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内科 > 神经内科

流脑疫苗自费有必要打吗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朱欣佚 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小孩预防针自费的有必要打吗?

小孩预防针自费的有必要打,其必要性取决于疫苗的预防效果、疾病传播风险以及家庭经济条件。自费疫苗包括肺炎球菌疫苗、水痘疫苗、流感疫苗、轮状病毒疫苗、手足口病疫苗等。

1、肺炎球菌疫苗:肺炎球菌感染可导致肺炎、脑膜炎等严重疾病,尤其对婴幼儿威胁较大。接种肺炎球菌疫苗能有效降低感染风险,建议6周龄至5岁儿童接种,尤其是早产儿或免疫力低下的儿童。

2、水痘疫苗:水痘具有高度传染性,可能导致皮肤感染、肺炎等并发症。接种水痘疫苗能显著减少水痘发病率和严重程度,建议1岁以上儿童接种,特别是未患过水痘的儿童。

3、流感疫苗:流感病毒每年变异,儿童感染后易发展为重症。接种流感疫苗能降低感染风险和并发症发生率,建议6月龄以上儿童每年接种,尤其是患有慢性疾病的儿童。

4、轮状病毒疫苗:轮状病毒感染是婴幼儿腹泻的主要原因,严重时可导致脱水。接种轮状病毒疫苗能有效预防感染,建议2月龄至8月龄儿童接种,特别是托幼机构中的儿童。

5、手足口病疫苗:手足口病由肠道病毒引起,严重时可导致脑炎、心肌炎等。接种手足口病疫苗能降低重症发生率,建议6月龄至5岁儿童接种,尤其是托幼机构中的儿童。

对于自费疫苗的选择,家长可根据孩子的年龄、健康状况、生活环境以及家庭经济条件进行权衡。接种前可咨询了解疫苗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同时,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避免接触患病儿童,也能有效预防相关疾病。

李芸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儿科

流脑的主要传播途径是呼吸道传播?

流脑的主要传播途径是呼吸道传播,预防和治疗需通过疫苗接种、隔离感染者和加强个人卫生等措施。流脑,即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是由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其传播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尤其是在人群密集的环境中。预防流脑的关键是接种疫苗,常用的疫苗包括A群流脑多糖疫苗、ACYW135群流脑多糖疫苗和B群流脑疫苗。对于已经感染的患者,及时隔离并给予抗生素治疗,如青霉素、头孢曲松和氯霉素,可以有效控制病情。此外,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佩戴口罩和避免与感染者密切接触,也是预防流脑的重要手段。在流行季节,尽量减少前往人群密集的场所,保持室内通风,增强自身免疫力,都有助于降低感染风险。流脑的早期症状包括发热、头痛、呕吐和颈部僵硬,一旦出现这些症状,应立即就医,以免延误治疗。通过综合预防和治疗措施,可以有效控制流脑的传播,保障公众健康。

朱振国

副主任医师 鹤岗市人民医院 内分泌科

治疗普通型流脑首选的抗菌药物是什么?
治疗普通型流脑首选的抗菌药物是青霉素G。青霉素G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有效杀灭脑膜炎奈瑟菌,是治疗的首选药物。对于青霉素过敏的患者,可选用头孢曲松或氯霉素作为替代方案。 1、青霉素G是治疗普通型流脑的首选药物。脑膜炎奈瑟菌对青霉素G高度敏感,药物能够快速通过血脑屏障,在脑脊液中达到有效浓度,直接作用于病原体。青霉素G的常规剂量为成人每日2000万至2400万单位,分4-6次静脉注射,疗程通常为7-10天。 2、头孢曲松是青霉素过敏患者的常用替代药物。头孢曲松属于第三代头孢菌素,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对脑膜炎奈瑟菌同样有效。其优点在于半衰期长,每日只需给药一次,成人剂量为每日2克,静脉注射或肌肉注射均可。 3、氯霉素是另一种替代药物,适用于对青霉素和头孢菌素均过敏的患者。氯霉素能够通过血脑屏障,对脑膜炎奈瑟菌有良好的杀菌效果。成人剂量为每日50-100毫克/公斤,分4次静脉注射。但需注意,氯霉素可能引起骨髓抑制等副作用,需密切监测血常规。 4、在治疗过程中,除了抗菌药物,还需关注患者的对症支持治疗。如高热时给予物理降温或退热药物,颅内压增高时使用甘露醇等脱水剂,以及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和营养支持。 5、预防措施同样重要。对于密切接触者,可预防性使用利福平或环丙沙星,以减少传播风险。接种脑膜炎球菌疫苗是预防流脑的有效手段,尤其是儿童和高危人群应按时接种。 治疗普通型流脑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抗菌药物,青霉素G是首选,头孢曲松和氯霉素是常用替代方案。在治疗过程中,应结合对症支持和预防措施,确保患者快速康复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王俊宏

