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肝病科

慢性乙型肝炎会传染吗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杜永杰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慢性乙型肝炎由什么病毒所致?

慢性乙型肝炎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这是一种DNA病毒,主要通过血液、母婴传播和性接触传播。HBV感染后,病毒会在肝细胞内复制,导致肝脏炎症和损伤。长期感染可能发展为慢性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癌。

1、病毒特性:乙型肝炎病毒属于嗜肝DNA病毒科,具有高度的宿主特异性,主要感染肝细胞。病毒基因组为部分双链DNA,能够在肝细胞内长期存在并复制。病毒的复制过程中会产生病毒蛋白,如表面抗原HBsAg、核心抗原HBcAg和e抗原HBeAg,这些抗原在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2、传播途径:乙型肝炎病毒主要通过血液传播,如输血、使用未经消毒的医疗器械、共用注射器等。母婴传播是另一个重要途径,感染母亲在分娩过程中将病毒传给新生儿。性接触传播也较为常见,尤其是在无保护措施的情况下。

3、病毒复制:HBV进入肝细胞后,病毒DNA进入细胞核,形成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作为病毒复制的模板。病毒RNA通过逆转录过程生成新的病毒DNA,同时产生病毒蛋白。病毒蛋白和病毒颗粒在肝细胞内组装,释放到血液中,感染其他肝细胞。

4、免疫反应:HBV感染后,机体的免疫系统会识别并攻击病毒感染的肝细胞。免疫反应可能导致肝细胞损伤和炎症,表现为肝炎症状。慢性感染时,免疫反应持续存在,导致肝脏长期炎症和纤维化,最终可能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

5、病毒变异:HBV在复制过程中容易发生变异,尤其是逆转录酶区域。病毒变异可能导致抗病毒药物耐药性,影响治疗效果。常见的变异包括前C区变异和C区启动子变异,这些变异与病毒复制水平和疾病进展有关。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饮酒和滥用药物,定期进行肝功能检查。饮食上应选择高蛋白、低脂肪的食物,如鱼类、豆制品和新鲜蔬菜。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等,有助于提高免疫力和肝脏功能。患者应遵医嘱进行抗病毒治疗,如使用恩替卡韦片0.5mg每日一次、替诺福韦酯300mg每日一次或拉米夫定100mg每日一次,定期监测病毒载量和肝功能指标。

王燕

主任医师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肾内科

慢性乙型肝炎对寿命的影响?

慢性乙型肝炎对寿命的影响与病情严重程度、治疗干预及生活方式密切相关。早期发现和规范治疗可有效延缓疾病进展,减少肝硬化、肝癌等并发症的发生,从而延长患者寿命。未经治疗或病情控制不佳的患者,可能因肝功能衰竭或肝癌导致寿命缩短。

1、早期干预:慢性乙型肝炎早期无明显症状,但病毒持续复制会对肝脏造成慢性损伤。定期体检、早期发现并接受抗病毒治疗,如使用恩替卡韦片0.5mg每日一次、替诺福韦酯300mg每日一次,可有效抑制病毒复制,延缓疾病进展。

2、病情监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需定期监测肝功能、病毒载量和肝脏影像学检查。病情监测有助于及时发现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若出现肝纤维化或肝硬化,需结合保肝药物如复方甘草酸苷片75mg每日三次进行辅助治疗。

3、生活方式:健康的生活方式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至关重要。避免饮酒、吸烟,保持规律作息,减轻肝脏负担。饮食上以低脂、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为主,如鱼类、豆制品、新鲜蔬菜等。

4、并发症预防: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需警惕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定期进行肝癌筛查,如甲胎蛋白检测和肝脏超声检查。若发现早期肝癌,可通过肝切除术或射频消融术进行治疗,提高生存率。

5、心理支持: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可能因长期治疗和病情不确定性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心理支持和疏导有助于提高治疗依从性,改善生活质量。患者可通过心理咨询或加入病友互助小组获得支持。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坚持规范治疗,定期监测病情,同时注重饮食和运动管理。饮食上选择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如燕麦、鸡蛋、瘦肉等,避免高脂肪、高糖食物。适量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有助于增强体质,但需避免过度劳累。通过综合管理,患者可有效控制病情,延长寿命。

陈云霞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呼吸科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适应症?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适应症主要包括以下情况:病毒载量高、肝功能异常、肝硬化、肝癌家族史、妊娠期感染。具体治疗需根据患者病情和医生建议进行个体化选择。

1、病毒载量高:当患者血液中乙肝病毒DNA水平较高时,表明病毒复制活跃,可能对肝脏造成持续损害。此时需启动抗病毒治疗,常用药物包括恩替卡韦片0.5mg每日一次、替诺福韦酯300mg每日一次、拉米夫定100mg每日一次,以抑制病毒复制,减少肝脏炎症和纤维化风险。

