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儿科 > 小儿肾病科

小儿遗尿怎么回事,怎么办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李芸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小儿遗尿的中医治疗方法有哪些?

小儿遗尿的中医治疗方法主要有中药内服、针灸疗法、推拿按摩、饮食调理、敷脐疗法。

1、中药内服:

中医认为小儿遗尿多与肾气不足、脾肺气虚有关,常用缩泉丸、桑螵蛸散等方剂加减。肾阳虚者可选用金匮肾气丸,脾肺气虚者可用补中益气汤。具体用药需经中医师辨证后调整,避免自行用药。

2、针灸疗法:

选取关元、气海、三阴交等穴位进行针刺或艾灸,通过刺激经络调节膀胱气化功能。每周治疗2-3次,10次为一疗程。对于5岁以上儿童配合度较好者效果显著,需由专业针灸师操作。

3、推拿按摩:

采用揉丹田、摩腹、捏脊等手法,重点按摩腰骶部及下腹部。每日睡前操作15分钟,能温补肾阳、固摄膀胱。家长可在医师指导下学习基础手法,注意力度要轻柔适度。

4、饮食调理:

避免睡前大量饮水,晚餐宜食山药、芡实、莲子等健脾固肾食材。忌食生冷瓜果及利尿食物如西瓜、冬瓜。可适量饮用覆盆子茶、金樱子茶等具有收涩作用的中药代茶饮。

5、敷脐疗法:

将五倍子、益智仁等药物研末调敷神阙穴,通过脐部吸收发挥温肾固涩作用。每晚睡前敷贴6-8小时,连续使用1个月。皮肤敏感者需观察有无过敏反应,出现红肿应立即停用。

中医治疗小儿遗尿需坚持3个月以上,治疗期间建立规律排尿习惯,睡前排空膀胱。白天可进行提肛训练增强盆底肌力量,避免过度责备造成心理压力。冬季注意腰腹部保暖,晚餐后限制液体摄入。记录排尿日记有助于观察疗效,若半年未改善需排除器质性病变。配合耳穴压豆等辅助疗法可增强效果,治疗过程中需定期复诊调整方案。

谢江强

副主任医师 瑞安市妇幼保健院 儿科

大脑发育不全会引起小儿遗尿症吗?

大脑发育不全会引起小儿遗尿症。小儿遗尿症可能与大脑发育不全、遗传因素、心理因素、膀胱功能异常、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等因素有关。

1、大脑发育不全:

大脑发育不全会导致控制排尿的神经中枢功能不完善,无法有效调节膀胱收缩和尿道括约肌的协调性。这类患儿通常表现为夜间尿床频率较高,且对尿意感知迟钝。可通过脑电图、头颅影像学检查辅助诊断,治疗需结合行为训练和神经康复。

2、遗传因素:

约30%-40%遗尿症患儿有家族史,若父母一方有遗尿病史,子女患病风险增加5-7倍。这类患儿多表现为原发性遗尿,通常不伴有其他泌尿系统症状。建议记录排尿日记评估遗传模式,必要时进行基因检测。

3、心理因素:

焦虑、恐惧等情绪问题会干扰大脑对膀胱功能的调控,常见于家庭变故或学习压力大的儿童。这类患儿可能伴随日间尿频、尿急等症状。心理疏导联合正性强化训练效果显著,需建立规律作息和放松环境。

4、膀胱功能异常:

功能性膀胱容量减小或逼尿肌过度活动会导致储尿功能障碍,约占遗尿患儿的20%。典型表现为尿量少但尿次多,尿流动力学检查可确诊。建议进行膀胱训练,如定时排尿和盆底肌锻炼。

5、激素分泌异常:

夜间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会导致夜间多尿,这类患儿尿床量较大且尿液稀释。可通过晨尿渗透压检测判断,必要时使用去氨加压素治疗。需限制睡前饮水量,避免摄入含咖啡因饮料。

对于大脑发育不全引起的遗尿症,建议每日进行排尿中断训练和夜间唤醒训练,培养规律排尿习惯。饮食上增加富含锌、镁的食物如南瓜子、黑芝麻,避免晚餐过咸或含水量高的食物。白天可进行跳绳、爬楼梯等增强盆底肌的运动,睡前2小时限制液体摄入。若6岁以上每周尿床超过2次,或伴随日间排尿异常,应及时到儿童泌尿专科就诊评估。

王燕

主任医师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肾内科

小儿遗尿症是什么病?

