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儿科 > 儿科

孩子出生打的第一针是什么针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李芸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小孩打的淤青怎么消除?

小孩皮肤淤青可通过冷敷、热敷、药物涂抹、按摩促进吸收、避免二次损伤等方式消除。淤青多由皮下毛细血管破裂导致,通常1-2周可自行消退。

1、冷敷:

淤青出现24小时内用冰袋包裹毛巾冷敷患处,每次10-15分钟,间隔1小时重复进行。低温能收缩血管减少出血,缓解肿胀疼痛。注意避免冰块直接接触皮肤,防止冻伤。

2、热敷:

淤青形成24小时后改用温热毛巾敷于患处,每日3-4次,每次15分钟。热力能扩张血管加速血液循环,帮助淤血消散。水温控制在40℃左右,家长需先用手腕测试温度。

3、药物涂抹:

遵医嘱使用多磺酸粘多糖乳膏、肝素钠乳膏或活血化瘀类中成药如云南白药气雾剂。药物通过皮肤吸收可抑制炎症反应,促进血肿分解。避免涂抹于破损皮肤,用药后需防止儿童抓挠。

4、按摩促进吸收:

淤青48小时后可沿周围组织轻柔画圈按摩,每日2-3次,每次5分钟。手法需由外向内缓慢施压,帮助淋巴回流和淤血代谢。若孩子哭闹抗拒应立即停止,切忌用力揉搓加重损伤。

5、避免二次损伤:

恢复期间减少患处剧烈活动,玩耍时穿戴护膝等防护用具。床角桌脚加装防撞条,选择宽松衣物减少摩擦。观察淤青颜色变化,若持续发黑或伴随发热需就医排除骨折等深层损伤。

日常需保证孩子饮食富含维生素C和维生素K,如猕猴桃、西蓝花等有助于血管修复。避免剧烈运动时穿硬底鞋,选择防滑袜子在室内活动。淤青未消退前不宜热浴或游泳,家长应定期检查淤青范围是否扩大,若3周未消退或伴随关节活动受限,需及时至儿科或皮肤科就诊排查凝血功能障碍等潜在疾病。

周小凤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儿科

小孩被打的印子要怎么消??

小孩被打的印子可通过冷敷、热敷、药物涂抹、按摩护理、就医处理等方式消除。皮肤淤青或红肿通常由外力撞击、毛细血管破裂、局部血肿、软组织损伤、感染等因素引起。

1、冷敷

受伤后24小时内可用冰袋包裹毛巾冷敷患处,每次10-15分钟,间隔1小时重复进行。低温能收缩血管减少渗血,缓解肿胀疼痛。注意避免冰块直接接触皮肤导致冻伤,婴幼儿需家长控制冷敷时间。

2、热敷

受伤24小时后改用温热毛巾敷于印子处,温度不超过40℃,每日3-4次促进血液循环。热敷能加速淤血吸收,改善局部代谢。家长需测试温度防止烫伤,皮肤破损时禁止热敷。

3、药物涂抹

遵医嘱使用多磺酸粘多糖乳膏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或外用肝素钠软膏抗凝血消肿。

4、按摩护理

淤青形成48小时后,家长可用指腹轻柔打圈按摩,配合维生素E乳促进吸收。动作需缓慢均匀,避开破损皮肤,每日2次每次5分钟。按摩能帮助消散皮下积血,但急性期应禁止按压。

5、就医处理

若印子伴随剧烈疼痛、持续肿大、皮肤发紫发黑或发热,可能与骨折、深部血肿、感染有关。需及时就医进行X光或超声检查,必要时遵医嘱使用头孢克洛干混悬剂等抗生素预防感染。

日常需避免孩子剧烈运动加重损伤,保证充足睡眠促进修复。饮食可增加富含维生素C的猕猴桃、西蓝花等帮助毛细血管修复,补充优质蛋白如鸡蛋、鱼肉加速组织再生。观察3-5天未消退或出现异常症状时,家长应立即带孩子至儿科或皮肤科就诊。

周小凤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儿科

脸被打的肿了怎么办?

