毫米汞柱属于高血压1级。正常血压范围为收缩压小于120毫米汞柱且舒张压小于80毫米汞柱。

血压147/97毫米汞柱已经超过正常范围,属于高血压1级。高血压1级是指收缩压在140-159毫米汞柱之间或舒张压在90-99毫米汞柱之间。这种情况需要引起重视,长期高血压可能对心脏、脑血管、肾脏等器官造成损害。血压升高可能与遗传因素、高盐饮食、缺乏运动、肥胖、精神紧张等因素有关。建议定期监测血压,记录血压变化情况,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激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低盐饮食,控制体重,戒烟限酒,保持规律作息。

如果多次测量血压均高于140/90毫米汞柱,建议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开具降压药物,如硝苯地平控释片、缬沙坦胶囊、美托洛尔缓释片等。同时需要进行相关检查,如心电图、心脏彩超、肾功能等,评估高血压对靶器官的损害程度。高血压患者需要长期规律服药,不可自行停药或减量,定期复查血压和靶器官功能。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女性血压97~67正常吗?

女性血压97/67毫米汞柱属于正常范围。正常成年人的血压范围为收缩压90-139毫米汞柱,舒张压60-89毫米汞柱。

血压97/67毫米汞柱处于正常范围的低值区间,通常不会引起不适症状。这类血压多见于体型偏瘦、基础代谢率较低或经常运动的女性,可能与遗传因素、饮食清淡、作息规律等有关。部分女性在月经期或妊娠早期也可能出现类似血压波动,属于生理性变化。长期保持该血压水平且无头晕乏力等症状时,无需特殊干预,定期监测即可。

若伴随头晕目眩、视物模糊、心悸气短等症状,可能与体位性低血压、贫血或内分泌失调有关。少数情况下,血压持续低于90/60毫米汞柱并伴随多系统症状时,需排查甲状腺功能减退、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等病理因素。测量血压时需注意环境安静、袖带松紧适宜,避免测量前剧烈运动或饮用咖啡因饮料,建议选择不同时段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日常可适当增加钠盐摄入,每日饮水量保持在1500-2000毫升,避免快速起身或长时间站立。饮食中可适量添加瘦肉、动物肝脏等富含铁元素的食物,配合快走、游泳等有氧运动增强血管调节功能。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建议完善血常规、甲状腺功能等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可能。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女孩137cm标准体重是多少?

女孩137厘米的标准体重通常为28-32公斤。身高与体重的匹配需结合年龄、骨骼发育和肌肉量综合评估,不同生长阶段存在个体差异。

标准体重范围基于儿童生长发育曲线制定,137厘米女孩的体重下限28公斤对应体质指数14.5,上限32公斤对应体质指数17。该范围适用于6-8岁尚未进入青春期的女童,此时每年身高增长约5-6厘米,体重增加2-3公斤。若女孩已进入青春期前期,因激素变化可能导致体重略超标准范围但仍属正常。体重评估需结合腰围、皮下脂肪厚度等指标,单纯依靠身高体重比可能掩盖隐性肥胖问题。日常监测建议使用生长曲线图连续记录,观察体重变化趋势比单次测量值更具参考意义。

建议定期测量身高体重并绘制生长曲线,保证每日60分钟中高强度运动,饮食注意优质蛋白与钙质摄入,避免高糖高脂零食。若体重持续低于25公斤或超过35公斤,或伴随食欲异常、生长停滞等情况,应及时到儿科或内分泌科就诊评估。

冷启刚

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妇科

血压137/86正常吗?

血压137/86毫米汞柱属于正常高值血压,尚未达到高血压诊断标准,但需警惕血压进一步升高。

正常高值血压指收缩压130-139毫米汞柱或舒张压85-89毫米汞柱,这类血压水平虽未达到高血压标准,但已明显高于理想血压水平。长期处于正常高值血压状态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与血压正常人群相比,发生心肌梗死、脑卒中等疾病的概率有所上升。正常高值血压通常与高盐饮食、超重、缺乏运动、精神紧张等因素相关,部分人群可能伴有轻微头晕、头部胀痛等不适感。

少数情况下血压137/86毫米汞柱可能是某些疾病的早期表现,如原发性高血压初期、甲状腺功能亢进或肾脏疾病等。这类疾病引起的血压升高往往伴随其他症状,如心悸、多汗、夜尿增多等。若血压持续处于正常高值范围且合并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危险因素,其危害性与高血压相当。

建议定期监测血压并记录变化趋势,每日测量时间应固定。减少钠盐摄入,每日食盐量控制在5克以内。保持规律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每周不少于150分钟。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必要时可进行动态血压监测评估整体血压状况。若血压持续升高或出现明显症状,应及时就医评估。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血红蛋白137怎么回事,怎么办?

血红蛋白137克每升属于正常范围偏高,可能由生理性血液浓缩或病理性红细胞增多症等因素引起,可通过补液调节、放血治疗等方式干预。

血红蛋白浓度受检测前饮水、出汗等因素影响。若近期存在剧烈运动、高温作业或饮水不足,可能导致血液浓缩,血红蛋白数值暂时性升高。这种情况无须特殊处理,建议检测前保持空腹8小时,避免剧烈运动,适量饮水后复查。高原地区居民因长期低氧环境刺激,血红蛋白生理性偏高也属于正常现象。

病理性因素需考虑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属于骨髓增殖性肿瘤,表现为血红蛋白超过185克每升,常伴随头痛、皮肤瘙痒等症状,需通过JAK2基因检测确诊,治疗采用羟基脲片抑制骨髓造血,或定期静脉放血维持血细胞比容低于45%。慢性肺部疾病患者因长期缺氧代偿性红细胞增多,需通过肺功能检查明确病因,针对原发病使用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控制气道炎症,配合长期家庭氧疗改善低氧状态。

血红蛋白偏高者应避免吸烟及二手烟暴露,每日饮水量保持在2000毫升以上稀释血液。饮食选择西蓝花、深海鱼等抗氧化物丰富的食物,限制动物内脏等高嘌呤食品。每月监测血常规变化,若出现头晕、视物模糊等血液黏稠症状,或血红蛋白持续超过160克每升,需及时到血液科就诊排查继发性因素。高原地区居民返回平原后血红蛋白会自然下降,无须过度干预。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热门标签

痒疹 肝衰竭 膀胱膨出 低镁血症 关节结核 腹膜后脓肿 慢性结肠炎 社交恐惧症 肩袖肌腱损伤 妄想型精神分裂症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