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内科 > 血液科

孩子白细胞2万多严重吗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李峰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新生儿蚕豆病怎么治疗?

新生儿蚕豆病需立即停止接触蚕豆及相关制品,并通过输血、补液等方式治疗。蚕豆病是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的一种表现,主要因遗传性酶缺乏导致红细胞易受氧化损伤,接触蚕豆后可能引发急性溶血性贫血。

1、立即停止接触

家长需立即排查并移除新生儿可能接触的蚕豆、蚕豆制品或含萘类物质如樟脑丸。母乳喂养的母亲应避免食用蚕豆及衍生食品。溶血发作时,任何可疑氧化性物质均需远离患儿,包括部分药物如磺胺类、抗疟药等。

2、输血治疗

重度溶血患儿血红蛋白低于60g/L时需输注洗涤红细胞。输血前需严格交叉配血,避免输入G6PD缺陷供体血液。输血量通常为10-15ml/kg,可重复进行直至血红蛋白稳定。输血同时需监测电解质平衡,防止铁过载。

3、补液碱化

急性期需静脉输注碳酸氢钠碱化尿液,维持尿pH值在7-8之间,防止血红蛋白管型堵塞肾小管。补液量按每日生理需要量加溶血丢失量计算,同时补充葡萄糖维持能量供应,必要时使用利尿剂促进代谢产物排出。

4、对症支持

高热患儿可采用物理降温,禁用退热药如对乙酰氨基酚。缺氧者给予低流量吸氧,黄疸明显时进行蓝光照射治疗。合并感染者需选用非氧化性抗生素,如青霉素类。密切监测尿量、肝肾功能及凝血功能。

5、长期管理

患儿终身禁食蚕豆及制品,避免接触萘类、苯胺类物质。就医时主动告知医生G6PD缺乏病史,禁用伯氨喹、呋喃妥因等氧化性药物。定期复查血常规,接种疫苗前需评估溶血风险。建议家属进行基因检测明确携带情况。

新生儿蚕豆病急性期需住院治疗,稳定后家长应建立详细的禁忌清单,包括食物、药物及日化品。居家环境避免使用樟脑制品,衣物选择纯棉材质减少化学刺激。随诊时携带急救卡,注明疾病名称和禁忌事项。日常注意观察患儿尿液颜色、精神状态变化,出现酱油色尿或嗜睡需立即就医。

周小凤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儿科

过敏性紫癜症状有哪些 从四方面认识过敏性紫癜复杂症状?

过敏性紫癜的症状主要包括皮肤紫癜、关节肿痛、腹痛及肾脏损害。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以小血管炎为主要病理改变的全身性疾病,皮肤紫癜通常表现为双下肢对称分布的出血性皮疹,按压不褪色,可能伴有轻微瘙痒。关节肿痛多见于膝、踝等大关节,呈游走性疼痛但无关节畸形。腹痛由消化道黏膜下出血引起,可能伴随恶心呕吐或便血。肾脏损害表现为血尿、蛋白尿,严重时可进展为肾炎或肾病综合征。部分患者还会出现低热、乏力等全身症状。

过敏性紫癜的皮肤症状往往最早出现,随后可能陆续发生关节、腹部或肾脏表现。皮疹初期可能呈现为红色斑丘疹,逐渐发展为紫红色瘀斑,严重者融合成片。腹痛多为阵发性绞痛,易被误诊为急腹症。肾脏受累时尿常规检查可见红细胞及蛋白,需定期监测肾功能。极少数患者可能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如头痛、抽搐。

日常需避免剧烈运动、感染及可疑过敏原接触,出现血尿或持续腹痛应及时就医。

葛伟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小儿内科

心跳越慢血压越高是什么原因?

心跳越慢血压越高可能与窦房结功能异常、甲状腺功能减退、药物副作用、颅内压增高、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等因素有关。建议及时就医检查,明确病因后针对性治疗。

1、窦房结功能异常

窦房结是心脏正常起搏点,若出现病变可能导致心动过缓。为维持器官供血,机体通过增加外周血管阻力代偿性升高血压。患者可能伴随头晕、乏力等症状,可通过动态心电图确诊。治疗需根据病情选择阿托品片或植入心脏起搏器,日常避免剧烈运动。

2、甲状腺功能减退

甲状腺激素不足会降低心肌收缩力和代谢率,导致心率减慢。同时粘多糖沉积使血管弹性下降,引发舒张压升高。典型表现包括怕冷、体重增加,需检测甲状腺功能。可遵医嘱使用左甲状腺素钠片,定期监测激素水平。

3、药物副作用

β受体阻滞剂如酒石酸美托洛尔片、钙通道阻滞剂如盐酸维拉帕米片等降压药物,可能过度抑制心脏传导系统引发心动过缓。部分患者会出现反射性血压升高,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方案,禁止自行增减药量。

4、颅内压增高

脑出血、脑肿瘤等疾病引起颅内压增高时,可能通过库欣反射导致心率减慢伴血压骤升。患者多有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需紧急进行CT检查。治疗需降低颅内压,如使用甘露醇注射液,必要时需神经外科手术干预。

5、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心脏舒张期血液反流使有效循环血量减少,机体通过加快心率代偿。当出现左心功能不全时,可能表现为心率减慢与血压升高并存。听诊可闻及舒张期杂音,超声心动图可确诊。轻症可用盐酸贝那普利片,重症需瓣膜修复手术。

日常应保持低盐饮食,每日钠摄入量控制在5克以内。规律监测晨起静息心率与血压,避免饮用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饮品。若出现晕厥、视物模糊等严重症状需立即急诊。长期服用降压药物者需定期复查电解质和肝肾功能,根据检查结果调整治疗方案。

郝盼盼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心血管内科

小孩子低烧白细胞高怎么办?

