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内科 > 内分泌科 > 糖尿病

老年人糖尿病吃什么食物好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王俊宏 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小儿老排尿是糖尿病吗?

小儿频繁排尿不一定是糖尿病,可能与饮水量过多、尿路感染、神经性尿频、糖尿病或尿崩症等因素有关。建议家长及时带孩子就医检查,明确具体原因。

1、饮水量过多

儿童日常饮水量增加会导致排尿次数增多,属于正常生理现象。家长需观察孩子是否因天气炎热、运动后口渴或习惯性大量饮水导致尿量增加。调整饮水习惯后症状通常可缓解,无须特殊治疗。

2、尿路感染

尿路感染可能引起尿频、尿急等症状,常伴随排尿疼痛或尿液浑浊。可能与细菌感染有关,可通过尿常规检查确诊。治疗可遵医嘱使用头孢克肟颗粒、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等药物,同时注意会阴部清洁。

3、神经性尿频

学龄前儿童因心理紧张可能出现排尿次数增加但尿量少的现象,通常与焦虑情绪相关。家长需避免责备孩子,可通过分散注意力缓解症状。严重时可咨询心理医生进行行为干预。

4、糖尿病

1型糖尿病患儿可能出现多饮多尿症状,伴随体重下降或乏力。需通过血糖检测和糖化血红蛋白检查确诊。确诊后需长期使用胰岛素治疗,如门冬胰岛素注射液、赖脯胰岛素注射液等,并严格监测血糖。

3、尿崩症

中枢性或肾性尿崩症会导致尿液浓缩功能障碍,表现为大量低比重尿。可能与遗传因素或脑部损伤有关,需进行禁水加压素试验确诊。治疗需遵医嘱使用醋酸去氨加压素片等药物控制症状。

家长发现孩子排尿异常时,应记录每日饮水量、排尿次数及尿量变化,避免自行使用利尿药物。日常注意控制高糖饮食摄入,保持规律作息。若症状持续超过3天或伴随发热、体重减轻等情况,需立即到儿科或内分泌科就诊,通过尿常规、血糖检测、超声检查等项目明确诊断。早发现早干预对改善预后至关重要。

袁晓勇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内分泌科

糖尿病老人总喊热怎么回事?

糖尿病老人总喊热可能与血糖控制不佳、自主神经病变、甲状腺功能异常等因素有关。

血糖控制不佳时,高血糖状态会导致渗透性利尿和脱水,皮肤血管扩张散热增加,从而产生燥热感。自主神经病变可能影响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导致对温度感知异常。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内分泌疾病也会加速代谢率,引发怕热多汗。这类患者常伴随多饮、体重下降、心悸等症状,需监测随机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甲状腺功能。

日常需保持环境温度适宜,选择透气衣物,避免高温时段外出。饮食上限制高糖食物,定时定量进餐,遵医嘱使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控制血糖平稳后症状多可缓解。若合并甲亢需同步治疗原发病。

赵蕾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内分泌科

糖尿病人可以吃木糖醇食品吗?

糖尿病人一般可以吃木糖醇食品,但需注意适量食用。木糖醇是一种天然甜味剂,对血糖影响较小,适合作为蔗糖的替代品。

木糖醇的代谢不需要胰岛素参与,其升糖指数较低,摄入后不会引起血糖剧烈波动。适量食用木糖醇食品有助于满足糖尿病患者对甜味的需求,同时减少精制糖的摄入。木糖醇还具有抑制龋齿细菌生长的作用,对口腔健康有益。但过量摄入可能导致胃肠不适,如腹胀、腹泻等症状。

部分木糖醇食品可能含有其他碳水化合物成分,如面粉、淀粉等,这些成分仍会影响血糖水平。选择木糖醇食品时应仔细查看营养成分表,避免摄入过多隐形糖分。对于胃肠功能较弱的患者,需谨慎控制木糖醇的摄入量。

糖尿病患者可咨询营养师制定个性化饮食方案,日常注意监测血糖变化,保持均衡饮食和规律运动。

赵蕾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内分泌科

一型糖尿病可以吃药控制血糖吗??

一型糖尿病患者通常需要终身使用胰岛素治疗,药物控制血糖的效果有限。

一型糖尿病是由于胰岛β细胞被破坏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口服降糖药如二甲双胍片、格列美脲片等主要通过促进胰岛素分泌或改善胰岛素抵抗发挥作用,对一型糖尿病效果不佳。胰岛素类似物如门冬胰岛素注射液、甘精胰岛素注射液是主要治疗手段,需根据血糖监测结果调整剂量。部分患者可能联合使用普兰林肽注射液等辅助药物,但均需在医生指导下规范使用。

患者应定期监测血糖,保持规律饮食和适度运动,严格遵医嘱调整胰岛素用量。

刘福强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内分泌科

献血能检查糖尿病吗??

献血不能作为糖尿病的检查手段。献血前的血液筛查主要针对传染性疾病,如乙肝、丙肝、艾滋病等,不包括血糖检测。

献血前的健康问诊和快速检测主要确保献血者符合基本健康标准,避免因贫血、低血压或传染病影响献血安全。血液中心使用的快速检测设备通常仅能筛查血红蛋白水平、血型等基础指标,无法精确反映血糖代谢情况。若献血者存在糖尿病高危因素,如家族史、肥胖等,需通过医院静脉血糖检测或糖化血红蛋白检查确诊。

部分献血者可能误认为献血后收到的血液检测报告包含血糖数据,但实际检测项目由各地血液管理机构统一规定,通常不包含糖尿病相关指标。糖尿病患者若未规范治疗,献血时可能出现头晕、乏力等低血糖反应,但这类症状并非糖尿病特异性表现,不能作为诊断依据。

建议有糖尿病风险的人群定期进行专项体检,通过空腹血糖、餐后血糖或糖耐量试验等标准方法筛查。献血后如出现持续口渴、多尿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而非依赖献血时的血液筛查结果。日常保持均衡饮食和规律运动有助于预防糖尿病发生发展。

袁晓勇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内分泌科

热门标签

色汗症 眼球震颤 卵巢妊娠 神经损伤 缺铁性贫血 输卵管积水 泌尿系统结核 动脉瘤样骨囊肿 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 2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