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常见的急性并发症包括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高血糖状态和低血糖。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多见于1型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岛素严重不足导致脂肪分解加速,酮体生成增多。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呼吸深快、呼气有烂苹果味等症状。高渗性高血糖状态多见于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显著升高导致血浆渗透压增高。患者会出现严重脱水、意识障碍甚至昏迷。低血糖可由降糖药物过量、进食不足或运动过量引起,表现为心悸、出汗、手抖等交感神经兴奋症状。
糖尿病患者应定期监测血糖,遵医嘱调整降糖方案,随身携带糖果预防低血糖。
糖尿病可能引发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周围神经病变等多种并发症。
糖尿病并发症涉及多个器官系统,长期血糖控制不佳会导致微血管和大血管损伤。视网膜病变表现为视力模糊甚至失明,与高血糖对视网膜毛细血管的破坏有关。糖尿病肾病早期可能出现蛋白尿,后期可进展为肾衰竭,主要因肾小球滤过功能受损。周围神经病变常见手脚麻木或刺痛,是血糖代谢异常损伤神经纤维的结果。心血管并发症如冠心病、脑卒中也与糖尿病相关,因血管内皮功能紊乱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足部溃疡和感染风险增高,源于神经病变和血液循环障碍的双重作用。
建议糖尿病患者定期监测血糖,遵医嘱用药并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每年进行并发症筛查。
蛛网膜下腔出血可能引发脑血管痉挛、脑积水、再出血等并发症。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是常见并发症,多发生在出血后3-14天,由于血液分解产物刺激血管导致收缩,可能引发脑缺血甚至脑卒中。脑积水通常由出血阻塞脑脊液循环通路引起,表现为头痛加重、意识障碍等症状。再出血多出现在发病后24小时内,与动脉瘤破裂未完全闭合有关,致死率较高。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癫痫发作,与出血刺激脑皮质相关。长期卧床还可能引发肺部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全身性并发症。
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避免情绪激动和用力动作,严格遵医嘱进行降颅压、止血等治疗,定期复查头部CT评估病情变化。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可能引发甲亢性心脏病、甲状腺危象、骨质疏松等并发症。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由于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可能导致心脏负荷加重,出现心悸、心律失常等症状,严重时可发展为甲亢性心脏病。甲状腺危象属于急症,表现为高热、心动过速、烦躁不安等,需要立即就医。长期甲状腺激素水平过高还会影响钙磷代谢,导致骨质疏松,增加骨折风险。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眼部病变,如眼球突出、视力下降等。
建议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定期复查甲状腺功能,遵医嘱用药,保持低碘饮食,避免过度劳累。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主要有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足及大血管病变。这些并发症与长期血糖控制不佳有关,可能累及多个器官系统,需通过综合管理预防或延缓进展。
1、糖尿病肾病长期高血糖会导致肾小球滤过功能受损,早期表现为微量白蛋白尿,后期可能发展为肾功能衰竭。患者需定期监测尿蛋白及肾功能,控制血压在合理范围,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常用药物包括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卡托普利,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如氯沙坦。
2、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高血糖损伤视网膜微血管,初期出现微动脉瘤和出血,晚期可导致玻璃体出血甚至失明。建议每年进行眼底检查,严格控糖控压。临床常用治疗包括激光光凝术、玻璃体内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如雷珠单抗。
3、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表现为四肢远端对称性感觉异常,如麻木、刺痛或感觉减退,严重者出现足部溃疡。需加强足部护理,避免外伤。药物治疗可选α-硫辛酸改善代谢,或加巴喷丁缓解神经痛。
4、糖尿病足由神经病变和血管病变共同作用导致,表现为足部溃疡、感染甚至坏疽。日常需保持足部清洁干燥,穿宽松鞋袜,定期检查足部皮肤。严重感染时需清创联合抗生素治疗,必要时行血管重建或截肢手术。
5、大血管病变包括冠心病、脑卒中和外周动脉疾病,与动脉粥样硬化加速相关。需综合控制血糖、血压和血脂,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可降低血栓风险。定期进行心电图、颈动脉超声等筛查。
预防糖尿病慢性并发症需长期维持血糖稳定,建议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每日监测血糖变化,遵循低糖低脂高纤维饮食原则,适量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或游泳。戒烟限酒,保持规律作息,定期复查并发症相关指标。出现视力模糊、水肿、胸痛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