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内科 > 心血管内科

透析中发生空气栓塞的原因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王燕 主任医师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尿毒症透析痛苦吗?

尿毒症透析过程中可能出现不适,但多数患者可以耐受。透析治疗是尿毒症患者维持生命的重要手段,其不适感因人而异,通常与个体耐受性、透析方式及并发症管理有关。

血液透析时可能出现低血压、肌肉痉挛或头痛等反应,这与体内水分和电解质快速变化有关。医护人员会通过调整脱水量、透析液成分或血流速度来缓解症状。腹膜透析的腹部胀痛或导管感染风险相对较高,但患者可居家操作,避免频繁往返医院。部分患者对透析导管置入存在心理恐惧,实际穿刺过程会进行局部麻醉以减轻疼痛。长期透析可能导致皮肤瘙痒或骨关节疼痛,这与钙磷代谢紊乱相关,需配合药物和饮食控制。

少数患者对透析膜材料过敏,出现寒战、发热等过敏反应,需更换生物相容性更好的透析器。心功能较差者可能在透析中出现胸闷气促,需密切监测心血管状态。精神焦虑会放大痛觉敏感度,心理疏导有助于提升耐受性。儿童或高龄患者因血管条件差,可能增加穿刺难度,但超声引导可提高成功率。

建议患者透析前后监测体重变化,避免过量饮水加重心脏负担。保持透析通路清洁,定期评估动静脉瘘功能。出现严重不适时及时与医护沟通调整方案,联合营养支持改善生活质量。适当进行低强度运动有助于缓解透析疲劳感,但需避免运动后低血压。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血浆置换和血液透析有什么区别?

血浆置换和血液透析是两种不同的血液净化技术,主要区别在于清除物质的方式和目标。血浆置换通过分离并置换血浆来清除大分子致病物质,血液透析则通过半透膜过滤清除小分子毒素和多余水分。

血浆置换的核心原理是将患者血液引出体外,通过离心或膜分离技术分离血浆与血细胞,弃除含有致病物质的血浆后,补充等量新鲜血浆或替代液。该技术适用于清除抗体、免疫复合物等大分子物质,常用于治疗重症肌无力、血栓性微血管病、格林巴利综合征等免疫相关疾病。治疗过程中需要监测凝血功能、电解质平衡,并预防过敏反应和低血压。

血液透析利用半透膜的弥散、超滤作用,清除肌酐、尿素氮等小分子毒素及多余水分,主要应用于终末期肾病、急性肾损伤等肾功能衰竭患者。透析过程中需控制血流量、透析液浓度等参数,可能出现肌肉痉挛、低血压等并发症。与血浆置换相比,血液透析对设备要求较低但需每周进行多次,而血浆置换单次治疗时间更短但成本更高。

两种技术均需严格评估适应症,血浆置换侧重免疫调节,血液透析侧重代谢废物清除。治疗期间应监测生命体征,及时处理并发症,术后注意穿刺部位护理,保持合理饮食结构,定期复查相关指标。具体选择需由专科医生根据病因、病情及患者个体情况综合判断。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透析液与置换液的区别?

透析液与置换液是两种不同的医疗用液体,主要用于肾脏替代治疗中的不同环节。透析液用于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过程中清除体内代谢废物和多余水分,置换液则用于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中补充被清除的液体和电解质。

透析液的主要功能是通过半透膜原理清除血液中的小分子毒素和多余水分,其成分通常包含钠、钾、钙、镁、氯等电解质以及葡萄糖或碳酸氢盐缓冲系统。透析液的配方需根据患者血电解质水平调整,例如高钾血症患者需使用低钾透析液。透析液不直接进入血液循环,仅通过透析器或腹膜与血液进行物质交换。

置换液直接输入患者血管内以维持血容量和电解质平衡,其成分更接近人体血浆,需严格无菌处理。置换液在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等治疗中,会伴随超滤过程同步输注,用于补充被清除的液体量。置换液的输注速率需根据患者血流动力学状态实时调整,避免容量负荷过重或不足。

两种液体的使用均需严格监测患者电解质、酸碱平衡及容量状态。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低血压、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需由专业团队根据实验室指标及时调整配方。患者治疗期间应保持合理饮食,控制水分及钾、磷摄入,定期评估营养状况。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狼疮性肾炎需要做透析吗?

狼疮性肾炎是否需要透析需根据肾功能损害程度决定,部分患者可能需短期或长期透析治疗。

狼疮性肾炎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累及肾脏的病理表现,当疾病进展至终末期肾病或急性肾损伤时,透析成为必要干预手段。若患者出现严重水电解质紊乱、药物难以控制的高钾血症、血肌酐持续超过707微摩尔每升或肾小球滤过率低于15毫升每分钟,需立即启动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此类情况多伴随少尿或无尿、全身水肿、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等症状,透析可替代肾脏功能清除代谢废物。

对于尚未达到终末期肾病的患者,若存在可逆性急性肾损伤因素,如狼疮活动性病变导致的急性间质性肾炎,经激素冲击或免疫抑制剂治疗后肾功能可能恢复,此时仅需短期透析过渡。部分患者因合并严重心衰、肺水肿等并发症,即使未达终末期肾病标准,也可能需临时透析缓解症状。临床中约20%-30%的狼疮性肾炎患者最终需长期透析,但早期规范治疗可显著延缓肾功能恶化。

狼疮性肾炎患者应定期监测尿蛋白、血肌酐和肾小球滤过率,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低盐低脂优质蛋白饮食有助于减轻肾脏负担,每日饮水量需根据尿量调整。合并高血压者需严格控压,建议维持在130/80毫米汞柱以下。出现明显水肿或尿量减少时,应及时就医评估肾功能,必要时进行肾脏病理活检指导治疗。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灌流透析的优缺点?

灌流透析在肾功能衰竭患者中可快速清除毒素但存在低血压风险。灌流透析结合了血液灌流与透析技术,适用于急性中毒或尿毒症患者,其优缺点与治疗场景和患者个体差异密切相关。

灌流透析能高效清除中分子毒素如β2微球蛋白,对药物中毒或农药中毒的急救效果显著。治疗过程中血液灌流器的吸附材料可特异性结合毒素,配合透析液交换实现双重净化。设备可调节血流速和超滤率,适应不同体重患者需求。治疗时间通常比常规透析缩短,部分急性病例仅需单次治疗即可缓解症状。治疗过程中能同步纠正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尤其适合合并高钾血症的患者。

灌流透析可能引发血小板减少和凝血功能障碍,使用肝素抗凝时需密切监测出血倾向。体外循环血容量较大易导致低血压,心血管基础疾病患者风险更高。灌流器可能出现生物不相容反应,表现为寒战发热等过敏症状。治疗费用高于普通透析且部分耗材不可重复使用,长期治疗经济负担较重。某些脂溶性毒素可能被吸附后再释放,需联合其他血液净化方式。

进行灌流透析后需监测血压变化和穿刺部位出血情况,24小时内避免剧烈运动。治疗间隔期应控制水分摄入并记录每日尿量,定期检测肾功能和电解质。出现肌肉痉挛或心悸时应及时告知医护人员,必要时调整透析方案。饮食需保证优质蛋白摄入同时限制高磷食物,每日补充维生素B族和铁剂。建立长期血管通路的患者需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定期进行血管超声检查。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热门标签

神经质 慢性腹泻 皮肤肿瘤 创伤性膈疝 慢性阑尾炎 升主动脉瘤 肩关节半脱位 格斯特曼综合征 急性肾炎综合征 勒夫勒心内膜炎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