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妇产科 > 产科 > 剖腹产

怀孕六个多月宫颈脱出阴道口,孩子足月后剖腹产。现在生产后25天了,阴道前壁脱垂。小便下坠,我该怎么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林丽丽 副主任医师
桂林南溪山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小肚子下坠是怎么回事?

小肚子下坠可能由盆腔炎、子宫脱垂、膀胱膨出、胃肠功能紊乱、腹肌松弛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缓解。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遵医嘱干预。

1、盆腔炎

盆腔炎多与细菌上行感染有关,表现为小腹坠胀、分泌物异常及性交疼痛。急性期需用左氧氟沙星片联合甲硝唑片抗感染,慢性期可配合盆底磁刺激治疗。日常避免久坐,经期禁止盆浴。

2、子宫脱垂

分娩损伤或绝经后雌激素下降可能导致子宫脱垂,伴随排尿困难、腰骶酸痛。轻中度可用子宫托支撑,重度需行腹腔镜子宫悬吊术。凯格尔运动有助于增强盆底肌力量。

3、膀胱膨出

盆底肌薄弱会导致膀胱向阴道前壁膨出,引发下坠感及压力性尿失禁。可口服盐酸米多君片改善症状,严重者需行膀胱悬吊术。每日饮水量控制在1500-2000毫升。

4、胃肠功能紊乱

肠易激综合征或便秘时肠道胀气可造成下腹压迫感。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调节菌群,乳果糖口服溶液缓解便秘。避免豆类等产气食物,顺时针按摩腹部。

5、腹肌松弛

产后或肥胖导致腹直肌分离时,腹部支撑力不足引发下坠。可通过平板支撑等运动强化核心肌群,使用医用腹带辅助承托体重超标者需科学减重。

日常应避免提重物及长时间站立,睡眠时抬高臀部减轻压迫。建议记录症状发作频率与诱因,定期妇科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若出现发热、剧烈疼痛或无法排尿等急症表现,需立即急诊处理。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肚子往下坠着疼是因为什么?

肚子往下坠着疼可能与盆腔炎、子宫肌瘤、肠梗阻、泌尿系统结石、腹股沟疝等因素有关。该症状通常由炎症刺激、器官压迫、管腔阻塞等原因引起,表现为下腹持续性或阵发性疼痛,可能伴随排尿异常、排便困难等症状。

1、盆腔炎

盆腔炎多由细菌上行感染导致,常见症状为下腹坠痛伴阴道分泌物增多。急性期需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联合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抗感染,慢性期可口服妇科千金片调理。患者可能出现发热、性交痛等伴随症状,B超检查可见盆腔积液。

2、子宫肌瘤

子宫肌瘤增大压迫盆腔时会产生下坠感,黏膜下肌瘤可能引起经量增多。可遵医嘱使用米非司酮片缩小子宫肌瘤体积,严重者需行子宫肌瘤剔除术。该病与雌激素水平过高有关,常伴随尿频、便秘等压迫症状。

3、肠梗阻

低位肠梗阻会导致腹胀及下腹坠痛,可能由肠粘连或肿瘤引起。需禁食并留置胃管减压,静脉滴注注射用生长抑素减少消化液分泌。腹部立位平片可见气液平面,机械性梗阻需紧急手术解除梗阻。

4、泌尿系统结石

输尿管下段结石移动时可引发放射性下腹坠痛,常伴血尿。可口服排石颗粒促进结石排出,疼痛剧烈时使用双氯芬酸钠栓止痛。结石直径超过6毫米需体外冲击波碎石,可能伴随尿急、尿中断等症状。

5、腹股沟疝

疝囊坠入阴囊或大阴唇时产生牵扯性疼痛,站立时加重。需使用疝气带临时固定,避免剧烈咳嗽。确诊后应行腹腔镜疝修补术,可能伴随肠管嵌顿引起的呕吐、停止排气等急腹症表现。

建议避免提重物及长时间站立,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饮食选择易消化的粥类、蒸蛋等食物,每日饮水量维持在1500-2000毫升。若疼痛持续超过12小时或出现呕吐、发热等症状,需立即就医排查急腹症。女性患者应定期进行妇科检查,男性需做前列腺超声筛查。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如何预防糖尿病足创面二次感染?

糖尿病足创面二次感染可通过日常护理、创面处理和定期监测等方式预防。

保持足部清洁干燥是预防感染的基础,每日用温水清洗足部并彻底擦干,尤其注意趾缝间。选择透气性好的棉袜和宽松舒适的鞋子,避免足部受压或摩擦。定期检查足部皮肤是否有破损、红肿或渗液,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创面处理需严格无菌操作,轻微破损可用碘伏消毒后覆盖无菌敷料,避免使用刺激性药物。对于已有溃疡的创面,建议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银离子敷料或水胶体敷料等专业敷料。控制血糖水平对预防感染至关重要,通过饮食调整、规律运动和药物管理将血糖维持在稳定范围。戒烟有助于改善下肢血液循环,减少感染风险。

糖尿病患者应定期到医院进行足部检查,由专业医护人员评估足部健康状况并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

袁晓勇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内分泌科

脚气和糖尿病足的区别有哪些 揭秘脚气和糖尿病足两大区别?

脚气和糖尿病足是两种不同的足部问题,主要区别在于病因和症状表现。

脚气通常由真菌感染引起,表现为足部瘙痒、脱皮、水疱等症状。糖尿病足则是糖尿病患者因长期高血糖导致的神经病变和血管病变,表现为足部麻木、疼痛、溃疡等症状。脚气的症状多集中在皮肤表面,而糖尿病足可能伴随深层组织损伤。

脚气的治疗以抗真菌药物为主,如联苯苄唑乳膏、硝酸咪康唑乳膏、特比萘芬乳膏等。糖尿病足的治疗需要控制血糖,同时处理溃疡和感染,可能需要使用胰岛素、抗生素等药物。脚气的预后通常较好,而糖尿病足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严重后果。

日常应注意保持足部清洁干燥,糖尿病患者需定期检查足部,发现异常及时就医。

糖尿病足的前兆是什么 三个征兆警惕糖尿病足侵袭?

糖尿病足的前兆通常表现为足部麻木、足部皮肤异常和足部伤口愈合缓慢。

糖尿病足可能与长期血糖控制不佳、周围神经病变、下肢血管病变等因素有关。长期血糖控制不佳会导致神经和血管损伤,周围神经病变会使足部感觉减退,下肢血管病变则会影响足部血液供应。足部麻木是早期常见表现,患者可能感觉不到疼痛或温度变化。足部皮肤异常包括干燥、脱屑、皲裂,甚至出现色素沉着。足部伤口愈合缓慢是因为高血糖影响免疫功能和血液循环,轻微擦伤或水泡可能发展为慢性溃疡。

日常需严格控制血糖,定期检查足部皮肤,选择宽松透气的鞋袜,避免赤脚行走,发现异常及时就医。

赵蕾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内分泌科

热门标签

尿潴留 瘢痕子宫 肛门息肉 肝性脑病 角膜烧伤 桡骨骨折 急性腹膜炎 染色体异常 内脏利什曼病 后天性动静脉瘘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