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急诊科 > 急诊科

急性胰腺炎的病因有哪些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张伟 主任医师
上饶市人民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急性胰腺炎的重要标志物?

急性胰腺炎的重要标志物主要有血清淀粉酶、血清脂肪酶、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白细胞计数等。这些指标在诊断和评估病情严重程度中具有关键作用。

1、血清淀粉酶

血清淀粉酶是诊断急性胰腺炎最常用的标志物,通常在发病后2-12小时内升高,3-5天恢复正常。该酶由胰腺腺泡细胞分泌,当胰腺组织受损时大量释放入血。淀粉酶水平超过正常值上限3倍以上时对急性胰腺炎具有较高诊断价值,但需注意其他腹部急症也可能导致其升高。

2、血清脂肪酶

血清脂肪酶特异性高于淀粉酶,在发病后4-8小时开始升高,可持续7-14天。其半衰期较长,对就诊较晚的患者更具诊断意义。脂肪酶水平与胰腺坏死程度呈正相关,动态监测有助于判断病情进展。该指标不受肾功能影响,在肾功能不全患者中仍能准确反映胰腺状态。

3、C反应蛋白

C反应蛋白是评估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的重要炎症标志物,在发病24小时后显著升高。该蛋白由肝脏合成,其水平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和器官功能衰竭密切相关。持续升高的C反应蛋白提示可能存在胰腺坏死或感染,需加强临床监测和干预。

4、降钙素原

降钙素原对预测重症急性胰腺炎和感染性并发症具有较高价值。该指标在细菌感染时由甲状腺C细胞和肺神经内分泌细胞大量释放,其水平升高往往早于临床症状出现。动态监测降钙素原有助于早期识别胰腺感染,指导抗生素使用决策。

5、白细胞计数

白细胞计数是反映急性胰腺炎炎症程度的常规指标,重症患者常出现白细胞显著增高伴核左移。该指标虽缺乏特异性,但结合其他标志物可提高病情判断准确性。白细胞持续升高或二次升高可能提示感染并发症,需警惕胰腺脓肿或脓毒症的发生。

急性胰腺炎患者应严格禁食直至腹痛缓解和炎症标志物下降,恢复期从低脂流质饮食逐步过渡。避免饮酒和高脂饮食,控制血糖和血脂水平。定期复查胰腺功能和影像学检查,监测胰管狭窄或假性囊肿等并发症。重症患者需进行营养风险评估,必要时给予肠内营养支持。出现持续发热、腹痛加重或器官功能恶化时应及时就医。

黄国栋

主任医师 七台河市人民医院 预防保健科

急性胰腺炎紧急处理?

急性胰腺炎发作时需立即禁食禁水并就医,紧急处理包括胃肠减压、静脉补液、镇痛治疗等。主要干预措施有胃肠减压、液体复苏、疼痛控制、抑制胰酶分泌、预防感染。

1、胃肠减压

通过鼻胃管引流胃内容物,减少胃酸刺激胰液分泌。适用于恶心呕吐严重或存在肠麻痹者,需由医护人员操作。同时需监测引流液性状和量,警惕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

2、液体复苏

快速建立静脉通道补充晶体液,纠正脱水及电解质紊乱。根据心率、尿量等调整输液速度,维持有效循环血量。严重者需监测中心静脉压指导补液,预防胰腺坏死加重。

3、疼痛控制

首选哌替啶等阿片类药物镇痛,避免使用吗啡以免引起Oddi括约肌痉挛。疼痛剧烈者可联合解痉药物如山莨菪碱。需评估疼痛程度动态调整用药方案。

4、抑制胰酶

早期使用生长抑素类似物如奥曲肽,或蛋白酶抑制剂如乌司他丁。通过抑制胰酶分泌和活化减轻胰腺自身消化,降低多器官功能衰竭风险。

5、预防感染

对重症患者预防性使用亚胺培南等广谱抗生素。需监测体温、血常规及降钙素原,出现感染征象时及时调整抗菌方案。合并胆道梗阻者需行ERCP引流。

急性胰腺炎患者出院后需严格低脂饮食,逐步从流质过渡到普食,避免酒精及暴饮暴食。建议每日分5-6餐少量进食,优先选择清蒸、炖煮等烹饪方式。恢复期可适量补充胰酶制剂帮助消化,定期复查腹部超声及血淀粉酶。出现持续腹痛、发热等症状需及时复诊,重症患者需长期随访胰腺功能。

赵家医

主任医师 安康市中心医院 全科

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病死率?

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病死率约为10%-30%,具体数值受病情严重程度、并发症发生情况、治疗时机、基础疾病控制、医疗条件等因素影响。

1、病情严重程度

早期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或持续性器官衰竭的患者病死率显著升高。胰腺广泛坏死面积超过50%时,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会加剧病情进展,此类患者更易发生脓毒症休克等致命并发症。

2、并发症发生情况

合并胰腺感染坏死可使病死率上升至20%-50%。其他危险并发症包括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腹腔间隔室综合征、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这些并发症相互叠加会形成恶性循环。

3、治疗时机

发病72小时内转入重症监护单元并开始器官功能支持的患者预后较好。延迟手术干预或经皮引流可能导致感染扩散,特别是错过最佳清创时机的病例病死率明显增高。

4、基础疾病控制

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肝硬化、冠心病等基础疾病者病死风险倍增。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更易发生继发感染,免疫抑制状态会影响坏死组织的清除效率。

5、医疗条件

具备多学科协作团队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设备的医疗中心病死率较低。微创引流技术、精准抗生素使用策略以及营养支持方案的优化都能改善临床结局。

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需严格禁食直至炎症控制,逐步过渡到低脂饮食。恢复期应避免高脂高蛋白饮食,建议采用少量多餐方式。定期监测血糖、血脂及胰腺外分泌功能,适度进行康复锻炼有助于改善长期预后。出现持续腹痛、发热等症状时应立即复诊。

张伟

主任医师 上饶市人民医院 全科

急性胰腺炎的实验室诊断?

