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儿科

宝宝手上长水泡,手上三颗,胳膊腕四颗,不发烧,脚上没有,有点小感冒,是怎么回事,担心,会不会是手足口病啊?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陈雨 住院医师
复禾健康科普平台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手足口病的几大预防常识要知道?

手足口病主要通过接种疫苗、注意卫生、避免接触感染者等方式预防。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常见于5岁以下儿童。预防措施中,接种EV71型灭活疫苗可降低重症风险,该疫苗适用于6月龄至5岁儿童。日常需保持手部清洁,饭前便后、外出后用肥皂水洗手至少20秒。避免与患者共用毛巾、餐具等物品,患儿应隔离至症状消失后7天。家庭环境定期用含氯消毒剂擦拭门把手、玩具等高频接触物品。流行季节减少前往人群密集场所,托幼机构需加强晨检和通风消毒。

患儿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康复期避免剧烈运动。出现持续高热、肢体抖动等症状需立即就医。

葛伟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小儿内科

手足口病患者手上长的水泡几天能好?

手足口病患者手上的水泡一般7-10天可消退,具体时间与病情严重程度及护理措施有关。

手足口病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手部水泡多见于手掌、指缝等部位,初期为红色斑丘疹,1-2天后发展为透明水泡,伴有轻微瘙痒或疼痛。多数患者水泡在发病后5-7天开始结痂,7-10天完全脱落,皮肤不留瘢痕。若未继发细菌感染,水泡通常不会破溃流脓。发病期间需保持手部清洁干燥,避免抓挠,可遵医嘱使用炉甘石洗剂缓解瘙痒。

水泡消退后仍可能通过粪便排毒2-4周,建议继续做好手卫生。患病期间宜选择清淡易消化食物,避免辛辣刺激饮食,患儿衣物需单独清洗消毒。

葛伟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小儿内科

手足口病后期如何护理?

手足口病后期护理需注重皮肤清洁、饮食调整和症状监测。

手足口病进入恢复期后,疱疹逐渐结痂脱落,此时应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抓挠以防继发细菌感染。使用温水轻柔清洁患处,穿着宽松透气的棉质衣物。饮食以温凉流质或半流质为主,如米粥、蔬菜泥等,避免辛辣刺激或过硬食物加重口腔溃疡疼痛。每日监测体温,观察是否有持续发热、精神萎靡等异常表现,警惕少数患儿可能出现脑炎或心肌炎等并发症。

恢复期可适当补充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如苹果泥,帮助黏膜修复。

周小凤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儿科

如何治疗手足口病 治疗手足口病五方法详述?

手足口病可通过一般治疗、对症治疗、抗病毒治疗、中医治疗和预防并发症等方式治疗。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见于5岁以下婴幼儿。一般治疗包括隔离患儿、保持皮肤清洁、适当补充水分和营养。对症治疗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混悬液缓解发热,使用开喉剑喷雾剂减轻咽痛。抗病毒治疗适用于重症病例,如静脉注射利巴韦林注射液。中医治疗可选择小儿豉翘清热颗粒等中成药辅助退热解毒。预防并发症需密切观察病情,警惕脑炎、心肌炎等严重情况。患儿衣物用具应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患病期间宜进食流质或半流质食物,保持口腔清洁,避免抓挠皮疹。

葛伟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小儿内科

脚上磨出血泡怎么处理?

脚上磨出血泡可以通过消毒处理、保护创面和避免感染等方式处理。

血泡是皮肤因摩擦导致毛细血管破裂形成的局部出血性水疱,通常与鞋子不合脚、长时间行走或运动有关。处理时先用碘伏或生理盐水清洁创面,避免直接刺破血泡以防感染。若血泡较小且未破损,可保留表皮作为天然敷料,用无菌敷料覆盖并减少局部摩擦。若血泡较大或已破损,需由医护人员在无菌条件下抽吸液体并包扎。伴随疼痛时可遵医嘱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片缓解症状,合并感染时需外用莫匹罗星软膏预防细菌滋生。

恢复期间应穿宽松透气的鞋袜,减少患处摩擦,保持局部干燥清洁。

聂小娟

山东省立医院 皮肤科

热门标签

多汗症 乳糜胸 高钠血症 肺弓形体病 房室传导阻滞 结节性筋膜炎 颈部血管损伤 肱骨外科颈骨折 结节性甲状腺肿 急性失血性贫血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