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内科 > 普通内科

吃了芒果核会不会中毒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张明利 主任医师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酒精中毒量是多少??

酒精中毒量通常为短时间内摄入超过250-500毫升纯酒精,具体与个体体重、代谢能力及饮酒速度有关。

酒精中毒的发生与血液中酒精浓度密切相关,当血液酒精浓度达到100-200毫克/分升时可能出现轻度中毒,表现为言语含糊、步态不稳。体重60公斤的成年男性快速饮用约150毫升40度白酒可能达到此浓度。血液酒精浓度升至200-300毫克/分升时进入中度中毒阶段,伴随呕吐、意识模糊等症状,相当于短时间内摄入300-400毫升同等浓度白酒。当血液酒精浓度超过400毫克/分升可能引发呼吸抑制等重度中毒反应,常见于2小时内饮用500毫升以上高度烈酒的情况。女性、肝功能异常者或空腹饮酒时更易达到中毒剂量,部分敏感人群摄入标准剂量50%即可能出现中毒症状。

日常应控制单次饮酒量不超过25毫升纯量,避免空腹饮酒及混合饮用不同酒类。出现呕吐物阻塞气道、意识丧失等严重症状时须立即侧卧并就医,慢性酒精依赖者需在专业机构指导下戒酒,突然停饮可能诱发戒断综合征。饮酒后24小时内不宜服用头孢类抗生素或镇静药物,避免加重肝脏负担或引发双硫仑样反应。

杨乐金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心理科

煤气中毒该怎样急救?

煤气中毒可通过迅速脱离中毒环境、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治疗、药物治疗、高压氧治疗等方式急救。煤气中毒通常由吸入过量一氧化碳导致,可能引发头痛、恶心、意识模糊等症状。

1、脱离中毒环境

立即将患者转移至空气新鲜处,关闭煤气源并开窗通风。避免继续吸入一氧化碳加重中毒,转移时注意患者保暖,减少体力消耗。若现场存在爆炸风险,须确保自身安全后再施救。

2、保持呼吸道通畅

解开患者衣领腰带,清除口鼻分泌物,将头部偏向一侧防止误吸。对昏迷患者采用仰头抬颏法开放气道,必要时使用口咽通气管。呼吸微弱或停止时须立即实施人工呼吸。

3、吸氧治疗

尽快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氧浓度需超过60%,最好使用面罩给氧。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力是氧气的200倍,高浓度氧气可加速一氧化碳解离。持续吸氧至症状完全缓解,通常需要4-6小时。

4、药物治疗

中重度中毒需静脉注射甘露醇注射液减轻脑水肿,使用注射用依达拉奉清除自由基。出现抽搐时可肌注地西泮注射液,心肌损伤者需用注射用磷酸肌酸钠营养心肌。所有药物均需在医疗监护下使用。

5、高压氧治疗

对昏迷、妊娠或碳氧血红蛋白超过25%的患者,应在2小时内进行高压氧治疗。高压氧舱可迅速置换体内一氧化碳,改善组织缺氧,降低迟发性脑病风险。通常需治疗10-20次,每次90分钟。

急救后需密切观察2个月,警惕迟发性脑病发生。恢复期保持充足睡眠,避免剧烈运动,多食用富含维生素B族的食物如全谷物、瘦肉等。定期复查脑电图与认知功能,家中安装一氧化碳报警器,燃气设备须由专业人员定期检修。出现记忆力减退或肢体震颤等后遗症时及时神经科就诊。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煤气中毒该怎么办?

煤气中毒可通过脱离中毒环境、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治疗、高压氧治疗、药物治疗等方式处理。煤气中毒通常由吸入一氧化碳导致血红蛋白携氧能力下降引起。

1、脱离中毒环境

立即打开门窗通风,迅速将患者转移至空气新鲜处。关闭煤气阀门,避免继续吸入一氧化碳。转移过程中注意保暖,解开患者领口、腰带等束缚物。切勿在中毒现场使用明火或电器开关,防止爆炸风险。

2、保持呼吸道通畅

检查患者口腔有无呕吐物或异物,将头部偏向一侧防止误吸。对意识不清者采用仰头抬颏法开放气道,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如出现呼吸心跳骤停,应立即实施心肺复苏直至专业急救人员到达。

3、吸氧治疗

尽快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氧流量调节为8-10升/分钟。通过面罩或鼻导管供氧,加速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解离。轻度中毒患者经吸氧后症状多可缓解,但需持续观察4-6小时以防迟发性脑病。

