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皮肤性病科 > 皮肤科 > 硬皮病

硬皮病在临床上的特征主要有哪些表现呢?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小禾科普 主任医师
复禾健康科普平台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荷尔蒙旺盛的女性特征?
荷尔蒙旺盛的女性通常表现出明显的生理和心理特征,这些特征与雌激素、孕激素、睾酮等性激素水平密切相关,主要体现在皮肤状态、体型发育、情绪表现、生理周期和性欲水平等方面。 1、皮肤状态: 雌激素促进胶原蛋白合成,使皮肤保持水润弹性,面部呈现自然光泽。皮脂腺在雄激素作用下分泌适度,较少出现严重痤疮但T区可能略显油腻,毛发生长速度较快但分布均匀。 2、体型发育: 雌孕激素协同作用形成典型沙漏体型,腰臀比维持在0.7-0.8理想范围。乳房发育饱满且腺体组织占比较高,皮下脂肪主要分布在臀部和大腿,肌肉线条柔和不显粗壮。 3、情绪表现: 月经周期中情绪波动幅度较小,排卵期前后表现出更强的社交主动性。睾酮水平适度者竞争意识较强,但不会出现明显的攻击性倾向,压力应对能力优于激素失衡者。 4、生理周期: 月经周期稳定在28-32天,经期持续5-7天且出血量适中,排卵期宫颈黏液分泌量多呈蛋清状。基础体温双相变化明显,黄体期能维持12-14天,较少出现严重经前综合征。 5、性欲水平: 睾酮水平在正常女性范围上限者,性冲动频率每周可达2-3次且容易获得性高潮。排卵期前后性欲显著增强,阴道润滑度好,但不会出现持续性的性欲亢进表现。 维持激素平衡需保证每天7-8小时睡眠,适量摄入亚麻籽、豆制品等植物雌激素。每周进行3次抗阻训练可提升生长激素分泌,避免过度节食导致下丘脑功能抑制。出现多毛、严重痤疮或月经紊乱时应检测性激素六项,35岁后建议定期评估卵巢储备功能。
夏长军

主任医师 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 普外科

脑出血的临床表现主要有哪些?

脑出血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突发剧烈头痛、呕吐、意识障碍、肢体偏瘫和语言功能障碍。

1、突发剧烈头痛:

脑出血患者常出现突发性炸裂样头痛,多位于出血侧头部。这种头痛与普通头痛不同,往往在数秒至数分钟内达到高峰,伴随颈部僵硬感。头痛程度与出血量呈正相关,严重者可出现痛性休克。

2、呕吐:

约70%患者会出现喷射性呕吐,与颅内压急剧升高有关。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严重时可含胆汁。呕吐常与头痛同时发生,且不受进食影响,具有突发性和反复性特点。

3、意识障碍:

从嗜睡到昏迷均可出现,程度取决于出血部位和量。基底节区出血多表现为渐进性意识模糊,脑干出血则可迅速陷入深昏迷。部分患者会出现意识清醒期后再次昏迷的"中间清醒期"现象。

4、肢体偏瘫:

典型表现为出血对侧肢体完全或不完全瘫痪,肌张力初期降低后转为增高。内囊后肢出血可导致"三偏征":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和同向性偏盲。脑桥出血可出现交叉性瘫痪。

5、语言功能障碍:

优势半球出血常导致运动性失语或感觉性失语。患者可能出现言语含糊、词不达意或完全不能言语,部分伴有吞咽困难和面瘫。非优势半球出血可能出现构音障碍。

脑出血急性期需绝对卧床休息,头部抬高15-30度以降低颅内压。饮食宜选择低盐、低脂、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避免呛咳。恢复期可在康复医师指导下进行肢体功能训练和语言康复训练,循序渐进地增加活动量。日常需严格控制血压,避免情绪激动和剧烈活动,定期复查头颅CT监测病情变化。

兰军良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普外科

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心电特征?

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的心电图特征主要表现为ST段抬高、病理性Q波形成、T波倒置、对应导联ST段压低以及R波振幅降低。

1、ST段抬高:

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最典型的心电图改变是V1-V4导联出现弓背向上型ST段抬高,抬高幅度通常≥0.2mV。这种改变反映心肌缺血导致的心肌损伤电流,是冠状动脉前降支急性闭塞的直接征象。ST段抬高的形态和程度可帮助判断梗死范围和预后。

2、病理性Q波:

随着心肌坏死进展,V1-V3导联可出现宽度≥0.04秒、深度>1/4R波的病理性Q波。Q波形成提示透壁性心肌坏死,通常在发病后8-12小时出现,是心肌梗死的确定性改变。部分患者可能仅表现为QS波型。

3、T波倒置:

在超急性期过后,抬高的ST段逐渐回落至基线,同时出现对称性深倒置的T波。这种"冠状T"改变反映心肌缺血导致的复极异常,通常持续数天至数周,随着心肌修复逐渐变浅或恢复正常。

4、对应导联改变:

