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外科 > 泌尿外科

明明没有尿为什么有憋的感觉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张玲 主任医师
河南省肿瘤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憋尿后小腹痛如何缓解?

憋尿后小腹痛可通过热敷、适量饮水、轻柔按摩、调整排尿习惯、遵医嘱用药等方式缓解。憋尿后小腹痛可能与膀胱过度扩张、泌尿系统感染等因素有关。

1、热敷

使用温热毛巾或热水袋敷于下腹部,温度控制在40-45摄氏度,每次持续15-20分钟。热敷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膀胱平滑肌痉挛,减轻因憋尿导致的牵涉性疼痛。注意避免烫伤皮肤,热敷后建议及时排空膀胱。

2、适量饮水

分次饮用200-300毫升温水,保持每小时排尿1次。适量饮水可稀释尿液浓度,减少尿液对膀胱黏膜的刺激,但需避免短时间内大量饮水加重膀胱负担。建议选择白开水或淡蜂蜜水,避免饮用咖啡、浓茶等利尿刺激性饮品。

3、轻柔按摩

采取仰卧位屈膝姿势,用掌心顺时针轻柔按压耻骨联合上方区域,力度以不引起疼痛为宜。按摩可帮助放松膀胱逼尿肌,促进残余尿液排出。每次按摩5-10分钟,若出现剧烈疼痛需立即停止。按摩后建议保持坐姿排尿,确保膀胱完全排空。

4、调整排尿习惯

建立每2-3小时定时排尿的生物钟,排尿时采取前倾体位,排尿时间保证30秒以上。避免刻意延长憋尿时间,尤其在工作或乘车等特殊场景前应提前排空膀胱。长期憋尿可能导致膀胱敏感性下降,诱发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

5、遵医嘱用药

若疼痛持续超过6小时或伴随发热、血尿等症状,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盐酸黄酮哌酯片缓解膀胱痉挛,或头孢克肟分散片控制泌尿系统感染。对于反复发作的排尿后疼痛,可能需进行尿流动力学检查排除膀胱功能障碍。

日常应注意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选择棉质透气内裤,避免久坐压迫膀胱区域。饮食上可适当增加南瓜子、蔓越莓等富含抗氧化物质的食物,限制辛辣刺激性食物摄入。建议进行凯格尔运动增强盆底肌力量,每次收缩维持5秒后放松,重复进行10-15次为一组,每日练习3-4组。若症状反复出现或加重,应及时到泌尿外科就诊完善尿常规、泌尿系超声等检查。

黄玉红

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消化内科

憋了尿小腹痛怎么办?

憋尿后小腹痛可通过热敷、适量饮水、调整排尿习惯、药物治疗、就医检查等方式缓解。憋尿引起的小腹痛通常由膀胱过度充盈、尿路感染、膀胱炎、泌尿系统结石、前列腺炎等原因引起。

1、热敷

下腹部热敷有助于缓解膀胱肌肉痉挛引起的疼痛。将热水袋或暖宝宝用毛巾包裹后置于下腹部,温度控制在40-50摄氏度,每次持续15-20分钟。热敷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放松膀胱逼尿肌,但皮肤感觉异常或糖尿病患者需谨慎使用。

2、适量饮水

在排除尿路梗阻的情况下,少量多次饮用温水可稀释尿液浓度。建议每小时摄入100-200毫升温水,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加重膀胱负担。适当饮水有助于冲刷尿道,但合并心力衰竭或肾功能不全者需控制入量。

3、调整排尿习惯

建立每2-3小时主动排尿的习惯,避免膀胱过度充盈。排尿时采取放松体位,完全排空膀胱后可做几次提肛运动。长期憋尿可能导致膀胱敏感性下降,通过生物反馈训练能改善排尿控制能力。

4、药物治疗

细菌性尿路感染可遵医嘱使用左氧氟沙星片、头孢克肟分散片等抗生素。膀胱过度活动症可使用琥珀酸索利那新片缓解尿急症状。结石引起的疼痛可配合双氯芬酸钠栓镇痛,但须在明确诊断后用药。

5、就医检查

持续疼痛超过6小时或伴随发热、血尿时需及时就诊。泌尿系统超声能检测膀胱残余尿量,尿常规检查可判断是否存在感染。对于反复出现排尿疼痛者,膀胱镜检查有助于排除间质性膀胱炎等特殊病变。

日常生活中应避免长时间保持坐姿压迫膀胱,减少咖啡、酒精等利尿饮品摄入。女性如厕后从前向后擦拭,性行为后及时排尿有助于预防尿路感染。男性50岁后建议每年进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检查。若疼痛反复发作或伴随排尿困难、尿液浑浊等症状,须完善尿流动力学检查排除神经源性膀胱等器质性疾病。

黄玉红

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消化内科

有点尿就感觉憋不住这是什么病?

