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中医科 > 中医内科

刮痧后怎样快速去除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王俊宏 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刮痧板什么材质的好?

刮痧板通常建议选择水牛角、玉石、砭石等材质,不同材质各有特点,需根据个人需求和体质选择。

水牛角刮痧板质地温润,具有较好的弹性和韧性,使用时不易损伤皮肤,适合初学者和皮肤敏感人群。水牛角材质在中医理论中认为有清热解毒的作用,适合热性体质人群使用。这类刮痧板需注意避免高温和干燥环境,使用后需用软布擦拭干净并存放于阴凉处。

玉石刮痧板表面光滑细腻,导热性适中,使用时能带来清凉感,适合夏季或体内有热的人群。玉石在中医文化中被认为有安神养颜的功效,适合面部刮痧或追求美容效果的人群。玉石材质较重,使用时需注意控制力度,避免过度按压导致皮下出血。

砭石刮痧板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在刮痧过程中可能释放远红外线,有助于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砭石材质的刮痧板硬度较高,适合需要较强刺激的理疗需求,但使用时需特别注意手法轻柔。这类刮痧板适合寒性体质或需要深度理疗的人群,使用前可适当加热增强效果。

选择刮痧板时除考虑材质外,还需注意边缘是否圆润光滑,避免有毛刺或棱角。使用前后应做好清洁消毒,皮肤有破损或炎症时应暂停使用。刮痧后建议饮用温水,避免立即洗澡或吹风,保持刮痧部位保暖。不同体质人群应在专业人士指导下选择适合的刮痧方式和频率,过度刮痧可能导致皮肤损伤。

陈云霞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呼吸科

刮痧后背部起疙瘩是什么原因?

刮痧后背部起疙瘩可能与局部皮肤刺激、过敏反应或毛细血管破裂有关。

刮痧过程中使用的刮痧板与皮肤摩擦可能导致局部皮肤受到机械性刺激,引发暂时性充血和轻微炎症反应,表现为红色小疙瘩。部分人群对刮痧油或介质中的成分过敏,接触后数小时内会出现丘疹样皮疹,伴随瘙痒感。

毛细血管破裂是刮痧疗法的常见现象,力度过大时真皮层微小血管损伤会导致皮下出血点,形成紫红色淤血疙瘩。这类疙瘩通常无痛感,3-5天可自行消退。若疙瘩持续增大、伴随发热或剧烈疼痛,需警惕继发感染可能。

刮痧后应保持皮肤清洁干燥,24小时内避免接触冷水,过敏体质者需提前测试刮痧介质。

聂小娟

山东省立医院 皮肤科

电动刮痧器有危害吗?

电动刮痧器正确使用一般没有危害,但操作不当可能造成皮肤损伤或加重原有疾病。电动刮痧器的安全性主要取决于使用强度、适用人群和皮肤状态。

电动刮痧器通过电机驱动代替人工刮痧,其危害性主要存在于两类情况。皮肤屏障功能受损时使用可能导致表皮剥脱加剧,如湿疹急性期、晒伤后或过敏性皮炎发作期间,电动头的高速摩擦会破坏角质层完整性,诱发继发感染。骨质疏松患者或凝血功能障碍者使用高强度档位,可能因机械压力导致毛细血管破裂后难以修复,形成大面积皮下出血。部分产品存在设计缺陷,如温度传感器失灵可能导致低温烫伤,或转速调节失灵引发过度刺激。

特殊人群需谨慎使用电动刮痧器。孕妇腰骶部刮痧可能刺激子宫反射性收缩,糖尿病患者下肢刮痧易引发难以愈合的皮肤溃疡,恶性肿瘤患者刮痧可能加速癌细胞扩散。皮肤存在痤疮、疱疹等病灶时,刮痧器具可能成为病原体传播媒介。部分使用者追求痧象颜色深度而过度加压,可能损伤浅筋膜层引发慢性炎症。

使用电动刮痧器前应清洁皮肤并涂抹介质油,选择带有压力传感器的产品能避免过度施压。每次使用时间控制在10分钟内,同一部位每周不超过2次。出现皮肤破损、持续疼痛或淤血不退时应立即停用,皮肤敏感者可先在手腕内侧测试反应。建议在中医师指导下根据体质选择刮痧方案,器质性病变患者须优先接受正规医疗干预。

于秀梅

副主任医师 聊城市中医院 普通内科

荨麻疹刮痧有效果吗?

荨麻疹患者刮痧可能暂时缓解瘙痒症状,但无法根治疾病。荨麻疹的治疗方法主要有抗组胺药物、糖皮质激素、免疫调节剂、中药调理和避免过敏原接触。

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主要表现为皮肤出现风团、红斑伴剧烈瘙痒。刮痧通过刺激皮肤毛细血管扩张,可能暂时分散局部组胺浓度,从而减轻瘙痒感。部分患者反馈刮痧后症状有所缓解,尤其对于风热型荨麻疹可能效果更明显。但刮痧无法阻断过敏反应的根本机制,且操作不当可能导致皮肤破损感染。

荨麻疹的发病与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密切相关,刮痧无法抑制这一病理过程。对于慢性荨麻疹或伴有血管性水肿的患者,刮痧甚至可能加重皮肤刺激。皮肤划痕症阳性者更应避免刮痧,因机械刺激可直接诱发风团形成。严重过敏体质者刮痧还存在诱发全身过敏反应的风险。

荨麻疹患者应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干燥,穿着宽松棉质衣物,避免搔抓和热水烫洗。饮食上需忌食海鲜、辛辣等易致敏食物,记录饮食日记有助于识别过敏原。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规范使用抗过敏药物,急性发作时可冷敷缓解症状。若出现呼吸困难、腹痛等全身症状需立即就医,慢性荨麻疹患者应定期复查调整治疗方案。

苏藤良

副主任医师 北海市人民医院 皮肤性病科

去湿气拔罐好还是刮痧?

湿气重时拔罐和刮痧均可改善症状,皮肤敏感者适合刮痧,肌肉酸痛明显者更适合拔罐。

拔罐通过负压吸附作用于深层肌肉组织,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并缓解寒湿导致的僵硬疼痛。传统玻璃罐或气罐作用于背部膀胱经时,可疏通经络淤堵,对肩颈腰腿痛效果显著。但皮肤破损、凝血功能障碍者禁用,操作后需避风保暖避免二次受寒。刮痧则通过板具摩擦表皮使毛细血管轻微破裂,适用于表层湿气排出且疼痛阈值低的人群。采用水牛角板沿经络走向刮拭时,能改善头面浮肿、四肢沉重等湿滞症状,但力度需均匀避免破皮感染。两者均需在专业人员操作下进行,单次治疗时间不宜超过20分钟。

湿气重人群日常可饮用赤小豆薏米水帮助利水渗湿,避免久处潮湿环境。饮食减少生冷甜腻食物摄入,适当进行八段锦等舒缓运动促进排汗。若伴随食欲不振或舌苔厚腻持续不缓解,建议就医排查脾胃功能异常或其他器质性疾病。

李峰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

热门标签

肠瘘 咳嗽 少精症 胆总管囊肿 结节性痒疹 肺泡微结石症 霉菌性阴道炎 细菌性前列腺炎 急性肾炎综合征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