儿童低热伴白细胞升高可通过物理降温、调整饮食、补充水分、观察症状变化、遵医嘱用药等方式处理,可能与上呼吸道感染、细菌性肠炎、尿路感染、中耳炎、肺炎等疾病有关。建议家长及时带孩子就医检查,明确病因后针对性治疗。

1、物理降温

当儿童体温在37.3-38℃之间时,可采用温水擦浴或退热贴进行物理降温。重点擦拭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分布区域,避免使用酒精或冰水。保持室内温度在24-26℃,穿着透气棉质衣物。若体温超过38.5℃或持续低热超过3天,需立即就医。

2、调整饮食

选择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小米粥、南瓜泥、苹果泥等,少量多餐喂养。避免高糖、高脂肪及刺激性食物。适当增加富含维生素C的猕猴桃、橙子等水果,有助于增强免疫力。若伴随呕吐腹泻,可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

3、补充水分

每2小时给予50-100毫升温开水,观察排尿量和尿液颜色。可适量饮用淡盐水或口服补液盐溶液,维持电解质平衡。避免饮用含糖饮料或冷饮。若出现尿量减少、口唇干裂等脱水表现,需及时就医静脉补液。

4、观察症状变化

家长需每4小时测量体温并记录,同时观察是否出现咳嗽、耳痛、排尿哭闹等伴随症状。检查皮肤有无皮疹、颈部淋巴结是否肿大。若出现精神萎靡、拒食、呼吸急促等表现,提示病情进展,须立即急诊处理。

5、遵医嘱用药

细菌感染需严格按医嘱使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颗粒、头孢克洛干混悬剂、阿奇霉素颗粒等。发热可临时服用布洛芬混悬液或对乙酰氨基酚滴剂,但不可自行使用激素类药物。用药期间观察有无皮疹、腹泻等不良反应,完成规定疗程。

日常需保证充足睡眠,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恢复期可进行适度户外活动,增强体质。定期复查血常规直至指标正常。注意餐具消毒与手卫生,流感季节可接种疫苗预防。若白细胞持续升高或反复发热,需进一步检查排除血液系统疾病。

许瑞英

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小儿内科

小孩子白细胞高怎么回事??

小孩子白细胞高可能由感染、炎症反应、应激反应、血液系统疾病、药物影响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抗感染治疗、对症处理、定期复查等方式干预。

1、感染

细菌或病毒感染是儿童白细胞升高的常见原因。细菌感染时中性粒细胞增多明显,病毒感染可能伴随淋巴细胞比例增高。患儿可能出现发热、咳嗽、腹泻等感染症状。需完善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等检查,细菌感染可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颗粒、头孢克洛干混悬剂等抗生素,病毒感染通常采用对症治疗。

2、炎症反应

非感染性炎症如幼年特发性关节炎、川崎病等免疫性疾病会导致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升高。患儿可能有关节肿痛、皮疹、黏膜充血等表现。需通过免疫指标检测确诊,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混悬液缓解症状,严重者需用甲氨蝶呤片控制病情。

3、应激反应

剧烈运动、哭闹、创伤或手术后可能出现一过性白细胞增高。这种情况通常无特殊症状,白细胞数值多在24-48小时内恢复正常。家长应注意让孩子保持安静,避免剧烈活动,定期复查血常规观察数值变化趋势。

4、血液系统疾病

白血病、骨髓增殖性疾病等会导致白细胞异常增高并伴随幼稚细胞出现。患儿可能有贫血、出血倾向、肝脾肿大等表现。需进行骨髓穿刺检查确诊,根据分型选择化疗方案,如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可使用注射用环磷酰胺配合泼尼松片治疗。

5、药物影响

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如醋酸泼尼松片可能导致白细胞反应性增高。这种情况需由医生评估原发病用药必要性,不可自行调整药物剂量。停药后白细胞水平多可逐渐恢复,期间应监测感染迹象。

家长发现儿童白细胞增高时,应记录孩子有无发热、咳嗽等伴随症状,避免擅自使用抗生素。保证充足休息和均衡饮食,适当增加新鲜蔬菜水果摄入。急性感染期建议暂停剧烈运动,体温超过38.5℃可物理降温。血液系统疾病患儿需严格遵医嘱复查血常规和骨髓象,注意口腔和饮食卫生,避免接触感染源。所有药物使用均需在儿科医生指导下进行,不可根据网络信息自行用药。

周小凤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儿科

热门标签

肠肿瘤 恋物症 乳腺癌 水痘肺炎 玻璃体变性 手足徐动症 红斑性肢痛症 混合型卟啉病 腹膜良性间皮瘤 海绵状淋巴管瘤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