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五官科

耳朵有点聋,还有耳鸣声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张笑 住院医师
复禾健康科普平台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滴耳液滴完要倒出来吗?

滴耳液使用后通常无须刻意倒出,药物可自然吸收或流出。滴耳液主要用于治疗外耳道炎、中耳炎等耳部感染,正确使用有助于药物充分接触患处。

滴耳液滴入耳道后,药物会通过耳道黏膜吸收或随体位变化自然流出。刻意倒出可能影响药物停留时间,降低疗效。对于黏稠型滴耳液,医生可能建议滴药后保持侧卧姿势5-10分钟,使药物充分覆盖患处。若耳道分泌物较多,可先用医用棉签清理外耳道,再滴入药液。滴药时需将耳廓向后上方轻拉,使耳道变直,药瓶尖端避免接触耳部皮肤。

使用滴耳液后出现眩晕、耳道灼痛或瘙痒加重时,应立即停止用药并就医。避免在鼓膜穿孔、耳部外伤未愈时自行使用滴耳液。儿童使用需家长固定头部姿势,防止扭动导致药液洒落。滴耳液开封后保存时间一般不超过4周,需避光密封存放。日常注意保持耳道干燥,游泳时可使用防水耳塞,避免用力掏耳造成黏膜损伤。

李延忠

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耳鼻咽喉科

经常带耳机会影响听力吗?

经常戴耳机可能会影响听力,主要与使用时长、音量大小及耳机类型有关。听力损伤通常由噪声性耳聋、耳蜗毛细胞受损等因素引起,表现为耳鸣、听力下降等症状。建议控制使用时间并降低音量,必要时就医检查。

长时间佩戴耳机且音量超过安全阈值时,声波持续刺激内耳毛细胞,导致细胞疲劳或不可逆损伤。密闭式耳机会增加耳道内压力,加速听力损耗。高频使用入耳式耳机可能引发外耳道炎,进一步影响声音传导。部分人群对噪声敏感,短时间暴露也可能出现暂时性听力阈移。青少年因耳部发育未成熟,更易受到噪声伤害。

每日使用耳机超过3小时且音量超过60分贝时,听力损伤概率显著上升。突发性耳聋患者中,约三成有长期戴耳机习惯。机场地勤等职业人群同时接触环境噪声和耳机通讯,会出现叠加性听力损害。部分降噪耳机因补偿性提高音量,反而加重耳蜗负担。遗传性耳聋基因携带者使用耳机时损伤进展更快。

建议选择开放式或头戴式耳机,音量控制在设备提示的安全范围内。每使用30分钟需摘下耳机休息5分钟,避免在嘈杂环境中依赖提高音量。出现耳闷、耳鸣症状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就医。定期进行纯音测听检查,青少年及有耳聋家族史者需缩短筛查间隔。日常可补充维生素B族和镁元素,有助于保护听觉神经功能。

李延忠

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耳鼻咽喉科

耳眼疼是什么原因引起?

耳眼疼可能与外耳道炎、中耳炎、颞下颌关节紊乱、神经痛、耳部外伤等原因有关。耳眼疼通常表现为耳部或眼周区域的刺痛、胀痛或牵涉痛,可能伴随听力下降、耳鸣、咀嚼困难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明确诊断,避免自行处理延误病情。

1、外耳道炎

外耳道炎多由细菌或真菌感染引起,常见于频繁掏耳、游泳进水后。典型症状为耳道红肿热痛,牵拉耳廓时疼痛加剧,可能伴随黄色分泌物。治疗需遵医嘱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氯霉素滴耳液等抗菌药物,严重者可口服头孢克洛分散片。日常应保持耳道干燥,避免抓挠。

2、中耳炎

中耳炎常继发于感冒或鼻炎,因咽鼓管功能障碍导致中耳积液感染。疼痛呈搏动性,可能放射至眼部,伴耳闷、发热。急性期需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桉柠蒎肠溶软胶囊促进积液排出,慢性反复发作者可考虑鼓膜置管术。擤鼻涕时应单侧交替进行,防止病原体逆行感染。

3、颞下颌关节紊乱

长期单侧咀嚼、牙齿咬合异常等因素可导致颞下颌关节功能失调,引发耳前区及眼眶周围放射性疼痛,张口时有弹响。治疗包括佩戴咬合垫、局部热敷,疼痛明显时可短期使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日常避免硬食及大口咀嚼,减少关节负荷。

4、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受压或炎症时可能出现刀割样剧痛,常从耳前放射至眼周,触碰面部特定区域可诱发。确诊后需服用卡马西平片、加巴喷丁胶囊等神经调节药物,顽固性疼痛可考虑微血管减压术。注意面部保暖,避免冷风直吹触发疼痛。

5、耳部外伤

耳廓撕裂伤、鼓膜穿孔等外伤可直接引起耳部疼痛,若合并颅底骨折可能出现耳眼联动疼痛。需急诊清创缝合,鼓膜小穿孔多可自愈,大穿孔需行鼓室成形术。外伤后禁止耳道进水,避免用力擤鼻防止继发感染。