脸被打肿了可以通过冷敷、热敷、药物治疗等方式缓解。

冷敷适用于受伤后24小时内,用毛巾包裹冰块敷在肿胀部位,每次10-15分钟,间隔1-2小时重复进行,有助于收缩血管减轻肿胀。热敷适用于受伤24小时后,用温热毛巾敷在患处,每次15-20分钟,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帮助消肿。若肿胀明显或伴有疼痛,可遵医嘱使用云南白药气雾剂、双氯芬酸钠凝胶、活血止痛胶囊等药物,这些药物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作用。

肿胀期间避免揉搓或按压受伤部位,饮食宜清淡,减少辛辣刺激性食物摄入。若肿胀持续加重或出现视力模糊、头晕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陈腊梅

山东省立医院 皮肤科

支抗钉是矫正到什么程度打的?

支抗钉通常在牙齿矫正的中后期植入,用于加强支抗控制或调整咬合关系时使用。

支抗钉的植入时机与矫正方案设计密切相关。当需要精确控制牙齿移动方向时,例如内收前牙或压低磨牙阶段,可能选择植入支抗钉。部分病例在拔牙间隙关闭后,为调整中线或改善面型轮廓也会使用。其具体应用需通过正畸医生评估牙槽骨条件、牙齿移动需求后确定,通常出现在矫正6-12个月后。

日常需注意保持支抗钉周围清洁,使用冲牙器或软毛牙刷轻柔清洁,避免食物残渣堆积引发感染。出现松动或不适需及时复诊处理。

李胜锋

山东省立医院 口腔科学

打的耳洞肿了怎么办?

打的耳洞肿了可通过局部消毒、外用药物、避免刺激、口服药物、就医处理等方式缓解。耳洞肿胀通常由细菌感染、过敏反应、外力摩擦、护理不当、体质差异等原因引起。

1、局部消毒

使用医用酒精或碘伏对耳洞及周围皮肤进行消毒,每日重复进行两到三次。消毒时需轻柔旋转耳钉,确保消毒液充分接触创面。避免使用双氧水等刺激性较强的消毒剂,可能延缓伤口愈合。消毒后保持耳部干燥,防止潮湿环境滋生细菌。

2、外用药物

可遵医嘱涂抹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乳膏等抗生素药膏。红霉素软膏也可用于预防感染,每日薄涂一层覆盖肿胀部位。涂抹前需清洁双手,避免二次污染。若出现药膏过敏应立即停用,并用生理盐水冲洗残留药物。

3、避免刺激

肿胀期间不要频繁触摸或转动耳钉,睡觉时避免压迫患侧耳朵。暂时不要更换新耳饰,原有耳钉材质若为镍合金等易致敏金属应尽早更换为医用钛钢或纯金材质。洗头洗澡时可用防水贴保护耳洞,避免污水渗入。

4、口服药物

感染严重时可遵医嘱服用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呋辛酯片等抗生素。伴有明显过敏反应者可配合氯雷他定片等抗组胺药物。服药期间禁止饮酒,出现腹泻等不良反应需及时复诊调整用药方案。儿童孕妇等特殊人群用药前需严格评估风险。

5、就医处理

若肿胀持续超过三天伴化脓、剧烈疼痛或发热,需立即就诊耳鼻喉科或皮肤科。医生可能进行脓液引流、细菌培养等处理,严重脓肿需手术切开排脓。糖尿病患者或免疫力低下者更应警惕感染扩散风险,早期干预可预防耳廓软骨炎等并发症。

耳洞护理期间应保持饮食清淡,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柑橘类水果和优质蛋白如鱼肉蛋奶,有助于组织修复。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及海鲜等易致敏食物。日常可做耳垂按摩促进血液循环,但肿胀期应暂停。选择透气性好的枕套并定期更换,减少细菌接触。若反复发生耳洞感染,建议彻底愈合后重新选择正规机构穿孔。

夏长军

主任医师 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 普外科

热门标签

肌疝 甲减 软下疳 额颞痴呆 黄斑水肿 颈肩综合征 路易体痴呆 急性扁桃体炎 扁桃体恶性肿瘤 妄想型精神分裂症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