有点尿就感觉憋不住可能是尿急,通常与膀胱过度活动症、尿路感染、前列腺增生等疾病有关。尿急可能由膀胱敏感性增高、炎症刺激、神经调节异常等因素引起,建议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膀胱过度活动症

膀胱过度活动症主要表现为尿急、尿频,可能伴随急迫性尿失禁。该病与膀胱逼尿肌异常收缩或神经信号传导紊乱有关。治疗可遵医嘱使用琥珀酸索利那新片、酒石酸托特罗定片等药物调节膀胱功能,配合盆底肌训练改善症状。日常需避免摄入咖啡因等刺激性食物。

2、尿路感染

尿路感染时细菌刺激膀胱黏膜会导致尿急、尿痛,常见于女性。可能与卫生习惯不良或免疫力下降有关。确诊需进行尿常规检查,可遵医嘱使用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头孢克肟分散片等抗生素治疗。感染期间应多饮水促进排尿,保持会阴清洁。

3、前列腺增生

中老年男性出现尿急多与前列腺增生压迫尿道有关,常伴随排尿困难、尿线变细。可通过前列腺超声检查确诊,轻症可用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非那雄胺片等药物缓解,严重者需手术切除增生组织。日常需限制夜间饮水量。

4、间质性膀胱炎

间质性膀胱炎属于慢性膀胱炎症,典型症状为膀胱充盈时剧烈尿急伴耻骨区疼痛。病因可能与膀胱黏膜屏障损伤有关。诊断需膀胱镜检查,治疗包括膀胱灌注二甲亚砜溶液、口服阿米替林片等,需长期管理症状。

5、神经源性膀胱

糖尿病、脊髓损伤等导致的神经损伤会影响膀胱控制功能,表现为尿急或尿潴留。需通过尿动力学检查评估,治疗包括间歇导尿、使用米拉贝隆缓释片等药物调节膀胱收缩力。基础疾病控制是关键。

出现持续性尿急症状应记录排尿日记,包括每日排尿次数、尿量及伴随症状。避免过量饮用利尿饮品如茶或酒精,穿着透气棉质内衣减少局部刺激。若症状持续超过一周或出现发热、血尿等情况,须立即就诊泌尿外科进行尿常规、泌尿系超声等检查。夜间排尿频繁者可尝试睡前2小时限制饮水,抬高下肢减轻水肿。

黄钟明

主治医师 北京协和医院 泌尿外科

女尿急憋不住尿裤子失禁?

女性尿急憋不住尿裤子失禁可能与压力性尿失禁、急迫性尿失禁、混合性尿失禁等因素有关。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治疗。

1、压力性尿失禁

压力性尿失禁通常与盆底肌松弛有关,多见于产后女性或中老年人群。咳嗽、打喷嚏、跳跃等腹压增高时可能出现漏尿。盆底肌训练如凯格尔运动有助于改善症状,严重时可遵医嘱使用盐酸米多君片或进行尿道中段悬吊术。

2、急迫性尿失禁

急迫性尿失禁多由膀胱过度活动症引起,表现为突发强烈尿意后无法控制排尿。可能与神经系统病变、膀胱炎等因素相关。可遵医嘱使用琥珀酸索利那新片、酒石酸托特罗定缓释片等药物,配合膀胱训练缓解症状。

3、混合性尿失禁

混合性尿失禁同时存在压力性和急迫性症状,常见于老年女性。需通过尿动力学检查明确病因,治疗可能联合使用盐酸奥昔布宁缓释片与盆底康复训练,必要时考虑骶神经调节术。

4、泌尿系统感染

急性膀胱炎或尿道炎可能导致暂时性尿失禁,多伴有尿频尿痛。尿常规检查可确诊,需遵医嘱服用左氧氟沙星片、头孢克肟分散片等抗生素,同时增加每日饮水量冲刷尿道。

5、神经源性膀胱

糖尿病、脊髓损伤等导致的神经损伤可能影响膀胱功能,表现为排尿障碍与失禁交替。需治疗原发病,配合间歇导尿或使用盐酸黄酮哌酯片改善膀胱功能。

日常应避免摄入咖啡因及酒精等刺激性饮品,控制每日液体摄入总量,穿着透气吸湿的内裤。记录排尿日记帮助医生评估病情,体重超标者需减重以降低腹压。出现症状后应尽早就诊泌尿外科或妇科,避免因羞耻感延误治疗导致病情加重。

黄钟明

主治医师 北京协和医院 泌尿外科

男性憋时间长睾丸疼痛?

男性憋尿时间过长可能导致睾丸疼痛,通常与泌尿系统压力增加或局部血液循环受阻有关。若伴随排尿困难、发热等症状,需警惕附睾炎、前列腺炎等疾病。

憋尿时膀胱充盈会压迫输精管和前列腺,导致会阴部充血肿胀,可能引发牵涉性睾丸胀痛。这种情况多为暂时性,及时排尿后疼痛可逐渐缓解。日常应避免长时间久坐或骑行,减少对会阴部的持续压迫。适度运动有助于促进盆腔血液循环,建议每小时起身活动5-10分钟。穿着宽松透气的棉质内裤,保持局部清洁干燥。

当疼痛持续超过2小时或出现放射性腰痛时,可能存在病理性改变。急性附睾炎可引起睾丸剧烈胀痛,触诊时患侧阴囊皮肤温度升高。慢性前列腺炎可能伴随尿频尿急,疼痛可向腹股沟区放射。细菌性感染需通过尿常规和前列腺液检查确诊,治疗需遵医嘱使用左氧氟沙星片、头孢克肟分散片等抗生素。若发生睾丸扭转等急症,突发剧痛常伴随恶心呕吐,需在6小时内进行手术复位。

日常应注意规律排尿,每次饮水量控制在200-300毫升,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温水坐浴可缓解轻度不适,水温保持在40℃左右,每次15-20分钟。若疼痛反复发作或伴随血尿、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到泌尿外科就诊,通过阴囊超声排除精索静脉曲张等器质性疾病。长期憋尿可能诱发尿路感染,建议养成定时排尿习惯,夜间睡前2小时限制液体摄入。

黄钟明

主治医师 北京协和医院 泌尿外科

热门标签

早泄 副伤寒 毛囊炎 葡萄胎 布氏菌病 巴雷特食管 舌咽神经损伤 肺炎支原体感染 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