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内科 > 心血管内科

肥厚型心肌病怎么回事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于秀梅 副主任医师
聊城市中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肥厚型心肌病急用药?

肥厚型心肌病患者急性发作时可遵医嘱使用美托洛尔、维拉帕米、地尔硫卓、丙吡胺、依普利酮等药物。肥厚型心肌病是一种以心室壁异常增厚为特征的心脏疾病,急性发作时可能出现胸痛、呼吸困难、心悸等症状,需及时就医并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1、美托洛尔

美托洛尔属于β受体阻滞剂,能够减慢心率、降低心肌收缩力,从而减轻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心肌耗氧量。该药物适用于缓解心悸、胸痛等症状,对改善左心室流出道梗阻有一定效果。使用期间需监测心率血压变化,避免突然停药。

2、维拉帕米

维拉帕米为钙通道阻滞剂,通过抑制钙离子内流降低心肌收缩力,改善心室舒张功能。该药物适用于对β受体阻滞剂不耐受的患者,可减轻呼吸困难等症状。用药期间需警惕低血压和传导阻滞风险,禁用于严重心力衰竭患者。

3、地尔硫卓

地尔硫卓属于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具有负性肌力作用,可降低心肌耗氧量并改善心肌顺应性。该药物适用于合并高血压的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能缓解运动诱发的症状。需注意其与β受体阻滞剂联用可能加重传导系统抑制。

4、丙吡胺

丙吡胺是Ia类抗心律失常药,具有显著负性肌力作用,可减轻左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该药物适用于存在明显梗阻症状的患者,能改善运动耐量。用药期间需监测QT间期,避免与其他延长QT间期的药物联用。

5、依普利酮

依普利酮为选择性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可减轻心肌纤维化并改善心室重构。该药物适用于合并心力衰竭的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能延缓疾病进展。需定期监测血钾水平,肾功能不全者需调整剂量。

肥厚型心肌病患者日常应避免剧烈运动、情绪激动等可能加重心脏负荷的行为,保持低盐饮食并控制体重。建议随身携带急救药物,定期复查心脏超声和动态心电图。出现头晕、晕厥等严重症状时需立即就医,部分患者可能需要考虑室间隔切除术或酒精消融等介入治疗。所有药物均须严格遵循医嘱使用,不可自行调整剂量或更换药物。

杜永杰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呼吸科

肥厚型心肌病最新疗法?

肥厚型心肌病的最新疗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室间隔减容术、心脏起搏器植入、经皮室间隔心肌消融术和基因治疗。肥厚型心肌病是一种以心室壁异常增厚为特征的心肌疾病,可能导致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甚至猝死。

1、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肥厚型心肌病的基础疗法,常用药物包括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钙通道阻滞剂如维拉帕米以及丙吡胺等抗心律失常药物。这些药物通过减轻心脏负荷、改善舒张功能和控制心律失常来缓解症状。对于存在左心室流出道梗阻的患者,药物可降低梗阻程度。

2、室间隔减容术

室间隔减容术是通过外科手术切除部分肥厚的室间隔心肌,适用于药物治疗无效且存在严重左心室流出道梗阻的患者。该手术能有效解除梗阻,改善血流动力学,但需要开胸和体外循环,创伤较大。术后需长期随访评估心功能恢复情况。

3、心脏起搏器植入

心脏起搏器植入主要用于合并严重传导阻滞或心动过缓的肥厚型心肌病患者。通过优化房室传导时间,起搏器可改善心室充盈和心输出量。对于部分非梗阻型患者,双腔起搏可能通过改变心室激动顺序减轻症状。

4、经皮室间隔心肌消融术

经皮室间隔心肌消融术是一种微创介入治疗,通过导管向肥厚的心肌注入无水酒精导致局部坏死变薄。该技术创伤小、恢复快,适用于特定解剖结构的梗阻型患者。术后需密切监测心律失常和传导阻滞等并发症。

5、基因治疗

基因治疗是肥厚型心肌病的前沿研究方向,针对致病基因突变开发靶向治疗。目前处于临床试验阶段的包括基因编辑技术和RNA干扰技术,旨在纠正或抑制异常基因表达。虽然尚未广泛应用于临床,但为遗传性心肌病提供了潜在治愈可能。

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激动,控制钠盐摄入。定期监测血压、心率和体重变化,遵医嘱调整药物剂量。出现胸闷、气促加重或晕厥等症状时需及时就医。建议每3-6个月复查心脏超声和动态心电图,评估病情进展和治疗效果。对于有家族史的人群,应进行基因筛查和定期心脏检查。

王俊宏

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科

肥厚型心肌病杂音原理?

肥厚型心肌病杂音主要由左心室流出道梗阻和二尖瓣反流引起,具体机制包括血流加速、瓣膜异常运动及心室结构改变。杂音特点与梗阻程度、心肌肥厚部位及心脏收缩功能密切相关。

1、左心室流出道梗阻

心肌非对称性肥厚导致左心室流出道狭窄,收缩期血流通过狭窄部位时流速增快,产生湍流形成喷射性杂音。杂音强度随梗阻程度加重而增强,Valsalva动作或站立位可使杂音更明显。这种情况多见于室间隔基底段显著肥厚的患者,可能伴随头晕或活动后气促等症状。

2、二尖瓣前叶收缩期前向运动

肥厚心肌改变乳头肌空间位置,收缩期高速血流吸引二尖瓣前叶向室间隔移动,造成二尖瓣关闭不全。血液反流产生全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向腋下传导。这种杂音在蹲位时减轻,可能与心室负荷改变有关。长期反流可能导致左心房扩大和肺循环淤血。

