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儿科 > 儿科其他 > 小儿外科

儿科的专家您好:我的儿子现在16个月了,前几天突然右股沟出现一个包,到医院诊断为”气疝“。请问:我是该给儿子手术,还是保守治疗?请帮帮我!!谢!!!

| 3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小禾科普 主任医师
复禾健康科普平台
立即预约
刘长生 主任医师
浙医二院
立即预约
武恩翠 主任技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甲状腺结节保守治疗法有哪些 浅析甲状腺结节3个保守疗法?

甲状腺结节可通过定期复查、药物治疗、中医调理等方式进行保守治疗。

甲状腺结节可能与碘摄入异常、遗传因素、炎症刺激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颈部肿块、吞咽不适、声音嘶哑等症状。定期复查是监测结节变化的基础手段,建议每6-12个月进行甲状腺超声检查。药物治疗适用于伴有甲状腺功能异常者,如左甲状腺素钠片可调节甲状腺功能,夏枯草胶囊有助于消散结节,小金丸可缓解痰瘀互结型结节。中医调理可采用针灸或中药敷贴,如选用膻中、天突等穴位改善气血循环,或使用消瘿散外敷包。上述方法需在医生指导下结合结节性质、大小及症状综合选用。

日常应保持低碘饮食,避免颈部受压,规律作息并定期监测甲状腺功能。

龟头冠状沟有小白点用什么药擦?

龟头冠状沟有小白点可能是珍珠状阴茎丘疹或真菌感染引起的,可以遵医嘱使用硝酸咪康唑乳膏、克霉唑乳膏、红霉素软膏等药物。

珍珠状阴茎丘疹属于良性病变,可能与局部卫生不良或包皮过长有关,通常无需特殊治疗。若伴有瘙痒或红肿,可外用红霉素软膏预防感染。真菌感染多由白色念珠菌引起,表现为白色分泌物或丘疹,硝酸咪康唑乳膏和克霉唑乳膏能有效抑制真菌繁殖。使用前需清洁患处,避免抓挠或使用刺激性洗剂。

日常需保持会阴清洁干燥,选择透气棉质内裤,避免频繁使用肥皂清洗。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到皮肤科就诊明确诊断。

仲秋

副主任医师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男科

压缩性骨折怎样保守治疗?

压缩性骨折可通过卧床休息、支具固定、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功能锻炼等方式保守治疗。压缩性骨折通常由骨质疏松、外伤、肿瘤转移、长期激素使用、脊柱退行性变等原因引起。

1、卧床休息

急性期需严格卧床2-8周,使用硬板床保持脊柱中立位。翻身时采用轴线翻身法避免扭转,可在腰背部垫软枕维持生理曲度。卧床期间每2小时调整体位预防压疮,逐步进行踝泵运动预防深静脉血栓。

2、支具固定

疼痛缓解后佩戴定制支具3-6个月,常用过伸位胸腰骶矫形器或腰围。支具需每日佩戴16-20小时,卧床时解除,佩戴期间定期调整松紧度。需配合X光复查评估骨折愈合情况,避免长期依赖导致肌肉萎缩。

3、药物治疗

遵医嘱使用阿仑膦酸钠抑制骨吸收,碳酸钙D3补充钙质,鲑鱼降钙素缓解骨痛。急性疼痛期可用塞来昔布消炎镇痛,严重者可短期使用盐酸曲马多。骨质疏松患者需持续用药1-3年,定期监测骨密度。

4、物理治疗

伤后4周开始超短波透热治疗促进愈合,6周后采用干扰电缓解疼痛。恢复期进行超声波软化瘢痕组织,配合中药熏蒸改善血液循环。治疗频率每周3-5次,需避开急性水肿期和严重骨质疏松区域。

5、功能锻炼

伤后6周开始五点支撑法锻炼腰背肌,8周后逐步过渡到飞燕式。3个月后增加抗阻训练,使用弹力带进行脊柱稳定性练习。所有锻炼需在无痛范围内进行,每日2-3次,每次10-15分钟,避免弯腰搬重物。

保守治疗期间需每日摄入800-1200毫克钙质,通过牛奶、豆腐、绿叶蔬菜等补充。适量晒太阳促进维生素D合成,戒烟限酒避免影响骨代谢。建议使用防滑垫、扶手等居家防跌倒设施,定期复查评估骨折愈合进度,若出现下肢麻木或大小便功能障碍需立即就医。

蒙岭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普外科

男性阴囊两侧大腿沟痒?

阴囊两侧大腿沟瘙痒可能与湿疹、股癣、接触性皮炎等因素有关。

湿疹通常由局部潮湿多汗或过敏原刺激引起,表现为皮肤发红、丘疹伴剧烈瘙痒。股癣是真菌感染所致,特征为环形红斑伴脱屑,瘙痒在出汗后加重。接触性皮炎多因衣物摩擦或洗涤剂残留导致,出现边界清晰的红斑和丘疹。可遵医嘱使用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治疗湿疹合并真菌感染,联苯苄唑乳膏针对股癣,氢化可的松乳膏缓解接触性皮炎症状。日常需保持局部干燥清洁,选择纯棉透气内裤。

建议避免搔抓并及时皮肤科就诊,明确诊断后规范用药。

仲秋

副主任医师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男科

胆结石多大可以保守治疗?

胆结石直径小于10毫米时通常可以保守治疗,具体方案需结合结石位置、症状严重程度、胆囊功能等因素综合评估。胆结石的处理方式主要有药物溶石、饮食调整、定期复查、中医调理、运动辅助等。

1、药物溶石

熊去氧胆酸胶囊可用于溶解胆固醇性结石,适用于胆囊收缩功能良好的患者。胆宁片能促进胆汁排泄,缓解胆绞痛症状。消炎利胆片有助于控制胆囊慢性炎症,减少结石增大风险。药物治疗需持续数月并定期复查超声。

2、饮食调整

低脂饮食可减少胆囊收缩频率,每日脂肪摄入量控制在40克以下。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如燕麦、西蓝花等,有助于结合胆汁酸排出。避免高胆固醇食物如动物内脏,限制精制糖摄入以防胆汁黏稠度增加。

3、定期复查

每3-6个月进行肝胆超声检查监测结石变化,关注胆囊壁厚度及胆汁透声情况。出现持续性右上腹痛、发热或黄疸需立即就诊。定期检测肝功能指标,警惕胆总管结石可能。

4、中医调理

金钱草、茵陈等中药组方可利胆排石,适用于泥沙样结石患者。耳穴压豆疗法选取胰胆、交感等穴位缓解隐痛。针灸足三里、阳陵泉等穴位可改善胆汁淤积状态,需由专业医师操作。

5、运动辅助

规律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可促进胆汁新陈代谢,每周保持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避免久坐不动导致胆汁滞留,饭后30分钟适量活动有助于胆囊排空。剧烈运动可能诱发胆绞痛,需根据个体耐受度调整。

保守治疗期间应保持每日饮水2000毫升以上,避免快速减重导致胆汁成分失衡。夜间保持右侧卧位有助于胆囊引流,出现持续疼痛超过6小时或伴发热呕吐需急诊处理。建议每餐七分饱,采用清蒸、炖煮等低温烹饪方式,限制咖啡因及酒精摄入。40岁以上患者即使无症状也应每年检查,警惕胆囊癌变风险。

竺平

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中医院 肛肠科

热门标签

扁平髋 肺脓肿 肺结核 胃肿瘤 肋骨软骨炎 皮肤纤维瘤 暴露性角膜炎 舌咽神经损伤 淋巴细胞性垂体炎 2型糖尿病性高渗性昏迷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