4、高压氧治疗

中重度中毒患者应在2小时内接受高压氧治疗。高压氧舱可迅速提高血氧分压,促进一氧化碳排出,减轻组织缺氧损伤。治疗压力通常为2-2.5个大气压,每次治疗时间90-120分钟,需根据病情决定疗程次数。

5、药物治疗

遵医嘱使用胞磷胆碱钠注射液改善脑代谢,注射用依达拉奉清除氧自由基,甲钴胺注射液营养神经。严重中毒可能需糖皮质激素减轻脑水肿,但须警惕消化道出血等副作用。所有药物使用均需严格遵循医嘱。

煤气中毒后需卧床休息1-2周,避免剧烈运动加重心肺负担。饮食选择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如鸡蛋、瘦肉、新鲜蔬菜水果,促进血红蛋白再生。定期复查血常规和心电图,观察有无心肌损伤。家中应安装一氧化碳报警器,燃气设备定期检修,沐浴时保持通风。出现头痛、乏力等异常症状应及时复诊。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夏天如何预防食物中毒?

夏季预防食物中毒需重点关注食物储存、加工卫生和个人防护,主要措施包括生熟分开、充分加热、低温保存、避免污染和及时处理变质食物。

1、生熟分开

处理生肉、海鲜与即食食品需使用不同砧板及刀具,避免交叉污染。生食可能携带沙门氏菌等致病微生物,接触后需彻底清洁双手及厨具。冰箱内熟食应密封存放于上层,生鲜置于下层防止汁液滴落。

2、充分加热

肉类中心温度需达到70℃以上并维持2分钟,禽类需完全无血水渗出。贝壳类水产品应煮沸5-10分钟,蛋类需彻底凝固。剩菜复热需达到75℃以上,汤类需持续沸腾1分钟。

3、低温保存

易腐食品在室温下存放不超过2小时,30℃以上环境缩短至1小时。冷藏温度保持4℃以下,冷冻-18℃以下。西瓜等切开水果需覆保鲜膜冷藏,24小时内食用完毕。

4、避免污染

处理食物前用肥皂洗手20秒,伤口需用防水敷料包裹。避免苍蝇、蟑螂接触食物,餐具需消毒后存放。野餐时使用密封容器,避免直接暴露于高温环境。

5、处理变质

发现食物有酸臭、霉变或异常黏滑立即丢弃。罐头膨胀漏气、乳制品结块分层均不可食用。疑似污染食材即使加热也不建议继续食用,金黄色葡萄球菌毒素耐高温。

夏季饮食建议选择新鲜食材,凉拌菜现做现吃,熟食购买后2小时内食用。外出就餐观察店铺卫生条件,避免生腌、刺身等高风险食品。出现呕吐、腹泻等食物中毒症状时及时补充电解质,严重者需就医进行病原学检查和针对性治疗。定期清洁冰箱,注意厨房垃圾桶密封性,从源头减少致病菌滋生环境。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农药中毒后的急救?

农药中毒后应立即停止接触毒物、脱离污染环境,并尽快就医。急救措施包括清除体表残留农药、保持呼吸道通畅、催吐或洗胃等,具体处理需根据农药类型和中毒程度决定。

农药经皮肤接触中毒时,迅速脱去污染衣物,用大量清水冲洗皮肤15分钟以上,避免毒物持续吸收。眼部接触需用生理盐水或清水冲洗至少10分钟。口服中毒者若意识清醒且无腐蚀性农药摄入,可饮用温水后用手指刺激舌根催吐,但强酸强碱类农药禁止催吐以防二次损伤。有机磷农药中毒可能出现瞳孔缩小、大汗、肌颤等症状,需尽早使用阿托品等解毒剂。昏迷患者应侧卧防止误吸,及时清除口腔分泌物,必要时进行气管插管。转运途中持续监测呼吸、脉搏,记录农药名称及接触时间供医生参考。

农药中毒后恢复期应保持清淡饮食,适量增加维生素C和B族维生素摄入,如橙子、全麦面包等帮助肝脏代谢毒素。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减轻胃肠负担,每日饮水1500毫升以上促进毒物排泄。两周内禁止接触同类农药,从事农业劳动时严格穿戴防护装备。出现头晕、乏力等不适及时复诊,慢性中毒患者需定期检查肝肾功能。家中农药应存放于儿童无法触及的专用柜,使用时注意环境通风,废弃容器须专业处理防止二次污染。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热门标签

心悸 肠梗阻 干槽症 毛囊瘤 粉刺样痣 槭糖尿病 玻璃体变性 听神经损伤 铜绿假单胞菌感染 继发性全身性淀粉样变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