3、心室腔缩小与舒张功能障碍

心肌过度肥厚使心室腔容积减小,舒张期充盈受限,心房代偿性收缩增强。听诊可闻及第四心音,但并非特异性表现。舒张功能异常会加重肺静脉回流受阻,患者可能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这种情况需要通过心脏超声评估舒张功能参数。

4、乳头肌排列异常

肥厚心肌导致乳头肌空间位置改变,影响二尖瓣腱索张力,可能产生收缩中晚期喀喇音。这种机械性干扰会进一步加重二尖瓣关闭不全,杂音特点与瓣膜脱垂相似。心脏核磁共振能清晰显示乳头肌解剖变异情况。

5、心律失常相关血流改变

合并房颤时心律绝对不齐,心室充盈不均导致杂音强度忽强忽弱。室性早搏后代偿间歇使心肌收缩力增强,可能使梗阻性杂音更为显著。动态心电图监测有助于发现潜在心律失常,严重者可能需要植入式除颤器治疗。

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和突然体位变化,定期复查心脏超声评估病情进展。饮食需控制钠盐摄入,保持适度有氧运动如散步或游泳。出现胸痛、晕厥或呼吸困难加重时需立即就医,药物治疗可能包括β受体阻滞剂或钙通道阻滞剂,但具体方案需由心内科医生根据个体情况制定。基因检测有助于明确家族性病例的遗传模式。

王燕

主任医师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肾内科

肥厚型心肌病多厚会死?

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室壁厚度超过30毫米时死亡风险显著增加。心肌肥厚程度与猝死风险相关,主要危险因素包括左心室流出道梗阻、恶性心律失常家族史、运动后晕厥史、动态心电图显示非持续性室速、心肌瘢痕范围扩大。

心室壁厚度是评估肥厚型心肌病预后的重要指标。正常左心室壁厚度小于12毫米,当达到15-20毫米即可确诊肥厚型心肌病。随着厚度增加,心肌细胞排列紊乱加重,心肌纤维化程度上升,容易引发室性心律失常。临床观察发现,厚度在20-25毫米的患者年死亡率约1%,25-30毫米者升至2%,超过30毫米时可达4%-6%。但厚度并非唯一决定因素,需结合其他高危特征综合判断。

部分患者虽然心肌厚度未达30毫米,但若合并左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超过50mmHg,或存在基因检测明确的致病突变,同样属于高危人群。年轻患者出现不明原因晕厥、夜间呼吸困难,或直系亲属有肥厚型心肌病猝死史时,即使心肌肥厚程度较轻也需严密监测。动态心电图发现频发室性早搏、短阵室速,或心脏磁共振显示晚期钆增强范围超过15%心肌质量,均提示猝死风险升高。

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尤其是竞技性体育项目,定期进行心脏超声和动态心电图检查。饮食需控制钠盐摄入,保持体重稳定,出现胸闷气促症状及时就医。建议直系亲属进行心脏筛查,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可有效预防高危患者猝死。通过规范用药和生活方式管理,多数患者可获得接近正常寿命的生存期。

朱振国

副主任医师 鹤岗市人民医院 内分泌科

肥厚型心肌病杂音的特征?

肥厚型心肌病的杂音特征主要表现为胸骨左缘收缩期喷射性杂音,可能伴有心尖部全收缩期杂音。杂音特点主要有杂音强度随体位变化、杂音性质粗糙、杂音传导至腋下、杂音受药物影响、杂音与心功能相关。

1、杂音强度随体位变化

肥厚型心肌病的杂音在站立位或Valsalva动作时增强,平卧位时减弱。这种变化与心室充盈量改变有关,站立时静脉回流减少导致左室容积减小,加重流出道梗阻。听诊时需让患者变换体位以观察杂音变化,这是与主动脉瓣狭窄杂音的重要鉴别点。

2、杂音性质粗糙

杂音多呈粗糙的喷射性,类似机械摩擦音。这是由于血流通过狭窄的左室流出道时产生湍流所致。听诊部位以胸骨左缘第3-4肋间最明显,可向心尖部传导。杂音强度通常为3-4级,严重梗阻者可达5级。

3、杂音传导至腋下

部分患者的杂音可向腋下传导,这与二尖瓣前叶收缩期前向运动有关。当合并二尖瓣关闭不全时,心尖部可闻及全收缩期吹风样杂音。传导方向有助于判断梗阻部位和程度。

4、杂音受药物影响

硝酸酯类药物可加重杂音强度,β受体阻滞剂则可能减轻杂音。这种药物反应性与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变化相关。临床常用此特性辅助诊断,但药物试验需在监护下进行。

5、杂音与心功能相关

杂音强度随心脏收缩力增强而加重,如运动、情绪激动时。心功能恶化时杂音可能减弱,提示心肌收缩力下降。动态观察杂音变化有助于评估病情进展和治疗效果。

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应注意避免剧烈运动和突然的体位变化,保持情绪稳定。饮食上控制钠盐摄入,限制咖啡因和酒精。定期进行心脏超声检查监测病情变化,出现胸闷、晕厥等症状时及时就医。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度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等,避免竞技性运动。日常监测血压和心率,严格遵医嘱服用β受体阻滞剂或钙通道阻滞剂等药物。

杜永杰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呼吸科

热门标签

痤疮 肺鼠疫 喉狭窄 斑色胎儿 急性胃扩张 砷化物中毒 鼻神经胶质瘤 变应性结膜炎 脊髓性肌萎缩 继发性帕金森综合症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