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肝病科 > 肝炎

在外吃饭会不会传染肝炎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朱欣佚 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痔疮有肉在外面怎么办?

痔疮有肉在外面通常指外痔脱出,可通过温水坐浴、药物外敷、手法复位、硬化剂注射、手术切除等方式治疗。外痔脱出多与长期便秘、久坐久站、妊娠腹压增高等因素有关。

1、温水坐浴

每日用40℃左右温水坐浴10-15分钟,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肛门水肿。水中可加入高锰酸钾稀释液起到杀菌作用,但浓度需遵医嘱。坐浴后保持肛门干燥,避免继发感染。

2、药物外敷

急性期可使用复方角菜酸酯乳膏、氢化可的松软膏等外用药减轻炎症。马应龙麝香痔疮膏含冰片成分能快速止痛,但孕妇禁用。若伴有出血,可配合云南白药粉局部压迫止血。

3、手法复位

清洁双手后戴指套,用手指蘸取石蜡油轻柔将脱出痔核推回肛内。复位后需卧床休息1小时防止再次脱出。若痔核水肿严重或发生嵌顿,禁止强行复位以免造成黏膜撕裂。

4、硬化剂注射

适用于反复脱出的静脉曲张型外痔,将聚桂醇注射液注入痔核基底部使血管纤维化。治疗后可能出现肛门坠胀感,2-3天内避免剧烈运动。糖尿病患者慎用此疗法。

5、手术切除

血栓性外痔或经保守治疗无效者可考虑外痔切除术,传统手术与超声刀手术均可选择。术后需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口服乳果糖预防便秘。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适合环形混合痔患者。

日常应增加膳食纤维摄入,推荐每日食用500克蔬菜水果如西蓝花、火龙果等。避免久坐超过1小时,建议每半小时起身活动。提肛运动能增强盆底肌力量,每日早晚各做50次收缩动作。出现持续疼痛、出血量超过5毫升或痔核无法回纳时,需立即到肛肠科就诊。

郑志峰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胸外科

痔疮长在外面不痛不痒严重吗?

痔疮长在外面不痛不痒多数情况不严重。外痔无痛痒症状可能与痔核未发炎、血栓未形成或局部神经敏感度低有关,主要影响因素有痔核类型、生活习惯、局部清洁程度、排便习惯及慢性疾病基础。

1、痔核类型:

结缔组织性外痔因纤维增生为主,通常表现为肛门皮赘样肿物,表面覆盖正常皮肤,血管成分少且无静脉曲张,故不易出现疼痛或瘙痒。此类痔核若无体积增大或继发感染,一般无需特殊处理,保持局部清洁干燥即可。

2、生活习惯:

长期保持低纤维饮食或饮水不足会导致粪便干燥,排便时机械摩擦可能加重痔核充血。但若当前痔核未受外力刺激,且日常有意识避免久坐久站,减少肛门区静脉压力,症状可长期保持稳定状态。

3、局部清洁:

规律使用温水坐浴可维持肛周微环境平衡,避免粪便残渣刺激痔核表面。无痛痒症状说明当前未合并肛窦炎或湿疹等继发病变,但仍需注意如厕后轻柔擦拭,防止反复摩擦导致黏膜破损。

4、排便习惯:

定时排便且控制如厕时间在5分钟内,能有效降低腹压对痔核的影响。无痛痒表现可能反映当前排便行为未造成痔核嵌顿或脱垂,建议搭配提肛运动增强括约肌功能,预防症状进展。

5、慢性疾病:

糖尿病或肝硬化等基础病可能通过改变血管通透性或门静脉压力间接影响痔核状态。无症状外痔患者需定期监测血糖肝功能,避免因全身因素诱发痔区静脉丛病理性扩张。

无症状外痔患者可每日摄入20克以上膳食纤维如燕麦、火龙果、木耳,配合2000毫升饮水软化粪便;避免骑行、深蹲等增加腹压的运动,选择游泳或快走改善盆腔血液循环;夜间侧卧睡眠减轻肛门静脉压迫,发现痔核颜色变紫或突发肿胀需及时就医。

郑志峰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胸外科

宝宝睡觉手放在外面会着凉吗?

宝宝睡觉时手放在外面通常不会直接导致着凉。是否着凉主要取决于环境温度、被褥厚度、宝宝体质、室内通风情况和手部暴露时长等因素。

1、环境温度:

室内温度维持在20-24摄氏度时,宝宝手脚微凉属于正常生理现象。若室温低于18摄氏度,持续暴露可能增加受凉风险,此时建议调整空调或暖气保持恒温。

2、被褥厚度:

当宝宝躯干被适当包裹时,身体核心温度可维持稳定。测试颈背部温度比关注手脚温度更准确,若颈背温热干燥说明保暖足够,手部外露无需过度担忧。

3、宝宝体质:

健康足月儿体温调节能力较强,短暂手部外露不易着凉。早产儿或体质较弱婴幼儿需更注意保暖,可考虑穿戴纯棉连体衣减少皮肤暴露面积。

4、室内通风:

密闭空间可能滋生细菌,适当通风反而有助于预防呼吸道疾病。建议每天开窗2-3次,每次15分钟,通风时可将宝宝暂时移至其他房间。

5、暴露时长:

睡眠中宝宝会自主调整姿势,短暂手部外露无需干预。若整夜持续暴露且伴随打喷嚏、鼻塞等症状,可尝试使用睡袋或调整睡衣袖口长度。

保持宝宝睡眠环境湿度在50%-60%有助于呼吸道健康,冬季可使用加湿器避免空气干燥。白天适当进行日光浴促进维生素D合成,6月龄以上婴幼儿可通过辅食添加南瓜、胡萝卜等富含β-胡萝卜素的食物增强抵抗力。观察宝宝清醒时精神状态和进食情况,比单纯关注手脚温度更能准确判断身体状况。

谢江强

副主任医师 瑞安市妇幼保健院 儿科

痔疮一直在外面回不去怎么办?