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科

流脑疫苗六天后发烧怎么回事?
流脑疫苗六天后发烧可能是疫苗反应或感染引起,需观察症状并采取对症处理。疫苗后发烧通常为免疫系统正常反应,但若持续高热或伴随其他症状,需及时就医。 1、疫苗反应:接种流脑疫苗后,免疫系统会启动防御机制,可能引起轻微发烧,通常持续1-2天,体温在38℃以下。这是身体产生抗体的正常过程,无需特殊治疗,多喝水、休息即可缓解。 2、感染因素:发烧也可能是接种后免疫力暂时下降,导致细菌或病毒感染。若体温超过38.5℃或伴有咳嗽、咽痛、腹泻等症状,需考虑是否合并其他感染。建议就医检查,明确病因后针对性治疗。 3、处理方法:对于轻微发烧,可采取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冷敷额头;若体温较高,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退烧药,如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同时注意补充水分,避免脱水。 4、观察与就医:若发烧持续超过3天,或出现精神萎靡、皮疹、呕吐等异常症状,需立即就医,排除严重并发症或疫苗不良反应。 流脑疫苗后发烧多为正常反应,但需密切观察症状变化,及时采取适当措施,必要时就医检查,确保健康安全。
谢江强

副主任医师 瑞安市妇幼保健院 儿科

流脑疫苗有必要打吗?
流脑疫苗有必要接种,可有效预防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降低感染风险。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是由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严重时可导致脑膜炎、败血症甚至死亡。接种疫苗是预防该病最有效的手段,尤其对儿童、青少年和免疫力低下人群尤为重要。 1、流脑疫苗的作用机制是通过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形成免疫记忆,当病原体入侵时能迅速识别并清除。目前国内常用的流脑疫苗包括A群流脑多糖疫苗、A+C群流脑多糖疫苗、ACYW135群流脑多糖疫苗等,覆盖多种血清群,提供更全面的保护。 2、流脑的高危人群包括5岁以下儿童、青少年、老年人以及免疫功能低下者。这些人群感染后病情进展迅速,并发症风险高,接种疫苗可显著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建议按照国家免疫规划程序,按时完成疫苗接种。 3、流脑疫苗的安全性较高,常见不良反应包括局部红肿、疼痛、发热等,通常轻微且短暂。严重过敏反应极为罕见,接种前需告知医生过敏史和健康状况。对于有严重过敏史或急性疾病者,应暂缓接种。 4、除了接种疫苗,预防流脑还需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戴口罩,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保持室内通风,增强体质,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提高免疫力。一旦出现发热、头痛、呕吐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早期诊断和治疗对预后至关重要。 流脑疫苗的接种是预防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关键措施,尤其对高危人群更为重要。通过接种疫苗、加强个人防护和及时就医,可以有效降低流脑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保障公众健康。
臧金萍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肿瘤科

热门标签

皮角 虱病 鼓膜炎 胃溃疡 急性额窦炎 毛囊角化病 埃博拉病毒病 麻痹性肠梗阻 流行性斑疹伤寒 继发性全身性淀粉样变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