2、肝功能异常:肝功能检查显示转氨酶ALT/AST持续升高,提示肝脏存在炎症或损伤。抗病毒治疗可减轻肝脏负担,改善肝功能。同时,患者需定期监测肝功能指标,避免饮酒和服用肝毒性药物,以保护肝脏健康。

3、肝硬化:慢性乙型肝炎长期未得到有效控制,可能导致肝纤维化进展为肝硬化。抗病毒治疗可延缓肝硬化进程,降低肝功能失代偿风险。对于已出现肝硬化的患者,需结合肝移植等手术治疗,以改善生活质量。

4、肝癌家族史:有肝癌家族史的患者,其慢性乙型肝炎进展为肝癌的风险较高。早期启动抗病毒治疗可降低肝癌发生率。同时,患者需定期进行肝脏超声和甲胎蛋白AFP筛查,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肝癌。

5、妊娠期感染:妊娠期感染乙肝病毒的孕妇,可能将病毒传播给新生儿。抗病毒治疗可降低母婴传播风险,常用药物为替诺福韦酯300mg每日一次。分娩后,新生儿需及时接种乙肝疫苗和免疫球蛋白,以预防感染。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抗病毒治疗期间,需保持均衡饮食,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鱼类、豆类、新鲜蔬菜和水果。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瑜伽等,有助于增强体质,改善肝功能。同时,定期复查病毒载量、肝功能和肝脏影像学检查,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杜永杰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呼吸科

慢性乙型肝炎常用药物?

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可通过抗病毒药物、免疫调节药物、保肝药物等多种方式实现,常用药物包括恩替卡韦、替诺福韦、干扰素等。

1、抗病毒药物:恩替卡韦是核苷类似物,每日一次口服0.5mg,能有效抑制病毒复制。替诺福韦酯每日一次口服300mg,适用于长期治疗。拉米夫定每日一次口服100mg,但易产生耐药性,需谨慎使用。

2、免疫调节药物:干扰素α-2b每周皮下注射3次,每次300万单位,可增强机体免疫反应。聚乙二醇干扰素每周一次皮下注射,疗效更持久,但副作用较大,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3、保肝药物:水飞蓟宾每日三次口服140mg,可改善肝功能。复方甘草酸苷片每日三次口服,每次75mg,具有抗炎保肝作用。谷胱甘肽每日一次静脉注射,可减轻肝细胞损伤。

4、抗纤维化药物:秋水仙碱每日一次口服0.5mg,可抑制肝纤维化进展。吡非尼酮每日三次口服,每次200mg,适用于肝纤维化早期治疗。

5、辅助治疗药物:维生素C每日一次口服500mg,可增强抗氧化能力。维生素E每日一次口服400mg,有助于保护肝细胞。辅酶Q10每日一次口服100mg,可改善肝脏能量代谢。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需注意饮食清淡,避免高脂肪、高糖食物,多摄入富含维生素的蔬菜水果。适量运动如散步、瑜伽有助于增强体质,避免剧烈运动。定期复查肝功能,遵医嘱调整用药方案,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饮酒和熬夜。

陈云霞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呼吸科

慢性乙型肝炎能治愈吗?
慢性乙型肝炎目前无法完全治愈,但通过抗病毒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病情,延缓疾病进展。治疗方法包括口服抗病毒药物、干扰素治疗和定期监测肝功能。 1、口服抗病毒药物是慢性乙型肝炎的主要治疗手段,常用药物包括恩替卡韦、替诺福韦和拉米夫定。这些药物能够抑制病毒复制,降低肝脏炎症和纤维化风险,长期服用可显著改善患者预后。 2、干扰素治疗适用于部分患者,尤其是年轻、肝功能较好的患者。干扰素通过增强免疫系统功能来抑制病毒复制,疗程通常为6-12个月。虽然副作用较多,但部分患者可能实现病毒学应答甚至表面抗原转阴。 3、定期监测肝功能是管理慢性乙型肝炎的重要环节。患者需定期检查肝功能、病毒载量和肝脏超声,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预防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 4、生活方式调整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同样重要。避免饮酒、保持健康饮食、适量运动有助于减轻肝脏负担。高蛋白、低脂肪的饮食结构,以及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新鲜蔬菜和水果,对肝脏健康有益。 5、心理支持也不可忽视。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可能因长期治疗和疾病负担产生焦虑或抑郁情绪,寻求专业心理疏导或加入患者互助小组有助于改善心理状态,提高治疗依从性。 慢性乙型肝炎虽无法完全治愈,但通过规范治疗和科学管理,患者可以长期控制病情,维持良好的生活质量。定期随访、坚持治疗和健康生活方式是疾病管理的关键。
李峰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

热门标签

喉蹼 蛔虫病 灰指甲 宫颈原位癌 急性腹膜炎 脾功能亢进 舌咽神经痛 干细胞白血病 坏死性筋膜炎 胆囊胆固醇沉着症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