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内科 > 心血管内科

心脏传导阻滞的治疗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陈云霞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心脏传导阻滞该怎么治?

心脏传导阻滞可通过药物治疗、起搏器植入、生活方式调整、原发病治疗、定期随访等方式治疗。心脏传导阻滞通常由心肌缺血、心肌炎、药物副作用、电解质紊乱、先天性传导系统异常等原因引起。

1、药物治疗

轻度传导阻滞可使用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等药物改善传导功能。急性心肌炎引起的阻滞需配合地塞米松等抗炎治疗。药物选择需严格遵循心电图分型和血流动力学状态,避免普罗帕酮等可能加重阻滞的抗心律失常药物。

2、起搏器植入

二度Ⅱ型或三度房室传导阻滞需考虑永久起搏器植入。单腔起搏器适用于房室结病变,双腔起搏器更符合生理性起搏需求。临时起搏可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等可逆性因素导致的严重阻滞。

3、生活方式调整

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限制咖啡因摄入。适度进行散步等低强度运动,避免屏气用力的动作。监测脉搏变化,出现头晕黑朦等症状时及时就医。

4、原发病治疗

冠心病患者需改善心肌供血,心肌炎患者需控制感染。药物中毒者停用相关药物,高钾血症患者纠正电解质紊乱。甲状腺功能异常等代谢性疾病需同步治疗。

5、定期随访

无症状的一度阻滞每6-12个月复查动态心电图。起搏器植入患者需3-6个月程控检测。监测QT间期变化,评估是否需要调整抗心律失常药物方案。

心脏传导阻滞患者应保持低盐低脂饮食,控制血压血糖在理想范围。避免突然改变体位导致脑供血不足,洗澡水温不宜过高。随身携带医疗警示卡,记录用药情况和心电图报告。冬季注意保暖防止血管痉挛,出现心悸气短等症状时立即平卧并呼叫急救。建议家属学习心肺复苏技能,定期与心内科医生沟通病情变化。

王燕

主任医师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肾内科

心脏传导阻滞是怎么回事?

心脏传导阻滞可能由心肌缺血、心肌炎、药物副作用、电解质紊乱、先天性传导系统异常等原因引起,心脏传导阻滞可通过药物治疗、起搏器植入、生活方式调整、定期随访、原发病治疗等方式干预。

1、心肌缺血

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可能导致传导系统功能障碍。心肌缺血引起的传导阻滞常伴随胸闷、活动后心悸等症状。改善心肌缺血的药物包括硝酸异山梨酯、单硝酸异山梨酯等血管扩张剂,阿托伐他汀等调脂药物也有助于稳定斑块。严重缺血需考虑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2、心肌炎

病毒或细菌感染引发的心肌炎症可损伤传导系统。患者可能出现发热后突发心动过缓,合并乏力、气促等表现。急性期需使用辅酶Q10等心肌营养药物,严重病例短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合并心力衰竭时需限制液体摄入并监测电解质。

3、药物副作用

洋地黄类、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过量可能抑制传导。典型表现为用药后新发的心率下降,可能出现恶心、视物模糊等中毒症状。发现药物相关阻滞应立即减量或停药,严重者需使用相应拮抗剂,如洋地黄中毒可用地高辛抗体片段。

4、电解质紊乱

血钾异常是常见诱因,高钾血症可使PR间期延长,低钾血症易诱发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多有呕吐腹泻或肾功能异常病史,伴肌无力、心电图T波改变。轻度紊乱通过口服补钾或限钾饮食调整,严重失衡需静脉纠正并心电监护。

5、先天性传导系统异常

部分患者存在房室结或希氏束发育异常,青少年时期即可出现进行性传导延迟。这类患者可能无其他心脏结构异常,但心电图显示固定延长的PR间期。无症状者定期随访,出现晕厥或心率低于40次/分需考虑永久起搏器植入。

心脏传导阻滞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激动,保持规律作息。饮食注意补充富含钾镁的食物如香蕉、深色蔬菜,限制高脂高盐摄入。戒烟限酒有助于改善心肌供血。所有药物使用均需遵医嘱,不可自行调整剂量。定期复查心电图和动态心电监测,出现头晕黑朦等严重症状立即就医。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者需严格控制相关指标。

朱振国

副主任医师 鹤岗市人民医院 内分泌科

心脏传导阻滞是什么病?