急性胰腺炎的实验室诊断主要依赖血清淀粉酶、血清脂肪酶、C反应蛋白、血钙检测及血常规等指标。这些指标可辅助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和并发症风险,需结合影像学检查综合评估。

1、血清淀粉酶

血清淀粉酶是诊断急性胰腺炎最常用的指标,发病后2-12小时开始升高,24-48小时达峰值。超过正常值上限3倍以上具有诊断意义。但淀粉酶升高程度与病情严重程度不相关,且胆囊炎、肠梗阻等疾病也可能导致其升高。

2、血清脂肪酶

血清脂肪酶特异性高于淀粉酶,发病后4-8小时升高,24小时达峰值,持续7-10天。对酒精性胰腺炎和晚期就诊患者诊断价值更高。脂肪酶水平显著升高时需警惕胰腺坏死可能。

3、C反应蛋白

C反应蛋白是评估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发病72小时后超过150mg/L提示重症胰腺炎可能。其动态监测有助于判断胰腺坏死进展和感染风险,指导临床干预时机选择。

4、血钙检测

低钙血症是重症胰腺炎的标志之一,与脂肪坏死区域释放游离脂肪酸有关。血钙低于2mmol/L提示预后不良,需警惕多器官功能衰竭。监测血钙水平对病情分级有重要参考价值。

5、血常规

白细胞计数升高反映炎症反应程度,血红蛋白下降提示出血性胰腺炎可能。血小板减少与炎症因子释放相关,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往往预示感染风险增加。动态监测有助于早期发现并发症。

急性胰腺炎患者应严格禁食直至腹痛缓解、实验室指标下降。恢复期饮食需从清流质逐步过渡至低脂饮食,避免酒精和高脂食物。建议定期复查胰腺功能和影像学,监测血糖变化。重症患者康复后需进行营养评估,必要时补充胰酶制剂。日常生活中需控制血脂水平,胆源性胰腺炎患者应尽早处理胆道疾病。

杨博

主任医师 鸡西市人民医院 健康中心

急性胰腺炎护理措施?

急性胰腺炎可通过禁食胃肠减压、疼痛管理、液体复苏、营养支持和并发症监测等方式护理。急性胰腺炎通常由胆道疾病、酒精刺激、高脂血症、药物因素和感染等原因引起。

1、禁食胃肠减压

发病初期需绝对禁食,通过鼻胃管引流胃液减轻胰腺分泌压力。胃肠减压能缓解腹胀呕吐症状,减少胰酶对自身组织的消化作用。护理中需保持引流管通畅,记录引流量及性状,通常需维持3-5天直至腹痛缓解、血淀粉酶下降。

2、疼痛管理

剧烈腹痛是主要症状,可遵医嘱使用盐酸哌替啶注射液、盐酸布桂嗪注射液等镇痛药物。避免使用吗啡类制剂以防Oddi括约肌痉挛。配合屈膝侧卧位缓解疼痛,持续评估疼痛程度变化,警惕疼痛突然减轻可能提示胰腺坏死。

3、液体复苏

早期快速补液纠正脱水及微循环障碍,首选乳酸林格液等晶体液。监测中心静脉压指导输液速度,维持尿量每小时超过30毫升。严重病例需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预防急性肾损伤,液体复苏是阻断全身炎症反应的关键措施。

4、营养支持

重症患者早期实施肠外营养,待肠鸣音恢复后逐步过渡到空肠营养。选择短肽型肠内营养制剂,输注速度从每小时20毫升开始递增。营养支持需维持正氮平衡,同时监测血糖血脂,避免过度喂养加重代谢负担。

5、并发症监测

密切观察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及腹部体征,警惕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和胰腺脓肿。定期检测血钙、血糖及炎症指标,预防多器官功能衰竭。对于胆源性胰腺炎,病情稳定后需尽早行胆道引流或胆囊切除术。

恢复期饮食应从清流质逐步过渡到低脂饮食,严格禁酒至少6个月。每日脂肪摄入控制在30克以下,选择蒸煮烹调方式,避免暴饮暴食。建议定期复查腹部超声和胰腺功能检测,伴有糖尿病的患者需监测血糖变化。出院后出现持续发热、呕吐或腹痛加剧需立即返院就诊。

赵家医

主任医师 安康市中心医院 全科

热门标签

虱病 肺结核 鼠咬热 肛门脓肿 角膜裂伤 暴发性紫癜 结节性硬化症 多发性大动脉炎 慢性子宫内膜炎 嵌顿性腹股沟斜疝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