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内科 > 肾内科

肾功能衰竭能活多长时间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朱欣佚 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慢性肾功能衰竭分哪几期?

慢性肾功能衰竭一般分为五期,按照肾小球滤过率从高到低依次为1期、2期、3期、4期和5期。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分期主要有肾小球滤过率正常或升高伴肾脏损伤、肾小球滤过率轻度下降、肾小球滤过率中度下降、肾小球滤过率重度下降、肾衰竭终末期。

1期:肾小球滤过率正常或升高伴肾脏损伤

1期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肾小球滤过率通常正常或轻度升高,但存在肾脏损伤的客观证据。肾脏损伤可能表现为蛋白尿、血尿或影像学检查异常。此时患者可能无明显症状,但需要定期监测肾功能和尿常规。控制血压和血糖对延缓疾病进展至关重要,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

2期:肾小球滤过率轻度下降

2期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肾小球滤过率出现轻度下降,但仍能维持基本生理功能。患者可能出现轻度乏力或夜尿增多等症状。此阶段需要加强饮食管理,限制蛋白质摄入量,控制钠盐摄入。定期随访肾功能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预防并发症发生。

3期:肾小球滤过率中度下降

3期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肾小球滤过率出现中度下降,肾脏功能明显受损。患者可能出现贫血、高血压、骨代谢异常等并发症。此阶段需要严格控制血压,纠正贫血,调节钙磷代谢。限制高钾食物摄入,避免急性肾损伤的发生。

4期:肾小球滤过率重度下降

4期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肾小球滤过率重度下降,肾脏功能严重受损。患者可能出现明显的水肿、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症状。此阶段需要准备肾脏替代治疗,包括血液透析、腹膜透析或肾移植。严格控制液体摄入量,监测电解质平衡。

5期:肾衰竭终末期

5期慢性肾功能衰竭即尿毒症期,肾脏功能几乎完全丧失。患者需要依赖肾脏替代治疗维持生命。此阶段可能出现严重的心血管并发症、神经系统症状和代谢紊乱。需要综合治疗控制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密切监测并发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需要长期规范管理,定期监测肾功能指标和并发症情况。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低盐低蛋白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遵医嘱规律用药,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心理疏导和社会支持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也很重要。出现不适症状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调整治疗方案。

于秀梅

副主任医师 聊城市中医院 普通内科

肾功能衰竭饮食有哪些?

肾功能衰竭患者饮食需严格控制蛋白质、钠、钾、磷的摄入,可适量吃低蛋白米、冬瓜、苹果、橄榄油、藕粉等食物,也可遵医嘱服用复方α-酮酸片、碳酸钙、醋酸钙、司维拉姆、碳酸镧等药物。建议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调整饮食及药物治疗方案。

一、食物1、低蛋白米

低蛋白米通过特殊工艺去除部分蛋白质,减轻肾脏代谢负担。适合肾功能衰竭患者作为主食替代,但需搭配优质蛋白食物以保证营养均衡。食用时需计算每日总蛋白摄入量,避免过量。

2、冬瓜

冬瓜含水量高且钾、磷含量低,有助于促进水分代谢而不增加电解质负荷。可煮汤或清炒,但合并水肿者需控制总量。其膳食纤维还能改善胃肠功能。

3、苹果

苹果属于低钾水果,富含果胶和抗氧化物质。去皮后进一步减少钾含量,适合作为加餐。但糖尿病肾病患者需监测血糖,每日不超过200克。

4、橄榄油

橄榄油提供单不饱和脂肪酸,可替代动物油脂减少饱和脂肪摄入。有助于控制血脂异常,但热量较高需限量使用,每日建议20-30毫升。

5、藕粉

藕粉低蛋白、低磷且易消化,可冲调作为加餐或部分主食。含黏蛋白对胃肠黏膜有保护作用,但需选择无糖品种以避免血糖波动。

二、药物1、复方α-酮酸片

复方α-酮酸片可补充必需氨基酸类似物,减少氮质血症并改善营养状态。需配合低蛋白饮食使用,常见不良反应包括胃肠不适,需随餐服用。

2、碳酸钙

碳酸钙用于纠正低钙血症并结合肠道磷,降低血磷水平。服用时需监测血钙浓度,避免与含铁药物同服。常见副作用为便秘和腹胀。

3、醋酸钙

醋酸钙的磷结合力强于碳酸钙,适用于高磷血症患者。需分次随餐服用,长期使用可能引发代谢性碱中毒,需定期复查电解质。

4、司维拉姆

司维拉姆为非钙磷结合剂,适用于高钙血症或血管钙化风险患者。可能影响脂溶性维生素吸收,需间隔2小时服用其他药物。

5、碳酸镧

碳酸镧通过结合肠道磷酸根降低血磷,适用于常规治疗无效者。需充分咀嚼后服用,常见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禁用于肠梗阻患者。

肾功能衰竭患者需定期监测肾功能、电解质及营养指标,根据病情调整饮食方案。烹饪时避免使用含钾盐或低钠酱油,肉类可先焯水去磷。合并高血压或糖尿病者需同步控制原发病,每日饮水量根据尿量调整。建议记录饮食日记便于营养师评估,出现乏力、恶心等不适及时就医。

于秀梅

副主任医师 聊城市中医院 普通内科

肾功能衰竭肌酐高能吃中药吗?