痔疮脱出无法回纳可通过手法复位、药物治疗、硬化剂注射、胶圈套扎、手术切除等方式处理。痔疮脱出通常由长期便秘、腹压增高、静脉曲张、肛垫下移、括约肌松弛等因素引起。

1、手法复位:

清洁双手后取侧卧位,用凡士林润滑手指轻柔按压痔核,配合深呼吸缓慢将其推回肛内。复位后需保持俯卧姿势半小时防止再次脱出,每日可进行提肛运动增强括约肌功能。急性水肿期复位困难时应及时就医。

2、药物治疗:

外用药可选择马应龙麝香痔疮膏、普济痔疮栓等含地榆、槐角成分的制剂,口服药物如迈之灵片可改善静脉回流。伴有感染时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红霉素软膏等抗生素,疼痛明显者可短期服用对乙酰氨基酚。

3、硬化剂注射:

适用于Ⅰ-Ⅱ度内痔,将聚桂醇等硬化剂注入痔核基底部使血管纤维化。治疗后3天内避免久坐或剧烈运动,可能出现肛门坠胀感属正常反应。需由专业医师操作防止注射过深导致组织坏死。

4、胶圈套扎:

通过器械将特制胶圈套在痔核根部阻断血供,7-10天后痔核自行脱落。术后可能出现少量出血,需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该方法对单发痔疮效果显著,复发率低于15%。

5、手术切除:

反复脱出的Ⅲ-Ⅳ度痔疮建议行外剥内扎术或PPH吻合器手术,术后需每日坐浴并涂抹烫伤膏促进创面愈合。伴有血栓形成的急性嵌顿痔需在48小时内急诊手术,延迟处理可能引发组织坏死。

日常应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量至每日25克以上,推荐食用火龙果、燕麦麸等润肠食物,晨起空腹饮用淡盐水刺激肠蠕动。避免久坐久站,每小时进行5分钟提肛运动,排便时控制时间在3分钟内。温水坐浴每日2次可缓解肿胀,水温维持在40℃左右,水中可加入适量高锰酸钾消毒。若脱出痔核出现发黑、剧烈疼痛或发热症状,需立即就医排除绞窄性坏死。

郑志峰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胸外科

在外面吃饭就拉肚子怎么回事?

在外面吃饭后拉肚子可能由食物不洁、食物过敏、肠道菌群失衡、餐具污染、冷热刺激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饮食、补充益生菌、就医检查等方式缓解。

1、食物不洁:

餐馆食材储存不当或加工过程不规范可能导致细菌滋生,常见致病菌包括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这些细菌产生的毒素会刺激肠道黏膜,引发腹痛、腹泻等症状。建议选择卫生评级较高的餐厅,避免食用生冷食物。

2、食物过敏:

部分人对特定食材如海鲜、坚果等存在过敏反应,进食后可能出现腹泻伴随皮肤瘙痒、红肿等症状。常见致敏食物还包括乳制品、麸质等。记录饮食日记有助于识别过敏原,必要时可进行过敏原检测。

3、肠道菌群失衡:

外出就餐时饮食结构改变可能破坏肠道菌群平衡,导致消化功能紊乱。表现为腹胀、腹泻等消化不良症状。可适当补充含双歧杆菌、乳酸菌的益生菌制剂,日常多摄入发酵食品如酸奶、泡菜等。

4、餐具污染:

公共餐具清洗消毒不彻底可能残留病原微生物,尤其是夏季易滋生大肠杆菌。建议用餐前用开水烫洗餐具,或选择一次性包装餐具。注意观察餐具是否有明显污渍或异味。

5、冷热刺激:

进食过冷或过烫食物会刺激胃肠道蠕动异常,冰镇饮料与热食交替食用更容易引发肠易激综合征。外出就餐时应注意食物温度,避免短时间内摄入温差过大的饮品和食物。

频繁出现就餐后腹泻需警惕慢性肠炎、肠易激综合征等疾病,建议进行粪便常规检查和肠镜检查。日常可随身携带蒙脱石散等止泻药物,注意补充电解质防止脱水。饮食上选择清淡易消化的粥类、面条等,避免辛辣油腻食物,适当饮用淡盐水补充体液。保持规律作息,加强锻炼有助于增强肠道免疫力。

兰军良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普外科

热门标签

呃逆 神经炎 宫颈糜烂 多形红斑 利什曼病 巴特综合征 创伤性休克 化脓性脑膜炎 麻痹性睑外翻 脑室内脑膜瘤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