下壁导联II、III、aVF可能出现对应性ST段压低,这是前壁导联ST段抬高的镜像改变。这种改变有助于定位梗死相关动脉,若同时合并下壁ST段抬高,提示可能存在多支血管病变或左主干病变。

5、R波振幅降低:

前间壁心肌梗死可导致V1-V4导联R波振幅进行性降低甚至消失,形成rS或QS波形。R波变化反映心肌电活动减弱,常伴随QRS波群时限增宽,是心肌坏死的重要辅助诊断指标。

对于疑似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患者,应立即进行18导联心电图检查并动态监测演变过程。同时需结合心肌酶谱、心脏超声等检查明确诊断。发病后需绝对卧床休息,避免情绪激动和用力活动,保持大便通畅。饮食宜选择低盐低脂、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少食多餐。恢复期应在医生指导下循序渐进地进行心脏康复训练,戒烟限酒,控制血压、血糖和血脂等危险因素。

李峰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

过度疲劳的人面部有什么特征?

过度疲劳的人面部通常会出现眼睑浮肿、面色暗沉、黑眼圈加重、皮肤干燥脱屑以及面部肌肉松弛等特征。

1、眼睑浮肿:

睡眠不足会导致淋巴循环受阻,使眼周组织间隙液体潴留。长期疲劳状态下,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异常,进一步加重水分代谢紊乱。建议通过冷敷缓解肿胀,每天保证7小时优质睡眠。

2、面色暗沉:

疲劳时皮肤微循环减弱,血红蛋白携氧能力下降,角质层代谢周期延长。伴随肝脏解毒功能降低,胆红素沉积会使肤色呈现灰黄色。适度有氧运动可改善血液循环,补充维生素C有助于抗氧化。

3、黑眼圈加重:

眼周皮下血管持续充血会导致色素沉着,长期用眼过度使眼轮匝肌紧张度增加。这种情况可能伴随视力模糊、畏光等视觉疲劳症状。使用含维生素K的眼霜配合穴位按摩有一定改善作用。

4、皮肤干燥脱屑:

压力激素升高会破坏皮肤屏障功能,皮脂腺分泌减少导致角质层含水量下降。严重时可能出现细纹增多、毛孔粗大等早衰表现。建议选择含神经酰胺的保湿产品,避免过度清洁。

5、面部肌肉松弛:

持续疲劳状态会使胶原蛋白合成减少,面部表情肌张力降低。可能伴随法令纹加深、下颌轮廓模糊等衰老征兆。咀嚼口香糖锻炼咬肌,配合射频类美容仪刺激可增强皮肤弹性。

保证每日摄入优质蛋白和必需脂肪酸,深海鱼类和坚果类食物有助于修复皮肤组织。进行快走、游泳等中等强度运动每周3-4次,每次30分钟可改善机体氧合状态。午间闭目养神15分钟能有效缓解眼部疲劳,使用加湿器维持环境湿度在50%-60%可预防皮肤干燥。出现持续面容憔悴伴心悸、头晕等症状时,需及时排查贫血或甲状腺功能异常等潜在疾病。

朱欣佚

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普通内科

炎症反应最重要的特征是什么?

炎症反应最重要的特征是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这些特征主要由局部血管扩张、血流增加、炎性介质释放及组织损伤修复过程共同导致。

1、发红:

炎症初期局部血管扩张导致血流增加,表现为皮肤或黏膜发红。血管扩张由组胺、前列腺素等炎性介质直接作用于血管平滑肌引起,是机体防御反应的第一步。

2、肿胀:

血管通透性增高使血浆蛋白和液体渗出至组织间隙,形成炎性水肿。缓激肽等物质破坏血管内皮细胞连接,同时白细胞迁移至组织间隙进一步加重肿胀。

3、发热:

局部温度升高源于血流增加及代谢活动增强。炎症灶内白细胞释放白介素-1等致热原,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时还会引起全身发热反应。

4、疼痛:

炎性介质刺激神经末梢产生痛觉。前列腺素E2可降低痛阈,缓激肽直接激活疼痛受体,组织肿胀压迫神经纤维也会导致持续性钝痛。

5、功能障碍:

炎症导致器官或组织正常生理功能受限。关节炎症引起活动障碍,肺炎影响气体交换,这种保护性限制可防止损伤扩大但需及时干预。

日常需注意控制诱发因素,避免外伤感染,保证充足睡眠增强免疫力。急性期可局部冷敷减轻肿胀疼痛,慢性炎症建议低糖饮食减少促炎因子产生。适当补充欧米伽3脂肪酸和维生素C有助于调节炎症反应,但持续症状或伴随发热需及时就医评估。

赵家医

主任医师 安康市中心医院 全科

热门标签

毒血症 脑结核瘤 1型糖尿病 脑动脉狭窄 骨恶性淋巴瘤 陈旧性心肌梗死 恶性血管内皮瘤 肾上腺髓质增生 胆囊胆固醇沉着症 2型糖尿病性高渗性昏迷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