肾功能衰竭肌酐升高时需谨慎使用中药,部分中药可能加重肾脏负担或与西药产生相互作用。中药使用需在肾内科医师指导下进行,主要考虑因素包括药物肾毒性、电解质平衡及个体病情差异。

1、肾毒性风险:部分中药如关木通、广防己等含马兜铃酸成分,可能直接损伤肾小管上皮细胞,长期使用可加速肾功能恶化。临床需避免使用明确具有肾毒性的草药,选择药典收录的安全品种。

2、电解质干扰:肾功能衰竭患者常合并高钾血症,含钾较高的中药如夏枯草、金钱草等可能加重电解质紊乱。用药前需评估血清钾、钙、磷等指标,避免使用影响电解质平衡的药材。

3、药物相互作用:中药成分可能影响西药代谢,如大黄与利尿剂合用可能增强电解质丢失,黄芪可能干扰免疫抑制剂效果。联合用药需监测血药浓度及肾功能变化。

4、辨证施治原则:中医治疗需根据证型选择方剂,脾肾气虚型可用参苓白术散加减,阴阳两虚型可选金匮肾气丸化裁。需由中医师四诊合参后调整组方,避免千人一方。

5、疗效监测标准:使用中药期间需定期检测血肌酐、尿素氮、估算肾小球滤过率等指标,出现指标持续升高或水肿加重应立即停药。建议每2-4周复查肾功能及尿常规。

肾功能衰竭患者饮食需控制蛋白质摄入量,每日0.6-0.8克/公斤体重为宜,优先选择鸡蛋、牛奶等优质蛋白。可适量食用山药、芡实等健脾益肾食材,避免高盐、高嘌呤食物。保持每日尿量1500毫升以上,适度进行八段锦、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避免剧烈活动加重代谢负担。注意监测血压、血糖,保证充足睡眠,避免使用肾毒性解热镇痛药。出现恶心、皮肤瘙痒等尿毒症症状时需及时就医。

杜永杰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呼吸科

急性肾功能衰竭名词解释?
急性肾功能衰竭是指肾脏在短时间内功能急剧下降,无法正常排除代谢废物和维持体液平衡,需及时就医治疗。治疗包括纠正病因、支持治疗和透析,常见原因有肾前性、肾性和肾后性因素。 1、肾前性因素:由于血容量不足或心输出量减少导致肾脏血流灌注不足,如严重脱水、大出血、心力衰竭等。治疗需迅速补充血容量,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改善循环,必要时进行液体复苏。 2、肾性因素:肾脏本身病变导致功能受损,如急性肾小球肾炎、急性间质性肾炎、急性肾小管坏死等。治疗需针对原发病进行,如使用免疫抑制剂、抗生素,避免肾毒性药物,必要时进行透析。 3、肾后性因素:尿路梗阻导致尿液排出受阻,如结石、肿瘤、前列腺肥大等。治疗需解除梗阻,如手术取石、放置导尿管,必要时进行肾造瘘。 急性肾功能衰竭的预防包括避免肾毒性药物、控制高血压和糖尿病、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早期识别和及时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患者应定期监测肾功能,出现异常及时就医。
张明利

主任医师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呼吸科

慢性肾功能衰竭愈后怎么护理?
慢性肾功能衰竭愈后护理需通过饮食控制、规律用药和定期复查来维持肾功能稳定,延缓病情进展。饮食上应低盐低蛋白,避免高钾高磷食物;药物需遵医嘱服用降压药、利尿剂等;定期监测肾功能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1、饮食控制是慢性肾功能衰竭愈后护理的关键。患者应遵循低盐、低蛋白的饮食原则,每日盐摄入量控制在3-5克,蛋白质摄入量根据肾功能情况调整,通常为0.6-0.8克/公斤体重。避免高钾食物如香蕉、橙子、土豆等,高磷食物如奶制品、坚果、动物内脏等也应限制。适量摄入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如鸡蛋、鱼肉、瘦肉,同时保证足够的热量摄入,避免营养不良。 2、规律用药对维持肾功能稳定至关重要。患者需遵医嘱服用降压药如ACEI/ARB类药物,控制血压在130/80 mmHg以下;利尿剂如呋塞米可帮助排出体内多余水分,减轻肾脏负担;必要时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纠正贫血,活性维生素D改善钙磷代谢。切勿自行停药或更改剂量,定期复诊调整用药方案。 3、定期复查有助于及时发现病情变化。患者应每3-6个月检查一次肾功能指标如血肌酐、尿素氮、肾小球滤过率等,监测电解质如血钾、血磷水平,评估贫血程度。根据检查结果调整治疗方案,必要时进行肾脏替代治疗如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同时注意监测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控制相关并发症。 4、生活方式调整对改善预后有积极作用。保持适度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每周3-5次,每次30分钟,有助于提高心肺功能,改善代谢。戒烟限酒,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睡眠。保持乐观心态,适当参与社交活动,必要时寻求心理支持。注意个人卫生,预防感染,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等。 慢性肾功能衰竭愈后护理需要长期坚持,通过饮食控制、规律用药、定期复查和生活方式调整等多方面综合管理,可以有效延缓肾功能恶化,提高生活质量。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定期随访,及时调整护理方案,同时关注心理健康,保持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以更好地应对疾病挑战。
臧金萍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肿瘤科

热门标签

胆管癌 腹膜炎 尿道结石 妊娠呕吐 共同性斜视 角膜葡萄肿 卡波西肉瘤 多发性骨髓瘤 前庭大腺囊肿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