出现耳眼疼症状时应避免用力按压患处,暂停佩戴耳机或助听器。饮食宜清淡,减少辛辣刺激食物摄入。保证充足睡眠有助于缓解神经性疼痛,若疼痛持续超过48小时或伴随眩晕、视力变化需立即就诊。日常注意耳部清洁时动作轻柔,游泳时使用专用耳塞防护。

何海贤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耳鼻喉科

耳蝉鸣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耳蝉鸣一般是指耳鸣,可能由噪声暴露、耳部感染、耵聍栓塞、血管性疾病、神经退行性变等原因引起。耳鸣通常表现为耳内嗡嗡声、蝉鸣声等,可通过改善生活习惯、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方式缓解。

1、噪声暴露

长期接触高强度噪声可能导致内耳毛细胞损伤,引发耳鸣。常见于工厂工人、音乐从业者等群体。症状多表现为持续性高频耳鸣,可能伴随听力下降。建议避免噪声环境,必要时使用防噪耳塞。医生可能推荐甲钴胺片、银杏叶提取物片等营养神经药物,或采用掩蔽疗法缓解症状。

2、耳部感染

中耳炎或外耳道炎等感染性疾病可能引起耳鸣,多伴随耳痛、耳闷胀感、听力减退等症状。感染导致耳部充血水肿可影响听觉传导。需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等抗感染药物,严重者可口服头孢克肟分散片。保持耳道干燥清洁有助于预防感染复发。

3、耵聍栓塞

耳道耵聍积聚可能压迫鼓膜或阻塞耳道,产生耳鸣及耳闷感。这种情况可通过专业耳科医生进行耵聍冲洗解决,避免自行掏耳造成损伤。日常可使用碳酸氢钠滴耳液软化耵聍,但严重栓塞需由医生处理。

4、血管性疾病

高血压、动脉硬化等血管病变可能引起搏动性耳鸣,与血流异常相关。这类耳鸣常与心跳同步,可能伴随头晕症状。需控制血压血脂,医生可能开具尼莫地平片改善微循环,严重血管畸形需考虑介入治疗。

5、神经退行性变

年龄增长或耳蜗神经病变可能导致感音神经性耳鸣,常见于老年人群。这种耳鸣多为双侧持续性,可能逐渐加重。治疗包括甲钴胺注射液营养神经、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改善内耳供血,配合习服疗法帮助适应症状。

耳鸣患者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疲劳和情绪紧张。饮食上限制咖啡因和酒精摄入,适当补充含锌、镁的食物如坚果、深海鱼等。建议进行适度有氧运动改善血液循环,但需避免剧烈运动加重症状。若耳鸣持续超过1周或伴随眩晕、听力骤降等症状,应及时到耳鼻喉科就诊,通过纯音测听、声导抗等检查明确病因。避免长期佩戴耳机,控制音量在60分贝以下,给耳朵充分休息时间。

何海贤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耳鼻喉科

耳压不平衡能自愈吗?

耳压不平衡能否自愈需根据具体原因判断,多数轻微情况可自行缓解,少数病理因素需医疗干预。

生理性耳压不平衡常见于乘坐飞机、潜水或海拔变化时,中耳内外压力差导致耳闷、耳鸣等症状。这类情况通常通过打哈欠、吞咽动作或捏鼻鼓气等方法刺激咽鼓管开放,数分钟至数小时内可逐渐恢复。感冒或过敏引发的咽鼓管功能障碍也可能造成耳压失衡,伴随鼻塞、流涕等症状,原发病好转后耳压多能自行调节。

病理性耳压不平衡可能与中耳炎、鼻咽部肿瘤或颞下颌关节紊乱有关。急性中耳炎除耳压异常外,常出现耳痛、听力下降,需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头孢克洛干混悬剂等抗生素治疗。鼻咽癌导致的咽鼓管阻塞需结合放疗或顺铂注射液等化疗手段。颞下颌关节问题引发的耳压感需通过关节复位或双氯芬酸钠缓释片缓解炎症。

若耳压失衡持续超过48小时,伴随眩晕、剧烈耳痛或血性分泌物,须及时就诊耳鼻喉科。日常可适当咀嚼口香糖促进咽鼓管开放,避免用力擤鼻或耳道进水。乘坐交通工具时可提前使用盐酸赛洛唑啉鼻喷剂减轻黏膜水肿,但连续使用不宜超过3天。耳压调节能力较差者应避免频繁潜水或高空活动,必要时通过纯音测听和声导抗检查评估咽鼓管功能。

何海贤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耳鼻喉科

热门标签

肾衰 氟骨症 假腱索 膀胱出血 姜片虫病 半乳糖血症 交感性眼炎 狼疮性肾炎 黑色丘疹性皮肤病 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