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儿科 > 儿科其他 > 小儿外科

如何预防疱疹性咽峡炎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谢江强 副主任医师
瑞安市妇幼保健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疱疹性咽峡炎预防方法?

疱疹性咽峡炎可通过保持个人卫生、避免接触传染源、增强免疫力、接种疫苗、及时隔离治疗等方式预防。疱疹性咽峡炎主要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常见于儿童,具有较强传染性。

1、保持个人卫生

勤洗手是预防疱疹性咽峡炎的基础措施,尤其在饭前便后、接触公共物品后需用肥皂和流动水彻底清洁。避免用手触摸口鼻眼,减少病毒侵入机会。定期对儿童玩具、餐具进行高温消毒,家庭环境保持通风干燥。

2、避免接触传染源

流行期间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不与患者共用餐具、毛巾等个人物品。患者唾液、粪便均含病毒,处理患儿排泄物时应戴手套,污染物需用含氯消毒剂浸泡处理。成人携带病毒时也需注意隔离防护。

3、增强免疫力

保证充足睡眠和均衡营养摄入,适当补充维生素C和优质蛋白。适度运动有助于提升抵抗力,但需避免过度疲劳。婴幼儿提倡母乳喂养,母乳中的免疫球蛋白能帮助建立被动免疫屏障。

4、接种疫苗

EV71灭活疫苗可预防由肠道病毒71型引起的重症疱疹性咽峡炎,建议6月龄至5岁儿童接种。虽然不能覆盖所有致病病毒类型,但能显著降低重症和并发症概率。接种程序需遵医嘱完成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

5、及时隔离治疗

患儿出现发热、咽痛症状时应立即居家隔离,避免交叉感染。确诊后需隔离至症状完全消失,通常需要1-2周。密切接触者需观察潜伏期症状,必要时进行预防性消毒。医疗机构需严格执行感染控制措施。

预防疱疹性咽峡炎需建立多维度防护体系。日常注意饮食清淡,多饮水保持咽喉湿润,可适量食用百合、梨等润喉食物。流行季节可用金银花、板蓝根等中药代茶饮。家长应学会识别早期症状,患儿出现持续高热、拒食、精神萎靡等症状时须及时就医。集体机构需落实晨检制度,做好环境消杀工作,通过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降低群体暴发风险。

马保海

副主任医师 潍坊市妇幼保健院 儿童保健科

疱疹性咽峡炎忌口什么?

疱疹性咽峡炎患者需忌口辛辣刺激食物、坚硬粗糙食物、过烫食物、酸性食物及高糖食物。疱疹性咽峡炎主要由肠道病毒引起,表现为咽部疱疹、发热等症状,饮食调整有助于缓解不适。

1、辛辣刺激食物

辣椒、花椒、芥末等辛辣调料可能刺激咽部黏膜,加重疱疹破溃后的疼痛感。患病期间应避免食用火锅、麻辣烫等重口味食物,选择清淡烹饪方式如蒸煮炖。

2、坚硬粗糙食物

坚果、饼干、膨化食品等质地坚硬的食物可能摩擦疱疹创面,导致二次损伤。建议将主食煮至软烂,蔬菜切碎后烹调,水果可榨汁或制成泥状食用。

3、过烫食物

高温食物可能烫伤口腔黏膜,延缓疱疹愈合。所有饮食应冷却至温热状态再食用,避免热汤、刚出锅的粥品等。适宜温度可减轻吞咽时的灼痛感。

4、酸性食物

柑橘、菠萝、番茄等酸性果蔬可能刺激溃疡面产生刺痛。患病期间可选用苹果、香蕉等低酸水果,蔬菜选择冬瓜、黄瓜等温和品类。

5、高糖食物

糖果、蛋糕等高糖食物可能促进细菌繁殖,增加继发感染风险。可适量饮用蜂蜜水缓解咽痛,但需控制浓度并注意口腔清洁。

疱疹性咽峡炎急性期建议选择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米汤、藕粉、蒸蛋羹等。恢复期逐渐过渡到软食,保证优质蛋白摄入如鱼肉、豆腐。注意分次少量饮水保持口腔湿润,进食后使用淡盐水漱口。若出现持续高热、拒食或尿量减少,应及时就医评估脱水情况。儿童患者家长需密切观察进食状态,避免强行喂食导致呕吐。

谢江强

副主任医师 瑞安市妇幼保健院 儿科

疱疹性咽峡炎四问四答?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主要表现为发热、咽痛、口腔疱疹或溃疡。该病常见于儿童,具有自限性,但需警惕重症病例。

1、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也可经呼吸道飞沫传播。病毒存在于患者粪便、咽部分泌物中,接触被污染的玩具、餐具等物品后未洗手进食可能感染。幼儿园等集体机构易发生聚集性疫情。

2、典型症状

突发高热可达39-40℃,伴有咽痛、拒食、流涎。发病1-2天后口腔出现灰白色疱疹,多见于软腭、悬雍垂和扁桃体,疱疹破溃后形成溃疡。部分患儿可能出现呕吐、腹痛等消化道症状。

3、鉴别诊断

需与手足口病鉴别,后者除口腔疱疹外还伴有手、足、臀部皮疹。与疱疹性口腔炎区别在于后者由单纯疱疹病毒引起,牙龈充血肿胀更明显。细菌性咽炎多伴扁桃体脓性渗出物。

4、治疗原则

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主要采取对症治疗。发热可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咽痛可用利多卡因凝胶局部止痛。重症病例可考虑使用干扰素α喷雾剂。须注意补液防止脱水,选择温凉流质饮食。

患病期间应居家隔离至症状消失后1周,做好口腔卫生护理,使用专用餐具并煮沸消毒。恢复期可适量补充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C促进黏膜修复。预防重点在于培养儿童洗手习惯,流行季节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托幼机构需加强晨检和环境消毒。若出现持续高热、精神萎靡、肢体抖动等表现需立即就医。

李芸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儿科

疱疹性咽峡炎要怎么治疗?