小儿遗尿症是一种儿童在睡眠中不自主排尿的疾病,通常发生在5岁以上的儿童中。遗尿症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生理性因素和病理性因素。生理性因素包括膀胱容量较小、夜间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睡眠过深等;病理性因素可能涉及泌尿系统感染、糖尿病、神经系统发育异常等。治疗方面,可通过行为训练、药物治疗、心理疏导等方式改善症状。

1、膀胱容量:部分儿童的膀胱容量较小,无法储存夜间产生的尿液,导致遗尿。可通过定时排尿训练,如睡前排空膀胱、白天增加饮水量等方式锻炼膀胱功能,逐步增加膀胱容量。

2、激素分泌:夜间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可能导致尿液产生过多。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去氨加压素如弥凝片,0.2mg/次调节激素水平,减少夜间尿量。

3、睡眠深度:儿童睡眠过深可能导致无法感知膀胱充盈信号。可通过调整作息时间、避免睡前过度兴奋等方式改善睡眠质量,帮助儿童更好地感知排尿需求。

4、泌尿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可能刺激膀胱,导致遗尿。遗尿可能与尿路感染、膀胱炎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如头孢克肟颗粒,10mg/kg/次治疗感染。

5、神经发育:神经系统发育异常可能影响膀胱控制功能。遗尿可能与脊柱裂、脑部发育异常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排尿困难、尿失禁等症状。可通过神经康复训练、物理治疗等方式改善神经功能。

在饮食方面,建议避免摄入过多含咖啡因或利尿作用的食物,如巧克力、碳酸饮料等;适量增加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等。运动方面,鼓励儿童进行适度的体育活动,如游泳、跑步等,有助于增强体质和神经系统功能。护理方面,家长应保持耐心,避免责备儿童,建立积极的家庭氛围,帮助儿童树立信心,逐步改善遗尿症状。

谢江强

副主任医师 瑞安市妇幼保健院 儿科

醋酸去氨加压素片治小儿遗尿吗?

醋酸去氨加压素片可通过减少夜间尿量、调节抗利尿激素水平等方式治疗小儿遗尿。小儿遗尿通常由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膀胱容量较小、睡眠过深、心理因素、遗传因素等原因引起。

1、调节激素:醋酸去氨加压素片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抗利尿激素类似物,能够通过增加肾脏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夜间尿量,从而缓解遗尿症状。使用时需遵医嘱,剂量通常为0.2mg睡前口服,疗程一般为3个月。

2、改善膀胱功能:膀胱容量较小或功能发育不全是小儿遗尿的常见原因。家长可通过训练孩子定时排尿、延长排尿间隔时间等方式,帮助膀胱功能逐渐成熟,减少遗尿发生。

3、调整睡眠:睡眠过深可能导致孩子无法感知膀胱充盈信号。建议调整孩子睡眠环境,避免过度疲劳,睡前减少液体摄入,同时可通过闹钟定时唤醒孩子排尿。

4、心理疏导:心理因素如焦虑、紧张等可能加重遗尿症状。家长应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支持,避免责备或惩罚,必要时可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缓解孩子的心理压力。

5、遗传因素:遗尿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如果家族中有遗尿病史,孩子发生遗尿的概率较高。家长应尽早关注孩子的排尿习惯,及时采取干预措施,避免症状持续。

日常护理中,家长应注意孩子的饮食调节,避免摄入过多含咖啡因或利尿作用的食物,如巧克力、碳酸饮料等。适当增加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新鲜蔬果、全谷物等,有助于改善整体健康状况。同时,鼓励孩子进行适量的运动,如游泳、跑步等,增强体质,促进膀胱功能发育。定期监测孩子的排尿情况,及时与医生沟通,调整治疗方案。

李芸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儿科

小儿遗尿症的最佳治疗方法?

小儿遗尿症可通过行为疗法、药物治疗、心理疏导、膀胱训练、饮食调节等方式治疗。小儿遗尿症通常由膀胱发育不成熟、遗传因素、心理压力、睡眠过深、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等原因引起。

1、行为疗法:建立规律的排尿习惯,鼓励孩子在白天定时排尿,避免长时间憋尿。夜间可设置闹钟提醒孩子起床排尿,逐渐培养自主排尿意识。记录排尿日记,帮助家长和医生了解排尿规律。

2、药物治疗:抗利尿激素类药物如去氨加压素片0.2mg/次,睡前口服可减少夜间尿量。抗胆碱药物如奥昔布宁片2.5mg/次,每日2次可缓解膀胱过度活动。三环类抗抑郁药如丙咪嗪片10mg/次,睡前口服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

3、心理疏导:遗尿可能给孩子带来心理压力,家长应避免责备,给予理解和鼓励。通过游戏、绘本等方式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必要时可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缓解孩子的焦虑情绪。

4、膀胱训练:通过排尿中断练习,让孩子在排尿过程中主动停止尿流,再继续排尿,增强膀胱控制能力。每天进行2-3次,每次10-15分钟,逐渐延长排尿间隔时间。

5、饮食调节:睡前2小时限制液体摄入,避免饮用含咖啡因的饮料。增加富含纤维的食物如全麦面包、蔬菜水果,预防便秘。适当补充富含维生素B族的食物如瘦肉、鸡蛋,有助于神经系统发育。

遗尿症的治疗需要家长和孩子共同配合,保持耐心和信心。日常注意培养良好的排尿习惯,合理安排作息时间,避免过度疲劳。适当进行户外运动如跑步、游泳,增强体质。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建议及时就医,排除器质性病变。通过综合治疗,大多数孩子可逐渐改善遗尿症状,恢复正常的排尿功能。

李芸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儿科

热门标签

脑疝 单心房 脑动脉瘤 扁平黄色瘤 肺诺卡菌病 颈椎半脱位 急性纵膈炎 骨化性纤维瘤 激素依赖性皮炎 肠毒性大肠杆菌感染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