心脏传导阻滞是指心脏电信号传导系统出现异常,导致心跳节律紊乱的疾病。心脏传导阻滞可能由心肌缺血、心肌炎、先天性传导系统异常、药物影响、退行性病变等因素引起。

1、心肌缺血

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可能导致传导系统功能障碍。长期心肌缺血会损伤希氏束及浦肯野纤维,表现为心电图PR间期延长或QRS波增宽。这类患者常伴有胸痛、气短等心肌缺血症状,需通过冠状动脉造影明确诊断。治疗需改善心肌供血,常用药物包括硝酸甘油、美托洛尔、阿司匹林等。

2、心肌炎

病毒或细菌感染引发的心肌炎症可累及传导系统。急性期可见一至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多伴有发热、乏力等感染症状。血清心肌酶检测和心脏磁共振有助于诊断。轻症患者经抗感染治疗后传导阻滞多可恢复,重症可能需要临时起搏器治疗。

3、先天性异常

部分患者存在先天性房室结或希氏束发育异常。这类传导阻滞多在青少年时期被发现,心电图表现为固定比例传导阻滞。无症状者定期随访即可,出现晕厥等症状需考虑植入永久起搏器。

4、药物影响

洋地黄类、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过量可能引起可逆性传导阻滞。这类情况多伴有恶心、视物模糊等中毒症状,心电图可见特征性改变。及时停药并对症处理后,传导阻滞通常能在数日内恢复。

5、退行性病变

老年患者传导系统纤维化是常见病因,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传导阻滞。这类患者往往没有明显症状,仅在体检时发现。当出现二度二型或三度传导阻滞时,需要考虑永久起搏器植入治疗。

心脏传导阻滞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激动,定期监测心率变化。饮食上注意补充富含钾镁的食物如香蕉、深绿色蔬菜,限制咖啡因摄入。吸烟患者必须戒烟,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出现头晕、黑朦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严重传导阻滞可能突发心脏骤停,需要医疗干预。日常可进行散步、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但需避免可能导致受伤的剧烈活动。

杜永杰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呼吸科

心脏传导阻滞怎么办?
心脏传导阻滞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心脏起搏器植入和生活方式调整,具体选择需根据阻滞类型和严重程度决定。心脏传导阻滞是由于心脏电信号传导异常导致的心律失常,可能由冠心病、心肌炎、药物副作用或先天性因素引起。 1、药物治疗:对于轻度传导阻滞,医生可能会开具药物帮助改善心脏功能。常用药物包括阿托品,用于提高心率;异丙肾上腺素,用于增强心脏传导;地高辛,用于调节心律。药物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自行调整剂量或停药。 2、心脏起搏器植入:对于中度至重度传导阻滞,尤其是症状明显或存在心脏骤停风险的患者,心脏起搏器是首选治疗方案。起搏器通过电极向心脏发送电信号,确保心脏正常跳动。植入手术属于微创操作,术后需定期随访以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3、生活方式调整: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于改善心脏功能,降低传导阻滞的进展风险。建议戒烟限酒,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均衡饮食,减少高盐、高脂肪食物的摄入;适量运动,如散步、游泳等有氧运动,每周至少150分钟。定期监测血压、血糖和血脂水平,及时处理相关疾病。 心脏传导阻滞的治疗需个体化,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方案,并坚持长期管理,以维持心脏健康。
王俊宏

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科

心脏传导阻滞是怎么了?
冠心病的情况,可以做一下心电图看看,必要时做一下冠脉造影看看,治疗冠心病可以服克克常规药物、立普妥、常规药物等,或者舌下含服常规药物治疗。平时一定要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和情绪激动。祝早日康复,10种对健康最有利的水果。其中苹果排名第一,因为苹果富含纤维物质,可补充人体足够的纤维质,降低心脏病发病率,还可以减肥
李峰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

热门标签

睾丸炎 天疱疮 卵巢肿瘤 暗丝孢霉病 急性乳腺炎 输尿管结核 胎儿宫内发育迟缓 主动脉假性动脉瘤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急性甲型病毒性肝炎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