疱疹性咽峡炎可通过一般治疗、局部用药、口服药物、物理治疗、中医治疗等方式缓解。疱疹性咽峡炎主要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常见于儿童,表现为发热、咽痛、口腔疱疹等症状。

1、一般治疗

患者需卧床休息,保持口腔清洁,使用淡盐水或复方氯己定含漱液漱口。饮食以温凉流质或半流质为主,避免辛辣刺激食物。适当增加饮水量,有助于缓解咽部不适并预防脱水。家长需密切监测患儿体温变化,体温超过38.5摄氏度时可考虑物理降温。

2、局部用药

口腔疱疹可喷涂开喉剑喷雾剂或西瓜霜喷剂减轻疼痛。咽部溃疡面可涂抹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促进愈合。利多卡因凝胶局部使用能暂时缓解进食时的疼痛感。使用前应清洁双手,避免继发感染。家长需注意儿童可能对局部药物产生过敏反应。

3、口服药物

发热时可遵医嘱服用布洛芬混悬液或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利巴韦林颗粒可用于抗病毒治疗。病情较重者可考虑使用干扰素α喷雾剂。所有药物均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家长不可自行调整剂量。服药期间需观察是否出现皮疹、腹泻等不良反应。

4、物理治疗

咽部疼痛明显者可尝试冷敷颈部缓解症状。使用加湿器维持室内湿度有助于减轻咽部干燥感。紫外线照射治疗可辅助消炎止痛,需在专业医疗机构进行。物理治疗期间应避免受凉,家长需防止儿童抓挠疱疹部位。

5、中医治疗

中医辨证属风热袭表证者可服用银翘散加减。咽喉肿痛明显者可用板蓝根颗粒或双黄连口服液。中药外敷可选吴茱萸研末醋调敷涌泉穴。推拿按摩可选取合谷、曲池等穴位。使用中药需经中医师辨证,家长不可自行给儿童服用偏方。

疱疹性咽峡炎患者应保持居室通风,避免交叉感染。恢复期可逐渐增加蛋白质和维生素摄入,如鸡蛋羹、蔬菜泥等易消化食物。痊愈后需对玩具、餐具等进行消毒处理。平时注意勤洗手,流行季节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若出现持续高热、精神萎靡、尿量减少等表现,应立即就医。

谢江强

副主任医师 瑞安市妇幼保健院 儿科

儿童疱疹性咽峡炎吃什么药?

儿童疱疹性咽峡炎通常需对症治疗,常用药物包括解热镇痛药、局部麻醉剂和抗病毒药物,具体用药需在医生指导下选择。

1、解热镇痛药:

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可用于缓解发热和咽痛症状。这两种药物均具有退热和镇痛作用,适用于儿童常见发热情况。使用前需确认患儿无相关药物禁忌,并严格遵医嘱控制用药剂量和间隔时间。

2、局部麻醉剂:

利多卡因凝胶或喷雾能暂时缓解咽喉部疼痛,帮助患儿进食。这类药物通过阻断神经传导减轻疼痛感,但需注意可能引起的过敏反应。建议在医生指导下短期使用,避免吞咽困难导致误吸。

3、抗病毒药物:

阿昔洛韦等抗病毒药物可用于重症病例。疱疹性咽峡炎多由肠道病毒引起,通常具有自限性,轻症无需抗病毒治疗。当出现持续高热、拒食等严重症状时,医生可能会考虑使用抗病毒药物缩短病程。

4、口腔护理药物:

康复新液等具有黏膜修复作用的药物可促进口腔溃疡愈合。这类药物能形成保护膜,减轻进食时的疼痛刺激,同时加速受损黏膜修复。使用时需避开进食前后时段,以保证药物充分接触创面。

5、中药制剂:

小儿豉翘清热颗粒等中成药可辅助缓解症状。部分中成药具有清热解毒功效,能改善患儿咽喉肿痛、食欲不振等情况。选择中成药时应注意成分安全性,避免与西药产生相互作用。

疱疹性咽峡炎患儿应保持充足水分摄入,选择温凉流质或半流质食物,避免酸性、辛辣等刺激性饮食。注意口腔卫生,饭后可用淡盐水漱口。保证充足休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密切观察体温变化,若持续高热超过3天或出现精神萎靡、尿量减少等脱水表现,需及时就医。疾病具有较强传染性,患儿应居家隔离至症状完全消失,避免交叉感染。

谢江强

副主任医师 瑞安市妇幼保健院 儿科

热门标签

菌血症 梦游症 瘢痕子宫 关节结核 乳头皲裂 上睑下垂 皮肤癣菌病 倾倒综合症 中间葡萄膜炎 浆细胞性骨髓瘤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